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趣历史网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196 更新时间:2024/1/14 17:19:37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死跟萧何有何关系?为何世人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这是萧何向吕后献计杀死韩信之后,流着泪水说出的一句话。

在有的人看来,萧何计杀韩信的做法让人不耻,认为他是个十足的“伪君子”。而有的人却认为萧何计杀韩信是一种无奈之举。正如他所言的那样,计杀自己的“好友”,萧何终究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不过,说到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足以引起热议的话题。

韩信弃楚投汉之后,得到萧何的力荐成为了刘邦座下的破楚大将军。也就是在这个舞台上,韩信充分施展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立下了不世功勋,成就了王侯之业。然而,后来吕后欲除韩信而无计可施时,萧何又献计助吕后除去了韩信。

因韩信的成功和失败都跟萧何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后人都对其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进行评价,时至今日,这个成语已然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那么,这句口头禅当中的“成也萧何”是否真的说得过去呢?

事实上,尽管韩信是因为其强大的军事才能才能一路“出将入相”,但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受到了萧何的赏识。

一、“成也萧何”

萧何与刘邦两人是同乡,因私交甚密,加上他经常帮助刘邦的缘故,使得他深受刘邦的信任。在刘邦起兵攻打三秦时候,令萧何固守汉中,足以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也正是如此亲密的关系,萧何在刘邦面前才能说得上话。

而韩信呢,一开始则是一个落魄的子弟,因为没有门路的缘故无法踏入仕途。在项梁起义之后,韩信起了心思打算去投奔对方。结果,虽然成功找到了出路,但是并不受项梁重用。因自恃才华高绝的缘故,韩信愤而弃楚投汉。

在韩信成为一名治粟都尉时,萧何开始与韩信进行接触。通过一番交流之后,萧何就发现韩信此人有将帅之才。于是,对韩信格外欣赏的他多次在刘邦面前进行举荐。奈何刘邦一开始死活不肯重用韩信,韩信听闻之后,一怒而奔走。

最后,萧何在刘邦面前说韩信此人当真是国士无双,还说刘邦若是欲取天下,非韩信此人再无能与之成就大事的人了。经过一番口舌之后,刘邦终于同意重用韩信,并且封其为大将军。正是因为得到这个舞台,韩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大将,更是帮刘邦立下不世功勋。

从这一点来讲,韩信能够官拜大将军,能够一展所长,无论如何都是离不开萧何的举荐的。也就是说,“成也萧何”说得真的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么,“成也萧何”的下一句,“败也萧何”是否能说得过去呢?

实际上,尽管韩信的败亡主因并非是萧何,但因萧何献计欺骗了韩信的缘故,使得韩信迅速败亡了。

二、“败也萧何”

从史料记载中的事迹可以看出,韩信败亡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并不是说萧何反复无常,简单的献计之后就杀了韩信。其败亡的主要原因跟刘邦诛杀功臣有直接的关系,更是跟他自己有逆反之心有重要的关系。

韩信的军事才华在当时可谓是声名极盛,在楚汉相争的战争年代,他的军事才能得到极大发挥。将兵多多益善的韩信在战场上可谓是如鱼得水。屡立战功的他根本无人能与之相比。也正因如此,韩信成为了刘邦手下的一大重臣。

然而,随着战争形势发生变化之后,这种情况就开始改变了。韩信因出色的军事才能而被委任重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韩信的军事势力越来越大。

名义上,韩信是刘邦手下的臣子,要受到刘邦的节制,但他在军中的威望已然“如日中天”,甚至他本身就已经成为了另外一个项羽了。

下齐之后,韩信据势要挟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如此明目张胆的行为实在是让刘邦心境乱跳。后来刘邦并未如韩信所愿,反而借着伪游云梦擒下韩信之后,将其兵权削弱,封其为淮阴侯。

至此,韩信应该能够感受到刘邦的决心,因而只要韬光养晦下去,未来未尝不能得偿所愿,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然而韩信却多次在刘邦面前炫耀兵威,实乃是取死之道耳。

在项羽尚未败亡之前,刘邦其实是无法奈何韩信的。因为正如同萧何所预言的那样,非韩信不足以取天下。除了韩信之外,根本没有人能够抵御项羽。

等到项羽败亡之后,韩信的兵权已然大到了刘邦无法掌控的程度,因此,刘邦“不得不”伪游云梦削其兵权。

而韩信呢,在被削兵权之后并未韬光养晦,而是内心起了谋逆的念头。可惜,韩信在打算袭击吕后、太子等人时,其消息被吕后所知。随后,萧何献计于吕后,写信将韩信欺骗了过来。等韩信来了之后,被吕后指使武士绑缚起来,直接被杀死在了长乐钟室。

从这一点来说,“败也萧何”的说法,也是能够说得过去的。

那么,萧何计杀韩信之后,痛哭留下的“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是否是惺惺作态呢?

其实,若是站在萧何的角度来看待此事的话,那他在计杀韩信之后有痛哭的表现也就很正常了。

三、不得不杀

韩信是从一介治粟都尉开始,而被萧何赏识看重举荐给刘邦的。也就是说,韩信成为大将军之后,能够在战场上立下不世功勋,起码有一半的功劳都要算在萧何的身上。而韩信能有如此成就,想来世人对其评价,也多半会带着“萧何识人有术”的标签。

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韩信越是厉害,越是立下大功,那萧何应该更加高兴才多。那他有什么理由计杀韩信呢?计杀韩信之后,说不得他自己也要背一个“识人不明”的骂名,那又是何苦呢!

其实,从韩信谋逆之心萌发,欲袭击吕后和太子等人之事就可以看出来。若真的让韩信得逞的话,那么刚刚一统的天下又会陷入战乱之中,而天下百姓又将步入连年战火的纷乱时代。这一点,萧何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尽管是萧何举荐了韩信,成就了韩信的不世伟业,但他为了天下百姓,却不得不将韩信计杀。正因如此,萧何计杀韩信之后,才会流着眼泪说自己不负天下苍生。如此说来,这是萧何痛心之下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事后的痛哭姿态也并非是惺惺作态。

从这一点来看,萧何助吕后除掉韩信是符合国家利益的,这件事无论是站在刘邦一方还是站在他自己一方,无疑是有功于国家的。

不过,在《资治通鉴》当中,司马光、胡三省等人认为刘邦诛杀韩信是有错的。在《两汉开国中兴传志》中,作者也认为韩信是值得同情的,认为韩信之死纯粹是吕后和萧何合谋所致。

随后众多小说都为刘邦开脱,认为韩信因谋逆而咎由自取,其败亡主因被归咎于萧何身上。久而久之,后人就越发觉得“败也萧何”名副其实了。

结语:

关于韩信被萧何计杀一事,有的人认为是刘邦对韩信猜忌过重,不得不将其“逼反”,从而指示萧何跟吕后计杀韩信。而有的人认为是韩信拥兵自重自取灭亡。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的人认为是吕后太过歹毒,在后宫争权夺利中,从萧何处借计杀了刘邦的功臣韩信。

不过,关于其中的是是非非,孰对孰错,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对于我们来说,在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口头禅时,却是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其背后的故事。这一点,无论怎么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那么,对此你是何看法呢?

参考资料:《史记·淮阴侯列传》、《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宫女出宫后又该去哪里 她们能够嫁人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宫女还能嫁人吗?宫女们出宫后干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古代皇宫有着大量的宫女,她们的职责就是服侍皇帝和各宫妃子。在当时的封建王朝,宫女们是完全没有地位的,基本上都无法结婚生子。那么,宫女老了之后该何去何从呢?宫女剧照最早,宫女就是婢女,指的是通过

  • 古代纳妾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想纳妾就纳妾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古代纳妾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看完这个纳妾规定,你是否退缩?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听到很多中国男人说,要是生在中国古代该有多好啊,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且还是合法的,谁也不会说你是渣男之类的。但是我想有这样的想法的男人可能是对中国古代的纳妾法律不是很了解

  • 刘备真的是汉室宗亲吗?真相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很多人读《三国演义》,对刘备的汉室宗亲态度很怀疑,但奇怪的是,里面的人物,从帝王将相到百姓布衣,似乎都对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深信不疑。这是怎么回事呢?刘备究竟是不是汉室宗亲呢?其实,演义中的“刘皇叔”说法是杜撰的!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是有家谱的,曹操带刘备去见献帝,献帝一听刘备是汉室宗亲让人就把皇家

  • 历史上真的有张无忌这个人吗?他的历史原型是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倚天屠龙记其中大家最为熟知的当属赵敏,周芷若和张无忌之间的爱恨情仇了吧!大家知道历史上这几位都是怎样的人物吗?张无忌真的有娶到赵敏吗?其实小说里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是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都是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修改,赵敏出生于富贵人家,其父亲的原型是阿鲁温靖,哥哥是王宝宝,那么赵敏的命运是什么样

  • 刘邦是怎样覆灭秦朝的呢?具体经过如何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战国末期,秦国包举宇内,横扫天下,灭六国,征百越,扫匈奴,建立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空前庞大的统一帝国。然而十几年后,起义军领袖刘邦率领数万军队长驱直入,夺取了关中门户,占领了帝国的政治中心。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选择投降,秦帝国宣告灭亡。那么刘邦是怎样灭秦的呢?在秦末浩浩荡荡的起义大潮中,刘邦不是先行

  • 清朝的宴会有哪些等级?有怎样的区别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于皇权的专制统治,逐渐形成了以宗法人伦为基础、以礼乐文化为外在表现的森严等级秩序体系,这个体系在清代达到极点。礼仪秩序把人与人之间划分为明显的等级区隔,使人们在君主的统治之下得以和谐相处。入关后,满洲统治阶级为了强化统治,大量吸取儒家礼仪制度,制定并多次修订《大清会典》等礼仪规制性

  • 古代男子娶妻的时候 古人为何都喜欢娶十五岁以下的女子-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古代男子娶妻,为何都喜欢娶15岁以下的女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言许多人觉得,古时候的婚姻十分地考究、古板,那些父母之命、门当户对,一直束缚着我们对婚姻的见解,甚至于,连国家也由于想获得和平,进而选择把皇家中的小公主远嫁他乡到其他的国家和亲。那么古时候

  • 为何古人把焚香当成高雅的事情之一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年轻人为了静心,喜欢借助焚香来达到心灵的放松。一股缥缈怡人、似有若无的香气,不仅带来温暖与祥和,也会让人净心虑性。其实,中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焚香作画或焚香静坐等习俗,并且古人还把焚香做为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等十大雅事之首。那么,焚香

  • 秦朝那么强大是怎么灭亡的 秦朝灭亡前都发生了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朝灭亡前发生了什么?强大的秦朝是如何灭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为何赵高在秦始皇死的时候能够一手遮天?丞相李斯又为何会同意杀掉公子扶苏呢?另一方面,此时的扶苏在边境手握重兵,又为何会自杀?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中病死于沙丘。秦始皇留下遗

  • 负责谋划刺杀嬴政的田光为何选择了自刎?-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战国不止是指相互攻伐的诸侯国,更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这个年代,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经彻彻底底沦落成为了一个不入流的小国,根本无力主导此时华夏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各诸侯国也开始扩张各自的领土,战争频发,强国兼并弱国,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的竞争格局。但,一策兴邦,失计亡国。战国时代诸侯国的兴衰,就是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