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贾环是坏孩子吗?他其实是个可怜的孩子

红楼梦中贾环是坏孩子吗?他其实是个可怜的孩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354 更新时间:2023/12/24 2:12:30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之初,性本善。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很难用坏来定义。

以世俗的标准,贾环是一个坏孩子。

1.贾环不顾手足之情,多次加害宝玉。

贾环和宝玉是亲兄弟,理应互相照应,可是贾环处处嫉妒宝玉,总想着害宝玉,出出气。

彩霞是贾环的相好,可是,王夫人却安排彩霞拍宝玉睡觉。宝玉不断地和彩霞调笑。贾环嫉妒宝玉和彩霞勾勾搭搭的,故意碰倒蜡油,烫伤宝玉。害得宝玉脸上一溜大水泡。

金钏跳井,贾环在贾政面前诬告宝玉强奸不成,导致金钏跳井自杀。害得宝玉被贾政打得皮开肉绽。

2.贾环毛手毛脚地总惹祸。

贾环到王熙凤房里探望生病的巧姐。贾环听说牛黄煎药了,“便去伸手拿那吊子瞧时,岂知措手不及,“沸”的一声,吊子倒了,火已泼灭了一半”。

凤姐急得火星直爆,骂道:“真真哪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促狭!”

幸亏还有一点儿牛黄,于是平儿重新给巧姐熬药。

3.贾环不爱读书。

由于贾政不在家,且王夫人等人又不在,贾环连续装病逃学。写诗的时候,贾政就发现贾环的诗里面流露出不爱读书的意思。他还说贾环和宝玉是双难!

站在赵姨娘的角度,贾环是一个孩子,他被大多数人伤害,承受不公平待遇。

贾环和宝玉一样都是贾政的儿子,可是,由于贾环是庶出,就没有宝玉那样的待遇。

宝玉能住在大观园,贾环却不可以。

老太太疼宝玉,却从来没疼过贾环。她让宝玉坐在自己的怀里,贾环从来没有这样的待遇。

老太太赏给宝玉雀金裘,却不赏贾环。

老太太赏宝玉菜,却没有贾环的。

莺儿等一众丫鬟都对宝玉众星捧月,对贾环都嗤之以鼻。

莺儿不仅赢贾环的钱,而且瞧不起贾环,说贾环不如宝玉。

贾环管小丫头芳官要蔷薇硝,芳官只用茉莉粉哄弄贾环。

贾赦病了,宝玉,贾环都去探望伯父。然后先后来到邢夫人房里。

邢夫人让宝玉坐在炕上,让贾环坐在地下的椅子上。邢夫人对宝玉百般摩挲溺爱,贾环就吃醋了,心中不自在起来。

贾环告辞,宝玉也要走,结果邢夫人让贾环走了,却留下宝玉和姐妹们一起吃饭。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一个贾宝玉在前面打样,贾环觉得自己和宝玉比就如同低到了尘埃里。

赵姨娘觉得,贾环是一个活得很委屈的孩子,一个可怜的孩子。

原生家庭不断伤害贾环,贾环大多数的时候是忍耐的。

第60回,贾环向芳官要蔷薇硝,芳官用茉莉粉代替,将些茉莉粉包了一包拿来,“贾环见了,喜的就伸手来接。芳官便向炕上一掷”。贾环是少爷被小丫头芳官这般羞辱,是很没面子的。作为哥哥的宝玉应该替贾环做主,可是宝玉根本没有替贾环出头。宝玉偏心小丫头。

贾环没有因为芳官的鄙视而生气,“贾环只得向炕上拾了揣在怀内,方作辞而去”。他得了硝,“兴兴头头来找彩云”。彩云当场拆穿芳官的诡计。

彩云笑道:“这是他们哄你这乡老呢!这不是硝,是茉莉粉。”贾环看了一看,果见比先的带些红色,闻闻也是喷香,因笑道:“这也是好的,硝粉一样,留着擦罢。自是比外头买的高便好。”

贾环并没有因为芳官欺骗他而生气,也没有要找芳官理论的想法。赵姨娘怂恿他去闹的时候,贾环说:“你这么会说,你又不敢去,支使了我去闹,倘或往学里告去捱了打,你敢自不疼呢?遭遭儿调唆了我闹去,出了事来,我捱了打骂,你一般也低了头。这会子又调唆我与毛丫头们去闹,你不怕三姐姐?你敢去,我就服你。”

贾环的话充分暴露了一个小孩子的天性,也暴露了他曾经因为反抗而挨打的事情。以前多次因为不甘心自己被欺负,而反抗,而反抗的结果是被打被骂。他因为怕疼,而不再反抗了。

他在诬告宝玉后,再也没有故意害人的举动。

结语:

总之,贾环做过错事,但是不能说贾环是坏人,只能说,不公平的待遇让贾环心生怨气,产生报复心理。如果仅仅因为做错了事,就把贾环定义为坏孩子,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家长、老师都有义务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勇敢的人,孩子变坏,不完全是自己的责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

贾府的人,早就把贾环定义为包藏祸心的坏孩子了,所以每个人都提防贾环,不是真心对待贾环。连丫头都瞧不起贾环,贾环其实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原生家庭给予贾环的只有漠视、伤害与不公平。

贾环长期被打压,心里应该集聚着很多的怨气,这种怨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死亡。

贾府败落后,不知道贾环变成了什么样的人?欢迎留言探讨。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林黛玉读书,贾母生气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贾府的大丫鬟有钱,为何不给自己赎身?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贾府里的丫鬟分为两种,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种是,从外面买来的丫头,例如,袭人,晴雯,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一种是,家生子。家生子就是爷爷奶奶父母都是贾府奴才,自己长大后当了丫鬟,由

  • 红楼梦中,清虚观打醮点的三出戏有何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贵妃元春命令贾府到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红楼梦》中,贵妃差了夏太监来到贾府,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贾母率领众人浩浩

  • 红楼梦中,探春和亲后的生活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是如何葬送掉自己的婚姻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王熙凤是小说《红楼梦》里的角色,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的妻子。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贾琏和凤姐的婚姻,若是回到最初的阶段,应该是完美的。过去男婚女嫁,都是家族联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好多人婚前都没见过一面,何等的茫然。而凤姐不是,她自己说的,她原来是经常去贾府的,和

  • 红楼梦中王夫人与王熙凤之的真实关系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在小说《红楼梦》里,王夫人和王熙凤是姑侄关系。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王熙凤身在荣国府协助王夫人管家,她在上伺候贾母,再下照顾小姑子小叔子,遇事要向王夫人汇报,看似威风八面,实则并不容易。婆婆邢夫人对她不满意,说她赫赫扬扬耀武扬威,其实表壮里不壮,荣光背后也有难处。而她主要的

  • 红楼梦中王夫人让刘姥姥以后别求亲靠友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发生了许多事情,除了受到贾母的款待外,还得到了丰厚的馈赠。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临走时,贾府送了她半炕的东西,王夫人送给刘姥姥100两银子,王熙凤送给刘姥姥8两银子。刘姥姥跟王夫人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当周瑞家的来报告的时候,王夫

  • 松、梅、竹是如何被人们捧为“岁寒三友”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从古代,人们就发现总有那么一些植物,就算冬日万物凋零,它们也能抵御严寒,展现着勃勃生机。这些“顽强”的植物仿佛拥有了人们孜孜以求的高尚品格,文人墨客不断咏叹它们的美好品质,其中的松、梅、竹便是其中的代表,那么,松、梅、竹是如何被人们捧为“岁寒三友”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每至

  • 周王畿的面积越来越小,为何还要分裂出西周国和东周国?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西周国和东周国是兄弟国,都是从周王室分裂出来的小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在西周建立之初,周王室控制的土地还是相当大的,当时的周王畿主要分为两部分,即西部的镐京和东部的洛邑,其中镐京王畿纵横八百里,洛邑王畿纵横六百里。如此大的面积,足以确保周王室有足够的实力威慑各地诸

  • 小说红楼梦中的世情人心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被历代文人认可推崇,不只是因为其内容上包罗万象,涵盖多个方面,更多是缘于曹公对人物的情感描摹细致到位,所塑造的形象具有鲜活的个性特点。就单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