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守宫砂是什么 这东西有那么神奇吗-趣历史网

古代守宫砂是什么 这东西有那么神奇吗-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09 更新时间:2023/12/24 0:00:49

对古人常用的守宫砂究竟是何物,它有什么神奇之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数千年来,古代中国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影响,产生了众多的糟粕习俗,尤其是针对当时地位低下的女子,条条框框将其局限成为男子的附属品。

而守宫砂的出现,就是其中一种。据说,在女性手臂上点上守宫砂,就可以借由守宫砂,来判断此女子是否是处子之身。

那何为守宫砂,它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

何为守宫砂

“守宫”二字,最早出现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尔雅》中,其中“宫”指的是房子、居所,而“守”就是取守护之意。

自古以来,家中常会出现壁虎爬墙的现象,因为“壁虎”与“庇护”谐音,于是壁虎就被视作守护居所,庇护平安的祥瑞之兽。

随着时代变迁,朝代更迭,“宫”字逐渐成为特指帝王的居所,而“守宫”的含义就演变成看守后宫,于是在后宫中就常常有用到“守宫砂”。

“守宫砂”就是传说中,用来辨别女子是否“贞洁”的东西,用朱砂喂养长大的壁虎,晒干后磨成粉末掺水点在女子的手臂处。

待其晾干后,点上去的印记就是“守宫砂”,可以保持一直不脱落,直到进行云雨之事之后,就会自然消失。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守宫砂

在秦朝时期的墓穴的发掘中发现了有关于“守宫砂”的简牍记载:

“取十四只壁虎,放在椆木做的木盒中,用朱砂来喂养。”

到了汉代,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帛书《养生方》中记载:

“七月七日取壁虎,以朱砂喂养,将其埋在灶台下面,身死后研磨成粉,加水调和成汁,来涂抹在女子的手臂上。

若是女子被男子侮辱,印记就会缺损;若是行房,印记便会消失。”

这些都是根据古代墓穴出土的文献中,关于守宫砂的记载,在传世文献中最早的记录是西汉刘安,所撰的《淮南万毕术》,但该书失传已久,后世只能依靠辑录的散佚文稿去了解。

其中有写道,取壁虎,用朱砂当做饵料,阴干之后,研磨制成粉末,然后用井水或者花朵露水进行调和。

然后涂在女子身上,涂上之后就会有一点红色的印记。若是没有行过房事的女子,则印记会一直保留,若是已经经历过的女子,点上去的守宫砂就会消失。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玄学经由鬼神术士之说的流行被保留下来。

并且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的中国医学有了较之前更为有效的发展,对于医学研究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还加入了科举考试制度当中。

当时的考生学子,不仅要精通儒家学说还得博览群书,其中就包括奇闻异志和医学知识。

在当时还广修医学学院,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样的情况下,隋唐时期的人们就知道守宫砂这一传说实在荒谬。

在《新修本草》中解释说明了守宫砂的命名和原理因为壁虎常常出现在房屋的墙壁上,所以被叫做守宫,又名辟宫,给其喂养朱砂后点在女子身上,来判断其是否是处子之身,这样的行为都是假象,并没有实际的依据。

但往后的宋明清时期,守宫砂这种糟粕认知形成不同的形态。

在受到朱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迂腐的思想观念的发扬和各类盛行的文学作品,对于守宫砂的神奇之处的杜撰下,当时的社会对于贞洁的重视和处子之身的吹捧和狂热达到了痴狂的巅峰阶段。

守宫砂产生的原因

在最早记载守宫砂的秦朝时期,由于秦始皇自幼受到亲身母亲和与其私通的嫪毐的影响,导致秦始皇对于贞洁守节之事尤为看重。

不仅将自己的亲身母亲和嫪毐,及其私通所生之子都杀掉,还大肆宣告天下,教化世俗民风,调整社会风气。

秦始皇晚年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广求天下术士为其寻找修仙丹药,炼制灵丹妙药。于是极大的发展了这些修仙鬼神之说,使得方术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在封建男权社会之下,对于子嗣纯洁的要求关系到了家族的传承,不能让祖先蒙羞,也关系到了家产继承。

首先要确保其子女,是由生父血缘而生才能继承其财产,因此要确保子女的纯洁性,女子往往就被男子权力所掌握。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这种缺乏科学依据,传说能辨别女子是否乃完璧之身的方法应运而生。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波斯帝国如果和春秋霸主交战结果会如何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东亚地区第一个大帝国。秦朝建立初期的疆域面积为214万平方公里。经过北伐匈奴、收复河内、南征百越等扩张,秦朝的领土面积达到了300万平方公里。秦始皇随后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了郡县制,在中央完善三公九卿制度,开创了中国的专制帝制。秦始皇修建了长城、阿房

  • 南明朝廷为什么不到一年时间便灭亡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缢;山海关外地动山摇,清军从容入关;南方诸省趁着清军与农民军大战之际,建立弘光政权。以当时的局势而言,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三方势力中,李自成的农民军率先被淘汰出局。但对于清军来说局势也并不乐观,虽然他们占领了北京,但并未统一全国。一些既极端仇视李自成,又反对清朝入主中原的大

  • 为何宋军宁愿挨饿也不愿意吃小米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这则记载显然比较极端,但也并非没有根据。先来说说两个疑问,一是绍兴末年为何宋军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迁之人哪里去了?二是明明小米可以吃,南方的士兵们为何宁愿饿死也不吃?我们知道,南宋刚开始时的主要将领,如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刘锜等,都是北方人,“中兴诸将皆北人”,而他们的手下兵马,也多是北方

  • 隆科多曾是雍正心腹,为什么最后雍正要除掉他?-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隆科多曾经背叛康熙,倒向雍正,那么隆科多曾是雍正心腹,为什么最后雍正要除掉他?他做了哪些事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雍正即位后的近三年间,隆科多究竟为雍正做了什么?由于他参与密忽,迹近卧榻,所做的事情,几乎很少记载。有传言说,他经常陪雍正喝酒,雍正酒量极好,经

  • 松锦之战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详解松锦之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松锦之战的故事。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清

  • 历史上松锦之战的结果是什么?明朝元气大伤-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想知道历史上松锦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吗?松锦之战以清兵的全胜而告终,明朝经此一役,元气大伤,这场战争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清朝方面自皇太极即位以后,审时度势,对明清之间将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一次大决战是作了充分的各方面准备的,如进行内政改革,加强君权

  • 历史上松锦之战带来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上松锦之战带来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当年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失陷,祖大寿举城投降,致使“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京师大震,王朴以“首逃”之罪被逮捕,法司开庭审讯。御史郝晋发言:“六镇罪同,皆宜死。”“三桂实辽左之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百部具体内容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何首乌原文是什么内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天门冬具体内容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