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戏是什么?详解南戏的发展历程-趣历史网

南戏是什么?详解南戏的发展历程-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24 更新时间:2024/1/17 19:35:5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很多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南戏是什么?其实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汉族戏曲剧种,是中国戏剧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即“明清传奇”)。

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汉族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历程

南戏是中国的“百戏之祖”。“百戏之祖”并非昆曲,昆曲源于昆山腔,而昆山腔只是“南戏四大声腔”之一,并不能代表弋阳腔、海盐腔和余姚腔。

南戏的产生时间,实际上早于北曲杂剧。明代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年)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赵闳夫是宋光宗赵惇的同宗堂兄弟,他发榜文禁止南戏演出,说明当时南戏的影响已经较大了。

徐渭《南词叙录》则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5),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可见南戏大约在宣和之后即由温州的艺人创立,到宋光宗朝已流传到都城临安(今杭州),盛行于江浙一带。

在1268年(咸淳四年),更有太学生黄可道创作的《王焕》戏文,盛行于都下。到南宋末年,南戏已扩展到江西南丰等处,元刘埙《水云村稿》卷四《词人吴用章传》说:“至咸淳(1265~1275),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可知当时戏文颇受民众的欢迎,但文人士大夫把它排斥在“正音”之外。

宋代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勾栏瓦舍遍布,为众多民间伎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宋室自南渡之后,定都临安,宗室勋戚、文武百官纷纷南迁。温州是南宋除杭州以外最繁华富庶的商业都市,宋高宗在南渡之初,为避金兵,曾浮海逃至温州,以“州治为行宫”(《温州府志》),甚至把太庙也迁来温州(《宋史》)。

北方士绅平民,纷纷随之来到温州,温州人口在短期内骤增一半。城市消费人口与日俱增,进一步推动了温州商业经济的发展。同是,诸色艺人也纷至沓来,各种民间伎艺云集于此,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南曲戏文,就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萌发。

南戏是在宋杂剧脚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它是汉族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兴艺术样式。就形式而言,它综合了宋代众多的伎艺,如宋杂剧、影戏、傀儡戏、歌舞大曲,以及唱赚、缠令等在表演上的优点,与诸宫调的关系则更为密切。所有宋代存在的民间伎艺都是南戏综合吸收的对象,说唱文学则是其叙事方式的主要来源。

由于它是在其他伎艺成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又能兼采众长,所以能后来居上;另外,由于其他伎艺在表演上有许多地方可以与南戏沟通,使得伎艺演员也能熟练地掌握新兴的南戏,当南戏受到观众的欢迎时,他们便改弦易辙成为南戏演员。而演出队伍迅速扩大,也促进了南戏在东南各地的繁衍。

南戏用南方方音演唱,分平上去入四声,不像北曲的入派平上去三声,用韵上也较为宽松,体制上与北曲杂剧有所不同。初期南戏的曲调配合,虽有一定的惯例,但还没有形成严密的宫调组织,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自由的选择。南曲轻柔婉转的音乐风格,适合于演唱情意缠绵的故事,与北曲的高亢劲切,宜于表现威武豪放的气概大不相同。

器乐伴奏,北杂剧以弦乐为主,南戏则以管乐为主,以鼓、板为节。杂剧一秀只能一人主唱,南戏则场上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独唱、对唱、接唱、同唱,还有在后台用以渲染气氛的帮腔合唱。演唱形式的灵活多变,不仅可以调节演员的劳逸,活跃场上气氛,而且有利于表现各个角色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刻划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在结构方面,它以“出”为单位,人物上下场,出而复入,叫做一“出”。一本戏往往长达几十出,演出时间则需要一天甚至多日。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为通宵达旦的演出提供了便利。

南宋戏文,可考的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乐昌分镜》、《陈巡检梅岭失妻》、《王焕》、《张协状元》等。除《张协状元》外,均无传本。这些戏文大都出自书会才人之手,而“士大夫罕有留意者”(《南词叙录》),一些文人甚至把南戏视作亡国之音。因此,在北方,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等具有高度文化水平的作家投身于杂剧创作,北方圈杰作纷呈,而南方戏剧圈中,南戏却仍然处于稚拙的阶段,未能得到提高。早期戏剧南戏文本留存极少,也与这些情况有关。

据今人搜辑,宋元南戏存目二百三十多种,其中,有传本的19种,只有佚曲的有130种。从现存曲目看,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纠纷的题材,占最大的部分,而表现金戈铁马的英雄题材则极为罕见。显然,南曲音乐的特点,影响并且制约了作家的创作选择。

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人们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其中,《张协状元》是南宋时期温州九山书会的才人创作的,其故事则从诸宫调里移植。它是惟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弥足珍贵。

元灭南宋后,形成统一的局面。随着北方的政治、军事势力进入南方,北杂剧的影响也迅速扩展到长江以南,与南戏相汇于杭州为中心的南方戏剧圈,杂剧以其新鲜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获得了南方观众的喜爱。

“语多尘下”的南戏,较之具有高度文学性的杂剧,显然相形见绌。南戏便一度衰落了。但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植根于南方人民群众之中的南戏,依然拥有广泛的观众。同时,由于南北两个剧种的汇聚,促进了相互的交流。

杂剧作家如萧德祥等开始关注和涉足南戏的创作,“有南曲,街市盛行。又有南戏文”(《录鬼簿》);大都(北京)人邓聚德编撰戏文,并在大都隆福寺刊行(清张大复《寒山曲谱》)演员如龙楼景、丹墀秀“专工南戏”,后有芙蓉秀,“不在二美之下,且能杂剧,尤为出类拔萃”(元夏庭芝《青楼集》);沈和甫则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式,使北曲的刚劲与南曲的柔媚能兼容并济,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贯云石、杨梓等人则参与了南戏唱腔的改进工作。

另外,南戏形式上比较灵活自由,不像北曲受一人主唱和一本只能四折的限制,因而易于改编移植杂剧作品,借鉴杂剧的文学手法。随着南戏在艺术上得到提高,分唱形式的优越性逐渐显露,人们的兴趣也从杂剧转移到南戏。所以到了元代后期,转而“亲南而疏北,作者猥兴”(《南词叙录》),像高明(高则诚)、施惠等知名文人作家也参与了南戏的创作与改编,产生了《琵琶记》、《拜月亭记》等一批著名作品,标志着元代南戏继杂剧之后走向兴盛时期。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请君》白十七是“恋爱脑”?她放下了对顾北西的痴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整体来说,任嘉伦和李沁主演的新剧《请君》搞笑又不乏高甜气息,两人共同演绎出男女主角前世今生的爱恨纠葛。前世神女云曦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她性格单纯善良,为了守护天下苍生牺牲了自己,最后出手救了少将军陆炎,缘分就此尘埃落定起来。今生女寨主于登登泼辣直爽,第一眼看到陆炎的那一刻,她就直接决定用抢亲的方式

  • 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适应了文学发展的时代要求-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在当时的黑暗封建时代,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耀眼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崭新的艺术形式。它适应了文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标志着案头文学向街头文学的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不难想象,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什么匆匆忙忙大

  • 薛奎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薛奎(967-1034年),字宿艺,绛州正平县人,北宋时期大臣,欧阳修的岳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起家隰州军事推官,历任仪州推官、莆田知县、长水知县、兴州知州,迁太常博士。得到御史中丞向敏中举荐,拜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大中祥符

  • 薛奎:北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薛奎(967-1034年),字宿艺,绛州正平县人,北宋时期大臣,欧阳修的岳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起家隰州军事推官,历任仪州推官、莆田知县、长水知县、兴州知州,迁太常博士。得到御史中丞向敏中举荐,拜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大中祥符

  • 有哪些与王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并监

  • 刘盆子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刘盆子是汉高祖刘邦的十世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盆子是新朝末年的枭雄,为赤眉军首领樊崇拥立的傀儡皇帝,在位不到两年,在赤眉军失败后随樊崇投降东汉光武帝刘秀。那么刘秀是如何对待堂侄孙刘盆子的呢。一,汉室后裔刘盆子是西汉城阳景王刘章(刘邦之孙,刘肥之子)的后裔,式侯

  • 《望江南·江南柳》讲的是什么故事?与欧阳修有何关系?-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夏,在汴京的官场和民间,都开始讨论一首词,词名为《望江南·江南柳》: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

  • 郭络罗氏与胤禩之间有何故事?二人最后的结局如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郭络罗氏,正蓝旗人,康熙帝第八子胤禩的嫡福晋,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郭络罗氏是康熙皇帝相中,并有意指婚给胤禩的。康熙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康熙三十一年,当时胤禩还只有11岁。胤禩虽然年幼,但在诸皇子中却已经表现得非常优秀。他不光文化课优秀,在骑射上也非常出众。

  • 为什么春秋时期会涌现出那么多的思想大家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有非常多的思想家,如道家的老子,儒家的孔子,墨家的墨子,还有法家的李悝等等,但我们发现这些思想门派的祖师级别的人物却大多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明明各个诸侯国直接经常打仗,为何还能出现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没多久,周朝就被犬戎

  • 徐荣的战绩非常好,为何历史记载却很少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在《三国演义》里,徐荣和夏侯惇交马数回,就被斩于马下。这样完全没有依据的杜撰使得很多读者都误以为徐荣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菜鸡。但在历史中,徐荣率领西凉铁骑有过极为辉煌的战绩,本人的勇武也不亚于名冠三国的吕布,官位更远在其之上。徐荣的记载虽然很少,但他的战绩却令人瞠目结舌,足以挤身三国一线大将行列。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