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陆丰皮影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趣历史网

陆丰皮影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25 更新时间:2023/12/24 20:00:00

中国传统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陆丰皮影戏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起源

陆丰所在的汕尾市有潮剧、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等剧种。各剧种的戏班在一块演出,都要在皮影戏开以后,才先后开鼓。尊皮影戏为大,这是历史形成的惯例。考诸史籍,它产生在南戏和元杂剧之前,确实历史久远。一说它起源于西汉。明高承《事物纪原》说:“汉武帝因夫人死,思之不置,齐人少翁称有术能致之。夜设帐,帝坐他帐望之,仿佛见夫人之像,由是后有影戏。”

古书记载

早在北宋,影戏在汴京已经流行。宋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述:“凡皮影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大抵真假参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睛也。”孟元老《东京孟华录》记述到汴京瓦肆的各种表演技艺时说:“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陀、风僧哥、俎六姐影戏,丁义、搜吉等弄乔影戏。”

北宋灭亡,文物衣冠南渡,影戏的活动中心转移到临安(即杭州)。临安不仅出现了许多名艺人,如周密《武林旧事》所记载的“贾镇、贾雄、尚保义、三贾(贾伟、贾仪、贾佑)、三伏(伏大、伏二、伏三),沈显、陈松、马俊、马进、三郎(升)、朱佑、蔡咨、张七、周瑞、郭真、李二娘(队戏)。王润卿(女流)、黑妈妈”,还有影戏艺人的组织——绘革社。闽、浙相邻。

影戏的传播

闽南的泉州是当时东方的第一大港,水路与临安、温州往来频繁,南宋的“南外宗正司”又迁来泉州,在这里居住的宗室,开初三百多人,后增至三千多人。相传影戏就是由浙江传至闽南,宋末又由闽南移民带到现在的海陆丰地区。

到了明代,影戏在现在的海陆丰地区已经颇为盛行,而且由于每个班社只有三几个人,道具便于携带,很早便深入农村。年代不详的手抄残本《碣石卫志.民俗卷五》记载,嘉靖时,“穷乡僻壤,地瘠民贫,每届神诞,多聘木头戏、皮影戏,盖其戏金每夜仅三、二两白银,殷富人家喜庆寿诞,亦乐雇入庭院,以待亲朋宾客而添热闹者。”

万历十七年前后,闽南漳浦县陈天尹,偕其父辈、祖辈三代移居海丰县坊廓都将军池村。后子孙繁衍,遍住于博美内湖、麻竹坑等村。该族皮影戏班,历史悠久。据其族人陈维先生(熟悉地方史)说,它是祖先移民时带来的。

由此看来,到了明代末期,农村已经有了影戏班社。满清入主中原以后,影戏继续在农村盛行。清朝晚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白莲教揭竿起义,斗争遍及川、楚、陕、豫、甘等省,朝廷认为这是各地的影戏艺人所施的“撒豆成兵”妖法,指控制他们是“悬灯匪”,疯狂残杀,使影戏遭到空前大劫。

但僻处海陆丰的影戏,不仅未受波及,班社还逐渐增至二十多个左右。民国初年,产生了陈乃月等著名艺人。乃月是博美沙陂村人,在影戏界中有“功夫真本,任考不倒”之誉。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南塘镇环林村卓勤和南塘墟蔡强等艺人也名盛于世。

影戏所接受的影响

陆丰皮影戏虽然来自闽南,但影人、影景部分购自潮州,艺术上接受了潮州影戏的许多影响。潮州影戏,据说清代曾与河北省的滦州影戏齐名。《韭庵笔记》说:“潮郡纸影也佳,眉目毕现。”《说?》卷十三记、载,“潮人最尚纸影……舞蹈应节,较之傀儡更觉幽雅可观”。陆丰皮影戏的影人造型和表演等,不同程度的具有潮州影戏的特点。

陆丰皮影戏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在开台例戏之后,要由一个定名为“大头坎”的角色,念一段顺口溜。“大头坎”造型奇特,他的头颅很大,前额很突出,后脑拖一条发辫,着马褂,作绅士打扮。顺口溜以当地的乡规乡约为内容,如禁止偷斩甘蔗,禁止牲畜糟蹋庄稼之类,表演滑稽,语多诙谐。这个特殊的节目,未见于闽南影戏和潮州影戏,当是本地艺人的创造。

建国后,影戏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1957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陆丰皮影剧团遂告成立。它从组建开始,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内,虽然艺术骨干都是农村艺人,还是整理出《波月洞》、《张四姐下凡》、《三十六变》等比较优秀的传统剧目,并对唱腔、表演、造型设计等,作了改革的尝试,演出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还是赶不上改革发展的形势,跟不上欣赏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的观众的需要。它虽然已经从农村走上县城,走到韶关、茂名、梧州等城市,但即使在一是演出基地的农村,观众的反响也日见淡,在城市后时甚至因为上座率太低而不得不停演。

它的艺术获得飞跃发展,跨入黄金时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陆丰县委、县政府加强对该团的领导,派进新文艺工作者担任编剧、导演、作曲、美工,招收并培养了一批艺术素质较好的年轻演员,省文化厅派来艺术家林琨、蔡文、黄伟强作具体指导,全团成员又分批前往长沙,向湖南省木偶皮影剧团的影戏艺人学习经验,整个剧团的艺术力量大大优于以前。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海宁皮影戏的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艺术价值?-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海宁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那么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海宁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历史渊源位于钱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宁市境内,至今流传着具有南宋风格的古典剧种--海宁皮影戏。海宁皮影

  • 复州皮影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复州皮影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其实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入复州,距今300多年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分布在瓦房店地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渊源复州皮影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来的。复州

  • 孝义皮影戏的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艺术价值?-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孝义皮影戏的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艺术价值?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有班规、雕簇者存在,说明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发展成熟。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艺术特点“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假人借真人的唱腔抒情”“借虚事指点

  • 冀南皮影的特色是什么?详解冀南皮影的发展史-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想知道传统艺术冀南皮影的特色是什么吗?冀南皮影戏剧目丰富,演唱没有文本,完全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对白口语化,通俗易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演出时以板胡、二胡、闷笛等乐器伴奏。历史渊源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这种拙朴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冀南皮影戏是

  • 沔阳皮影的特色是什么?详解沔阳皮影的发展史-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沔阳皮影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那么它的特色是什么呢?它以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影像,优美抒情的唱腔、妙趣横生的台词,优雅动听的伴奏而独具一格,是江汉平原众多民间艺术中一朵绚丽的鲜花。简介沔阳皮影戏,俗称“皮影子”,它以沔阳渔鼓(湖北渔鼓之前身)行腔,沔阳方言道白,故命其名。迄今已有30

  • 陇东皮影的造型有哪些要求?陇东皮影介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陇东皮影又叫灯影子、牛皮娃娃,那么陇东皮影的造型有哪些要求?旧时,陇东皮影戏是以食用的清油(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光照射牛皮做成的人物剪影为傀儡的一种民间影子戏。陇东皮影陇东皮影,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陇东皮影是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相传产生于宋代,民间俗称“灯影戏

  • 川北皮影戏的造型有哪些要求?川北皮影戏介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川北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那么川北皮影戏可以追溯到哪个年代?其实早在宋代,关于皮影演出,典籍中多有记载。川北皮影活跃于南充、西充、南部、阆中、仪陇等县农村,以其生动的造型,精巧的雕工,细腻的表演,优美的唱腔,风趣的剧情和乐曲倍受山乡人民的青睐。溯源皮影戏演变于中国古代秦、汉、魏、晋、

  • 林冲和杨志在梁山下的那场对战,继续打下去会是谁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林冲和杨志继续打下去谁会赢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林冲武艺高于杨志,正常情况下林冲能打败杨志,但林冲和杨志在梁山下的那场对战,再打下去也只

  • 要是没有多尔衮 清朝能攻破山海关统一中原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对如果没有多尔衮,清朝是否还能攻破山海关,继而统一中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清朝的建立来说,多尔衮绝对功不可没。而如果没有多尔衮的话,满清照样有机会入关,只不过过程会坎坷很多。多尔衮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十四岁就被封为贝勒,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南征

  • 郑当时是什么出身?她是如何发迹又是如何落幕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郑当时你知道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郑当时,字庄。也被叫郑庄。西汉时期大臣。郑当时乃名流之后,郑桓公二十二世孙,他的父亲郑荣曾做项羽手下的将领,而他本人谦恭好学,乐于助人,是个谨慎小心的人。他在汉景帝时期做的是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就是负责监管太子府中的士兵,履行太子的吩咐。到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