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元春的判词为什么画弓和香橼?

红楼梦中,元春的判词为什么画弓和香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539 更新时间:2023/12/29 16:57:39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太虚幻境薄命司,元春判词画了一张画,内容是一张弓,弓弦上挂了一只香橼。那么,元春的判词为什么画弓和香橼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的答案与其他人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弓和香橼代表元春的一生。

橼,与元同音。橼代表元春。

橼,与缘同音。暗示:元春因机缘巧合而进宫。因机缘巧合而被封为妃、和贵妃。元春生于大年初一,据说这是娘娘命。谁娶这样的女子,谁就是皇上。元春因为这份机缘,而走人生巅峰。

香橼是中药,其干片有清香气,味略苦而微甜,性温,无毒。理气宽中,消胀降痰。

香橼,代表元春不是一无是处,而是有作用,有价值的女子。同时也代表元春性格温和,无毒。元春不善于钩心斗角,不是毒辣的坏女人。

橼,与怨谐音,暗喻元春心中有怨气,有不满。

橼,与冤谐音,暗喻元春被冤枉,有冤无处申。

橼,与圆同音,暗喻元春圆梦。

弓,与宫谐音,暗示元春一入深宫深似海,身不由己,祸福由天。

二、杯弓蛇影,元春被冤枉,被冤杀。

看到《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画像。元春的画像是一个美人背着一张弓,弓弦上挂着一个香橼。

这幅画暗示:杯弓蛇影。有两个含义:皇帝误认为元春要谋害他;皇帝误认为元春是毒蛇。

什么是杯弓蛇影?

汉朝应劭《风俗通义·怪神》记载:县令郴宴请主薄杜宣。北面墙壁上挂着一个弓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杜宣发现酒杯中有一条小蛇,非害怕,不敢喝酒,然而上司赐酒,杜宣却不敢不饮,只能硬着头皮喝下酒。

这天开始,杜宣胸腹疼痛难忍,百治不愈。

后来,郴知道了杯中有蛇这件事。他回到家里,在当时喝酒的大厅里徘徊、思索良久。他突然抬头发现了悬着的弓弩。

于是,他命令将宣带到原来喝酒的地方。【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宣吓坏了,酒杯中还有蛇。郴对宣说:这是墙壁上弓弩的影子,“非有他怪”。宣仔细看看酒杯,发现真是弓弩的影子,【意遂解】,于是病愈。

皇帝误认为元春要谋害他。

上司赐的酒里有蛇,下属害怕也喝了。如果不是上司发现了问题,杜宣还以为县令想要他的命呢!如果宣吓死了,县令郴就会背上一条人命。说是郴用毒蛇毒死了杜宣。这岂不是一桩冤案!因此,清代黄遵宪《感事》诗云:“金玦厖凉含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回到《红楼梦》元春的身上。贾府是军功出身的公爵。元春好武,带进皇宫一张弓是可能的。

如果元春设酒宴请皇帝,皇帝发现了酒中有蛇,是不是会认为元春有意谋害皇上?是不是马上就会摔碎酒杯,惩治元春?元春没有解释的机会就被处死了。

皇帝误认为元春是毒蛇。

由此及彼,皇宫大内,斗争激烈、残酷。我以前的章写过,元春是性情中人,得罪了人。元春很可能被陷害。皇帝听信小人造谣中伤,以为元春是害人的毒蛇,所以下旨赐死元春。

三、香橼挂在弓上,暗喻元春被弓弦吊死,元春有冤难申,死不瞑目。

弓橼,就是宫怨。元春省亲时,对宫中生活,没有炫耀,没有满足,只有哀叹和抱怨,这就是宫怨。

由宫怨,引发了“宫冤”。

也许元春在贾府说的话,也许元春在皇宫里说的话,被人添油加醋地汇报给皇帝,造谣元春对皇帝不满。元春省亲时说过一句话,“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皇帝听到这话,会以为元春不喜欢皇帝,不愿意待在皇宫里。。皇帝一怒之下,下旨将元春用弓弦吊死,或者勒死。

元春的弓和香橼,暗示元春在宫中被冤枉,最后被弓弦吊死,香消玉殒。

清虚观打醮,在神前请了4出戏。其中《乞巧》,脂批是“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杨贵妃被唐玄宗用一条白绫赐死。她的鬼魂解下胸前香囊一个,命马嵬土地放在冢内。

赐死杨贵妃的是白绫,赐死元春的是弓。元春被吊在弓弦上,“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元春有冤难申,死不瞑目,她的魂魄来到父母的梦中,告诉父母:“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红楼梦》作者用弓和香橼来给元春的一生做注解。元春看似高高在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了世间女子难以企及的高度,然而正是由于这道高高的宫墙,这张小小的弓,将元春的青春与爱情统统圈禁起来,将元春的生命绞杀。

你们在平常的岁月里,可以以我为荣;在我被冤屈的时候,你们也会被我所累。贾府被冤枉,被抄家,贾府人流离失所。

香橼,香闺女儿元春沉冤昭雪,因贾府中兴而圆梦。

香,指香闺女子元春。

橼,与圆同音。暗示圆梦,梦圆。

后来,也许元春的冤屈昭雪了,皇帝知道元春事件,不过是杯弓蛇影而已。因此,皇帝给贾兰等贾府族人科举考试的机会。贾兰、贾菌不负众望,金榜题名,他们“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他们的母亲也被封为诰命,穿上了凤冠霞帔。

贾兰志得意满,贾府中兴了,元春振兴贾府,拯救贾府的梦圆了。

元春用自己的命,换来了贾府二次中兴……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如果贾母知道妙玉讨厌刘姥姥,还会把茶给她喝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十二金钗与贾宝玉之间有哪些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的薄命司里,有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档案。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每册有12名闺阁女子。一般说来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正册中的12名女子。她们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

  • 红楼梦中史湘云得罪了林黛玉,为何林黛玉生贾宝玉的气?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哪两对情人以手帕传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秦可卿时候,为何身为公公的贾珍哭成了泪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秦可卿去世后,她的葬礼上,不见丈夫贾蓉难过,公公贾珍反而哭成了泪人。贾珍如此哭泣,是否说得通?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因为儿媳无后,担心宁国府绝种,所以贾珍绝望痛哭。秦可卿年纪轻

  • 在小说红楼梦中,鸳鸯最后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金鸳鸯在《红楼梦》一书中,是贾母的大丫头,在贾府的丫头中有很高的地位。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红楼梦里,鸳鸯是个清清白白的正经人。作为贾母的首席大丫头,她手握重权,又深得贾母欢心,却不骄矜妄为。贾母爱她沉稳大方,连凤姐都敬重她。一、鸳鸯对宝玉的感情贾宝玉也曾扭股糖似的

  • 红楼梦中鸳鸯有哪些发小?为何她的发小以后都能独当一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探春经历了什么?她的故事值得学习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许多人和事值得读者学习和借鉴,贾府的三姑娘探春最值得学习。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出身低微却不自轻自贱,而是努力进取,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探春是赵姨娘生的庶女。邢夫人说迎春的娘

  • 红楼梦中玉钏是谁?她在贾府的待遇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玉钏是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钏的妹妹,王夫人的丫头。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整部红楼梦,名字里有“玉”的,除了宝玉,黛玉,妙玉,还有林之孝之女小红(林红玉),刘姥姥杜撰的小姐茗玉,王夫人的丫环,金钏的妹妹,玉钏。可是红玉因为重了宝玉的名被改了“小红”,凤姐也听不得“玉”字:“讨

  • 红楼梦中林黛玉不死,贾家就不会败,为什么这么说?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