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趣历史网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875 更新时间:2023/12/14 6:06:16

还不知道:乾隆弟弟弘昼为何人称荒唐王爷?历史上他是真荒唐还是明哲保身?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乾隆56年,79岁的愉妃被安排侍寝,太监一脸惊讶,以为皇帝年老眼花看错了,立即贴近乾隆耳根大声说:“陛下,愉妃娘娘快80了,你换个年轻的吧!”万万没想到,乾隆一把打翻桌上的茶杯,一定要愉妃侍寝。太监吓得双腿发抖,立即组织人把愉妃洗漱干净,抬进了养心殿。

此时的乾隆81岁,属于特别高寿的年纪。看着自己的儿子,妃子先后去世,乾隆说不出的心痛。忽然,乾隆对愉妃说:“朕算不算十全老人?”

这天晚上,乾隆回想起自己的一生,甚是骄傲。时光回到自己登基的那一天,仍然觉得非常庆幸。当时如果自己的弟弟弘昼多争取一会,自己的皇位都不会那么顺利。

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驾崩,四皇子弘历登基,成为清朝第六位皇帝。

听到这个消息后,五皇子弘昼站在宽敞的宫殿里一动不动,脸色不喜不悲,虽然他早已预料皇位大概率与自己无缘,但当事实摆在面前时,心情难免有些失落和遗憾。

弘昼颇有些自嘲道:“有父皇,不,先皇的加持,我即便再怎么努力,也斗不过四哥啊。”

皇权之争向来就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残酷性和复杂性丝毫不弱于一场边疆之战。如今自己已经确认与皇位无缘了,如何能在宫中安稳地生活下去,不被皇上猜忌,便是一种学问。

九月初三,乾隆正式在太和殿登基,彼时的弘昼已经梳理完毕,正准备上朝拜见皇上,而弘昼的一位福晋却道:“殿下,你的才华和能力不输于当今陛下,人缘、手段也尤为出色,如今却与皇位失之交臂,实在是太可惜了。”

弘昼一听立马脸色大变,严厉地道:“闭嘴,陛下乃是我最尊敬的兄长,任何方面都远远胜于我,你一个妇人怎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今日的话万万不可让第三人知道,且再有下次,你就离开紫禁城吧。”说完便头也不回就离开了,留下那位诚惶诚恐的福晋。

自那一天起,弘昼便性格大变,在朝廷三番四次做出出格的事情,文武百官对此苦不堪言,纷纷上书请求乾隆能够治一治他。

不过乾隆对这位弟弟却极其宠爱,哪怕他再怎么荒唐,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他不痛不痒的惩罚。

那么历史上的弘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落得这样一个“荒唐王爷”不友好的称号,让皇帝乾隆也无可奈何呢?

01,弘昼是乾隆的亲弟弟,荒唐之事却一件接一件

雍正一生有十个儿子,放在历史上这绝不算多。

皇长子弘晖和三子弘昀分别在八岁和十岁时去世,二子弘盼、七子福宜、八子福慧、九子福沛更是年幼时就夭折,所以实际上只有六位皇子能得到排位,因此皇位的纷争对比于雍正时期的“九子争嫡”,无疑规模和残酷性要小得多。

而这其中,十皇子弘瞻在雍正帝驾崩时年仅二岁,年纪尚浅无缘帝位。所以,当时真正有能力接班雍正的只有弘时、弘昼和以及后来的乾隆帝弘历。

弘时是当时真正意义上的大皇子,不过他因为在如何对待康熙第八子,也是雍正的弟弟,自己的叔叔胤禩上,与父亲发生了争议。雍正一怒之下将他逐出紫禁城。自此,弘时也完全失去了帝位的争夺权。所以当时弘历的真正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弘昼。

相比于弘时,弘昼和弘历关系更为亲密。

首先两人年纪相仿,年幼时就一起读书识字,一起嬉戏玩耍。最重要的是他们两人的母亲在后宫地位并不算太高,想要稳固自己的位置,那么抱团取暖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既然生长环境差不多,那么他们的才华和能力也差别不大。乾隆皇帝一生创作出四万多首诗,曾数次下江南考察民生,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也都颇有建树,由他统领的那个时代被视为“康乾盛世”,可想而知他的影响力有多广了。

至于弘昼,在乾隆还没登基的时候,他就有了为人善良的好名声,在朝廷的影响力仅是逊于乾隆一筹罢了,是帝位的有力争夺者。只是等到乾隆登基后,弘昼就像是泄了一股气,早期积累的好名声被他一夜之间给败光了。

乾隆登基后,并没有像历史上其他皇帝一样逼得自己的兄弟走投无路,相反,他对弘昼这个弟弟可谓是百般宠爱,让他全权负责内务府,管理皇上的衣食住行,这无疑是对他的最大信任。

都说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弘昼在乾隆登基后开始性情大变,胡闹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当着乾隆和文武百官面前殴打官员。

在一次上朝时,弘昼和当时的军机大臣讷亲发生激烈的争吵,本来臣与臣之间有争议是很正常的事,但任谁也没有想到,气上心头的弘昼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打人。

面对讷亲,弘昼一点也不留情揍过去,嘴里还恶狠狠地道:“早忍你很久了。”这让当时的所有人,包括官员、太监都看得目瞪口呆。

按道理来说,在朝廷之上发生这么一件荒唐的事,必定会受到重罚,只是乾隆并没有开口叫停,反而饶有兴趣地看这场闹剧,等到差不多时,才命人阻止,最后不痛不痒地责骂弘昼,事情就此别过。

看到皇上如此偏袒自己的弟弟,文武百官面对弘昼时又敬又畏,对他是敬而远之,生怕这个不讲理的亲王会莫名其妙地揍自己一场。

弘昼不仅对文武百官放肆,也曾在言语上没有给到皇上应有的尊重。

《清史稿》中曾记载这么一件事:乾隆有一次在乾清宫举办八旗子弟的考试,在场的人还有弘昼和一些官员。等到中午时分,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弘昼便让乾隆先去用宴,让自己留下监考就好了。

不过乾隆并没有应许,看见陛下这个态度,弘昼也不知道抽了哪根筋,竟直言道:“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意思是皇上难道质疑我受了那些士子的钱财,让他们作弊吗?敢用这样的话质疑皇上,一般人早就人头落地了。

事实上乾隆听到后也是脸色阴沉,一言不发,过了片刻后才起身用膳。弘昼此时此刻也知道自己做过了,等第二天亲自向乾隆请罪,称自己罪该万死。

乾隆看着诚惶诚恐的弟弟,这才缓缓地道:“朕是因为对你偏爱,才没有当场发作,否则的话,你早就成为阶下囚,失去现在的身份了。”

虽然这一件事让弘昼心惊胆战,但不管怎么说,能在皇帝面前出言不逊,却只是在事后得到一句警告,不得不说,乾隆对弘昼属实非常偏袒了。

02,“兄弟情”变为“君臣礼”,装疯卖傻实为保全自身

从表面上看,乾隆对这个弟弟万般疼爱,程度甚至更甚自己的亲儿子。

《乐善堂全集》曾记载着这么一段话:予与王幼同学同课,习为诗古文词。当是时侍奉皇考膝下,优游书府,日寝馈于经史文字中,世纲尘务,毫发不以婴其心。吾两人者,相规以善,交相勉励,相得无间,如是者垂二十年,天伦之乐无过于是。

这里记载的是乾隆和弟弟弘昼之间的关系,两人互勉互励多年,关系自然是竟在不言中。不过如今乾隆为皇上,两人之间再怎么亲密,也要有一个度,一个属于君臣之间的范畴,所以乾隆不止一次敲打弘昼,让他好好地享受当下,不要有一些非分之想。

弘昼也是相当聪明,他很早之前就领悟到皇上的意思,加上身为皇室中人,他对其中的冷酷无情是有目共睹的。

于是在一次宴席上,弘昼作出那首惊为天人的诗《金樽吟》: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这说的是世上的事都是不可预料的,我只想今朝有酒今朝醉,偶尔和三五知己一起谈论古今,已经是相当满足了。

这首救命之诗也打消了乾隆的疑虑,而且弘昼可不只是说说而已,他用自己的行动来让朝廷的文武百官厌弃自己,远离自己,这也让乾隆更加安心。

弘昼的《金樽吟》和曹植的《七步诗》颇有同病相怜的意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曹丕不得不放缓除掉自己弟弟的计划,而弘昼的《金樽吟》也向乾隆表态自己毫无争权的意愿。

不得不说,为了把自己的名声搞臭,弘昼真的用出十八般武艺,他命令下人请朝廷的官员前来参加自己的丧礼,那些官员还以为弘昼有不测,等到他们急匆匆地赶来后,才发现弘昼坐在棺材上吃香喝辣,一点事也没有。

如果是一次胡闹也就罢了,弘昼不仅没有收敛,反而三番四次给自己举办丧礼,至于来参加的文武百官都要给上一笔钱方可罢休。对此,那些官员苦不堪言,纷纷上书请求皇上制裁。

面对众人的质问,弘昼显得无所谓,他认为反正人都会有一死,趁现在还活着办多几场丧礼又何妨?仗着有皇上庇护,这件事也是不了了之了。

03,皇位之争早有定局,亲王的真正死因众说纷纭

弘历,也就是乾隆,和弘昼的皇位之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惨烈。

乾隆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登上王座,弘昼能被视为皇位最大竞争者的原因是因为其他皇子早逝的早逝,年幼的年幼,只有他能给乾隆带来一些压力。

或许有人认为,既然弘昼的才华和能力不输于登基前的弘历,为何他登上王座的机会却十分渺茫呢?

首先要说的是,弘历很早就被雍正列为储君了,虽然弘昼也获得了雍正的认可,不过再怎么比也比不过已经成为储君的弘历。

再加上雍正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和他的宝贝儿子弘历不无关系,当时康熙帝对弘历这个皇孙非常疼爱,甚至还决定自己亲自培养他,希望他能成为大清的君主。

正所谓爱屋及乌,康熙喜欢弘历这个皇孙,自然也是对弘历的父亲,也是自己的儿子雍正相当满意。

因为这个缘故,在经历了“九子争嫡”后,雍正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帝。自然而然,弘历也就成为储君的人选了。

此外,弘历的生母熹氏出身、地位是要高过弘昼的生母耿氏,而才华、能力、品格等等方面两人也不相上下,综合所有因素,弘历当上皇帝已成定局。因此,弘昼只能安安心心地当一个和亲王,除了权力以外,自己什么都有,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既然弘昼对自己有一定威胁,为什么还放任他胡来,而不是趁此机会斩草除根呢?

首先,乾隆本身塑造的形象是一位以仁治天下的皇帝,而当时自己的兄弟基本都死光了,只剩下弘昼和最小的弘瞻,而弘昼又是和自己最亲,一旦杀了怕是会被议论纷纷。加上自己的生母熹妃曾经照顾过弘昼,因此对他百般疼爱,所以乾隆也不好意思给自己的弟弟下罪名。

有着这份加持,加上自己装疯卖傻以此远离朝政,因此再怎么胡来,乾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不干涉朝政就好。

弘昼最终享年六十岁,对比乾隆八十九岁的长寿,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弘昼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乾隆发现了什么,于是秘密赐死自己的弟弟,不过这个观点有许多存疑的地方。

《清史稿》记载:上临和亲王弘昼第视疾。也就是说当时是弘昼患了一场大病,乾隆为此还亲自去慰问他。后来在1770年,弘昼逝世,谥号恭,并让他的儿子继承和亲王的位置。

如果说乾隆想要弘昼死,那么他大可早在弘昼疯疯癫癫时找个理由给他治罪,而不是在他生病时探望他,在他死后让他的子嗣继承他的位置。

再加上清太祖曾下规定嗣君不可杀亲兄弟,乾隆不会冒着祖规不管,这时候去杀一个对自己早就无威胁的人。

当然,无论怎么样,能够在乾隆继位后不被清算,还可以肆无忌惮地活到六十岁,足以说明这位和亲王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写在最后:

皇位之争向来是皇室内部最残酷、最无情的一场争斗,胜利者君临天下,而失败者时刻也要面临人头落地的惨境,像弘昼这般胡来的亲王可谓是少之又少。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既然不属于自己,何不放开一点呢?相比于性命而言,就算落得一个荒唐王爷的名声也未尝不可。弘昼用他的一生来演好这一场戏。后世评价:弘昼是乾隆时期“最聪明的王爷”,你怎么看?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宋朝时期的士大夫是什么地位?权利有多大?-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士大夫作为宋代的政治主体和文化精英,宋朝之兴盛自然离不开其贡献。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北宋是自汉唐盛世之后的另一个盛世王朝。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可见宋朝的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宋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得益于宋朝

  • 伏尼契手稿的真正内容是什么?为何无人能解析?-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说到伏尼契手稿其实大家也应该是知道的,这个伏尼契手稿里面的内容说了很多寓意上面的事情,而且好像最后也都一一验证了还是什么鬼,反正就是感觉非常的神奇的,所以还是挺给力的,所以也被很多人被誉为是奇书,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这个伏尼契手稿的真正内容是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老

  • 刘弗陵被选为太子,为何自己的母亲却被赐死?-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前95年61岁的汉武帝在官员的介绍下说有一个奇女子生来一手紧握,从来没有张开过,使得他觉得非常的神异,因此就命人找来带到他面前。没有想到女子从未张开的拳头竟然张开了,而且手中还有一枚小巧精致的玉钩,当时各位大臣就称“天降祥瑞”。汉武帝就非常的高兴,让赵氏随驾回宫,并且还将他的宫殿称之为“钩弋宫”,而

  • 古代食盐那么贵,穷人是如何解决吃盐问题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盐作为调味品之一,一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缺盐不仅让饭菜失去滋味,同时身体也会衰弱无力。如今的食盐非常便宜,几块钱就能买一大包,但在古代食盐的价格却是不低的,平常百姓家是很难买得起的,那么古人吃不起盐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盐,而且

  • 古代皇宫里边没有厕所 太假和宫女是怎么上厕所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的皇宫没有茅房,宫女太监是怎么上厕所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通过大部分的史书和影视剧中,我们都了解到古代的封建制度是多么严苛,这样的等级制度在皇宫里最为明显。皇宫对于百姓来说就是高高在上的地方,里面上到皇帝皇后,下至宫女太监们都是很讲究的。尤其是在卫生这方面

  • 明朝十六位皇帝却有十三陵 缺失的三个皇帝葬在了哪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作明十三陵?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历时276年,共有16位皇帝,但北京的明陵却被称为“十三陵”。那么明十三陵到底缺了哪三个皇帝,缺的三个皇帝又埋在哪里呢?朱元璋因病病逝于应天(南京,六朝古都),享年71岁,葬于南京。

  • 古代皇帝日常生活如何 皇帝真的有那么好当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的日常,看了这个你还想做皇帝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是所有人都羡慕的职业,上千个老婆排队等着伺候他,每天被满朝文武大臣前呼后拥,全天下的子民见了他都要高呼万岁,光说他的生活,一顿饭就上百道菜,就连早饭都不例外,就连穿衣服都有人伺候。虽然他们

  • 汉中之战里,刘备到底损失了多少将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汉中之战,是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后主动发起的一场战争。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对于益州来说相当重要,汉中在曹操手中,就像插进刘备心脏的一颗钉子,必须尽快地拔掉。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精兵强将尽出,最终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对方主将夏侯渊,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汉中之战夏侯渊战死,刘备损失了多少武将

  • 蜀汉后期的五位将领,实力不弱于五虎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蜀汉末期常被认为人才凋零,导致了国家灭亡,但是事实上蜀汉末期仍有以后五虎为首的众多优秀将领,人才数量虽难与魏国抗衡,但数量绝对不算稀少,质量更可以和三国前中期名将媲美。下面就为您盘点蜀汉末期武将的佼佼者,后五虎将。坚如磐石——王平王平本是魏国将领,在汉中之战后投靠蜀国,降将的身份让他必须谨言慎行,与

  • 如果刘备赢得天下,他会如何对待诸葛亮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家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以刘备为首的蜀汉政权被认为是正统,是为了匡扶汉室而存在的。因此刘备的形象被描述得非常仁义,但是在历史上,刘备并非演义中那么仁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刘备也杀过不少人。刘备得到天下后,这两人必死,诸葛亮心中很明白!第一个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