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时期的养马制度是怎样的?(清朝养马哪里最好)

清朝时期的养马制度是怎样的?(清朝养马哪里最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7 更新时间:2024/1/14 8:42:08

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骑射这种兵种一直是立国的根本大计,所以军队一直非常重视对军马的管理。江南气候非常湿热,人多,不适合驯马。每年都有大量军马死亡,导致购买马匹需要大量资金。

江南没有好马,一般都是从外地购买。因此,运输费用成为额外的军事负担,

对士兵的生计产生负面影响。驻扎在江南的八旗和绿营,都有一定的放牧制度。同时,为了保证粮食供应,清廷还严格要求既放牧又耕种。但由于江南当地的环境影响,军马的放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导致马匹瘦弱,容易生病死亡。这些问题很难解决。

清代江南军马分为八旗军马和绿营军马两大类,根据各自的情况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管理体系。所谓八旗军马,就是驻扎在江宁、京口(镇江)的军马。骁勇善战的八旗军来擅长骑射,所以对马匹的质量和数量要求都高于绿营。

八旗军中,骑兵比例远高于绿营。康熙朝时,驻江宁骑兵4000人,步兵700人,驻京口骑兵2000人,步兵700人。在京口驻防的军队中,骑兵的比例比江宁要低,因为京口驻防的都是汉军组成。

两地评定的马数也不同:江宁官1114匹,兵12015匹,京口官603匹,兵6043匹。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数额计算,八旗兵每人应该有三匹马,方便调动。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是受江南自然环境的限制,马很难养肥;其次,人均三匹马的数量根本达不到,也没有必要。

大概从康熙后期开始,江南八旗士兵实际使用的马只有一匹,另外两匹叫储马。他们并没有真的留着,而是把准备买马的钱留在了图书馆里。不需要的时候不要买,需要的时候再补。另外,驻扎在江宁和京口的士兵"除了绑马的例子,也有每个士兵五个雄性绑一匹马"这样两地共有12000匹马。

雍正乾隆初年,江宁、京口实际军马数量为7000余匹。乾隆十六年,公拴马一千二百匹,从这一年起,停止养马。乾隆二十八年,京口汉军取消旗档,其原有的两千骑兵和军马同时被削出旗籍。清廷为了维护军事实力,在江宁增补蒙古八旗取而代之。驻扎在江南的八旗实际拥有的马匹数量锐减至4000匹。

清朝早中期,江南绿营骑兵与步兵的比例维持在一比九,骑兵只占士兵总数的十分之一。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江南各级官员拥有马匹1498匹,士兵拥有马匹4928匹。这是清朝军马数量最多的时候,后期逐渐减少,但幅度不大。到乾隆朝时,江南绿营人评定的驴数为4040头。

从康熙中期到乾隆二十八年,八旗绿营的实际军马数量在一万匹以上。军马大量死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从雍正十一年十一月到次年年底,仅一支部队就有433匹马死亡,远远超过官方公布的军马死亡人数。这使得江南地区的军马一度处于短缺状态,各军营的军马数量达不到额定标准。

为了不影响使用,朝廷下令及时购买,此后每年购买军马的费用居高不下。乾隆初期,江南绿营每营每年需要购买1000多匹军马。八旗军马死亡没有按价赔偿的制度,但也面临大量死亡的问题,需要大量购买来补充。驻守京口的八旗养了2000匹马,每年需要购买五六百匹。据满清史料记载,从乾隆十五年到乾隆十八年四年间,江宁分别买了1492匹、1054匹、1036匹和998匹马。

大致可以估算一下,二十八年前,江南八旗和绿营各部每年需要购买的军马在三千匹以上,后来略有减少,约为两千至两千五百匹。江南地区每年购买的军马数量占额定总量的25%-30%,且比例居高不下。

受自然环境影响,再加上江南人多地少,不产马。驻防八旗购买的军马多来自外地,多来自北京西北长城的张家口等地。这样购买的充电器叫做"马口"。朝廷对军马的采购有一定的规定。每年采购军马时,"每面旗指定一名官员,派七名官员去买"。

八旗购买军马是这样规定的,而绿营各部购买流程就复杂多了。康雍统治时期,江南绿营只有京口将军、两江总督、巡抚及提督以下各营派官员到各地买马。购物时,"督军等标子备兵,出主意,批准,到兵部登记,到张家口采购。口边的商贩等人先用货物换蒙古马,成群放牧。当一个信使到达时,他与卖主交易。。另外,宿松、狼山镇标"再要求购买还是来得及的,但是没有其他合作阵营去买马的例子,也不隶属于竞价阵营,或者在本地买,或者从经销商那里买"。

直到雍正十一年才统一购买马匹。乾隆十八年,由于江南气候潮湿,饮食不习惯,大量口马生病死亡。即使当时没有死亡,也无法正常使用。因此,乾隆皇帝下令江南等南方省份不得购买马匹,而要使用"来自地理区域相近,气质相近的临近省份。马图"。

与口马相比,土马个头矮小,力气不够大,实用性远不如口马。而且附近的山东、河南、浙江、江西都不是产马的地方。只有湖广有少量的土马,远远不能满足军需的要求。结果江南八旗和绿营都陷入了兵马不足的困境。

乾隆二十年,驻守江宁的八旗实际拥有蒙古马1702匹,汉马503匹。与额定马数相比,仍短缺近1800匹,为额定数的近一半。南方各省高官纷纷上桌,希望再次开放政策,购买马匹。形势严峻,清廷不得不再次调整,下令各省暂停购买本地马,等一两年,本地马的数量足够了。自此,江南军马再次回到了之前的采购体系,依然以口马为主。但短期来看,还是有一些土马,在品质上远不如蒙古马健壮。而且我们一时半会儿买不到足够的蒙古马,军马问题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江南购买军马的成本除了本身的价格,还包括运输和饲料。由于市场多变,清政府无法制定马的价格,只好随市场而行。马的数量多,供大于求,所以价格低;马的数量少,供不应求,所以价格高。据记载,乾隆十六、十七、十八年,买马价格每年八两至九两不等。

每匹马与军需数量的差别也不小。再加上官兵的差旅费,雇人放马的费用,有的马在途中生病死了。平均分摊的话,每一项的开支都需要增加,每匹马至少需要增加两三两银子。真的算了一下,每匹马的价格大概是11或者22。张家口路途遥远,途中交通费用高。军费激增也是清廷下令购买当地马匹的原因之一。

而本地马不仅质量低劣,而且数量不足,所以价格较高。据记载"四川育成母马,每匹价值14.52两"。广西本地马的价格高达每匹17两,这还不包括旅游等各种杂费。所以,停止买马不仅没有节省军费,反而大大增加了。这使得购买当地马匹的政策难以实施,并很快废除了这一政策。

绿营和江南八旗在如何分摊采购费用上存在分歧。绿营人士买马,所有费用都是政府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支出往往远远高于定额。以乾隆二十年为例。根据江南官方核算,每匹马的采购预算为13.29元7角。其实加上各种杂费,单价也就20元左右。多出来的部分政府不承担,军人自己解决。

八旗购买军马,费用由士兵自行解决。一般来说,他们会交给旗手处理,所以存在中饱私囊的现象。价格提高了,马的质量差了,就赚差价了。雍正年间,杭州将军安泰"管家家的梁达和前将军诺罗宾家的冬儿,把马从河口卖到浙江,分发给旗兵。每匹马的价格从20两银子到19两到12两不等,每月还要扣除粮食。马儿大多又累又瘦,所以与穷兵相苦"。

这两种购物方式不同,但都有缺点。清廷的初衷是减少军费,但在这样的政策下,军费不但没有节省,反而大幅上涨。而且按照八旗军队的购买方式,买回来的军马又矮又瘦,影响了使用。

八旗守备买的军马可以分为圈马和拴马。圈马就是设立一个官方区域,马匹可以活动,并派军队轮流喂养。马的拴是分配给士兵的,个人自己拴。因为懂得养马的军人太少,自己养马不能让马胖。而且买来的洋马不能很快适应江南湿热的气候,容易生病。所以在八旗军中,一般都是采用俘虏的方式。

朝廷既要放牧又要种地,寻找合适的放牧地成了难题。顺治初年,江南八旗一度允许八旗随意养马,导致战马践踏农田,庄稼损毁严重。当地人被迫放弃他们的农田。绿营军马设置的放牧地只有陕西和江南两个。春夏是放牧的时候,但也是农忙的时候,所以战马随意践踏粮食也是很常见的。

标签: 军马八旗江南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曹操的亲戚都那么有实力?刚起兵仁洪惇渊就带着人马来了?(曹操所有亲戚)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夏侯,曹家,家族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曹操原名夏侯,只是因为他的父亲认了一个宦官为父,所以曹操随宦官改姓,所以夏侯氏应该是一个家族。而曹的发展壮大,也和夏侯家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在曹操刚刚起兵的时候,就有曹仁、曹洪、和夏投靠,不仅如此,还要带兵,要知道这在当时可不是小事,如果一两个人带兵的话,那也可以说他们家也不小,但

  • 赵之谦是什么朝代的书法家?赵之谦生平简介(如何评价赵之谦的书法)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咸丰,封信,同治

    赵是晚清著名的画家和篆刻家。赵是"海画派"他的思想和作品对现代写意花卉影响很大。赵善于模仿和学习,同时又能吸收当代各派作品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自成一派。在篆刻领域,赵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很多大师都从赵那里受益匪浅。先来介绍一下赵这个人物,让想了解的朋友看看。"赵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他太年

  • 卖油翁概括字怎么写(卖油翁概括简短50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上海,这个,传统

    黄昏时分,一个五十多岁的卖油老头,用20个字总结了怎么写:背着背,头上撑着大伞,手里提着一桶油,沿街走走停停,喊着“油...柴火……”。这是著名的卖油人。卖油翁是上海一道独特的风景。总结这一传统,我们可以这样写:“熟读成心经,手提油壶走南北。”让我们简单明了。这是二石卖油翁的传统。卖油翁这个行业可以

  • 杜月笙有多厉害?(杜月笙!)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上海,青帮,老杜

    古龙写的陆小凤系列决战前后的小说里,除了白云公爵叶孤城和孤胆剑客西门吹雪,还有一个人印象很深刻。这个人就是杜,在城南被称为老杜。在小说开头的情节中,他与号称仁者满京的李雁北的一场打赌,是整部小说的线索之一。古龙迷们都知道,陆小凤的名字和武功来自李商隐的《无题》:“虽然我的身体没有鲜艳凤凰的翅膀,但我

  • 赵匡胤的心腹为何装哑巴?临死之前说了什么?(赵匡胤死前的三个手段)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匡胤,张琼,杨信

    可以称得上心腹的,都是非常能够审时度势,并且能够为主人做很多事情的人,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心腹,宋太祖赵匡胤的心腹,就是一个叫杨信的人。但杨欣在心腹的时候一直是个哑巴,直到最后死了才终于开口。原来他这些年都是假哑巴,都是假的。为什么?杨欣为什么要装聋作哑,最后为什么要开口说话?1.杨欣为什么要装聋作哑

  • 徐达是怎么死的?后代怎么样(徐达的真正死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迪,朱元璋,徐辉

    说起徐达,相信很多朋友都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非常幸运的是,明朝开国一等奖最终被灭了开国功臣朱元璋获得。徐达能够死得其所,从朱元璋对他的评价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朱元璋评论说:"下令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人的宝贝,处理问题秉公无错。徐达是唯一有这种美德的人。"也就是说,在朱元璋看来,只有徐达自己守

  • 熊廷弼为何被处死(熊廷弼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辽东,广宁,熊廷弼

    1619年萨尔浒之战,大明四路军三路全军覆没,损失兵力4.5万。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整个朝廷都震惊了。面对后金的危局,万历皇帝紧急召见一直在辽东巡察的熊廷弼入京,任命他为右侍郎兼右侍卫长,掌管整个辽东地区的事务。熊廷弼,湖广、江夏、万里人,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早在八年前,我第一次去辽

  • 邓世昌用的手枪是什么抢?(邓世昌是谁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邓世昌,致远,巡洋舰

    最近很多人也在说清末北洋军阀。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说说邓世昌。很多人也说过,这个邓世昌是一把手枪。那么邓世昌是从哪里得到手枪的呢?是清朝自己造的,还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问题也值得研究。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看看吧。中国老电影《邓世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再次在全国上演后,引起全国轰动,被邓世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

  • 三国中法正是谁他在蜀汉的威望有多高(三国里的法正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益州,蜀汉

    说起法正,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他,甚至没有人知道这个人是谁。毕竟,得到刘备重用的诸葛亮在蜀汉太受欢迎了。那么这个规律是谁呢?对于刘备来说,这个方法很重要。而且他在蜀汉的实力也很强。那么这个方法是谁呢?他在蜀汉的威望有多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1、谁是法律?法在益州时,抑郁失意。可以说,官场过得很不

  • 狄仁杰一生最大成就并非断案无数而是延续李唐血脉(狄仁杰一生断了哪些奇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人杰,武则天,唐力

    说起迪·徐人杰,大家都会想到他是唐代的一位大侦探。他一生破案无数,没有一个坏人能逃过他的眼睛。事实上,迪徐人杰的破案天赋是后人赐予他的,历史上真实的迪徐人杰并非如此。狄一生最大的功绩,实际上是说服了李自立,延续了的江山。如果没有帝徐人杰保护太子,唐朝将来可能会由武氏统治。历史上真实的迪徐人杰是一个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