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高顺身为一员猛将,为何曹操没有招降他呢?-趣历史网

高顺身为一员猛将,为何曹操没有招降他呢?-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31 更新时间:2023/12/24 0:27:23

高顺是三国时期吕布手下的一员猛将,当时吕布的手下人才济济,但却跟了一个草莽武夫,高顺就是其中之一,有关高顺的记载很少,我们也只能从这寥寥数语中体会高顺的勇猛和能征善战了。

吕布失败后被绞杀,陈宫被斩首,吕布手下的主要将领张辽、侯成、宋宪、魏续都投降了曹操,随吕布、陈宫一同赴死的只有高顺,他和吕布一样都是被“缢杀”也就是被勒死的,令人叹息。

史书里没有高顺单独的传记,甚至不知道他的祖籍在哪里,也不知道他死时的年龄,有关他的事在“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所著《汉末英雄记》里有一段较为集中的记载: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这段文字虽然不长,却给予高顺很高的评价。《汉末英雄记》说高顺为人清白,在军中有威望,不饮酒,不接受贿赂。他不仅对自己要求很严,而且作为一员战将还特别能打,《汉末英雄记》说高顺手下有七百多人,对外号称一千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无不克,叫做“陷阵营”。

汉末有几支劲旅名气很大,有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和曹操的“虎豹骑”,还有蜀汉的“白耳兵”和“无当飞军”,加上这支“陷阵营”,被有些三国爱好者们视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五大王牌军队。

“白马义从”是公孙瓒在幽州铁骑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支劲旅,开始公孙瓒作战喜欢骑白马,他周围的人也都骑白马,打起仗来风驰电掣,乌桓、鲜卑人很头疼,给公孙瓒起了个外号叫“白马长史”。

公孙瓒一看这个好使,就搜集来不少白色战马,专门组建一支全部乘白马的骑兵部队,人数最多时应该在数千人左右,不用打,就是那清一色的数千匹白马往阵前一列就够晃眼的,这支队伍很快出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在是桥界之战中被麹义率领的“大戟士”一举攻破,“白马义从”从此消失于战场。

“虎豹骑”是曹操的近卫部队之一,先后由曹仁曹纯等人指挥,曹休、曹真等曹家下一代青年将领也曾在这支军队服役,是曹军嫡系中的嫡系,精锐中的精锐。《三国志》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也就是有一个缺员,就从上百人里挑选一个补上。虎豹骑刚形成战斗力时遇上了南皮之战,这一仗曹军由于不适应突变的气候,打得很艰难,曹操一度想撤退,虎豹骑的指挥官曹纯不干,主动请缨,后来虎豹骑在南皮城外遇到溃逃的袁谭,一个冲锋就将袁谭斩于马下。

在北征乌桓之战中,曹军以少胜多,在孤军深入没有后援的情况下,以数千人打败乌黑精锐骑兵数万,其主力就是虎豹骑,他们临阵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声名更加远扬。在后来的潼关大战中,虎豹骑担任主力,大破马超率领的凉州军。

“白耳兵”是刘备入蜀以后训练出来的近卫部队,它的指挥官是名将陈到,随同刘备经历多次征战,立下赫赫战功。

在夷陵之战中蜀军全军败退,“白耳兵”在陈到率领下与将军傅彤负责断后,傅彤战死,陈到手下的“白耳兵”只剩下数百人,就这点兵力居然挡住了孙吴大军的进攻,刘备得以安全退到白帝城。陈到在后世的名气不如赵云大,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在一些传说和演义中把他的事迹加在了赵云身上的缘故。

“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征服南中后在当地少数民族中选拔组建的一支劲旅,西南一些民族当时被称为蛮夷,他们民风剽悍,战士个个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诸葛亮意识到他们的价值,不惜成本移青羌万余家于蜀,所招募的兵力分为五部,作战中“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也就是“无当飞军”名号的来历。

诸葛亮此举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来为蜀汉增添了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二来稳定了后方,因为当时南中一带人口本来就稀少,徉柯郡仅有两万户,建宁郡只有一万户,朱提郡才八千户,兴古郡多一些也只有四万户,一次把能征惯战的一万户人移民,这里的地方实力派们基本上没有力量再挑战蜀汉政权了。

“无当飞军”披铁甲,擅长山地作战,善使弓弩和毒箭,其主要指挥官是王平,最早他是曹操的部将,在汉中之战中投降了刘备,“无当飞军”在王平指挥下多次参加诸葛亮的北伐,屡立战功,在蜀汉失败后这支部队才消失。

“陷阵营”的名字是由《汉末英雄记》叫开的,在《三国志》、《汉末英雄记》等史书中,高顺共有三次重要出场:第一次即建安元年(196年)发生在下邳的那次郝萌兵变,由于高顺处置及时得当,叛变被平息;第二次是建安二年(197年)吕布要征琅邪国相萧建,高顺提出反对意见,他对吕布说:“将军亲自杀了董卓,声名远播,只要坐在那里动动眼神,远近自然畏服,不应该轻易出兵,如果万一打不赢,名声的损失将不小。”但吕布没听,结果吕布的用兵行动引起了与琅邪国相邻的泰山郡实力派臧霸等人的疑虑,臧霸登城拒守,吕布无功而返;第三次出场是建安三年(198年)征讨刘备,高顺打败刘备,又打败曹操派来的援军夏侯惇

从以上三件事可以看出,所谓“陷阵营”不是白来的虚名,它的确很有战斗力,在内部平叛中果敢迅速,在打击外敌时也不含糊,刘备手下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夏侯惇也是曹操手下的一流战将,“陷阵营”对阵他们都不在话下,真是一支劲旅。同时,高顺还很有头脑,他劝吕布不要用兵于琅邪国,因为那里远离吕布的主战场,而且周边有臧霸等“泰山帮”据守,是个敏感地区。高顺的看法事后被证实,说明他不仅勇猛,还是一员智将。

高顺身上的可贵之处还不止此,《汉末英雄记》还专门写到了高顺的品行,据记载,高顺经常对吕布进行直谏,比如他对吕布说:“凡破家亡国的,并不是没有忠臣和明智之士,怕的是这些人得不到重用。将军你干什么事不肯认真想想,动不动有说漏嘴、做错事的时候,这些多得不可数。”敢在领导跟前说这些话的,要么是愣头青、二百五,要么是实打实的忠臣。吕布很要面子,但高顺说这些话他倒没生气,因为吕布“知其忠”。

吕布虽然知道高顺的忠心,但是对高顺的话还是听不进去。郝萌谋反事件发生后,吕布看谁都觉得会谋反,对高顺也有所疏离。据《汉末英雄记》记载,魏续跟吕布似乎是亲戚,吕布更相信他,下令把高顺带的兵交给魏续带,让高顺带魏续原来的兵。此举其实剥夺了高顺对“陷阵营”的指挥权,这支部队原本是由高顺一手训练出来的,吕布来了个互调,放在一般人肯定会闹情绪,但高顺“亦终无恨意”。

高顺简直就是一个“完美军人”:他业务精,自己能打,还会训练士兵,在军中有威望;他有智慧,不是那种头脑简单的将领,在关键时刻能给领导提出正确的建议,处理突发事件也相当有板有眼,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他品德好,《汉末英雄记》专门说他不饮酒,不受贿,史书中一般很少这样夸一个人,说明高顺确实与众不同,对自己要求严格;他很忠义,对吕布忠心耿耿,不居功、不自傲,领导有对不住自己的地方也不在意,没有牢骚,没有怨言,面对生死考验,最后选择杀身取义,不管他对吕布的这个“义”值不值,单从人品和德行方面来说,高顺无疑是同时代军人的楷模。

关于“陷阵营”的下落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下邳被攻破前夕,侯成率先反叛,紧接着宋宪、魏续等人也投降了曹操,可见不能用有没有亲戚关系来衡量是否忠诚,高顺被俘后跟陈宫一起被曹操斩首,而他亲手缔造的汉末劲旅“陷阵营”,如果随魏续一起投降了曹操的话,应该成为曹军的一部,但关于这支部队以后的事,就再也不知道了。

根据战绩来看,高顺的陷阵营终究还是被曹操的虎豹骑压了一头,但是比其另外三支部队来说,战力还是可观的。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夏侯惇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为何如此之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第一大势力,手下人才众多。谋臣先后有郭嘉、荀彧、司马懿等人,武将有五子良将,夏侯兄弟等。在武将当中,很多人认为五子良将是最强战力,其实不然,夏侯惇才是曹操手下第一猛将,典韦许褚不值一提,若他不死诸葛亮不敢北上。夏侯惇才是曹操手下第一猛将夏侯惇是曹操的堂弟,当年曹操回家招募兵马的时候,

  • 魏延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到底有没有造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诸葛亮逝世之前,看出了魏延有“反骨”。他在的时分,还能压制住魏延,假如他一旦死了,手握兵权的魏延很必将谋反。于是,诸葛亮给马岱留下了一个锦囊,一旦魏延造反,就让马岱除去魏延。那么疑问来了,诸葛亮之所以要除去魏延,是由于他真的有反骨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尽管诸葛亮能掐会

  • 清朝时期有人冒充皇上,他的下场怎么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古时候是一个封建迷信的社会,老百姓长期生活在封建的思想下,所以有很多的原理他们解释不清楚,因此认为是神的旨意。那个时候的老百姓都非常相信神学,所以江湖上总有一些道士冒充自己是神仙下凡,骗取老百姓的钱,还有一些江湖郎中自称自己有长生不老药,在社会上招摇撞骗,然而就是这种非常小的把戏,把老百姓骗的团团转

  • 历朝历代有哪些描述美人的成语?背后有何典故?-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那么还有哪些与美人相关的成语故事和典故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倾国倾城

  • 白露: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北京时间9月7日23时32分,我们将迎来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俗话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这一时节昼夜温差最大,清晨草木凝露,秋风凉意渐显,自此,孟秋结束,仲秋开始。时至白露,清晨时分能在草木花瓣上看见许多晶莹剔透

  • 秦腔《八义图》具体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八义图》是中国古代著名四大悲剧之一,那么秦腔《八义图》具体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由来春秋时,晋灵公被弑,景公嗣位,向朝臣问起灵公被刺之事,史官董狐称当时赵盾为上卿,走而未出国境,归来未能诛贼,应由赵盾负责。

  • 山东梆子剧《玉虎坠》的主要剧情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想知道山东梆子剧《玉虎坠》的主要剧情是什么吗?该剧以东汉初年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了冯王两家恩恩怨怨、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的故事,剧情曲折,矛盾复杂,情感丰富,展示了山东梆子的剧目特色。马武占据太行山,下山访贤,路遇卖卜人王滕,同至酒肆饮酒,与冯昭之子冯彦口角相争。马武不敌,爱慕冯彦武艺,拟请其上山聚义

  • 红楼梦中的贾府都是如何乘凉祛暑的?有哪些办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夏日炎炎似火烧,贾宝玉就出生在炎夏永昼的日子里。在没有空调的古代,《红楼梦》中的贵族们是通过什么方式纳凉的呢?我们从衣食住行上来分析。夏季衣着。贾府的主子们在夏天都穿着纱衫。清虚观打醮后

  • 太平广记·卷九十六·异僧·鸱鸠和尚如何理解?原文是什么内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

  • 太平广记·卷九十六·异僧·金刚仙原文是什么内容?如何翻译?-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