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将荣国府管理的井井有条,王熙凤是怎么做到的?

红楼梦中将荣国府管理的井井有条,王熙凤是怎么做到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77 更新时间:2023/12/21 1:28:04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在贾府掌握实权,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极为生动活跃的人物,她善于察言观色、精明能干,深得贾母王夫人的信任,以二十几岁的年纪成为了拥有几百口人的荣府大管家,足见其才干。

她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在第十三回到十五回秦可卿葬礼的操办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妥妥的一个思路清晰、运筹帷幄的CEO形象。

那么,王熙凤的管理才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有的放矢。秦可卿病逝,本来就管理松懈、无章无法的宁府更是乱作一团。更兼管家奶奶尤氏抱病,贾珍恨不能分身,贾蓉少不更事。

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凤姐受命代管之初,第一件事便是“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找出了宁府日常管理中的五个关键问题:

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医生看病的望闻问切是为了找到“病灶”,解决问题也要先造成问题的症结,王熙凤还未真正接手宁府事务,就先找到了宁府存在的关键问题,等于牵到了“牛鼻子”,这样管理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这等于先找到了宁府最突出的几大问题,真正管理起来时,就可以针对问题逐一解决。

二是分工明确。面对如乱麻交缠的宁府,王熙凤在理清问题的基础上,又对人员进行了清点,“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

第二日便召开了全体会,先进行了点名,并把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发现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负责上报;有单管人客来往倒茶的、有单管本家亲戚茶饭、有单在灵前祭祀相关事宜的上、有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有单管监收祭礼等等。

在此基础上,实行了责任制管理,“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比如在茶房收管杯碟茶器的仆人,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在物资管理方面,也是有进有出,“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

第一步抓到了问题后,王熙凤紧接着就对人员管理的混乱进行了合理分工,实行了专人专事,责任制管理,这样人和事就都清清楚楚,不会存在人浮于事、管理混乱等情况。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在王熙凤的有效治理下,杂乱无章的宁府中的“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成效真是立竿见影。

三是按章行事。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在宁府第一次全体会上,王熙凤便对纪律进行着重的强调,“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并且是以身作则,让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第二天卯正二刻便准时出现在里宁府。

面对第一次便迟到的仆人,她先“不发放这人”,先处理了王兴媳妇等人的领取事务之后,才对迟到人员按照章法进行了处理:打二十板子、革一月银米,并在此重申纪律“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

俗语说,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找到了问题,安排好了人事,紧接着便是制度和规矩的制定,并且兼理两府的王熙凤,以身作则,带头遵照执行,让人心服口服。

俗话说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王熙凤通过对“出头鸟”的惩罚,起到了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的震慑作用,“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

四是统筹兼顾。协理宁国府、操办秦可卿的丧事是王熙凤临时性的工作,她的本职工作还是要兼顾的,这家大业大、诸事繁杂的局面没有非凡的本领肯定是不行的。

王熙凤可谓是一个“十个指头能弹钢琴”的人,她一面打理宁府中的引来送往,一面打理荣府中的诸如缮国公诰命亡故、西安郡王妃华诞、镇国公诰命生了长男、胞兄王仁连家眷回南、迎春染病等等,还要又安排自己送殡去占下处,忙的凤姐茶饭也没工夫吃得,坐卧不能清净。

这千头万绪的事情,王熙凤凭借其精明的才干,“筹划得十分的整肃。于是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者”,正所谓: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综上,我们看王熙凤的管家思路,先是发现问题,然后理清人事,紧接着就是制定制度,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通过盯流程,抓制度,多管齐下,统筹兼顾,这样各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可以说,贾府有王熙凤这样具备管理大才干的人,如果再具备了秦可卿托梦时说的居安思危的意识,能从大局着眼,不那么贪财爱权,也许贾府尚能继续维持一些时日。其管理才能,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贾政与贾赦都是贾母的儿子,二人在贾府的地位有何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贾政是贾母的长子,贾政是贾母的次子,二人是亲兄弟。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如果按长幼来分,应该是贾赦地位高。但是在荣国府,贾政的地位与贾赦相等,不分高低。第一,贾赦占据嫡长子的优势,贾政有祖父和父亲的疼爱。古代有嫡长子继承制,贾赦和贾政的父亲贾代善就是嫡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 红楼梦中抱琴是谁的丫鬟?她与元春之死有何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元春是贾府四春之首,在秦可卿死后进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府通称“娘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贾元春为什么会死?从丫头抱琴身上,曹雪芹埋伏了一条线索。贾家四春,元迎探惜,四个丫头,琴棋书画。分别对应四春的技能。贾元春善于抚琴,她的丫头就叫抱琴。抱琴也随着贾元春进宫,在省亲大观园时

  • 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最真实的样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到最后只是一场悲剧。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一提到《红楼梦》,我们都会说它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可见,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贯穿整本书的。其实,所有读过《红楼梦》的人,最

  • 红楼梦中薛宝钗串门时,发生了哪些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之前写了最爱串门的薛宝钗在贾母房里、王夫人房里和宝玉房里发生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继续这个话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薛宝钗总是在串门,她不是在别人家里串门,就是在串门的路上。林黛玉的房里也是薛宝钗经常去的地方。四、宝钗在黛玉房里发生的事情,要么故意气黛玉,要么和黛玉金兰契。第20回,宝玉和黛玉拌

  • 红楼梦中薛宝钗生命里最重要的故事,都发生在串门期间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有两个爱串门的姑娘,一个是邢岫烟,另一个是薛宝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薛宝钗是公认的爱串门的姑娘。在她的住处梨香院和蘅芜苑里发生的故事寥寥无几,她不是在贾宝玉那里,就是在贾母、王夫

  • 红楼梦中袭人被赞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是因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袭人是红楼梦中宝玉房里的大丫鬟之一,她以贤、花解语著称。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花袭人第三十四回向王夫人“进言”,要贾宝玉搬出大观园,影射宝玉在大观园中有了“不才之事”,是不是告黑状?第七十七回晴雯被撵,贾宝玉评袭人为“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更被曹雪芹在判词中

  • 周昌深受刘邦和吕后的敬重,最终为何郁郁而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周昌是西汉初期大臣,刘邦入关破秦后封他为汾阴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汉初朝堂上,周昌可以说是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作为开国功臣的他,虽然战功不算出众,地位也不算太高,但却深受萧何、曹参等大臣的敬畏,就连刘邦和吕后对其也极为敬重。刘邦晚年,曾任命其为赵国相国,要其辅佐保护

  • 东周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为什么东周这段历史会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周之所以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主要是因为周朝实在太长了。光分成西周和东周

  • 刘秀最初只是个普通农民,为何能成为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初只是个普通农民,为什么能逆袭成为皇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秀开局的时候,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刘邦的九世孙,身上有着皇室正统的血液。而刘秀从一个农夫,变成东汉的开国皇帝。这个过程可

  • 古代上朝参加流程是什么样的 什么级别才有资格参与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上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玄宗晚年逐渐怠政,尤其是杨贵妃进宫之后,更是沉溺于享乐。白居易《长恨歌》有诗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在封建社会,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被称为上朝。而早朝,更是一个很重要的处理国事的群臣集体性活动,尤其是想要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