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战国时期魏国是最先变法的 魏国为何还是衰败了-趣历史网

战国时期魏国是最先变法的 魏国为何还是衰败了-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05 更新时间:2024/1/2 12:47:01

对魏国是战国时期首个变法的国家,为何逐渐衰败了,魏惠王要负责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魏国在战国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人才强国。我们所熟知的李悝西门豹,卫国的商鞅,张仪,公孙衍,吴起,卫国,范雎,这些都是魏国人(卫国是魏国的附属国)。

李悝在魏文侯时代的改革,是秦国商鞅改革的根本原因。商鞅也是从李悝那里学来的,他来秦之前,身上只有李悝给他的《法经》。李悝变法,使魏国富强,在政治、经济上均胜过其他国家。

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军,整顿兵马,组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他率领五万兵马,打败秦国五十万兵马,攻占西河之地。

魏文侯礼贤,事无巨细,举一反三,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若是如此,魏国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魏国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为什么魏国会没落?

一、魏文侯是明君,这让他如何是好?

魏文侯是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只是因为他太过高调,以至于后人都不会去追上他的祖先。

也就是说,不管后世帝王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魏文侯那样的高度。所以这些人干脆就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还能做什么?做你的先祖的靠山?

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继承了王位。从封号上就可以看出,这家伙是个好战分子。在魏文侯的影响力下,魏武侯的生意做得很好。

魏国在魏武侯九年前还处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魏武侯任命吴起为将军,并不断向西征伐,打败了楚国、秦国。另外,魏武侯继承其父之位,仍为三晋集团之首。

但是在魏武侯九年之后,魏武侯却有些自负了。

首先,魏武侯不知从田和那里得到了什么利益,强迫周天子将田和封为侯爵,这就是田氏代齐的由来。原来这一切都是魏武侯做的。其次,魏武侯接受了赵国赵朝这个背叛赵国的少主,并且想要对赵国首都邯郸发起进攻,最终不但没有拿下,反而让赵魏两国关系大变。其后,魏国与赵国为卫国而战,魏文侯所统制的三晋势力就此结束。而且,吴起这位名将,也是屡次立下汗马功劳,被人陷害。魏武侯也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吴起不得不向楚国求援。这是魏国第一次为自己的敌人提供人才。另外,魏武侯常年征战,使百姓生活困苦。魏国曾与秦国,楚国,赵国,齐国,中山国等大国发生战争,使魏国的国力大为削弱。

因此魏国从魏武侯时代就开始没落了。

在魏惠文王时,形势更加严峻。魏惠文王任人唯亲,任人唯亲,但从不唯才是举。这就造成了商鞅,张仪,公孙衍,范雎的离开。这不但对魏国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对各国的力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之后的魏襄王,魏昭王,魏安厘王,都是庸才,没有能力支撑先祖的基业,导致魏国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

二、魏国君主,都是年事已高。

魏文侯50年,魏武侯26年,魏惠文王51年,魏安厘王34年。这四个皇帝,一共坐了161年。

若四位皇帝都像魏文侯一样英明神武,倒也罢了,魏国必然一片大好。但问题是,魏国的皇帝,除了魏文侯之外,确实是一代比一代弱。这下麻烦大了。

一般情况下,皇帝的统治方式都是单一的。如果这个理论存在着巨大的漏洞,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走向没落。

魏武侯一生,都在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确,魏国的人成天都在与人争斗,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更是毁了魏文侯建立的三晋同盟。

魏武侯当了二十六年还好,再给他五十年的时间,魏国极将会因战争而早早地退出历史舞台。

魏惠文王是个贪图名利的皇帝,一心只想着做皇帝,对现实的好处毫不在意。这样的大局观,也体现了魏惠王的优待。只要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受到魏惠王的重视。反之,无论你有多大的能耐,只要你的地位不高,魏惠王都不会重用你。

所以魏惠文王在位51年间,从魏国流失了无数的人才。其中,商鞅、张仪、公孙衍、范雎、孙膑等影响了战国时期的历史。

这样的局面已经维持了51年,你认为魏国会有好的发展?昏君执政太久,魏国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变革时期。

三、各国都在进行改革,但魏国没有这么做。

停滞不前,安于现状,迟早会被淘汰。这就是魏国的情况。魏文侯早年任李悝,推行改革,魏国迅速崛起,成为三晋联盟的领袖,曾经是天下第一强国。

也正是因为魏国的改革,才使世界各地的国家都开始了改革。但是在这之后的一百多年间,魏国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也没有能够在魏文侯时代继续推行改革。这也是魏国走向衰败的原因。

之后,各诸侯国也纷纷改朝换代。

吴起在魏武侯的追杀下,逃到楚国,协助楚国的改革。这让楚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军队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

商鞅从魏国逃往秦国,协助秦孝公推行改革。这就是商鞅的改革。这次变法,使秦国的气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国成了一个吞并世界的大国。燕昭王金台为了拉拢人才,进行了改革。这才让原本孱弱的燕国,拥有了征服齐国70多个城市的能力,几乎将齐国覆灭。赵武灵王胡服,骑马射箭。赵武灵王移风改土,又依汉人的风俗,操练兵法,使赵国成为战国末期,唯一可以与秦国分庭抗礼的武力大国。齐国也在邹忌和孙膑的协助下,在经济和军事上有所改变。因此,他的实力也是突飞猛进。就连韩国,在沈不害的改革下,也变得更加强大。短期内,谁都不会去招惹韩国。

反观魏国,虽然率先改革,但到了后来,就再也追不上其他国家了。这就有点说不通了。毕竟,他们是第一个从改革中得到好处的人,只可惜,他们没有坚持下来,这要怪谁?

结论:只要坚持正确的国家政策,就能取得成功。

魏文侯的政策是对的,但魏武侯和魏惠王都没有坚持。而秦国,六朝之乱,商鞅虽被杀,但商鞅的改革,却在秦国延续了下来。

秦国坚持改革,国力大增,历经数百年,终于一统六国。可见,一个经过实践检验的国家政策,是决不能轻易更改的,特别是不能回头。一着不慎,万劫不复。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打仗的士兵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 古人是怎么解决生理问题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古代士兵打仗,怎样解决生理问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战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支军队动辄就是数万人,如果出了什么事,那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所以在古代,一个将领不仅要有统帅的能力,还要有能力为手下出谋划策。最关键的是,这场战争何时会结束,谁也不

  • 吕布杀了董卓之后 王允为何没有收降董卓的部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吕布杀死董卓后,王允为何不招降董卓旧部?要如何做才能中兴大汉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真正的乱局是从大将军何进被杀后开始的,因为听从袁绍的建议,何进一心打击宦官,不惜把宦官逼上绝路,结果因为大意,何进反而被宦官所杀,何进一死,朝廷群龙无首,袁绍、袁术兄弟

  • 司马懿侍奉曹魏三代都已经垂垂老朽 司马懿为何还要造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司马懿决心一生效忠曹家,但为何在70岁的时候,选择了夺权?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从曹操到曹叡这三代表面上看起来,天下是相对稳定的,且三人经营的曹魏确实蒸蒸日上,不过,当时大时局来看战争随时都可能会爆发,特别是在曹氏政权和刘氏政权之间,矛盾和摩擦不断

  • 曹丕在位是司马懿都没有造反 司马懿算是一个忠臣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究竟是不是忠臣,为什么曹丕在位期间他没有去篡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记载,司马懿有“狼顾”之异相,又有三马同食于一槽的梦境加持,这让司马氏后来篡了曹氏的皇位有了一个玄幻的基础。其实读历史多的朋友都知道,这无非是史学家为统治者加持神秘bu

  • 夷陵之战关乎蜀汉 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以及赵云、魏延、马超猛将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是发生在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的后面,而且这一战和襄樊之战有莫大的联系。大家都知道襄樊之战,关羽被东吴和曹魏前后夹击,导致败走麦城,后来被东吴的都督吕蒙所杀。关羽一死,

  • 蜀汉灭亡后东吴实力最弱 西晋为何却用了十几年才灭亡东吴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末期吴国实力最弱,为何蜀国灭亡后,西晋灭吴却用了十几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小道,直抵成都,刘禅被迫出降,至此蜀汉灭亡。正所谓唇亡齿寒,按理说蜀汉灭亡后,西晋应该趁势派军讨伐东吴,统一天下,可是西晋灭东吴却一直拖延到

  •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六·诙谐二的原文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蔡谟诸葛恢周顗韩博习凿齿孙盛祖纳郝隆罗友张融何承天王绚何勖谢灵运刘绘徐孝嗣沈文季沈昭略胡谐之梁武柳信言徐摛徐陵李谐周舍王琳蔡谟晋王导妻妒,导有众妾在别馆,妻知之,持食刀将住。公遽命驾,患牛迟,手捉尘尾,以柄助打牛。蔡谟闻之,后诣王谓曰:朝廷欲加公九锡。王自叙谦志,蔡曰:不闻余物,唯闻短辕犊车,长柄尘

  •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七·诙谐三中有哪些人物?-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穆子客僧重公孙绍魏市人魏彦渊陆乂王元景李庶邢子才卢询祖北海王晞李騊駼卢思道石动筒徐之才萧彪穆子客魏使穆子客聘梁,主客范胥谓之曰:卿名子客,思归之传,一何太速。客曰:吾名子客,所以将命四方。礼成告返,那得言速。(出《谈薮》)僧重公魏使主客郎李恕聘梁,沙门重公接恕曰:向来全无菹酢膎乎!(酢膎乎三字原空缺

  •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八·诙谐四的原文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侯白卢嘉言陆操薛道衡刘焯山东人吃人赵小儿长孙无忌任环李绩李荣侯白隋侯白,州举秀才,至京。机辩捷,时莫之比。尝与仆射越国公杨素并马言话。路傍有槐树,憔悴死。素乃曰:侯秀才理道过人,能令此树活否。曰:能。素云:何计得活。曰:取槐树子于树枝上悬著,即当自活。素云:因何得活。答曰:可不闻《论语》云,子在,回

  •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九·诙谐五中有哪些人物?-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令狐德棻崔行功边仁表辛郁尹君裴玄本长孙玄同王福畤许敬宗高崔嵬元晋赵谦光沈佺期崔日用裴谈李镇恶卢广松寿封抱一尹神童令狐德棻唐赵元楷与令狐德棻从驾至陕。元楷召德棻河边观砥柱,德棻不去,遂独行。及还,德棻曰:砥柱共公作何语。答曰:砥柱附参承公。德棻应声曰:石不能言,物或凭焉。时群公以为佳对。(出《启颜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