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贾元春为什么要选择张道士作为此次还愿的主角?-趣历史网

贾元春为什么要选择张道士作为此次还愿的主角?-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782 更新时间:2023/12/10 16:11:00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贾元春在省亲外的活动,为何要派这个老男人出任主角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宁荣两府,贾元春几乎成为很多女孩一辈子羡慕的对象,本就是嫡女身份,还被选进宫中,最后还被选为贵妃,女人这一辈子的荣耀在贾元春身上是挨个实现了。

因着贾元春的这份功劳,在她完成了皇帝特许回家省亲的大型活动后,她派人回家传话了。

贾元春这次往贾府传话内容是让贾府众人参加清虚观打醮,并且把大家伙的端午节节礼给提前送到。

首先呢,贾元春这次的端午节节礼有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给兄弟姐妹的节礼上,唯独薛宝钗和贾宝玉这个亲弟弟是一样的规格,而林黛玉和其他姐妹则是同等规格。

对于贾元春这次端午节节礼,最有异议的也就是贾宝玉了,贾宝玉得知只有薛宝钗和自己一样的节礼后,立马就把自己收到的节礼让丫头拿去给林黛玉挑选,让林黛玉看上的就留下。

林黛玉对于贾宝玉的这个好意心领了,对于贾宝玉得到的节礼却一个没留。这中间的小插曲虽然不小,但却影响不了贾元春这次传话的宗旨,那就是五月初一的清虚观打醮。

清虚观打醮可以说是贾元春省亲之后的第二次大型活动,活动参与人员除了要在家防止贾元春有事要办的留守人员王夫人之外,其他的主角们都差不多出场了。

贾母牵头,王熙凤李纨,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一个不落的参与了,连贾珍贾蓉都被安排参与到了这次的活动中。

这乌压压的一群人,坐车骑马的终于到了清虚观,清虚观的老道长张道士早早率领一众道士前来迎接,把贾府这一群主角都给迎进了清虚观。

当贾母等人都进入清虚观时,张道士在贾珍面前说了怕自己唐突了姑娘们,就没好意思在里头伺候,准备在门口随时等待吩咐。

贾珍则是一句话就把张道士给说服了,自己人无须多礼,且清虚观是张道士的地盘,自然要有东道主的范。

张道士领命进去伺候,就开始和贾母忆起往昔,再看到解手归来的贾宝玉后,提到了当日国公爷,这话刚说完,自己就泪流满面,引得贾母也是泪水涟涟。

提及过去,引领将来,张道士很快把话题从昔日国公爷引到了贾宝玉身上,说贾宝玉如今年纪也大了,这婚姻大事也该提上日程,还说自己认识一个门第相当,年龄相符的女孩,还想给贾宝玉做媒呢?

对于张道士的建议,贾母一听就立马给了答案,说曾经有和尚说了,贾宝玉不适宜早早安排婚配,再等几年再说。

张道士也是豪门贵族的座上宾,贾母这话一出口,他心里就明白这个话题没有其他的可议性,也就选择闭口不提。

贾母带着一大帮子的人来清虚观打醮,这刚来张道士就想着给贾宝玉做媒?虽说张道士是昔日荣国公的替身,面子大着呢?可也不能一来就给贾宝玉做媒的事提出来吧?

张道士之所以敢如此张口,其实他是背后有靠山的,他的靠山就是贾元春。贾元春派人传话,让大家伙来清虚观打醮,一则肯定是给自己还愿,二则应该就是奔着贾宝玉的婚事。

贾元春自打被选到宫里,能有朝一日当上妃子就是她最大的愿望,如今愿望达成,贾元春自然要还愿。可她现如今是贵妃娘娘,出行自然不易,只能让家里人替她完成这个事情。

贾母带领全家人来清虚观打醮,其实就有帮贾元春还愿的意味,这样贾元春的第一个心事就了了。

第二个心事就是贾宝玉的婚事,对于自己疼爱的弟弟,贾元春也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婚配,并且在她给的端午节礼上就有所表示了。

而这回让张道士作为清虚观的主人,担任这次活动的主角,把自己的第二个心事给了了,也是贾元春安排清虚观的主要目的。

可惜张道士这个主角虽然把话题都挑起来了,可贾母却用一句话轻飘飘的给顶了回去,不说是她本人不乐意张道士给贾宝玉做媒,而是利用和尚曾经说过的话作为借口。

张道士想为贾宝玉做媒的事,在贾母这儿行不通,贾母不支持也不乐意,即使贾元春让张道士作为主角,贾母这里也是行不通,办不到。

贾元春之所以选择张道士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角,其实早就是料想到贾母肯定不支持,可又想变相告诉贾母,贾元春她自己的想法,以及背后王夫人的想法。

要不然这次清虚观打醮可是要帮贾元春还愿的事,王夫人作为亲妈必须要参与的,可王夫人却独独缺席这次活动,就是为了让张道士当这个主角,防着贾母当场不乐意发火,会导致氛围很尴尬。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辈分规矩上,秦钟和姐姐秦可卿走了什么样的道路?-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薛宝琴如何一举三得地夸赞了自己与薛宝钗和林黛玉?-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王熙凤和薛宝钗这两个互不理睬的人,如何把矛盾升级?-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王熙凤婚姻的失败,是毁在她没能给贾琏生个男孩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韩信被杀之前 韩信有后悔弃楚投汉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临死前,是否会后悔当初他弃楚投汉的选择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清楚韩信临死前的心理活动。但是,一个人的心思,是最难琢磨的,况且时隔久远,更是不容易说清楚。因此,我们只能说存在某种可能性,不能保证就是如此。韩信不会后悔自己弃楚

  • 在政治、文学方面,杨万里有哪些成就与作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

  • 郦寄卖友讲的是什么故事?主人公是什么结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郦寄卖友,汉语成语,指出卖朋友。后常接不堪回首。郦寄的父亲郦商是西汉将领,秦末时期,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以后,郦商招兵买马,得到数千人,之后在郦食其的缘故投靠刘邦,开始了冲锋陷阵、战功赫赫的一生。他曾平定汉中、与楚久战,为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赐给郦商信成君爵位,之

  • 杨万里:南宋官员、文学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

  • 在政治、文学等方面,范成大有哪些作为与成就?-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人。南宋名臣、文学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

  • 三公、三孤指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地位如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在古代的官职设置中,讲究虚实结合,既有实际品级的职事官,也有虚衔的荣誉称号。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古代帝王跟正常人一样,并非生下来就具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必须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获得知识与经验。为此,皇室十分重视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与培养。即便太子(或其他皇子)做了皇帝,也需要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