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植真的有心夺取皇位吗?他以君子之道给出了答案。

曹植真的有心夺取皇位吗?他以君子之道给出了答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73 更新时间:2023/12/26 0:24:55

曹操在决定接班人的时候,在曹丕曹植之间举棋不定。很多人以为曹操偏爱曹植是因为他文采出众。在后人改编的作品中,大家都喜欢渲染曹丕和曹植的道路,背后是身边谋士们的各种勾心斗角。最后曹植大错特错,曹丕赢了。但历史上,曹植真的有心夺取皇位吗?其实

在《君子之行》这首诗里,曹植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1.天纵人才

曹植,字子健,生于192年,卒于233年,活了41年。

神童的父亲是一代枭雄曹操,母亲是武宣皇后。他的亲哥哥曹丕迫害他,让他写了七步诗,在文学方面很有才华,继承了魏文帝的王位。

曹植小时候其实更受曹操宠爱,被推荐为平原侯。燃烧它的光辉也被谢灵运称赞为“才华横溢的人"世界上只有一块石头,曹子建有八个桶,我有八个桶。从古至今我们共用一个桶。被誉为“一代诗人”。

文学评论家钟嵘把曹植视为诗歌质量最高的诗人:脊梁极高,辞藻华美,情怨飘逸,格调高雅,风格独特。

王世贞视他为与李白、苏轼比肩的“蔡铣”自汉魏以来,这三个人已经相依为命两千年了。

当然,就是这样一个被誉为“一代诗人”奇才的人,却因为在公元217年“司马门事件”中的任性而失宠,当年十月,他的父亲曹操立曹丕为太子。

不注重自律的曹植依然没有醒悟。公元219年,他忘了父亲命令他带兵营救被关羽围困的将军曹仁,喝了酒糟蹋了船。这一次他喝得酩酊大醉,无法点将,让曹操很生气,不再重用。

文武全才的曹植失去了最后一个用武之地,从此再未能实现抱负。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由于担心曹植会威胁到他的皇位,他不断被派到京外居住,先是做了侯祥,后来又做了鄄城侯。

曹丕的儿子曹操继位后,表面上也表现出很大的尊重,没有给曹植用其位的机会和平台。

曹植看到自己没有得到重用,相当不高兴。41岁时,他最终死于抑郁症。他死后,谥号变成了“思”。因为他曾被封为陈王,所以人们称他为王。

2.详细讲解《君子之行》。

曹植的人生经历使他一生悲凉,因而在创作中自然吐露心声,情不自禁地抒发真情。

这首五言律诗《君子之行》正是如此。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意思是君子要防患于未然,不要把自己置于容易引起怀疑的境地。实际上,这两首诗,曹志明表面上是以"君子"为鉴,其用意是告诫自己:君子应该考虑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第三和第四句的意思是,先生们要注意避嫌: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走在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习语"瓜田丽霞"即由此而来。

第五句和第六句用礼仪规则说事:弟媳不能交东西,因为《孟子·离娄》里有一句话:淳于髡说,‘男女不施与受,而以礼?孟子说‘礼也’;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不能并排站着,也不能并排走,说明年轻人和老年人是有秩序的,辈分要明确。

这种古老的礼仪讲究,被认为是一种刻板的陋习,现在已经废除了。但男女不同,真正需要注意的礼仪也必须遵守,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也是必须的。

第七句和第八句是曹植的感受:勤奋和谦逊是修德的立身之本,真正的低调不张扬内敛其实比一个人的时候克制自己更难。

紧接着最后一句,曹植诗风一变,想起了周公:周公去茅屋访贫问苦。席间,因为有很多学者来访提问,他三次不吃饭,忙着回答;洗头的时候也是抱着头发三次,及时停止洗头,赶着去娱乐。

像周公这样的礼下士,在政治上的勤政,其实才是曹植表达的核心。他渴望帮助他的父亲和哥哥,实现他的抱负。这才是君子走路的真正意图。

所以曹植在诗中用周公。执发三次,吐食一餐三次”这个典故巧妙的与父亲曹操在《短歌行》中的名句不谋而合:周公吐食,天下归其心。

这首诗借用了曹植的名字"君子"还有一个特殊的出处。《周易》中有;君子把武器藏在身上,等待时机出手”的警告语。

由此可见,曹植真是用心良苦,不愧为"一代诗人中的奇才"每一首诗都不是闲笔,都有隐晦的含义。

3.后悔一辈子

可惜,谁能明白曹植的用意?

尽管他是“天生的天才”,但强烈的文学声望仍然伤害了他。在君子应该坦白的感觉下,完全顺从任性;他们也缺乏应有的政治品行,没有做好自我检查,酗酒,以至于过于招摇,最终失去了原本有所作为的平台和机会。

他的父亲曹操,本来才华横溢,愿意“礼贤”,无奈手下众多反对他的严令,只好弃之而去。

曹丕作为他的哥哥,和他的侄子曹操,在他继承王位后,必然会对他产生怀疑和防范。容不下一个光荣的皇权“卧榻之侧”他已经顾不上杀他的家人了。

他们自然不能觉得曹植没有侵仁。

曹植的悲剧当然是必然的。

好在后来曹植的封地搬迁了,但曹丕和曹操待他不错。在鄄城时,他当上了鄄城王,写下了著名的《甘赋》;38岁时封地改为东阿,40岁时封给陈王,死后如愿葬在东阿玉山。

曹植够体面,可以安息而不失风景!

是为了记住。

【作者简介】李大奎,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标签: 曹植曹丕君子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每个满族人都是八旗的吗?(清朝所有满族人都是贵族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八旗,满族,清朝

    说起清朝的八旗,如果不了解的话,会觉得很陌生。如果你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相当有趣的东西。好像清朝的满族人都是旗手。这是真的吗?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东西,一起分析一下。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可能答案不一样吧!清朝也有不入旗的满族人。其实大部分都是铁甲人,八旗之中。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入旗的。也就是说

  • 项羽灭秦后,为什么不称帝而是分封诸侯?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分封,诸侯

    秦朝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朝代。秦朝被项羽推翻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结束,消失了。但当时项羽推翻秦朝后,是各路诸侯。此时的余灿显然是要称帝的,因为他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但是项羽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他不称帝要分封诸侯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不选择当皇帝?1.皇帝这个词是秦始皇发明的。在此之前,中国几千

  • 晋景公掉进粪坑淹死了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晋国,晋景公,赵氏

    晋景公真的是古代君王之一,他的死是相当奇妙的。据说他腹胀上厕所时不小心掉进马桶淹死了。这恐怕真的难以想象。淹死一个人需要多少马桶?晋景公恐怕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样死去。很难想象他死前该有多痛苦。但是,一个国家的国王掉进厕所,没有人及时发现他,把他捞上来?晋景公(?—公元前581),嵇,名桂,中国春秋

  • 慈禧西行带了哪些人一路上吃什么住哪里(慈禧离京西行经过的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光绪,格格

    1900年,慈禧在北平时,为了生存,逃往西方。她逃跑的具体时间是在农历七月二十一日的早上。她仓皇而逃,连早饭、衣服、食物什么的都没吃,只是包了些零散的银子。只有光绪、、金妃、三格格、四格格、大哥、溥伦、李、崔玉贵和宫女被带在身边。慈禧出逃后,一开始很惨,和逃离大漠的乞丐没什么区别。他们没有东西吃,也

  • 态生两靥之愁中靥指什么读音呢(生态两靥之愁并浇一身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读音,牙齿,发音

    “两钹之悲中,钹是什么意思?”这是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其中“舒”字的读音历来有争议。那么,“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正确发音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镱”的含义在《长恨歌》中,这首诗的意思是武则天的美貌因为面对官员的评论时牙齿微微露出而受到了担忧。那么“镱”到底是什么意思

  • 张仪为什么得不到秦王的信任秦武王为什么赶走张仪(张仪怎么被秦王看上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仪,秦国,魏国

    张仪,帮助秦国"连横"战略,最终瓦解了六国"Union",使得秦的胜算大了许多。张仪可以说是在评判自己。他既然才华横溢,又为秦国如此忙碌,必然会获得秦王的信任,秦惠文王对张仪也是如此。然而,他的儿子秦武王却不是这样。秦武王在位时间不长,但在此期间,他把张仪赶出了秦国。为什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1.张

  • 空城计有什么寓意为何一定是诸葛亮完成此事(诸葛亮为什么要讲空城计)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城市规划,三国演义

    读《三国演义》,大家都会觉得诸葛亮变幻莫测,一切尽在掌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为了让军队随民撤退,在西城上演了空城池计划,直接打开了城门。这反而让司马懿的军队有所顾忌,最终不敢攻破城门,下令撤退。事实上,如果现实真的发生空城池计划,司马懿未必不敢攻城。也许这件事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但对于诸葛亮

  • 历史上武则天是四川人还是山西人(武则天是四川广元人还是山西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武士,唐高祖

    武则天的出生地不是那么确定。一般认为她出生在四川利州,但也有说法认为她出生在长安和洛阳。武则天的父亲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武士彟的祖籍是吕梁市文水县。隋末,李渊和武士彟相遇。从那以后,吴家给了李家衣食。唐朝建立后,武士彟也被封赏,成为高级士族。其实武则天可以说是四川人,也可以说是山西人,在四川的时间

  • 司马光砸缸救的人是谁?历史上真有破瓮救友吗?(司马光砸缸真正救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光,上官,夏县

    说起司马光,我们应该都听过司马光砸罐子救朋友的故事。事实上,司马光是北宋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子同治简》是司马光编撰的。司马光历任北宋四帝,死后被谥号为郑文。很多人很好奇司马光砸罐子的故事是不是真的。根据《宋史》的记载,历史上可能是真的。司马光当时救的朋友是谁

  • 汉文帝和淮南王刘长有什么恩怨?为什么要废其王位?(淮南王刘长与汉文帝对话)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淮南,刘恒,陛下

    常陆是刘邦的第七个儿子,文帝的同父异母兄弟。常陆从小生活艰难。他自幼丧母,由吕后抚养成人。正是因为吕后的存在,他可以避免许多邪恶,但这也有助于他养成傲慢的性格。我经常和天子同车去打猎,还自行制定法律,不用中国法律。其实这些已经触及了中国文帝的底线。如果不是文帝的仁慈,他可能早就对付常陆了。常陆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