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士诚为什么败给朱元璋?得民心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朱元璋和张士诚谁得民心)

张士诚为什么败给朱元璋?得民心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朱元璋和张士诚谁得民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253 更新时间:2023/12/18 17:43:34

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上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人,都非常重视民心的作用。但元末,主要割据势力之一的张士诚深得民心。可以说他已经具备了很多做皇帝的条件,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给了朱元璋?既然张士诚深得民心,为什么最后还是失

败了?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看吧。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非常强调赢得民心和赢得世界的概念。然而,历史总是相反的。自古以来,得民心而得天下的不多见,得民心而得天下的更为常见。

比如元末江浙割据的张士诚,是元末众多割据势力中最受欢迎的。直到今天,苏州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人们都会虔诚地供奉94香,以纪念张士诚。

甚至因为张士诚在苏州太受欢迎,愤怒的朱元璋把苏州的赋税翻了一倍。明代苏州一个政府收的税相当于江浙一个省。

按照孟子的说法,似乎张士诚是最有可能坐上皇位的人,但为什么如此得宠的张士诚最后却兵败而亡?

1.张士诚简介

张士诚,原名张,台州兴化白驹场人。元英宗知止元年(1321年)七月三十日,张士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廷民"回家。长大后,我和弟弟世新、世德靠卖私盐为生。

由于张士诚为人善良大方,经常帮助邻居,所以在当地盐民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那时,有一个叫邱毅的厨师,他既吝啬又凶狠。他多次剥削勒索张士诚兄弟等盐民。盐民恨他,敢怒而不敢言。

直到元顺帝郑智十三年(1353年)正月,张士诚看到红巾军起义节节胜利,元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于是,他纠集弟弟、心腹等18人,杀了平时欺压百姓的等人,举起反袁大旗造反。这就是后来史书上记载的"盐民十八极起义"。

张士诚举起反元大旗后,周围被压迫的民众纷纷前来投票,张士诚的队伍很快发展起来。当时张士诚领兵攻取江浙泰州、高邮,后自称"在高邮;王乘",国家名称"大周",年数"上帝保佑"。

张士诚占领泰州城后不久,就引起了元朝的重视,因为张士诚占领了东南的富庶地区,也是重要的产盐区。张士诚占领了产盐区,相当于切断了元朝的钱袋。要知道,当时元朝的盐收入占财政收入的80%左右。

所以元末反元起义的领袖中,有"(陈)朋友最叛逆,(张)诚实最富有"说道。但此时由于刘福通率领的百万红巾军北上中原,为张士诚暂时挡住了元朝的主力,元军鞭长莫及。

无奈之下,元朝廷只好采取武力镇压和招抚并行的方式,多次派出使者,试图用高官厚禄收买张士诚,暂时缓和局势,但都被张士诚拒绝,并扣留了前来招抚的使者。

眼看向赵复申诉无望,元朝廷只好组织当地地主进攻张士诚,但都被张士诚一一击败,张士诚也穷追不舍,在江淮一带扩大势力范围,牢牢控制运河,掐断了运粮和赋税运往元朝北方的通道。

2.整体形势的下降

虽然张士诚的反元斗争生动多彩,但此时北方的反元形势却急剧下降。在元朝正规军和地主武装的强大攻势下,红巾军主力在河南溃败受阻,而各地其他叛军基本被镇压。

此时占据江浙的张士诚成为元统治者的主要目标。十四年九月,元顺帝命右丞相脱帽,亲自统率张士诚。脱脱集结了全国的主力军队,共有40万大军,号称"百万",浩浩荡荡奔向高邮。

面对元军正规军的疯狂进攻,张士诚的起义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几次都没能出兵阻止,只好退守高邮城,而超然的元军趁机包围了高邮。

为了摆脱困境,张士诚试图假装投降,但鉴于张士诚以往的所作所为,他拒绝投降,并下达了攻下城池后杀鸡儆猴的命令。

为防止附近叛军救援高邮,脱脱派兵攻占六合、盐城、兴化,高邮城内张士诚顿时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然而此时的高邮市已经没有退路了。在脱脱大屠杀的威胁下,城里的人在张士诚的带领下拼死一战,但因为实力悬殊。脱高邮之围一个多月,破高邮外城,高邮危矣。

在起义军生死存亡之际,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元军的后院"火"是的。十五年初,脱脱被朝鲜政敌弹劾,元帝下诏解除脱脱的兵权。圣旨,袁营军心大乱,从各地征集"一次分散的百万大军"。

张士诚得知消息后喜出望外。他立即率军出击,杀了元军。然后借胜利之机,把势力扩大到扬州。张士诚率领的盐民起义军孤军奋战,以少胜多,致使元军主力伤亡过半,成为元末农民起义的转折点。

高邮之战,张士诚牵制百万大军,给全国叛军以极大掩护。此役之后,张士诚一战成名,当时也没什么区别。张士诚大获全胜,包括通州、常熟、平江、湖州、杭州、嘉兴。

割据范围南至浙江绍兴,北至山东济宁,西至安徽,东至海上广大区域。这时候张士诚到了最厉害的时期。他把办公室从高邮迁到平江(苏州),自称吴王。

此时的张士诚是天下最有优势的人之一,是当时以庆忌为中心的朱元璋无法比拟的。当时朱元璋的管辖范围只占现在的安徽东南部到江苏西南部,地狭人多,粮少,可谓"军队的力量,友谊和理解,财富,真诚"何况朱元璋三面被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包围。

此时的朱元璋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远不能与张先生相比。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在经济和军事上占绝对优势的张士诚最后还是输给了它,最后死了"灭国"结局呢?

3.张士诚失败的原因。

其实主要是张士诚的格局不够,有争天下之力,却没有争天下之志。

出身于盐民的张士诚虽然深知下层民众生活的艰辛,但他在执政初期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致力于废除元朝的劣政,废除元朝对农民和盐民征收的苛税,减免农民的赋税,将当年的赋税的40%返还给农民。

还向地主富户的穷人和老人发放衣食,设置使者和慰安所劝导农民,带领当地民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和桑业,投劳"上帝保佑鲍彤。,而不是最正宗的元顺帝发行的纸币,在江浙一带流通,有效地稳定了江浙一带的物价和市场,因而深得江浙人民的喜爱。

但其格局不够,以为小富即安,分天下好。想都没想过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天下。张士诚称帝后,开始纵情享乐,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他的弟弟张士信,张士信是个十足的小人。

而且,虽然张士诚在隆平府设立学士院,开设弘文馆,招贤纳士,提供伙食和津贴。立宪阁的建立吸引了施耐庵、罗贯中、陈济、陈伟贤等名人。但这些名人大多以文学成就闻名,而非军事家。

而张士诚也太善良了。正是因为他的善良,才能赢得江浙的民心。但也是因为他的善良,导致用人不当,奖惩不清。张士诚虽有培养士子之风,却以仁代理,恩不知行,赏不加刑,忍无可忍,盲目自大。所以我们可以共富但不能共患难,一旦失去权力,就会背叛亲人,彼此离开。

历史记录"有智慧的人,不问贤腐,需要再给遗产。凡是派兵送将,请官,漂亮的农田房子,都慷慨赠予。到了军队,妓女们载歌载舞,百姓们奉命出行谈心,宴饮游戏。而失去老师的土地后回国,石城不问,还是重用为将军"。使得真正有才华的人很难脱颖而出,所以这些人都转向了别人。

还有"郭迪"宰相张士信贪财好色,重用贪官污吏,令朝廷生疑,不肯用其命。后来张士诚战败,吴国政权覆灭,大批士兵投降敌人。平时,美国富有显赫的军事指挥官和官员无一人死亡。就连十几年如一日的陆贞、李博一、潘元明和女婿潘都背叛了他。

张士诚在西方的老对手朱元璋,是一个绝世枭雄,知人善任。元末豪杰中,朱元璋始终坚持用人唯才的原则。朱元璋的用人要亲自考察,问计问略,确认他是不是真的有才能,而不是只关注他的名字。

而且早在我刚开始的时候,我就问过李善长"四路之战何时决出",充分显示了他们统一天下的野心。而且朱元璋治军强调法治和严明军纪。有功必有赏,有罚必有罚。不要随意任命官员。

它还接受了著名学者朱升的建议,修筑厚厚的城墙,广积粮食,慢慢称王。实事求是,不图名。而且朱元璋本身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也是无与伦比的。当时在选择先攻陈友谅还是先攻张士诚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先攻张士诚,因为张士诚以富养弱,他很容易得到大量的财富来补充军需。

但是,朱元璋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张士诚渺小短视,而陈友谅傲慢自大。

如果先攻打张士诚,狂妄的陈友谅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制造事端。到时候两线作战,兵力不足,就很难生存了。但如果进攻陈友谅,个头小的张士诚不会有什么动作。他有钱了会坐以待毙,但不会有实际的军事行动。单线作战对朱元璋更有利。

后来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个结果。在进攻陈友谅的时候,缺乏战略远见的张士诚只是坐以待毙,失去了先机,最后被各个击破。

由此可见,得天下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民众的支持,还取决于战略战术的得当,自身组织的强大,制度建设的完善,用人的得当。这些都是胜败的关键。至于民众是否受欢迎,从古至今都不是最重要的,只是成功后的点缀。

标签: 张士高邮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古代的黄金战甲真的是黄金做的铠甲吗(古代的黄金甲)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盔甲,金甲,黄金

    我相信你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会看到一些穿着黄甲的军人吧?而且还有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士兵的盔甲都是金色的。真的是金子做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在古代,很多士兵被描述为穿着黄金盔甲,也就是所谓的"金甲"。而且很多诗还包含"金甲"这个词。那么真的像传说中那样,真的穿着黄金盔甲吗?其实不是!

  •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下一句是什么?后面一句话才是最关键的(得卧龙凤雏得天下下一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蜀汉,诸葛亮

    卧龙和凤雏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其实诸葛亮和庞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师,因为他们是全才。"卧龙凤雏能得天下"这句话没有白说,但是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是最关键的。我们总觉得刘备有一手好牌,却被自己打得体无完肤。其实刘备能做到这么高的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对刘备来说最致命的就是没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后辈。

  • 为什么燕王快给国家一个禅位?这一举动几乎导致了燕国的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燕国,燕王,苏秦

    燕王快是战国时期燕国的第三十八任君主。在他统治期间,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件,这件事几乎导致了燕国的灭亡。就是燕王主动把禅位让给了国家宰相,国王让位给大臣?这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太子到底为什么要给儿子禅位呢?事实上,这与王艳的性格有关。他信任陆茂寿,劝他这步棋不会失了天下,还能获得好名声,于是

  • 三国时期有两个马忠?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三国里有两个马忠)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蜀汉,关羽,刘备

    说到马忠,大家是不是首先想到了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马忠?如果不考虑演义只看正史的话,这个马忠其实也不是很厉害,也没有什么赫赫有名的事迹。浪漫中的那些其实都是强加的。但是当时蜀汉还有一个将军叫马忠,也就是说当时有两个马忠。那么,这两个马忠分别是谁,有什么事迹呢?一起介绍一下吧。说起马忠,很多人可能会想到

  • 清朝出宫的宫女连乞丐都不是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宫女,宫里,这些

    宫女在宫里,可以说,她们的生活不一定好。本来他们不是自愿入宫的。入宫后一般以奴隶的身份存在,但到了年龄后就会被放出宫去。很多人认为这些宫女出宫后一般很难找到好人家嫁。毕竟他们虽然住在宫里,但是对他们来说还是很压抑的,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生育。因此,让我们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1.《大清律例草案》很多

  • 为什么郭芙是金庸武侠中最大的渣男?郭靖和黄蓉应该承担责任。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郭芙,所以,杨过

    郭靖的长女郭芙也继承了郭靖的侠义之心。但是郭芙在武侠迷中的口碑好像不太好,还认为金庸武侠中郭芙最大"渣男"郭芙的声誉是如何崩溃的?事实上,郭芙早年确实有一些年轻女士的脾气,她蛮横无理。她经常以父母的名义欺负别人,受不了任何委屈。在《神雕侠侣》中,杨过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两个转折点都与郭芙有关

  • 成吉思汗为什么不攻打印度(成吉思汗为什么不打西藏)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印度,蒙古,成吉思汗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成吉思汗作为当时蒙古的皇帝,他的带兵打仗的能力真的很出色,当时蒙古占领的地区也很残酷。最后,甚至去欧洲探险。但是有一个地方成吉思汗没有选择进攻,那就是印度!这是为什么呢?成吉思汗是不敢打仗还是怎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元史》记载,蒙古人曾经从阿富汗南下进入印度河,准备进攻

  • 郑和为什么叫三宝太监(郑和的三宝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郑和,三宝,太监

    说起这个郑和,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他是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是郑和也有一个世界性的名字,那就是"三宝太监"。那么这个三宝太监是什么意思呢?郑和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很多网友对此一定很好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1.三宝太监是什么意思?三宝太监,又名"三宝太监",指郑和。郑和

  • 诸葛亮的八阵图是什么?又有多厉害?(诸葛亮做的八阵图)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队形,战斗

    说到"道教魔法"光听名字就觉得是个很厉害的东西,但是不难发现它不仅很厉害,而且很复杂,涵盖了天文、历法、战争等很多知识。三国时期,据说诸葛亮曾经根据甲胄创造了一个杀伤力极强的八阵图,但是因为非常复杂,一般人想学都学不会,所以失传了。虽然是传说中的,但是这个八阵图是什么阵法,威力有多大?八阵图传说是三

  •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武将排名完整版顺口溜民谣(三国24名将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五马,三典,说法

    说到三国时期的武将排名,其实还真不少,不仅有赵云、张飞、关羽系列,还有黄盖、孙权、姜维系列。但是关于三国武将的排名,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什么四关五马六张飞之类的,下几个字呢?明天会有很多关于这首歌的消息。下面给大家带来完整版。有兴趣的不要错过!其实在清代就很流行,被一个叫毛宗岗的文学评论家列为。毛宗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