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70年代尿素裤是什么裤子?

70年代尿素裤是什么裤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56 更新时间:2023/12/25 16:23:07

说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中国还不富裕。看来当年穿衣服还挺辛苦奢侈的。当时有人想出了用尿素包做裤子的办法。说起尿素包,可能有很多网友不太了解。其实就是农作物使用的肥料的包装。现在看来,用这种化肥包装袋做裤子真的不可思议,但这是事实。所以下面

我来给大家讲讲这条尿素裤。

今天看起来很可笑"尿素裤"那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真的放不下。"尿素裤"其流行于大江南北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布匹和棉花供应严重不足,这涉及到一个很大的历史背景。

看干部,干部比尿素裤。

有一首诗叫《日本尿素包》里说:把裤子做得开心到不走亲访友都不用穿。我早就收集了进村的历史,笑得弯下了腰。

诗的作者是体制内干部,这是幸运的。从诗意的角度来看,作者曾经拥有"尿素裤"。大多数农民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在他们自己的歌谣中充满了讽刺:

干部遇到干部,比尿素裤,提前"日本制造",后面跟着"尿素"。

陕西合阳县路井镇一村五组村民侯双喜多年后回忆说:"上面说屁股净重50公斤,胯部80%氮气。你觉得是什么感觉?"然而,就连尿素包也只有村干部才戴,普通社员却买不起。

"大干部和小干部,每人一条尼龙裤子,青一块紫一块,没有成员。"侯双喜至今还在背诵这首儿歌,在巷道的孩子们中间流传。

张贤亮的小说《青春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有一次,她利用假期把日本进口的尿素包拆开当布,缝成运动衫和裙子似的半裤穿上班,一股尿骚味...当时她穿着日本化肥袋做的半裤,但在我看来很搞笑。‘日本’两个字就缝在她屁股上,一边是‘日本’,一边是‘日本’,可她竟然说‘日本’。

她在做时装秀的时候,我发现了‘日本’就笑了,但是她以为我是在笑她的屁股,就停下来,弯下腰把屁股往我面前一推,笑着说:‘你看,你看,你看!让你看够了女人的屁股蛋!’所以‘日本’在我眼前扩张得更大了。

不要笑,那"闻起来像尿"尿素裤,却风靡大江南北。

河南作家周毅在《选》中回忆尿素裤;

公社革委会的孙主任一上台,就引起了人们的瞩目和交头接耳...

特别善于发现美的女性,终于有了新的发现。透过淡蓝色的裤色,他们首先认出了孙主任膝盖以上的裤面上的‘日本’二字,然后隐约看到了后臀下的‘尿素’二字。

很快证实,这条非同寻的‘超级丝’夏裤,是用两个进口40公斤日本尿素包,拆包、水洗、缝制而成。孙主任的小姐在县供销社工作...

湖南作家跃文在《表哥》中描述道:

上了几年大学,每次放假回来都听到很多关于童哥的事情。没想到,跟他离婚了,还跟他过得很幸福。村民直言不讳地说。幸福把杨和三个尿素包放在睡觉...

童哥看见杨的新裤子是尿素包的,就问是哪里来的。杨对说这是来自幸福...童哥起了疑心...

山东平阴县的董先云,上世纪70年代是当地泽东思想宣传队的一员,这个身份让她有幸获得了"尿素裤":

宣传队的领导很体谅我们的心情和困难,也希望我们穿得体面些。他们脸上也有光...不知道找哪个领导,走什么关系。用很便宜的价格,搞到一批日本尿素尼龙袋,在济南印染厂染成浅灰色,在县城服装厂一人拼接一条裤子...

因为尼龙袋上的字是黑的,染色遮不住黑,平阴县曾有顺口溜:‘宣传队不害臊,在尼龙袋里走来走去,后面是‘日本制造’,前面是‘尿素’,裤裆里是‘氮26%’。今天,每当想起这首顺口溜,心里就酸酸的。

今天看起来很可笑"尿素裤"那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真的放不下。作家周怡回忆说,她得到了"尿素裤"之后:

当时刚与日本邦交正常化,尿素的进口极其有限。一个公社分配的尿素指标只有2万公斤,可用的尿素袋只有400到500袋。加上县城截流,弄300袋就够了。对于一个六万人口的公社来说,僧多布少,无异于杯水车薪。这就导致了各种购买尿素包的独特现象。

公社总公司干部除孙毅外,每人发1.6元(每袋8角),由主管会计的人直接送到供销社孙主任手中,郑重传达领导指示:保证供应,注意影响。我们只好偷偷进去,没有搬运工,销售主任带着仓库工作人员,连夜开仓,偷偷检查,送到公社。

我给公社革委副主任写信,讲述了私批修理的经历,得到了全公社的称赞。副局长脸一亮,晚上亲自打着手电去仓库给我买了两袋。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创造了大量的讽刺干部穿"尿素裤"民歌,如:

干部遇到干部,先比高档裤,前面"日本制造",后面跟着"尿素",在裤裆里"净重25"("净重25",指印在包装袋上的文字。)

哪个是干部?先看穿什么裤子。钱投"日本制造",后面跟着"尿素",不是干部,是干部!

在日本撒尿,在加拿大放屁

"尿素裤"其流行于大江南北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布匹和棉花供应严重不足,这涉及到一个很大的历史背景。

1954年,棉纱和棉布在全国购销,供求关系紧张。9月,用"布票"棉布供应有限。除了农产品、粮油,这是工业消费品的第一票;而than"全国通用粮票"发布时间是早上一年。

当时根据南北气候差异等因素,制定了不同的票额分配量化标准。比如北京每人一次发17尺3的布票,刚好够成年人做一件蓝布制服。天津每人每次可得13尺,江西省给11尺,寒的哈尔滨每次给24尺布票,可做一套棉衣;南亚热带地区城镇每人每次只有7尺4寸布票。

1960年,布票配额普遍减少到一半以下。在许多地区,每人每年的棉布供应量减少到3英尺左右。比如四川城镇每年每人只发3尺7寸;山东城镇每人只发一尺六寸的票。

四川省的一位教师回忆说:60年代初,风声一天比一天紧。听说四川省只发了3'7”的布票。因为用了多年的布票,大家家都是空,突然就这么紧了。那时候刚参加工作的人一般只有两件外套,一般都是脱下这件换那件;只有两条裤子,一条裤子,一条棉裤。这条裤子夏天穿在外面,冬天穿在里面当内裤。所以裤子特别贵!一条新裤子不到一年就要穿破了。

1961年3月至8月,上海只给每个人发了2尺6寸的布票,一家四口连一套大人的衣服都缝不上。然后就出现了所谓的"人造棉"。

工程师刘回忆,1963年秋,18岁的他考入北京化工学院,从一个贫穷的江南小镇来到首都。三年的艰辛刚刚过去,他的助学金,除去每月15元里的伙食费,只有4元零花钱。我不会做棉衣御寒。冬天真的有重要的事情要出去,所以暂时借用北方同学的棉衣,就留到毕业吧。

在我上学的时候,我的国家发明了一种叫做"人造棉"据说化学产品比棉花更耐用,而不是棉纺织品。但是人造棉产量很少,国家照顾学生,决定优先给北京每个大学生做一件衬衫。

为此,很郑重的给大家发了一张‘购买人造棉证明’,凭证购买。颁发证书后,专门召开了班会,同学们对党和政府的关心表示深深的感谢。

拿写着"一次有效,不可转让"刘很尴尬,因为他想买一个布卡,没有钱。最后因为拿不到3块人民币"而放弃了第一次的享受。人造棉"机会!他珍藏着这张购布卡。只有几个学生穿上了人造棉衬衫。那种材质确实有一种优雅感,吸引了很多羡慕的目光。

参加工作后,他终于用8尺布票做了一件人造棉衬衫,圆了一个人造棉梦。有一次,年迈的母亲为他收拾房间,从箱子里翻出没用过的购布卡,顿时泪流满面。从那以后,他经常梦见他母亲的眼泪,他的大学生活和他丢失的人造丝衬衫。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一直维持到70年代,然后来了"尿素裤"。

标签: 尿素日本布票

更多文章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有道理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谁说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郭嘉,诸葛亮,刘备

    郭嘉卧龙不死其实只是民间说法,意思是郭嘉没死诸葛亮不会出来,郭嘉死了诸葛亮会出来,意思是暗中讽刺诸葛亮。其实郭嘉的死和诸葛亮没有出山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因为郭嘉去世的那一年是207年,而刘备刚好在2007年去过山寨,正是因为这个时候,两个人才联系在一起。不然诸葛亮和郭嘉,两个素未谋面的人

  • 关羽性格真的不讨人喜欢么?关羽被杀和自身性格也有关(从什么事件可以看出关羽性格)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刘备,马超

    关羽一直是一个勇敢忠诚的代言人,但是没有一个人的性格是完美的,即使是关羽这样的人也难免会树敌,而关羽高傲的性格并不讨喜,不了解他的人也容易被误解。其实关羽对孙权也是有愧的,估计一直记在心里,所以想找机会除掉关羽,在关羽出兵的时候偷袭关羽,最后被杀。如果关为人随和,也许他能走得更远。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

  • 秦国灭六国并非一帆风顺。被赵、楚打败,损失惨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赵国,六国

    秦始皇继位后,秦国国力恢复到巅峰,从此统一六国的计划正式实施。当时其他诸侯国基本无力对抗秦国,只有赵国和楚国还有一点反抗的余地。秦国在灭六国的战役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败给了赵和楚,损失了几十万军队,大大耽误了统一。但是在那个时候,赵国和楚国都每况愈下。他们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秦军?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

  • 荆轲武功不如秦始皇吗(荆轲和秦始皇谁更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荆轲,嬴政,秦王

    荆轲的名字在司马迁写的《史记》、《刺客列传》中非常有名。我们从学校知道荆轲刺秦王。而且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被班级荧幕多次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因为这个故事太经典了。很多人讨论过荆轲为什么刺秦王失败。其实荆轲刺杀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武功太差,而是荆轲遇刺的时候有一个人在他身边。荆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他

  • 颠覆社会认知的考古发现看来我们想错了很多(颠覆性的考古发现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出土,青铜器,殷商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这几千年中,它发展了灿烂的文化。所以会有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对历史的认知越古老,就越模糊,所以很多时候都有关于未知历史的猜想。但随着一些文物的出现,很多大多数人有一个相对统一猜测的历史认识被一一打破。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些颠覆了大多数人认知的考古发现吧。1.

  • 古代人早上起床真的靠鸡叫吗?古代冷知识盘点(古代早上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人,古代,可以

    相信很多人对古代边肖还是很疑惑和好奇的。边肖刚刚看到许多人问边肖,古代人是否真的靠打鸣鸡起床。事实上,边肖觉得一些冷知识还是很有趣的。今天,边肖也在寻找一些关于古代的冷知识与你分享。我们来看看吧!古人一般多久洗一次澡?他们用什么洗头?古人比我们想象的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三天洗头,五天洗澡"

  • 借东风的人是周瑜还是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真这么简单么?(借东风是三国演义的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瑜,诸葛亮,东风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诸葛亮和周瑜在赤壁之战时,都懂得用火对付曹操。然而,西北风一直吹在水面上,这样不仅曹参君没有被烧死,而且他自己的一个人也可能被烧死。所以周瑜很苦恼,因为这件事他每天都睡不着觉。这时,诸葛亮猜到了周瑜的心事,于是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周瑜,信中写道"要想击破曹兵,就要用火攻。万

  • 周为什么会失去群臣的支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朝,诸侯,天子

    周田字是周朝的最高统治者,他统治了周朝近800年。但是,我们知道,在古代,一个统治王朝不可能永远存在,即使周朝的历史很长,也有结束的一天。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生活了这么长时间的周朝最终分崩离析,逐渐分裂成众多诸侯国呢?周天子是如何失去对诸侯的控制的?在我国历史上,先秦的历史一直很吸引人。说到先秦,我

  • 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霍去病,霍光,汉武帝

    说起霍去病,我们都知道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名,形象正面。所以其实霍家的命运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故事。其实霍去病也有一个武哥哥,真的很厉害。那么霍去病的哥哥霍光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霍光(字)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权臣,他的历史功绩不亚于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霍家在霍去病手里开始崛起,但朝野实

  • 曹刿论战与贾诩论战分别讲的什么?(曹 刿 论 战)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追击,辩论,撤退

    说起《曹刿辩论》,里面的很多典故都被收入了初中课本,成为大家耳熟能详、耳熟能详的文章之一。初中的时候,朋友们对三国只有肤浅的了解,对很多事情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之后再多一点对三国的了解,可能会引发贾诩之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两者的辩论吧。《曹刿之争》讲的是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借口鲁国帮助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