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马陵之战后魏国实力迅速崩盘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马陵之战后魏国实力迅速崩盘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97 更新时间:2023/12/24 2:09:14

还不知道:马陵之战后,为何魏国实力迅速崩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魏国是被列强围攻而倒下,马陵之战是其中的关键一役。魏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在今天看来仍然极具借鉴与警示意义。

春秋大佬晋国被瓜分,代表着历史进入了战国。在战国初期,各大列强的机会从理论上而言是均等的,但为啥是继承1/3晋国、疆域狭小的魏国持续强大了半个世纪呢?原因可分为内外两方面。

外因——主要竞争对手都有各自的问题。

三晋之中,原本实力最强的是带头瓜分智氏的赵氏,《史记》称它“北有代,南并智氏,强于韩、魏”。但堡垒往往从内部开始瓦解,赵襄子死后,赵国在数十年里进入了权力争夺的恶性循环:赵桓子驱逐赵献侯、自己当家;桓子死后,他的儿子被赵人所杀,献侯被接回;赵敬侯期间,公子朔勾结魏国造反,曾试图袭击邯郸;20多年后,又有公子绁与赵肃侯夺位事件....

至于东边的齐国,正处于田氏代姜的历史性巨变阶段,为了获得各诸侯的承认、消化内部问题,田氏对外战略收缩;也正是在魏文侯的帮助下,田和才获得了周安王的正式册封;

南边的楚悼王一度处于进取中原态势,多次进攻周、郑、韩,特别是在吴起前来后,推行变法的楚国强大到可以四面出击,“诸侯皆患楚之强”。然而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杀、变法被废,楚国就此刹车;

西边的秦国与赵国类似,长期处于内讧状态,曾发生过秦怀公被庶长晁等人逼迫自杀、秦惠公的儿子秦出子被庶长改杀害等宫廷政变,直到秦献公时期才有所起色。

在一众对手纷纷掉链子期间,那时的魏国则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获得了发展的黄金期。它的强盛,可以归结为两位贤主、三大改制。

两位贤主,指的是魏文侯魏斯、魏武侯魏击父子俩,相对于其他诸侯的庙堂纷乱,这两位却都是难得一见的优秀国君,他们对内发展、对外扩张,奠定了魏国强大的根基;

三大改制,指的是魏国率先进行的变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上打破世卿世禄制、奖励战功,李悝的《法经》开创时代之先河;经济上施行新税法,保护农民、鼓励生产;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兴盛的河西学派为其他诸侯设立了人才孵化模板,魏武卒也被公认为新式军队的典范。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战国初期的魏国实现了国富兵强,甚至能在对秦国进行强力压制的同时、抽出手来敲打齐、楚两强;即使在魏武侯死后,魏国也爆发了夺储之争,但魏惠王前期魏国继续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公元前356年,史称“鲁、卫、宋、郑之君,皆朝于魏”;甚至在桂陵之战落败后,魏惠王仍旧能“乘夏车,称夏王,朝天子,天下皆从”。

但所谓盛极必衰,当时的魏国已经危机尽显,其原因可以总结为“先天不足的地缘政治、后天失策的战略布局”。

魏国的最大短板,在于它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原核心,被秦、楚、齐、赵包围(韩、燕可以看成打酱油的),属于典型的四战之国。

对于四战之国的对外战略,《商君书·兵守》有段经典论述:

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四战之国好兴兵以距四邻者,国危。四邻之国一兴事,而己四兴兵,故曰国危。

简而言之,四战之国如果轻易扩张,就很容易冒着四面受敌的危险。而魏国就生动地佐证了这个道理。

魏文侯、武侯时期,魏国的主攻方向是西边的秦国,在夺取河西之地后设立西河郡,并由一代传奇军事家坐镇,对西线保持着强势高压。这是奠定魏国中原首强的战略性举动,也是秦国在战国的“至暗时期”。后来的秦孝公也愤慨地控诉:“三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当时在崤山以东,魏国的战略大体是团结赵韩、压制齐楚。

如果魏国保持以西线为扩张重点,在山东打拉结合、保持均势,以它的强大国力,搞不好就没秦国什么事了。但随后魏国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首先,因魏武侯的猜疑,吴起投奔楚国,楚国国力大涨、扩张凶猛;同时励精图治的秦献公也竭力东出,期间与三晋互有胜负,魏国在西线已然出现隐患;

随后,魏武侯去世、魏国朝廷内讧;魏惠王经过艰苦的争斗即位后,不知是不是为了报复之前赵、韩趁火打劫的行径,无视西线的危机,反而把扩张重点放在了东方。

魏惠王本身也称得上雄才之主,经过几年的努力,魏国迅速走出了内讧的阴影、且进一步奠定了中原大佬的地位。

在公元前354年,魏国调集重兵进攻赵国都城邯郸,历时一年成功破城。一个万乘之国战胜另一个万乘之国,这是战国以来最为彪炳的战功,魏国高人一等的绝对实力彰显无遗。然而,这也让魏国成为了众矢之的,迎来了各个方向的打击。

魏军攻打邯郸的同年,秦军趁机在西线攻占少梁、斩首魏军七千;此后,楚将景舍、齐将田忌从南、东两线分别救援赵国。随后就是围魏救赵、魏军遭遇桂陵之败。

但即使如此,魏国的实力仍没有遭到伤筋动骨的打击,魏军仍旧占据着邯郸。直到公元前252年,“秦大良造卫鞅伐魏,诸侯围魏襄陵”,眼见各诸侯疯了似的继续加强围攻,魏惠王才吐出含在嘴里的肉,与赵国漳水结盟后撤出了邯郸。

这次挫折充分证明,列强决不允许再度出现一个整合的晋国,魏国一统三晋的战略难以奏效。但魏惠王并不为之所动,经过十年的调整,他再度出手。公元前341年,魏军轻松击败了赵、韩联军,形势一派大好;而齐国也故伎重施、派孙膑击魏。

对于这种局面,魏国其实早有准备,并非像我们以为的那样“仓促回救”。得知齐国出兵,魏国这才亮出了底牌,他们调集主力,以太子申、庞涓为帅,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垮齐军,断绝赵、韩的念想。

可惜的是,孙膑棋高一着,马陵之役中,魏军遭受重大失利,庞涓战死、太子申被俘。但这并不是结束。

下一年,魏国两面受敌:商鞅大败公子卬的魏军,兵临河西。为了躲避秦国的兵锋,魏国的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同时赵、齐联军强势进攻,魏军屡败。公元前338年,秦军在雁门再次大破魏军,魏将魏错被俘虏。

在这一系列的打击之后,魏国丢城失地、主力尽失,彻底从中原头号强国的宝座上跌落。公元前334年,齐、魏两国徐州相王,魏国事实上承认了齐国在崤山以东的大佬地位。

自此之后,魏国就长期处于被秦国不断放血的痛苦中,直至走向灭亡。这一由盛转衰的过程充分警示后世两个道理:其一,国家战略无小事,切不可四面树敌;其二,人才是第一竞争力,若不是陆续错失吴起、孙膑,魏国何至于落得此等田地?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后蜀汉为何一蹶不振 蜀汉哪里出了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对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国为什么一蹶不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在夷陵之战中,对于蜀汉政权的打击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硬实力方面的打击,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就是五万精兵,因此这对于家底本来就不是很厚的蜀汉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重创,让蜀汉政权更加雪上加

  • 曹操真的不该发动赤壁之战吗 曹操为何不先攻击益州和汉中地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对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否正确?为何不先攻汉中与益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07年8月,在白狼山之战中,曹操率领麾下精锐骑兵大败乌桓主力,斩杀西乌桓单于蹋顿,彻底击溃了袁氏在北方最后的势力,曹军随即班师回邺,一个月后,盘踞在辽东的公孙康送来了袁尚与袁熙的首级,曹操彻

  • 卤城之战诸葛亮对战司马懿 最后到底是谁获胜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卤城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胜谁败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受《三国演义》影响,许多人都以为诸葛亮北伐一直是和司马懿在纠缠,然而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前三次北伐都是曹真在统帅诸将抵抗。只有诸葛亮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司马懿才和诸葛亮正面交锋。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

  • 古代两军作战的时候 擅自往后回头的士兵为何会被斩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两军列阵野战时,为何擅自回头往后面观看几眼的士兵会受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有一项现代人看来匪夷所思的军法。在两军列阵野战时,诸营部伍依次排列好、军阵已成,士卒列队完毕以后。大将会传下一道军令,然后由各队百夫长以上军官对本队士兵们复诵一遍。什么样的军令呢

  • 繻葛之战是怎么回事?周天子为何会被堂叔打败?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和周室联军之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郑军获胜告终,史称繻葛之战。此战使得周天子的魏延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场战争十分特殊。之所以说是特殊,是因为交战双方的身份。参与这场战争的

  • 李自成的三任妻子,为何其中两任都出轨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名起义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提到明末历史,李自成可以说是个绕不开的人物,然而一直以来更多集中于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而对于其妻妾的讨论

  • 历史上李世民与李元吉正妻杨氏之间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上李世民与李元吉正妻杨氏之间有哪些故事?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严格来说,他们俩本应该是仇人,但却有了夫妻之情,还生下一个儿子。而且,因为李世民跟李元吉的亲兄弟关系,这对情人也就变成了二叔和弟媳的偷情,二叔还杀了弟媳的老公。别的不说,就凭这倒霉的关系,就能勾起吃瓜群众们的兴趣

  • 沮授只是俘虏,为什么曹操如此看重他?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0年,曹操真诚地向一个俘虏说道:“我若早得先生,何愁不能平定天下!”俘虏听后却答

  • 兴唐传第45回:抛铃计三挡靠山王,诈潼关再耍花刀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兴唐传》小说又名《大隋唐》、《兴唐全传》,相关古典小说有清乾隆年间英雄传奇小说《说唐演义全传》、明代《大唐秦王词话》等,共140回。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四十五回抛铃计三挡靠山王诈潼关再耍花刀帅上回书正说到秦琼万般无奈,拨转马头,再次应付老杨林。杨林见秦琼站住,他也就

  • 兴唐传第44回:张紫嫣舍身传凶信,秦叔宝挥泪葬知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兴唐传》小说又名《大隋唐》、《兴唐全传》,相关古典小说有清乾隆年间英雄传奇小说《说唐演义全传》、明代《大唐秦王词话》等,共140回。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四十四回张紫嫣舍身传凶信秦叔宝挥泪葬知音上回书说到靠山王杨林看完了山东文书,气往上撞,大声喊嚷要杀秦琼。说了个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