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商鞅和白起都没有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能够只身而退-趣历史网

商鞅和白起都没有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能够只身而退-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132 更新时间:2023/12/23 22:57:39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同为秦国重臣,商鞅白起都没能善终,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商鞅、白起和张仪都是秦国重臣、功臣,商鞅主持变法改革为秦国发展成为强国奠定了基础;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斩敌百余万,攻城近百座;张仪出使诸侯,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三人都为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最后只有张仪得以善终,商鞅被秦惠文王处以车裂之刑,白起也被秦昭襄王赐死,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呢?

商鞅之死是因为得罪了秦国贵族,在权力和威望上又威胁到秦惠文王的地位和统治。白起之死是因为功劳太大,为此遭到秦相范雎妒忌,再加上多次违抗王命,不听调遣,还出言嘲讽秦昭襄王。

商鞅和白起虽然都对秦国立有重大功劳,但两人却犯下了致命错误,因此最后没能善终。而张仪在秦国担任秦相近二十年,一没有结仇于秦国大臣和宗室贵族,二没有影响君主王权,更没有违抗王命,任职期间大多数时间都在奔走关东各国,为秦国与各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

在秦武王继位后,因秦武王不喜,张议失宠也选择激流勇退,离开了秦国,最后在魏国担任相国一年后去世。张议最终能得以善终是因为他没有犯过商鞅和白起任何一点的错误,也不贪恋权势,懂得进退,最后才能功成身退离开秦国。

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缘何全身而退?

商鞅之死的主要原因

商鞅之死主要因为两点,一是几乎将秦国贵族全部得罪了个遍,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商鞅树敌太多,已经成为秦国朝堂上的众矢之的。一旦失去国君强有力的支持,之前得罪的贵族就会露出獠牙,将商鞅“生吞活剥”。

商鞅还未在秦国变更法度之前就遭到了以甘龙为首的守旧贵族反对,好在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在秦国展开变法改革。

《史记》记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不过商鞅变法中的很多法令条例损害了贵族们的利益,比如:加重贵族赋税,限制食客数量,迫使贵族子弟必须服役;废除旧世卿世禄制(贵族父死子继),废除贵族的井田制等等。尤其是军功爵制度,规定贵族子弟没有军功,不能列入家族名册,也就无法继承家族的爵位和官职,商鞅因此被很多贵族怨恨。

《史记》记载:“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

商鞅拥有权势后,就开始大规模地营建宫阙,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惩治太子的师傅。之后被封为商君之后,商鞅又天天用新法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这不是进一步加深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吗?为了保证出行安全,商鞅每次出门都有数十辆载满身强力壮的士兵贴身保护。商鞅与秦国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

二是权力太大,商鞅任职后期独揽秦国军政大权,秦国百姓可能不知道国君秦孝公,但很少有百姓未曾听过商君之名。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没有哪个臣子能比商鞅的拥有的实权还要大,而且商鞅的权力还是名正言顺的那种,并不是那种通过架空窃取而来。

商鞅在秦国的威望极高,在秦孝公去世后,即便贵为君主的秦惠文王在威望方面也远远不如商鞅,因此秦惠文王对商鞅颇有顾忌。如果商鞅没有选择功成身退,那么商鞅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秦惠文王的统治,甚至可以说商鞅不死,秦惠文王就不是真正的秦王。

如果商鞅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功成身退,或许还能保住性命,但他并没有做出这种选择,这就注定了他无法善终。一旦秦孝公去世,再加上没有得到新君秦惠文王的支持,商鞅焉能善终呢?

《史记》记载:“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灭商君之家。”

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被公子虔等贵族诬陷谋反,最终被秦惠文王处以车裂之刑,并诛灭家族。

白起之死的主要原因

白起之死主要也是因为两点原因,一是军功太大,遭到秦相范雎嫉妒;二是多次违抗王命,不听调遣,还出言嘲讽秦昭襄王。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多年,一生经历大小数十战,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著名的战役有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最后指挥的长平之战更是让赵国元气大伤,从此失去和秦国抗衡的实力,并给山东诸国以极大的震慑,诸侯列国有哪个未听闻过白起之名,哪国军队又不害怕遇上武安君白起呢!

白起一生所立的军功多而且大,但恰恰也正因为这点,让他有了性命之忧,白起所立军功不仅威胁到了秦相范雎的地步,甚至已经到了震主地步,影响到秦昭襄王的君主地位,除了攻灭数国的王翦王贲父子还能拿来比较外,秦国历史上乃至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没有哪一位将军所立的军功能够和白起相提并论。

《史记》记载:“赵亡则秦王王矣,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无以为武安君功也。应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皆罢兵。”

长平之战后,白起的本意是乘胜追击,一举将赵国灭亡,但秦相范雎担心白起携灭国之功受封三公,在地位上高过他,便建议秦昭襄王接受赵国议和,罢兵停战。

《史记》记载:“应侯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

之后在邯郸之战时,白起多次违抗王命,拒绝担任主将进攻邯郸,还出言嘲讽秦昭襄王,而范雎又站出来火上浇油,最终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在咸阳城外的杜邮亭。

张仪为何能全身而退?

张仪凭借“纵横之术”和一张利口得到秦惠文王的赏识,入秦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封为相国。

《史记》记载:“应侯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使公子华与张仪围蒲阳,降之。魏因入上郡、少梁,谢秦惠王。惠王乃以张仪为相。”

不过张仪虽为秦相,但实权并不大,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秦国外交,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关东各国亲善秦国,可以说在秦国历史上,秦惠文王时期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最好。

虽然在秦惠文王在位时期,秦国也没少发动兼并战争,也扩张了不少领土,秦国的版图也是在此时期成为战国七雄最大的,但秦国和各国关系并没有到了势不两立的程度,而这正是得益于张仪的外交功劳。

张仪在秦国任职期间,并未损害秦国的利益,几乎只有功劳,也没有结仇与秦国大臣和宗室贵族,更没有影响到秦惠文王的地位和王权,还拥立秦惠文王正式称王,秦惠文王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王的君主,此后秦王君主才以王自称。

《史记》记载:“仪归报,未至咸阳而秦惠王卒,武王立。”

商鞅和白起没能善终的原因,张仪一点都没有涉及,他在秦国任职近二十年的时间,待在秦国的时间却很少,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出使各国路上,就是在游说各国诸侯,为秦国和各国建立起良好的外交关系,直到秦惠文王去世,张仪因为在出使各国后的归程途中,连秦惠文王最后一面也没能见上。

《史记》记载:“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张仪相魏一岁,卒于魏也。”

张仪这样尽忠尽责的臣子,秦国又有什么理由诛杀他呢?秦武王继位后,虽然不喜欢张仪,但也没有为难张仪,而张仪也有自知之明,便离开了秦国,之后在故国魏国担任一年相国后去世。

结语:

虽然商鞅和白起都为秦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商鞅为秦国强大奠定了基础,白起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但两人死得也不算冤。

商鞅明知变法得罪了秦国贵族,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贪恋权势,在秦孝公病重期间又独揽秦国军政大权,但他依然还只是一个臣子,还是孤臣般的存在,如果失去国君的支持,那些和商鞅有仇的贵族又如何会放过他呢?

白起所立的军功已经达到功高震主的地步,为此遭到秦相范雎的嫉妒,但他还多次违抗王命,挑战王权,相信没有哪位君主能容忍此举,同样也给政敌送上了非议自己的借口。张仪在秦国担任近二十年相国,一直兢兢业业,也不和贵族们生怨,因此得以善终。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萧正德是什么出身?他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萧正德是萧梁临川王萧宏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太清二年(548年),侯景起兵反叛,攻打建康,萧梁自此陷入侯景之乱带来的巨大灾难。就在梁武帝忙着进行平叛时,他的亲侄子与养子萧正德却投靠了侯景,联合叛军围攻建康。那萧正德为何要背叛自己的亲伯父

  • 古人是如何加工粮食的?他们都有哪些工具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现代社会,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的普及,人们对于粮食的加工可以说基本脱离了人力和畜力,可以靠着各种机器就能完成对各种粮食的一系列加工流程,不仅效率高,而且更加安全卫生,加工的品质也更加稳定。但是古代科技落后,人们是如何加工粮食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说起来加工粮食,很多农村的小伙伴

  • 张献忠对抗清军杀了自己的妻子,那他还有后人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在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中,除了李自成外,张献忠肯定是值得一提的人物,后世关于他的故事也有很多,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掩旗息鼓等。但是关于他的后人却一直记载不详,那么张献忠到底有没有后人呢?张献忠出生于贫寒,小时候读过书,长大了当过捕快、边兵,崇祯年间组织农民起义,1644年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清朝南下

  • 秦琼功劳赫赫,为何在凌烟阁中倒数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说起唐朝名将秦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在正史、演义或者影视作品中,秦叔宝绝对是帅级人物,且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功苦劳高,可是为什么在凌烟阁24功臣中,他却排在倒数第一呢?济南:五龙潭秦琼祠有网友认为,主要是秦琼投靠李世民太晚了,他原本是隋将来护儿的部下,后来又在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手下任职

  • 和珅会被抄家真是因为乾隆皇帝的过世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要说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那肯定是非清乾隆时期的和珅莫属了,他是乾隆皇帝晚期最宠爱的臣子,依仗着乾隆皇帝的权势贪婪无度,十几年就贪了朝廷几十年的税收。在乾隆皇帝死后,和珅就失去了靠山,继位的嘉庆皇帝对他这种贪官污吏十分不满,一上位就派人搜寻他的罪状,最后依律下旨抄家,这一抄家就抄出了无数金银财宝。民

  • 张琼有哪些经历?赵匡胤是如何对待他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皇位来得并不那么光彩,他原本只是周国的一个大将,深受周世宗柴荣的信任和重用,在柴荣死后,他却欺负他的孤儿寡母,联合手底的将领们来了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这么踩着老柴家上了位。正是因为底子太黑,赵匡胤这个皇帝当得十分心虚,看手底下的将领哪个都有造反的苗头,生怕他们学自己,

  • 武则天造了很多字,为何后世很少使用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在古代那么多女政治家之中,武则天无疑是最成功的那一个。她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女人当皇帝的先河,她的功绩和胆色是后世人都无法复刻的,武则天在位期间的能力并不输给男人。武则天统治时期政通人和,她懂得知人善用,挖掘出了一大批的贤臣。她还开创了武举制度,让很多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有一身好武艺的青年才俊有了一条建功立

  • 古代执行死刑之前,死刑犯有哪些要求可以满足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死刑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严厉的刑罚,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次的变迁,在世界范围内,支持死刑和反对死刑的声音不绝于耳,只要有人类存在,这样的争论也将继续下去。在中国古代,死刑一直是作为惩罚最严重犯罪的手段,从死刑中还衍生出来了种种酷刑,如斩首、炮烙、腰斩、凌迟等等,这些酷刑在死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层折磨的意

  •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为何陈胜要杀害吴广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暴政就会有起义,这也是朝代更迭中必不可少的一段历程。“伐无道,诛暴秦”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口号。秦二世的残暴和挥霍无度葬送了秦王朝的大好前程,这也属于官逼民反的典型案例。当时诸侯国都不堪朝廷的负重统治,但谁都不想出这个头,是陈胜和吴广揭开了大动乱的序幕。陈胜

  • 宋朝的很多皇帝为何下场都不好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苍天不仁、大道无功。天要亡我,我又奈何。中国古代绝大多数亡国之君,似乎都会将过错,归功于上天。因为没有得到上天的支持,所以自己的国家才会灭亡、自己的下场才会无比凄惨。只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也许自己才是命运的“因”。与其将这一切怪罪于其他,还不如思考在自己的人生中,都犯下了哪些错误。尤其是中国古代最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