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始皇既然想要传位给扶苏 秦始皇为什么平时还不待见扶苏-趣历史网

秦始皇既然想要传位给扶苏 秦始皇为什么平时还不待见扶苏-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12 更新时间:2023/12/6 10:50:43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既然想传位给扶苏,为何平时又不待见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朝建立大一统,为后世千年开创了封建统治的典范。然而秦王朝的二世而亡,始终都是后人谈论的热点。

秦始皇被后世称作千古一帝,在位所做出的很多决策虽然“罪在当时”,却都是“功在千秋”的,然而在他对接班人的选拔问题上,却让人唏嘘不已。

其中,让人颇为不解的,是秦始皇平时并不怎么待见自己的长子扶苏,而更偏爱胡亥,却在弥留之际,要将扶苏从边疆召回来,甚至有意将皇位传给扶苏,才有了赵高李斯矫诏、赐死扶苏的一出戏码。

那么,秦始皇既然想传位给扶苏,为何平时又不待见他呢?

01

史料记载,扶苏刚毅果敢,为人“仁”,有政治远见,经常一腔赤胆劝谏父亲秦始皇,是一个正直的公子。

在我们现在看来,扶苏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继承人,可是秦始皇却并不这样想。扶苏崇尚儒家仁义,秦始皇则看重的是法家思想,为了实现大一统,他重用李斯,为了打造秦帝国,他采取的是雷霆手段。

在思想和信仰上,扶苏与秦始皇未能达成一致,必定会在平时朝政上产生各种分歧。

于是就有了“扶苏经常直言进谏秦始皇”的一幕幕场景。

或许一次两次,秦始皇只是反感,扶苏“忤逆”秦始皇的次数多了,直到量变达到质变,一引爆导火索,事就不一样了。

这个导火索,就是扶苏劝谏秦始皇别再修仙,同时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让秦始皇暴怒,一怒之下把扶苏“贬”得远远的,前往上郡,去协助蒙恬修筑长城。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扶苏的生母是楚国人,他身上流淌着楚国的血脉。按理说,身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很出名,他的生母“始皇后”也应当有记载才对,可是各种史料都没有丝毫记载,更没人提及,这有些不合常理。

在当时情况下,秦国的两大势力,除了嬴政,就是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按照楚国的惯例,王后都是从太后的宗族中选的,这位“始皇后”应当是楚人无疑。末代楚王昌平君发生叛变,无论身为楚人的“始皇后”是否参与其中,都难辞其咎。

再结合翻遍史料都找不到“始皇后”的丝毫记载,不难推测出,可能因为昌平君叛变一事,连带着将身为楚人的“始皇后”都删得一干二净。

或许因为这个事,秦始皇连带着不那么喜爱扶苏,就连身为嫡长子,也没有被册封为太子。

02

“一个硬币有两个面。”看待事物时,我们常常会因为看到一个面,而忽视另一个面。在笔者看来,扶苏“不受待见”这件事背后,应当还有别的原因。

或许在对扶苏的“不待见”背后,也隐藏着秦始皇的良苦用心。

就拿秦始皇震怒下,派扶苏远去上郡监督蒙恬修长城这事来说,表面上看是一种“贬”,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历练?

假若在秦始皇心中,暗自定了扶苏是下一任秦帝国接班人,那么扶苏必然不能只靠儒家仁义治天下,要想成为合格的秦二世,扶苏还需要很多磨炼。《过秦论》记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由此联想到,当时秦始皇热衷于修仙,听到了一个传言:“亡秦者胡也。”

或许我们以后世的“上帝视角”看,觉得这个“胡”说的是胡亥,可秦始皇当地听到这句话,第一想到的是匈奴。毕竟,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统一被称为“胡人”。

自此,秦始皇便觉得,匈奴才是危及秦帝国的心腹大患,北筑长城,攻打匈奴,也成了帝国的头等大事。

蒙恬去修长城,打匈奴,可不是孤军奋战,他身后还有三十万大军。

而扶苏到了那里,就是官最大的“总司令”,蒙恬也要听他的调动。一旦做得好,扶苏或许回来就能接班;退一万步打算,扶苏若是不成器,还有小儿子胡亥。

03

或许在人们眼中,秦始皇最偏爱的,还是小儿子胡亥。

主要表现在,秦始皇常常很宠着胡亥,哪怕是有什么放肆的言行,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秦始皇不是我们普通人,他的儿子们,也不能是普通人。作为千古一帝,他任由胡亥放肆折腾闹,还能笑嘻嘻地包容他,或许只说明一点——没打算传位给他。

因为不用继承大业的儿子,才可以活得更轻松;若是身肩负重担,必然每一步都得谨慎,也要经历更多磨炼。

第五次巡游全国,秦始皇带的是小儿子胡亥,表面看上去光荣无比,貌似秦始皇通过此举昭告天下——胡亥就是选定的下一任接班人。

然而表象背后深深隐藏的,未必那么简单。笔者猜测,带领胡亥巡游全国,本质上是对胡亥的一种考验,也类似于对扶苏的磨炼一样,秦始皇想看看胡亥是否能成气候,就给他荣耀、权势和地位,看他是否能接得住。毫无疑问,胡亥的考验结果没有通过。

让秦始皇没想到的是,修仙不成,巡游路上就要病死了。

最后关头,秦始皇意识到传位接班人的重要性,下诏让扶苏回来。任谁都知道,这个时候召扶苏回来是何意,赵高和李斯害怕扶苏即位,于是合谋修改遗诏,不仅没让扶苏回来,还假借秦始皇的诏令,赐死扶苏。

正直仁义的扶苏,信奉的是“道德”和“仁义”,哪里想到这里面会有那么多弯弯绕,他甚至都没怀疑,就自杀了。如果扶苏不死,但凡存疑,带领蒙恬的三十万大军杀回去,也未必没有胜算。

可悲可叹,扶苏没能读懂秦始皇的“苦心”,甚至不能在这样的“危机四伏”下保全自己,也算是没有磨炼到位所付出的代价吧。

参考资料:王豪杰《公子扶苏未被立为皇储原因探析》、渤海小吏《楚汉双雄》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楚汉之争真的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对为何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221年。秦国经过十年的统一战争终于一扫六合,统一天下。然而秦始皇却没有将六国贵族斩草除根,留下了隐患。秦始皇驾崩后李斯和赵高篡改遗诏,拥立皇十八子胡亥为帝,并赐死了贤良的扶苏。秦二世胡

  • 古代将军战斗力如何 古人真的能够以一敌百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真实的古代将军实力如何,与普通士兵对抗,是否真的能以一敌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之将军,或领兵十万,或带甲百万,正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将军的稀有度,显然要比士兵高出很多,自古以来,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多是从战阵之中磨炼而来,才能冲杀阵前

  • 清朝奖赏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朝廷真的能够做到赏罚分明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对清代奖赏制度翻新,能否做到真正赏罚分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传统通常伴随着变革与发展,奖惩制度则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根本,赏罚分明的制度可以促进社会的能动性。国家可以通过奖赏制度招贤纳士、笼络人心,借此来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团结。历朝历代的奖励制度都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缺陷

  • 狄仁杰身为唐朝宰相却只是正三品 正一二品的人都有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对狄仁杰位居宰相,为何只是正三品的官职?正一品二品都有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唐代,三品官职已经是权力很高的官职,一品二品多是虚设的,主要是留给皇亲国戚或者有特殊功勋的人,位高而权不重。再有就是去世后的追封,就是个荣誉称号,听着好听,没啥用处。正常情况下,一品二

  • 曹操到底都没有称帝 曹丕刚上位为何就敢称帝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为什么曹操不敢篡汉称帝,他的儿子曹丕却敢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曹操,世人对其的争议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说曹操是奸臣,有人又说曹操是英雄,但不得不说曹操的实力是让人毋庸置疑。他凭借自身的有勇有谋,成功地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在当

  • 从被曹操打败后归降与曹操 关羽为什么还能被封为武圣-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关羽曾经被曹操打败后归降与曹操,为何后来还被人称为武圣?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涌现了无数英才,谋者以精于算计让世人叹服,武者以其忠义之心让世人敬佩。无数谋者武将,都曾在历史中叱咤风云。但是转瞬之间,统统都化为了乌有。那些场景都已经烟消云散了,留下的

  •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山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四卷·山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凡与敌战,或

  •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地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四卷·地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凡与敌战,三

  •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争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四卷·争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凡与敌战,若

  •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泽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四卷·泽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凡出军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