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贾母是如何化解宝黛姻缘危机的?

红楼梦中,贾母是如何化解宝黛姻缘危机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935 更新时间:2023/12/24 2:13:03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元春端午节赐礼后,贾母感到了宝黛婚事的危机,于是做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活动。贾母通过贾府和薛家的地位差异,打压薛家,羞辱薛姨妈和薛宝钗,让她们知道两家人并非门当户对。她们家的地位和列侯家的孙女林黛玉不在一个档次上。

之前写了贾母危机公关的前三招,下面继续这个话题,写贾母危机公关的后3招。

其四、贾母拒绝张道士提亲,拒绝贾宝玉娶薛宝钗。

清虚观的张道士,给贾宝玉提亲。他对贾母说道:“前儿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总觉得张道士提亲是贾母事先安排好的,就是给贾母一个反击元春和薛家的绝佳机会。

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难得好的。”

贾母这段话,有4个含义:

1.既然金玉良缘是听和尚说的,那宝玉不能早娶,也是和尚说的。宝玉年纪小,宝钗年纪大,要嫁给宝玉,你们就等到猴年马月吧!

2.薛家总是标榜自己家有钱,什么“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我们贾府也不差钱。我们家可以连娶待聘。

3.我需要的孙媳妇是“模样儿性格难得好的”。薛宝钗的模样不是我喜欢的,她少年老成的性格也不是我喜欢的。贾母暗示,我喜欢的孙媳妇是凤儿和颦儿这样活泼可爱、口齿伶俐的女孩子。

4.张道士提亲的女孩是15岁,薛宝钗当年正好15岁,贾母刚刚给她过完生日。贾母拒绝了这桩婚事。就是拒绝了薛宝钗和贾宝玉的什么金玉良缘。

其五、贾母巧解金玉良缘。

薛家鼓吹金玉良缘。贾母就引出了另一段金玉良缘。

且说宝玉在楼上,坐在贾母旁边,因叫个小丫头子捧着方才那一盘子贺物,将自己的玉戴上,用手翻弄寻拨,一件一件的挑与贾母看。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

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原来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如果金锁和通灵宝玉是金玉良缘,那么金麒麟和通灵宝玉也是金玉良缘。

如果金锁是和尚给的,金麒麟是道士给的。金锁是孤独的一个,金麒麟是雌雄一对儿,贾宝玉得到的这个恰巧和湘云的是雌雄一对儿。再加上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这段金玉良缘真正是天赐良缘。

湘云是保龄侯的侄女,地位尊贵,她和贾宝玉才是门当户对。然而贾母早已表示,湘云不是宝玉媳妇的人选。这侧面说明,贾母不相信什么金玉良缘之说。

如果真有金玉良缘,那么与贾宝玉匹配的人也不是薛宝钗,而是史湘云

其六、远亲近友、世家相与,都来给贾母送礼,却无人和薛姨妈寒暄。

贾母在清虚观打醮,惊动了远亲近友、世家相与。先是冯紫英家派两个管家娘子送来了“猪羊香烛茶银之类的东西”。“冯家两个未去,接着赵侍郎也有礼来了。于是接二连三,都听见贾府打醮,女眷都在庙里,凡一应远亲近友、世家相与,都来送礼。”

王熙凤和贾母不停地和这些人闲聊,应酬,却不见这些人和薛姨妈聊天。

南安太妃来贾府时,见到了湘云就和湘云开玩笑,可见她们之间很熟络。薛姨妈就像从乡下来的土老帽,与这些世家的管家娘子根本不熟,也不认识,自然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清虚观打醮的整个过程,薛姨妈一言未发,全程都是透明人,都是陪绑。这让薛姨妈和薛宝钗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刚刚因为金玉良缘见到了曙光,所得到的快乐,瞬间被贾母击得稀碎。

结语:

清虚观打醮,是贾母和王熙凤对于宝玉和黛玉婚事的一次危机公关。

公关的效果非常好。元春知道了老太太对于贾宝玉婚事的态度。从此以后,元春给宝黛钗赐礼的时候,再也没有不一样的现象了。元春不再插手宝玉的婚事了。

因为清虚观打醮,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受到了不同层度的刺激,回到贾府后,三人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宝黛姻缘遭遇危机,贾母是如何化解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妙玉之所以能进去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妙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苏州人士,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妙玉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名字里带玉的人,她生性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明面上看妙玉与贾府没多大关系,那她为何还能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并位列第六呢?首先,曹雪芹在第五回就已经明确提

  • 红楼梦中秦可卿与惜春是什么关系?二人有何交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惜春是《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府四春中年纪最小的。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红楼梦》里的秦可卿是贾珍的儿媳妇,二十岁左右。惜春是贾珍的妹妹,秦可卿死的时候大约8岁。别看她年龄小辈分可不小,惜春是秦可卿的姑婆婆。书里没有交待惜春与秦可卿是否有交集。不过交往应该

  • 《红楼梦》贾环是怎么用灯谜讽刺刻薄的王夫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的王夫人刻薄寡恩,贾元春也不是心胸宽广之人,自她省亲后,派人送出来一个灯谜,也让兄弟姐妹们各作灯谜送进去给她猜,于是大家各自思量,作好灯谜送进了宫去。那么贾环是怎么用灯谜讽刺她们的?贾环当时也在,不但猜了元春的灯谜,也作了灯谜荣进宫里给元春猜。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第二十二回)且又听太监说

  • 贾宝玉搬进大观园之事贾母一直不表态,为何薛宝琴来了之后她就不一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贾宝玉搬进大观园之事贾母一直不表态,为何薛宝琴来了之后她就不一样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贾元春省亲后,觉得不能辜负大观园的美景,便下旨让姐妹们住进大观园。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她竟然也让贾宝玉一同住进去。从《红楼梦》的立意来看,

  • 《红楼梦》王子腾一朝小人得志,至亲踩踏遭劫难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以贾家为尊,没想到,王子腾一朝小人得志,至亲踩踏遭劫难,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听小编细细道来。当时薛家进京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被擢升九省统制,一家人去了边地。薛家无法只得住进荣国府。如今两年多过去,赶上贾元春被晋升贤德妃,王子腾突然被调回京。有传言他这贵妃的亲娘舅,借由

  • 萧至忠:先后攀附三个权贵,他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唐朝是个鼎盛的朝代,在世界历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能在唐朝担任宰相,那必定能光耀门楣。唐朝历史上有诸多宰相,耳熟能详的有魏徵、长孙无忌、狄仁杰、房玄龄、张柬之等人,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中宗景龙元年至玄宗开元初年担任宰相的萧至忠。很多人可能对萧至忠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他先后依附的都是当时

  • 裴炎是武则天掌权的功臣,为何最后被武则天所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裴炎是武则天发动政变支持者,最后也是被武则天处死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683年,年末,唐高宗李治,终于彻底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李治去世后,其子李显登基为帝,成了唐朝的第四位皇帝。然而,就在李显刚刚登基一个多月后,李显想要提

  • 李治能当上太子,纯粹是因为运气好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李治,即唐高宗,字为善,他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649年,7月,随着一代传奇皇帝李世民,彻底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病逝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历史上著名的贞观

  • 武则天之所以能当上皇后,真正的幕后操作者其实是李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李治不顾群臣反对,一纸诏书废黜了原配皇后王氏,一个月后立武则天为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废王立武事件,在唐朝历史上,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自此之后,武则天成了唐朝的皇后,并且开始逐渐掌权,为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