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犯人在被砍头的时候 犯人为何会自觉的下跪-趣历史网

古代犯人在被砍头的时候 犯人为何会自觉的下跪-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549 更新时间:2023/12/8 9:36:45

对古代犯人被砍头时,为十分听话自觉跪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罪犯指的就是犯了罪而被抓起来的人,罪犯的历史,几乎是伴随着法律同时出现的。有的人对于法律的理解,最通俗的说法指的就是道德的最底线。

自古以来,突破道德底线的人从来不缺少,于是为了维护这个社会的正义,不同的时代给出了不同的刑罚。每个时代,刑法都是由轻到重的,现代一般是拘留,判刑,以及死刑,在古代,刑罚就要五花八门得多。

最为人所知的,那就是斩首。影视作品中,大家也能接触到,最听的一句话就是“菜市口,秋后问斩”十分奇怪的事,犯人被执行的时候都是十分听话,不禁有个疑问,他们为什么不反抗?

砍头的规矩

砍头是古代的一种死刑,最早从夏朝开始,就被列入了刑法,由于行刑事关重大,劫法场者历来有之,于是每次在行刑之前,军队都要提前到场,而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到了清朝的时候,一共有九道程序。

首先,朝廷在处决犯人之前,都会提前通知刽子手,贵的时候就会磨刀,而往往犯人家属为了犯人能够少受点罪,还得给刽子手塞钱,否则钝刀子杀人痛苦将是成倍的。清朝的时候杀人用的是双手剑,又宽又长又大,一般都可一剑斩落。

第二步是走一个流程,同时,将斩首时间定在秋后,此时,人们农忙时节已过,同时肃杀之气也最重,由此能够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重宣判,众人以及家属犯人,通知一下,往往到此时,犯人被行刑已经是板上钉钉。第四,游街示众,这一部有警告世人的意思,同时也能尽可能得让犯人的团伙冒出来。

然后就是下一道工序,押赴刑场。押赴刑场之后,为了防止犯人偷梁换柱,一般都需要最后一遍验明正身。而为了证明这就是犯人本人,犯人往往需要袒露上身,而这一点,对于女性犯人来说就十分的不友好。

验明正身之后,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那么接下来就需要监斩官到场,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午时三刻。

所谓午时三刻,指的就是今天的中午十一点四十五分,古人认为这一时刻是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杀人,能够最大程度上洗脱自己身上的怨气。

第八道工序,准备行刑,此时的犯人一般就跪倒在地上,只等监斩官命令,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结束,由犯人家人领回尸体。

这里就有一个奇怪的地方,为何在犯人被砍头之前,他不会反抗,按道理说,此时求生的欲望会赋予他极其强大的力量,而此时,身边又只有刽子手一个人,为何犯人会乖乖配合?

三大原因

一般来说,罪犯在被行刑之前,早就在监狱中打磨掉了所有的锐气,要知道,古代不比现在,在监狱当中,男人会被折磨得半死,女人会被打掉所有的尊严。

有句话是这样形容女人进监狱,进了监狱的女人有清白的吗?如果你是清白的,为何要进监狱?

古代的狱卒会堂而皇之地侵犯女性犯人,真正等到行刑的前一天,除了历史上孙膑这奇才,一般人早就被折磨得精神涣散,整个人也已经麻木了。

这种人往往到了第二天,忘记了害怕,就连羞耻也忘记了,自然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任人拿捏。

第二个原因就是,古代犯人跪着接受刑罚,这是强制要求的。在古代的时候,朝廷为了体现国家的至高无上,以及犯人对于朝廷的尊重敬畏,一般都会强制要求犯人跪着,

另一方面,犯人有高有低,如果她是站着的话,势必就不容易砍头了,在国家权力机关的保障之下,让犯人跪着接受刑罚,自然要容易的多。

事实上,不论是哪一种死刑,跪着受刑已经成了一种规矩,当然了,凌迟处死或者是腰斩除外。

第三点,心理暗示自古以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懦弱的人,法场之上引起暴乱的不是没有,政府在执行砍头刑罚之前,肯定会耗干净犯人所有的精力,即便最后一顿断头饭加一点荤腥,那也不足以挽救自己,虚弱的身体。

那么此时,犯人即便有反抗的心思,也没有了打架的力气。作为一块粘板上的鱼肉,也只能任人拿捏了,所以说犯人乖乖地跪着接受刑罚,只能说是迫于无奈,在政府多重条件的束缚之下,他们只能被按着跪在地下,强制执行。

现代死刑

相比较起古代的人们,为了防止犯人犯上作乱,不得不采取了一些过分的,强制的手段,今天的方式则要显得温和许多。

曾经有一位黑社会的大佬,在被执行死刑的前夜,有看守所的民警以及所长,副所长轮番看守谈话,进行心理疏导。

一般在执行死刑的前一天晚上,犯人的情绪是最波动的,也是最容易出事的,由此,在这一天晚上,警察们会尽量满足犯人的所有要求。

可以说,这几天晚上的囚徒,是绝对的上帝体验,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对公职人员呼来喝去的,不是吗?

今天没有过去的押赴刑场,没有过去的游街示众,有的被直接在血管里注射,犯人在昏昏欲睡中就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另一种,就是枪决,犯人在押赴刑场之后,执行手瞄准脑干的位置进行击杀,一般一枪毙命,不会有太大痛苦,而如果有意外,民警会迅速补枪,力求对犯人的折磨降到最低。

不得不说,新中国的温柔,真的是到了方方面面,即便是死刑犯,都能够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享受到人权。如果过去的犯人看到如今的待遇,他们是不是会后悔生错了时代呢?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清朝宫女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 宫女出宫后为何无人敢娶-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清朝宫女都是经历层层选拔的,但出宫后没人敢娶,原因却很悲惨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是清朝没有人愿意娶宫女,而是清朝的宫女压根娶不得。大家没有看错,在整个清朝的历史连贯时期内,宫女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得的东西,换句话来说,宫女都是非常可怕的。为什么能够得出这

  • 古代起义军没有朝廷支持 起义军是如何获得补给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起义军如何获得补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统兵打仗都是一件十分烧钱的事情。要想维持一支一定规模的军队,不仅需要解决最基本的兵器、盔甲,还要解决人吃的口粮、马匹吃的草料、士兵的军饷、治疗伤病的药物等等一系列物资,这还不算

  • 福建海上贸易为什么能在唐宋时就兴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福建海上贸易为什么能在唐宋时就兴起?一个原因就是自然条件,一个原因就是人口条件,福建的海岸线长度达到近3700公里。从秦汉时期开始,这里的港口就一步步成为中国的海上走廊。福州、泉州、厦门、漳州等港口,成为福建对外贸易交往的新通道。在时光的变迁下,这些港口成为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点,甚至一度成

  •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具体状况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西汉时,阳关和玉门关以西乃至更远的地方,那么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具体状况是什么样的?丝绸之路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武帝时,中原始与西域相通,开始加强对西域的经略。西域本三十六个国,后来分裂至五十多个,都位于匈奴之西,乌孙之南。汉武帝听说被匈奴侵犯西迁的大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白昌具体内容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水萍原文是什么内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酸模原文是什么内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

  • 宋朝“濮议”与明朝“大礼议”事件的区别究竟在哪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有言:“然而英宗有难处者于此:君子之守道也,不昧其初。濮王之薨,英宗尝执三年之丧矣。未为天子而父之,已为天子而不父,则始末不相应。而前之哀戚,以大位而改其素,安能不耿耿焉。此则仁宗之过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宋朝“濮议”与明朝“大礼议”事件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宋朝“濮议”事件

  • 草原丝绸之路指的是什么?有哪些价值?-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草原丝绸之路指的是什么?有哪些价值?其实这条路东端起点在中国北方长城地带,自东向西分布有一系列的古代城市遗址,这些古代城市遗址是草原丝绸之路重要的实物载体,以此为中心,多民族文化产生、发展、碰撞、融合、升华,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看,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面是全方

  • 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于阗国是个怎么样的存在?为什么灭亡?-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于阗国是个怎么样的存在?为什么灭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该国君主国姓为尉迟,因仰慕唐朝,有两位君主改姓李,他们分别是尉迟僧乌波(李圣天)、尉迟苏拉(李从德)国祚长达1238年。亲历于阗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于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