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清军能在京城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历史上清军能在京城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10 更新时间:2023/12/10 1:43:57

山海关大战是清摄政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大军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殉国。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又退出北京城,经山西逃回陕西,他一共在北京城只待了四十二天。

随后,清军在多尔衮的率领下进入北京城,从此后就再也没有离开,开始了清朝对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

李自成这么快就退出北京,把这座极具政治意义的城市拱手让出,看似是因为在山海关一片石大战中的惨败。

可北京城的防御体系完整,李自成在山海关下的大战也非全军覆没,清军又不善于攻城,如果想要守住北京,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应该并不困难。

但李自成就是毫无保留地退出了,而清军却在接替了李自成后,牢牢地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李自成的退出是因为政治上的失败,失去了民心,导致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成了无根之源,他守不住北京。

清朝统治者却比李自成聪明得多,他们没有犯李自成在北京城犯下的错误。

那么,李自成在北京城都做了些什么?清朝又做了些什么?

下面做个简单的比较,就能知道,本已经抢占了先手的李自成,为何给清朝做了嫁衣。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政治上的作为是一塌糊涂,从史料中的记载中看,主要有三点让其大失民心:

1、李自成只肯任用前明四品以下的官员,四品以上的统统拒绝他们为新朝效力。

2、任由麾下大将刘宗敏等对前明官员、勋贵“拷饷”,用残酷的手段逼迫他们交出财产。

3、命令底层百姓每五家供养一名顺军士兵,并任由士兵“淫掠”,逼死百姓无数。

仅以上三点作为,就让李自成得罪了北京城中从勋贵到士子,再到百姓所有的阶层。

没有对手的话,还能凭借武力强压,但有了清军的逼迫,他在北京城内积攒的怨恨,就成了最大的软肋。

因此,李自成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完全无法落脚,除了自己从陕西带来的军队可以信任,他得不到任何帮助。

再来看清朝,其实际执政者多尔衮在率领大军进入北京城后,政治上的作为就高明太多。

以相对李自成所做的三点来比较的话,清朝的多尔衮是这么干的:

1、在北京城内的所有官员,不管是前明的官员,或是曾为李自成效力的大顺朝官员,统统予以原官承认或不降级任用。

2、承认前明官员、士子、勋贵等拥有的私人财产,还把他们被李自成部下抢夺的田产等全部归还。

3、禁止清军士兵骚扰百姓,“令诸将士乘城,厮养人等毋入民家,百姓安堵如故。”

显然,清朝当时的掌权人多尔衮,远比李自成懂得如何收买人心。

两相一比较,北京城内及周边地区的士绅、勋贵和百姓,即使心中或许有华夷之分,可从实际利益上看,谁都愿意选择顺从清朝。

当然,清朝的恩赐也只是暂时的,等他们彻底在北方站稳了后,态度就会变一变。

比如,清朝在占据北京的半年后,就颁布了“圈地令”,并在八年内一共颁布三次,允许旗人圈占百姓的土地。

再比如,清朝在占据北京一年后,颁布“剃发令”,开始强制所有百姓“剃发易服”。

进入北京后,大顺朝李自成的选择是先抢了再说,流贼习性不变,清朝多尔衮的选择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奔着坐稳江山万里而来,李自成败得不冤。

实际上,清朝在政治上的决策,基本上都是汉族官员建议的。

李自成本也能如此,而且,即使李自成称帝时,是认得党项人李继迁为先祖,但前明士绅、勋贵和百姓对他的认同感,依旧远远超过清朝,认为他是本族政权。

可他却因为进入北京城后,政治决策上的乱来,没能得到有识之士(他自己麾下的谋臣档次都太低)给予的合理的建议、策略,以至于功败垂成。

如果李自成能得到北京城内绝大部分阶层人士的认可,哪怕兵败山海关,以残兵加北京城内的万众一心,未必就守不住北京。

能守住北京,山海关一时之败,不会让李自成的政权迅速垮掉,这座城市的政治意义太大,基本可以代表着民心所向。

综上,清朝能快速获得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民心,全是因为李自成,否则,被视为异族的清朝政权哪能那么快就被认可?

要知道,在崇祯朝时期,清军也曾五次入关,北京城及周边地区都被祸害得不轻。

这些地方的士绅、勋贵、百姓对清朝从痛恨迅速转变为顺从,全靠李自成衬托。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监察御史的权力有多大?为何连东厂的人都忌惮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自秦始皇大一统之后,国家采用了郡县制,对朝廷的官职和职责都给与了明确的划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公九卿,还有后来的三省六部,由于三公九卿在时间上距离我们很远,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户部、吏部等,在古代的朝代中,有这样一个官职,他的等级不高,权力却极大,有些人想当,有些人却不想当。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概从西汉开始,人们将麦磨成面,加上水后和成团,压扁火烤或者蒸熟,称为饼。馒头便是由饼发展而来。从此,肉、面、米成为中国宫廷中的主食。经常出现在中国宫廷御食中的汤饼,是一种煮熟的面食,饼是当时面食的通称。汉代的汤官负责供应御膳

  • 毛遂自荐成功后,为何最后的下场却很凄惨?-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世人都知道毛遂自荐的故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毛遂最后的下场。毛遂在功成名就之后,倒也过了几年好日子,但最终却是死在了荒郊野岭。在秦军撤退之后,赵国的世仇燕国看到赵国的国力大损,于是就开始攻打赵国。此时,赵国的一些名将不是领兵在外,难以调派,就是生病了,不能出征。一时之间,赵孝成王竟无人可派。此时,有人

  • 蜀汉后期为何无人可用?与诸葛亮的选拔方式有关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诸葛亮这个名字,诸葛亮在三国里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名了,他于刘备所创下的“隆中对”,居然在众多诸侯之中立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他在之后所写出的《出师表》更是被传颂了千年。其实有不少人都觉得,蜀汉政权之中只有诸葛亮能算得上个人才,其他都是一些不堪重用的庸人罢了,后期的蜀汉为何面临

  • 古代才女能不能上学?有哪些培养方式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大约两千年前的东汉,临朝的邓太后(邓绥)下了一道旨意:征召五岁以上的皇室和邓氏子女共七十余人,一律到专门开设的学馆中学习经书。而考核他们学业的监考老师,正是太后本人。这是不是让人大跌眼镜?古代女子不仅能上学,还是男女同校?虽然在汉代,进学堂的女子,主要还是身份贵重的宗室女或外戚女,但是也足以证明,古

  • 古代的吏部尚书是如何出现的?有怎样的权力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秦始皇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朝代对其后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的时间,可是秦朝对于后世的朝代来说,是一个非常完善的蓝本,几乎历朝历代都以秦朝建设为蓝本。从秦朝一直到后来的清朝时期,这期间一共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在这之中,皇帝一直是最高统治者。不过这期间发生

  • 唐朝曾禁止出海,为何鉴真能东渡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要知道,在唐朝的这个时候,航海的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发达,如果说当时的人想要度过这一片海洋,到达其他的国家去看一下的话,那么对他来说,所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巨大的,并且甚至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有一位人,他竟然做到了。这个人竟然还是一个和尚,他的法号叫做鉴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他为了传播佛家的法学

  • 韩国的地理位置优秀,为何实力却一直不强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春秋时期是诸国的争霸时期,晋,楚两国在春秋时候算是最强的两大诸侯国,两国长期平等对立。战国开始是以晋国灭亡,韩、赵、魏,三家分晋为开端。可以说是,战国七雄里面,晋国独占其三位,而这三家,同样出生于晋国的战国三雄。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雄的诸侯,在战国前期是相当强大的一个诸侯国。赵国在邯郸之战后崛起,

  • 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1894年,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渐变得强大,意图通过与清朝一站,取得在亚洲的地位。清朝在战争中因器械,军事等原因而战败。从此一些列强更一步地瓜分中国,抢夺资源。爱国主义救亡意识进一步觉醒,变法的声音在全国各地激起,康有为、梁启超等终于在1898年,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变法。但变法最终却因受到慈禧

  • 红楼梦中迎春出身贾府,孙绍祖为何会敢凌辱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迎春是《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贾赦与妾室所生的女儿,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红楼梦》里,迎春的身份不是侯门,而是公府。侯门和公府相比,差一个级别呢。古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留给等级,公爵的爵位最高,也只有公爵家可以称为府。侯爵家只能称为门。一入侯门深似海,而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