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振做了什么?为何有人说他是明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

王振做了什么?为何有人说他是明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11 更新时间:2023/12/14 19:45:10

王振是明朝时期宦官,有人说他是明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真的是这样吗?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要说王振是明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这个说法未免有些太过武断了。不过,王振在那场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当中,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明朝在那场战争当中,极有可能并不会输,甚至压根就没有那场战争。

要想说清楚这事,我们还得从王振这个人说起。

对于王振的早年生活,后世了解的其实并不算多。我们只知道,王振是河北蔚县人,早年多次参加科举,但屡试不第。不过王振倒也还有点学问,所以就做了私塾先生养家糊口。

要说科举不中这件事,历史上倒也比较常见。比如著名的范进同志,考了大半辈子才考中,而且考中之后还疯了。历史上考了一辈子,但却没有考上的读书人,其实比比皆是。

然而王振这个人,比较极端。

其他人考不上,虽然觉得遗憾,但遗憾过去之后,日子还得照常过。而王振考不上之后,觉得考试这条路好像不太适合自己,所以一狠心直接把自己阉了,走上了宦官那条路。

不得不说,王振真是个狠人。

自我净身之后,王振顺利入宫。此时正是朱棣在位期间,朱棣在位的时候,对宦官管理比较严,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王振在宫里混得也比较一般。

直到几年之后。

几年之后,朱棣死了。

朱棣死了之后,由他的长子朱高炽登基为帝,史称明仁宗。然而朱高炽运气比较差,仅仅当了几个月的皇帝之后,就驾崩了。朱高炽驾崩之后,他的长子朱瞻基又登基为帝,史称明宣宗。

到了朱瞻基的时代,王振的好日子来了。

朱瞻基登基之后,对于王振这个人倒是有些欣赏。不过,朱瞻基欣赏王振的原因,肯定不是因为王振长得帅,而是因为王振有学问。

要知道,明朝初期那会儿,但凡有点本事的人,都不会进宫去做太监。所以当太监的人,基本都没什么文化。而王振这个人,在读书人当中学问可能不太够用,但在太监这个群体里,那绝对算是高知份子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振被朱瞻基看中,屡次提拔。两年之后,朱瞻基的嫡长子朱祁镇出生后,王振就被派到了朱祁镇那边,做朱祁镇的贴身太监。

朱瞻基当时这样决定,估计也是想给自己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算是身边的太监,都得有点文化。但朱瞻基大概打死都想不到,他的这个决定,后来给明朝带来了多大的祸患。

朱瞻基同样寿命不长,在位十年之后,就去世了。朱瞻基去世后,年仅九岁的朱祁镇,就成了明朝新的皇帝。

九岁的孩子,懂什么啊?别说处理朝政了,估计连字都认不全。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朝政基本上是由太皇太后张氏负责。张氏虽是女子,但当年也是朱高炽的发妻,跟着朱高炽一起经历过靖难之役,能力倒是不差。再加上朱瞻基临死之前,留下了几个可靠的大臣。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明朝大体上还算安稳。

而在这几年当中,王振依然做朱祁镇的贴身太监,陪着朱祁镇长大。对于这位从小陪自己长大的王太监,朱祁镇也比较信任。而且王振比较有学问,所以有时候在学业上有了问题,朱祁镇也会问王振。

这就给朱祁镇造成了一种心理暗示。

自己身边这个王太监,是很牛的,是可以询问很多问题的。

几年之后,张皇后死了,而且朱祁镇也逐渐长大了。所以,从这时开始,朱祁镇就开始掌握了朝堂的大权。朱祁镇掌权之后,对于自己信赖的王太监,自然要大加重用,直接就提拔王振做了司礼监掌印太监。

简单来说,就是宫里权力最大的太监。主要工作就是替皇帝盖章。盖章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其实从古到今都是权力极大的。朱祁镇让王振坐这个位置,自然也是想着能在关键位置上换上自己的人,有利于自己掌握权力。王振掌权之后,倒也没有辜负朱祁镇的期望,帮他一起打压文官集团,彻底掌握了大权。

再之后,随着当年朱瞻基留下的那几个大臣也相继去世和退休,朝堂之上,文官集团势力进一步缩小。于是,以王振为首的宦官集团,就越来越强。当时甚至还有一部分朝臣,为了巴结王振,直接认王振做了干爹。

不过,就算这样,朱祁镇对王振依然十分信任,而且在朝政上也十分倚重王振。遇到难以处理的朝政,就会主动去询问王振。

但是,此时的朱祁镇,忘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以前他小的时候,问的那些问题,都是较为浅显的学问。以王振的读书经验,自然能轻松回答。但现在,当他的问题变成这些朝政难题的时候,以王振那点本事,还能给出正确答案吗?

正是这个习惯,给后来的土木堡事变,埋下了伏笔。

公元1449年,瓦剌派人来北京进贡。按照当时的规矩,明朝得回馈给瓦剌一部分赏赐,而且要比瓦剌人带来的东西更多,以示恩典。然而在瓦剌人来了之后,王振觉得这个价格有点不合理,所以拒绝按照瓦剌人开出的价格进行赏赐,而且在瓦剌人开出的价格上面,直接砍去了五分之四。

这下子,问题大了。

瓦剌之前已经修养生息很久,实力提升很快,正想挑衅一下明朝。所以这次朝贡之后,瓦剌以明朝对自己不公为名,派兵骚扰明朝边境。

像这种贸易问题,历史上其实很常见。别说是明朝,就是现代的国与国之间,也经常会产生贸易摩擦,这很正常。然而当瓦剌出兵之后,王振不愿意了。王振觉得,瓦剌这样做实在太过分,所以就劝说朱祁镇,直接御驾亲征,去打服瓦剌。

客观来说,王振的这个想法,应该算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同样的问题,如果拿到明成祖朱棣那会儿,的确可以这么干。因为朱棣本人就会打仗,而且那会儿明朝军事实力也比较强,打谁都比较容易。

但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的情况是,朱祁镇这个少年皇帝,从小在宫中长大,对打仗根本一窍不通。而王振这个狗头军师,同样也是吹得厉害,但本事不咋地。不过,王振对此并不在乎,他只是单纯地认为,明朝当时纸面上的军力,足以碾压瓦剌人好几个来回,所以根本没什么好怕的。

于是,在王振的怂恿之下,朱祁镇出兵了。

而且是带了二十万精锐大军。

这二十万精锐,几乎是当时明朝的全部精锐军队了。相比之下,瓦剌那边的主力军队,也就只有几万人而已。在装备武器方面,更是比明军差了不知道多少条街。

瓦剌人本来也没想和明军硬打,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给明朝造成一些压力,然后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估计瓦剌人当时发现明军大军北上的时候,心里也有点慌慌的。要知道,此时的明朝,距离朱棣去世才不过二十多年。永乐年间留下的老底子都还在,军队也还算强。如果换上一个会打仗的将领,带着这支大军,估计能碾压瓦剌人好几个来回了。

然而这次,指挥大军的,是压根不懂军事的朱祁镇,以及狗头军师王振。

明朝大军北上之后,压根没找到瓦剌的主力军队。在边境耀武扬威一番之后,明军因为补给不足,便开始准备撤退。然而就在撤退的过程中,王振又出幺蛾子了。王振觉得,自己好歹也带了二十万大军,要是不回家乡转一圈,那就太遗憾了。所以,王振直接修改了行军路线,搞得明军内部的指挥都开始出问题了。

在王振一番瞎指挥下,一直游走在旁边的瓦剌主力,看出问题了。

瓦剌人发现,眼前的明朝军队,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

要不,试着打一下?

最终,瓦剌人在土木堡地区,围住了明军。以几万人的兵力,围住了明军的二十万精锐。土木堡地势较高,没有水源。二十万大军渴了两天之后,再无战斗力。被瓦剌人抓住机会后,一战即溃。

二十万明朝精锐,自此尽丧。朱棣当年留下的那些老底子,这一战被彻底打光了。就连朱祁镇这个皇帝本人,都成了瓦剌人的俘虏。

至于王振本人,倒也算是恶有恶报,死在了乱军当中。

土木堡事变后,瓦剌人继续南下,兵临北京城下。好在当时明朝国力依然很强,在经过一番战斗之后,靠着北京的城高墙厚,打跑了瓦剌人。不过经此一战后,朱棣留下的精锐,基本上就被打光了。而且明朝早期留下的那种战无不胜的印象,也被彻底打破。自此之后,明朝的势力范围,只能收缩到长城以南,再无力进攻草原。

总得来说,王振的存在,确实是给明朝带来了很多问题。不过要说王振单凭一己之力,便让明朝彻底由盛转衰,那也太抬举王振了。明朝自此之后,由盛转衰的真实原因,其实还是土地兼并,以及各种制度开始陆续出现问题。至于土木堡事变,只能说是加快明朝衰败的一场重要战争。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吕雉和韩信之间有什么愁怨吗 吕雉为何要对韩信下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吕雉杀韩信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汉室的江山。在史料中关于韩信的身世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从史料的蛛丝马迹中我们可以知道,韩信身边常带着一把剑,但是当时的冶金水平并不发达,剑这个东西并不是寻常的百姓人家随随便便就能够得到的。还有就是韩信当

  • 红楼梦中焦大醉骂的背后隐藏了贾府什么样的矛盾?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焦大醉骂可以说是红楼梦第七回的点睛之笔,醉骂的原因是宁国府对他这样有功之人工作安排的不满。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红楼梦里,焦大是宁府的老仆,他随着宁国公一起上过战场,在战场上救过主子的命,在宁国公那一代他是很受器重的人,可是时过境迁且焦大也不太懂生存之道,所以他就渐

  • 红楼梦中袭人的命运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袭人是宝玉房里大丫鬟之首,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红楼梦里,袭人的一生,也颇有传奇色彩。她并非贾府家生子,而是因为家里穷,老子娘险些饿死,因此从小就被卖到了贾府做丫鬟。对于没有任何根基背景的袭人来说,能从一个普通丫鬟,到成为贾母身边拿一两银子的一等大丫鬟

  • 红楼梦中贾迎春和邢岫烟分别是什么身份?谁更胜一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薛宝钗对贾迎春和邢岫烟为何如此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邢岫烟无论是出身,还是家族势力都比不上贾迎春,但薛宝钗接近邢岫烟却咒迎春,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薛宝钗交友历来以利益为先,明明邢岫烟背后的家族势力不如迎春,薛宝钗却主动

  • 如何快速了解红楼梦的人物背景和人物辈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很多人说《红楼梦》里有那么多人物,连人物关系都搞不清,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来教大家快速了解《红楼梦》人物背景和人物辈分的妙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四王八公。四王:东平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的。这四王,当日北静王功劳

  • 红楼梦中贾赦花巨资买下嫣红,嫣红的命运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嫣红是贾赦的小妾。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贾赦求娶鸳鸯,鸳鸯拒婚,贾母大发雷霆,贾赦和邢夫人以失败告终。贾赦因为丢了脸面不敢去见贾母。不过,因为贾母承诺过,她花钱

  • 红楼梦中贾府的媳妇不当,李纨为何能有很高的待遇?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贾府的媳妇不好当,她们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李纨就是其中一位媳妇。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即使是霸王一样的王熙凤,也得在婆婆的淫威下讨生活。王熙凤多次被婆婆邢夫人冷言冷语地奚落,最厉

  • 红楼梦中李纨在大观园说一不二,颇具权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李纨虽是寡妇,但不惧公公,不睬婆婆,超高待遇让凤姐眼红,她还有哪些厉害之处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纨不惧王熙凤,王熙凤是她手下败将。王熙凤是公认的厉害媳妇,她脸酸心硬,是有名的泼

  • 红楼梦中李纨虽是寡妇,但能智斗小妾,赶走薛宝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李纨虽然是寡妇,但能智斗小妾,赶走薛宝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纨智斗小妾和通房丫头。贾府里的爷们,长大后,娶亲前,长辈就会在他的房里放两个丫头当屋里人,这两个人在男主人结婚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