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三国志》,我们发现曹操身边的谋士基本上都是颍川人。颍川为什么会产生谋士?这和当时各家的地理位置有关。只有古代的富人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只有少数家庭位于颍川。久而久之,无论是大家族的人,还是普通人,都有了学习读书的习惯,于是人才自然
增多。只能说曹操当时占了个好位置。
三国时期,曹操以善于用人而闻名。他使用了许多谋士,其中至少有85位是著名的。在这群人中,前十名应该是、荀攸、郭嘉、之才、钟繇、赵之、辛毗、陈群、杜、赵炎等人。
其中于迅、荀攸、郭嘉、陈群为曹魏集团做出了突出贡献,另外六位也不简单,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十个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来自颍川地区。他们要么是东汉最脍炙人口的名字,要么是名门望族。
荀、钟、陈是东汉三大世家大族。在整个东汉时期,这三个家族产生了大量的名人,在朝廷中有很强的影响力。这三个家庭也是通过婚姻融为一体,而且都是一荣俱荣。更有意思的是,他们都有家学,基本垄断了东汉儒学的部分解释权。
在社会上互相吹捧,在朝廷上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关系深远。辛毗、陈群、杜、赵炎也很出色,其中陈群最后得到了最高的职位,辅佐了曹石三代,坐上了将军、秘书、记录的位置,成为名副其实的实权人物。
有趣的是,这四个人同时成名,他们被称为陈新杜昭。在所有这些谋士中,郭嘉和赵之的出身比较模糊,好像不是贵族家庭。但从《三国志》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他们深谙当时的政局,可见他们的出身并不差。
在这些顾问中,于迅是最年长的。整个集团中的大多数谋士都是被于迅发现并推荐给曹操的。这些人也互相推荐,最后几乎把颍川所有的名人都收归曹操麾下。在十大谋士中,只有于迅和赵致投奔了曹操,其他八人都是被推荐的,而且很多都是于迅自己推荐的。
因为颍川一带靠近东汉都城洛阳,聚集了很多大家族。这些大家族相互关联,相互配合,最终垄断学术,进而垄断仕途。这些大家族的结合,基本上决定了东汉末年乃至三国初年的政治走向。
因为有共同的政治信仰、共同的价值观和家族人脉,颍川的士绅相对比较紧密、团结、凶悍。曹操之所以这么快统一北方,跟颍川一带的士绅是决定性的。在曹操的帮助下,这些士绅希望完成中国的统一,恢复汉朝。
对汉家的忠诚是他们与曹魏集团合作的核心。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布局汉代,与颍川士族产生巨大冲突。直到曹操后期,颍川知识界才在曹魏代汉问题上与曹操达成一致,最终支持曹丕代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汉末年的名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并不是因为其他地方没有谋士,而是因为颍川地区的大家族控制了曹魏的行政,所以才呈现这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