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薛宝钗在贾府过得是否舒心?-趣历史网

红楼梦中,薛宝钗在贾府过得是否舒心?-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868 更新时间:2023/12/18 18:58:09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红楼梦》中,薛宝钗一家不请自来,贾母贾政客气一下,挽留他们住下来,这一家子就借坡下驴地住了下来。那么,薛宝钗在贾府过得舒心吗?不舒心。原因如下:

第一、她要嫁的贾宝玉不喜欢她。

薛宝钗本想进宫当公主郡主的伴读,可惜失败了。于是退而求其次想嫁给贾宝玉为妻。可是宝玉从小和黛玉一起长大,二人的感情比后来的宝钗好多了。于是宝钗便想方设法地在王夫人面前给黛玉下套。让王夫人厌恶林黛玉。

一次大家在王夫人房里闲聊,贾母派丫头让宝玉和黛玉去吃饭。黛玉扔下宝玉就走了。宝钗就让宝玉去追林黛玉,她说:“你正经去吧。吃不吃,陪着林妹妹走一趟,他心里正不自在呢。何苦来?”

宝钗这么说,就是告诉王夫人,林黛玉小性子又生气了。你的宝贝儿子,正犹豫着是否去追林姑娘呢!

宝玉怕王夫人迁怒黛玉,没有去找黛玉。他急急忙忙地吃完饭,就要走。宝钗又说:“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吧。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

宝钗无疑是在告诉王夫人:你儿子的魂儿已经被林黛玉勾走了,被她管得死死的了!

哪个做母亲的愿意自己的儿子被一个女孩子辖制?哪个母亲希望看到儿子的魂儿被其他女人勾走了,哪个母亲希望儿子对其他女孩子比对自己好?宝钗的话,无疑在王夫人心上重重的敲击了一阵子,让王夫人从此嫉妒林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地位。

可是无论宝钗使出什么招数,哪怕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贾宝玉依然痴迷黛玉。对宝玉来说,宝钗不过是普通的姊妹。

贾宝玉还嫌宝钗影响了他和黛玉谈心,撵宝钗去陪着贾母打牌。更有甚者,宝玉竟然在宝钗劝他读书上进的时候,抬腿走了!丢下宝钗,尴尬得宝钗满脸通红。事后,宝钗还骂宝钗是禄蠹,玷污了闺阁清净之地。

宝钗不明白,自己哪里不如林黛玉呢?为什么宝玉不喜欢自己呢?

第二、老太太表面喜欢宝丫头,其实也不喜欢宝钗。

老太太对薛宝钗的态度就是对亲戚家孩子的态度,客气有礼貌。绝不像对林黛玉那样,对薛宝钗。

贾母在刘姥姥面前称林黛玉和贾宝玉为:“两个玉儿可恶!”称薛宝钗为:“你们薛大姑娘!”

老太太表面说,我们家4个女孩儿,都比不上宝丫头!这话听起来是表扬薛宝钗,可是仔细咂摸其中的滋味,却明白,老太太这是变相地把黛玉当成自家孩子,把宝钗当成客人。因为元春是皇妃,贾母见到元春还要下跪,元春已经不是贾府的姑娘,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妃。贾母不敢把元春当成自家女孩了。贾母这是把黛玉当成了自家的孩子。

宝琴虽然长相好一点儿,可是其他方面都比不上薛宝钗。然而老太太喜欢宝琴喜欢得无可无不可的,还把珍贵的凫靥裘给了宝琴。宝钗忍不住酸溜溜地对宝琴说:“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宝钗不明白,自己哪里不如宝琴了!宝琴哪里好,以至于老太太这么疼她!

贾母拿了20两银子给宝钗办了一场15岁生日宴。这是贾母第一次下逐客令。她提醒薛家人赶紧把薛宝钗嫁出去,别在贾府浪费时间了。

生日宴不成,在清虚观打醮,贾母继续撵薛宝钗。她拒绝了一个15岁女孩的求亲。并且告诉张道士,宝玉不宜早娶。宝钗别浪费时间了,要嫁给宝玉且等着吧!

贾母在清虚观还巧解金玉良缘,薛宝钗有金锁,史湘云有金麒麟。宝钗是带着金锁的姐儿,湘云是带着金麒麟的姐儿。这是告诉薛家:金玉良缘不仅仅是薛宝钗,史湘云和宝玉也是金玉良缘。宝钗啊,去寻其他的带着玉的公子哥吧!

第三、下人们的刁难。

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薛宝钗不得老祖宗的喜欢,她在贾府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邢岫烟住在迎春的院子里,就遭到了迎春房里丫头婆子的刁难。贾府的下人们都是一颗富贵心,两只势利眼的家伙。见老祖宗不喜欢宝姑娘,一定对她多有为难。

幸亏宝钗会办事,会用钱铺路,收买了许多下人。她的日子才好过一些。

宝钗收买过金钏,金钏死后,宝钗和王夫人说,金钏穿过她的衣裳。可见宝钗给过金钏衣裳。玉钏是金钏的妹妹,宝钗也会给玉钏衣裳。王夫人还有彩霞、彩云两个大丫头。宝钗也会收买她们。宝玉房里的人,从小厮到丫头,以及她们的母亲,宝钗挨个收买。茗烟的娘,就被宝钗收买了,认莺儿为干女儿。

皇宫里的太监经常向贾府打秋风,贾府的下人们也会经常向薛宝钗打秋风。薛宝钗在贾府的日子一定没有在自己家里过得舒心。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既然杨宪这么有能力,为什么还是没能得到善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杨宪,明朝初年大臣。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时,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庚寅,克集庆路……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得儒士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皆录用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既然杨宪这么有能力,为什么还是没能善终?最开始,杨宪时常出使张士诚与方国珍等元末军

  • 清福陵的隆恩殿是作什么用途的?隆恩殿介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清福陵的隆恩殿是作什么用途的?其实这是举行祭祀的中心场所,是满族及中国东北少数民族的建筑特色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景点介绍沈阳福陵隆恩殿,又称“享殿”,是举行祭祀的中心场所,殿内无天花,梁柱上直接彩画,是满族及中国东北少数民族的建筑特色之一。方城

  • 清昭陵的建筑特点是什么?融满汉建筑艺术于一体-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的陵墓,那么其建筑特点是什么?它的建筑群融满汉民族建筑艺术于一体,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建筑布局清昭陵,是在平地上建立的,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其它建筑对称分布于

  • 满清皇室一年当中有多少祭祀活动?有着什么样的礼仪?-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满清皇室一年当中有多少祭祀活动?有着什么样的礼仪?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祭祖,是昭陵一项根本活动。其名目分为“大祭”、“小祭”、“皇帝东巡致祭”等等。大祭:昭陵每年举行七次大祭。时间是清明、中元、十月朔、冬至、岁暮以及太宗忌辰、孝端文皇后忌辰

  • 关于清昭陵的三大谜团,真相到底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皇太极的陵墓,定名为昭陵,是为了将皇太极的功德彰显于后世。可是关于关于清昭陵,一直存在着三大谜团,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1、昭陵的命名第一种说法是它仿效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而提出这一说法的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认为,皇太极和李世民都是开国的第二代皇帝,两位皇帝的庙号均为太宗。而且清昭陵的石马是仿照唐太

  • 清永陵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什么样的风水建造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一般帝王陵墓,都是根据风水之说建造的,清永陵是清王朝的祖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起连山脚下,那么清永陵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什么样的风水建造的呢?清天聪8年(1634年)称兴京陵,顺治16年(1659年)尊为永陵。在陵内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曾祖、祖父、父亲及他的伯父和叔父,辈分位居关外三

  • 清永陵是由哪些建筑组成的?清永陵介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所谓清永陵,就是清王朝的祖陵,永陵内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曾祖、祖父、父亲及他的伯父和叔父,那么清永陵是由哪些建筑组成的?今天趣历史小编就来给各位朋友详细讲讲。按照墓主的身份和辈分,永陵位居盛京三陵之首。永陵的整体建筑是由陵前参拜道、下马石碑、前院、方城、宝城、省牲所等几部分组成的。清永陵是中国现

  • 清永陵的陵墓特色是什么?有哪些讲究?-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永陵是满洲现存规模较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群。那么清永陵的陵墓特色是什么?有哪些讲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九大特色栅栏门:清帝陵寝的前宫门传统上是单檐仿木架结构歇山式琉璃瓦顶砖砌三拱形洞门。门洞内二扇对开木板门。而永陵的门户以六扇木栅栏门启闭,既可谓一特

  • 周瑜之死跟孙权有没有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瑜是不是被孙权或刘备害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受到《新三国》中孙权毒死吕蒙的剧情影响,很多人都开始怀疑周瑜是不是也是被孙权毒死的,一

  • 刘备为什么不休养生息,等到实力足够后再去讨伐东吴?-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蜀国比东吴弱,刘备为什么还一定要讨伐孙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21年,为了给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刘备决定亲率数万大军讨伐孙权。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