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通缉令那么抽象 古人真的能够抓到犯人吗-趣历史网

古代通缉令那么抽象 古人真的能够抓到犯人吗-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582 更新时间:2023/12/8 18:43:14

对在古代,按照画像上的通缉令,真的可以找到罪犯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的通缉令那么抽象,按照通缉令上的画像来寻找罪犯,真的可以抓到犯人吗?

“通缉令”在我国古代,可以说是捉拿犯人的最要证据,根据画像上图画,可以更好地来识别罪犯的形貌特征。

在古代,如果有人犯了罪,且畏罪潜逃,那么官府就会先发布一个公文,公文上有着逃犯的年龄、籍,并且会把逃犯的相貌特征等一切容易捉拿逃犯的佐证描述出来,然后下发到下面的各个官府,好发动全国的百姓一起捉拿逃犯,让逃犯无所遁形。

在现代,虽然科技发达了,有着很多的监视系统,大多时候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截取到罪犯的特征,然后会根据画面所截取到的信息,来下发贴通缉令,通过带有罪犯照片、身材、衣着等信息照片的“通缉令”发布,会有效压缩罪犯的活动空间,一旦他们迫于生存压力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便会露出马脚,最终落入法网,受到法律制裁。

为了更大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还会根据百姓所提供的线索,或是百姓直接将逃犯捉拿归案,赏银几百到上千两白银不等。

对于古人来说,有了逃犯的行踪轨迹并且上报给官府拿到赏银,无异于是一笔飞来横财!

古代的通缉令“长”什么样?

影视作品中的“通缉令”不一样,其实最早的“通缉令”是并不配备画像的。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通缉令”出现在公元前52年,这份通缉令是《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书》,书中通缉的是一位婢女,并用文字描述了这个婢女的长相,身形等各个特征。

这份“通缉令”的记载比较详尽,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有案件进展到哪一步都有记载。这里为大家摘抄一段关于“外人”的特征描述:

为人:中状,黄色,小头,黑发,隋(椭)面,拘颐,戚额,如颛状,身小长,托瘦少言。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通缉令”,即便是这种丞相级别缉拿的要犯,在描述的方式上,也主要采取文字描述的方式。

最早的“通缉令”载体都是竹筒,在这样的载体上很难展现出逃犯的形貌特征。

“通缉令”的弊端

1、时间差

古代的发展没有现在那么的简单快捷,无法做到一天之内就去到另外一个遥远的城市,那么对于一个逃犯来说,从官府“通缉令”的初步制作和到下发的时间内,有着很大的时间差,因为一件罪案的发生,需要断案,然后再确认嫌疑人,再根据嫌疑人的羊特征画出“通缉令”的这段时间中,就可以通过时间差,远离自己犯罪的地方。

所以,古代的“通缉令”无法做到高速、简洁、快速的,从确认嫌疑人再到下发“通缉令”的这一过程。

2、信息误差

古代的百姓不会像现在社会这样,很少有着“文盲”的存在。对于古代的百姓来说,读书识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所以对于“通缉令”上的画像,古人无法做到准确的识别“通缉令”上公布的信息。

想要了解,只能通过其他人的描述;虽然官府的人员会在张贴“通缉令”的时候,对百姓口述逃犯的身份信息和样貌特征,但是不可能对每一个百姓都做到口口相传,所以就会造成以讹传讹的情况发生,让人无法做到了解到真实的信息。

且“通缉令”画像的制作,需要画师来完成,但在古代,对于读书识字都是奢侈事情的年代,虽然第一手的画像可以保证对逃犯有着很高的准确性,但是在经过一层层下传之后,在各个县城经过临摹之后的“通缉令”却早已失去原先的大部分的面貌。

“通缉令”那么抽象,真的可以抓到逃犯吗?

“通缉令”能在古代流传,当然还是对着抓捕逃犯有着作用的,不然一定会有更有效的方法出现。

在古代,交通并不发达,对于百姓来说,流动性很差,但是优点却是对自己所在的地方的人和事物有着很深的理解。

古人虽然很多的人不识大字,但是对图像的理解还是有的。在看到逃犯的画像之后,如果这个逃犯出现在了自己所在的住所,对于这个新出现的面孔,相信很快就会有人联想到“通缉令”上的画像,然后经过对比之后,即使还有着一点的不确定,但是也会上报官府。

不怕百姓会不告知官府,因为在《续资治通鉴》中就有记载:“诏天下有能告杀人者,赏钱五万”。

且古代实行保甲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犯罪了,这一户,这一甲(十户),这一保都会受到牵连,得到相应的处罚。这样一来,大家相互监督,举报犯罪之人。而“通缉令”的用处就在于将罪犯的大致相貌告诉老百姓,提醒他们千万不要私藏罪犯,否则自己和家人也会受到牵连,这样犯人就很难逃脱了。

综上,古代真实的“通缉令”弊端很多,有着时间差,信息差,且在早期没有画像,后期有画像以后也不是很像。但是“通缉令”的作用还是存在的,因为搭配上古代的相应制度和赏钱,“通缉令”具备了巨大作用,可能效率不是很高,但绝对会让“通缉令”上的罪犯举步维艰。

正因为如此,“通缉令”的形式才流传了几千年,直至今天依然没有消失,正是因为“通缉令”对于案犯的追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具备强大的功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留言告诉我吧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社会有有"士农工商"的说法 古代商人地位为何那么低-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士农工商:古代商人的地位为什么很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古代读书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其实古代这话并没有错,因为读书人可以获得学问,跟着进入仕途,也就是入朝为官,古代人给各个不同行业的人进行了排列,有"士农工商"的说法

  • 古代读书人为什么喜欢做官 光宗耀祖只是其中之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人为何都那么喜欢做官?除了光耀门楣,还有其他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十年寒窗苦读,数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坚持,只为一个未知的结果,这样值得吗?春闱秋闱来考试的学子,占满了所有客栈的房间,甚至为了能参加考试,不惜住在破庙之中,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样是值得的。那

  • 曹操尝试收服关羽,为何没有收服张飞的打算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读过三国的人应该很清楚,在曹操和刘备激战的过程中,曹操其实是有好几次机会收降张飞的,比如在十八路诸侯灭董卓之时,在攻打徐州之时,在当阳桥上时,这些都是收降张飞的好机会,可曹操却从没想过收降张飞。相反对于关羽,曹操却是很乐于收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够收降关羽,却收降不了张飞?小编为您分析如下:1、张飞性

  • 古代读书人寒窗几十年时间 古人靠什么生活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读书人寒窗几十年靠什么生活?经济来源有哪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般来说,在古代,敢让家中子弟脱产读书考科举的,家里条件都不会太差。当然,豪绅巨富、王公贵族、宰执高官家里这类有钱有权的自不必说,科举在人家眼里那就是走过场,说不定通过恩荫就能走向仕途。咱单说普

  • 李歆继位后,为何会选择主动出击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在东晋时期,凉州由于前凉的发展而成为了中国北方士族的聚集地之一,无论在战略还是经济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因此在前秦的大一统局势被破坏之后,凉州地区立即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处于长期对峙状态。在最多的时候,凉州地区有南凉,北凉,西凉以及后凉四个政权,各个政权之间相互牵制,让军事战争成为了凉州地区的主旋

  • 历史上被传成紫薇大帝转世的四位帝王分别是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在道教中,紫薇大帝的全名为中天北极紫微太皇大帝,传说紫微星现世,必有明君出现,那么历史上被传成紫薇大帝转世的四位帝王分别是谁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盘点。第一次:刘邦据《汉书·高帝纪》记载:其母有一次在水塘堤坝上闭目小憩,梦与天神不期而遇。逢上雷电交加,天色阴暗,其父太公到塘坝接应其母,只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通脱木具体内容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通草原文是什么内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茜草具体内容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

  •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防己原文是什么内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