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古筷,也有很多人说这个古筷好像有7寸6分长,所以很多人要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都这么长?有什么玄机?下面就来简单分析一下,一起揭示这些问题,有兴趣的一定不要错过。
首先,先说筷子的长度真的是七寸六分左右(也就是24cm左右
),用起来最舒服。但历史上有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随意举几个例子:
1.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筷子约17cm
2.唐代很多筷子都在30cm左右。
3.元代安徽夫子庙出土的筷子约26cm
4.明清木筷一般在27厘米到30厘米,铜筷都在21厘米到25厘米之间。
筷子在历史上长短不一。如果把筷子的长度定为七寸六分,七寸六分的差距就太离谱了,就算换算成当时的度量也不对。所以,七寸六分体现"世俗的欲望"这完全是胡说八道。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探索24cm的长度是否合适。
很明显,从古到今筷子的长度都是根据中国人夹菜和吃饭的舒适度来决定的,绝对不会有多长。
这个长度是怎么算出来的?
人体很神奇:筷子对于手指的舒适位置是虎口到指尖的距离。筷子需要两倍长。而这个距离正好等于小臂的长度,小臂的长度正好等于脚的长度。震惊吧。如果你怀疑你可以自己测量,普通人的脚/前臂的长度大约等于筷子的长度,这不是随机规律,有道理。
历史上有些名人用自己的脚作为筷子的长度,他们认为这样最舒服。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恶趣味,而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我就以十六两为一斤来说吧,但我还是看到的很牵强。话不多说,这件事关系到钟律,也关系到年代和四方。
《汉书》:
二十四铢是两个。十六两一斤。三十磅是六。四个六是石头。
这是根据四季和年来定的,比如二年是二(二十四个月/铢),十六(四季×四个方向)是二斤,三十斤(天)是一钧(月)。每个人都听说过千钧一发。记住这些一般概念,就很容易知道千钧一发是多少公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