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商君书》·去强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商君书》·去强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37 更新时间:2023/12/11 0:10:41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兵用曰强,战乱兵息而国削。

农、商、三者,国之官也。三官者生虱官者六:曰“岁”,曰“食”;曰“美”,曰“”;曰“志”,曰“行”。六者有朴,必削。三官之朴三人,六官之朴一人。以治法者,强;以治政者,削。常官治者迁官。治大,国;治小,国大。强之,重削;弱之,重强。夫以强攻强者亡,以弱攻强者。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礼乐虱官生,必削;国遂战,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官,必强。举荣任功曰强,虱官生必削。农少、商多,贵人贫、商贫、农贫,三官贫,必削。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国有十者,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国用《诗》、《书》、礼、乐、孝、弟、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不用八者治,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取,必能有之;按兵而不攻,必富。国好力,曰以难攻;国好言,曰以易攻。国以难攻者,起一得十;国以易攻者,出十亡百。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国无力而行知巧者必亡。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强,强必王。贫者使以刑,则富;富者使以赏,则贫。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者王。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国作壹一岁,十岁强;作壹十岁,百岁强,作壹百岁,千岁强。千岁强者王。威,以一取十,以声以实,故能为威者王。能生不能杀,曰自攻之国,必削;能生能杀,曰攻敌之国,必强。故攻官、攻力、攻敌,国用其二、舍其一,必强;令用三者,威,必王。

十里断者,国弱;九里断者,国强。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

举民众口数,生者著,死者削。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

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惠,惠生于力。举力以成勇战,战以成知谋。

粟生而金死,粟死而金生。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竟内,粟十二石死于竟外;粟十二石生于竟内,金一两死于竟外。国好生金于竟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牛、刍藁之数。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

国无怨民曰强国。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则国富。兵起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商君书》·说民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徵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乱有赞则行,淫佚有徵则用,过有母则生,奸有鼠则不止。八者有群,民胜其政;国无八者,政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故国有八者,上无以使守战,必削至亡。国无八者,上有以使守战,必兴至王。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合而

  • 《商君书》·算地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胜其地,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开,则行倍。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夫弃天物、遂民淫者,世主之务过也,而上下事之,故民众而兵弱,地大而力小。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

  • 《商君书》·开塞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天地设而民生之。当此之时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当此时也,民务胜而力征。务胜则争,力征则讼,讼而无正,则莫得其性也。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而民说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贤立矣。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民众而无制,久而相出为

  • 《商君书》·壹言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国务不可不谨也,事本不可不抟也。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事本抟,则民喜农而乐战。夫圣人之立法、化俗,而使民朝夕从事于农也,不可不变也。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

  • 《商君书》·错法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材自练,赏行而兵强。此三者,治之本也。夫错法而民无邪者,法明而民利之也。举事而材自练者,功分明;功分明,则民尽力;民尽力,则材自练。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爵禄者,兵之实也。是故人君之出爵禄也,道明。道明,则国日强;道幽,则国日削。故爵禄之所道,存亡之机也。夫削国

  • 《商君书》·战法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则其民不争,不争则无以私意,以上为意。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见敌如溃,溃而不止,则免。故兵法:“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小战胜,逐北无过五里。”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勿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故曰: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

  • 为什么没有文明能够继承古巴比伦的历史文化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古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至今5500年历史,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但是古巴比伦灭亡后,没有文明能够继承古巴比伦,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重大损失。古巴比伦所在地,是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就在今天中东国家伊拉克境内,所以可以认为,古巴比伦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如果参照古埃及和古印度的叫法,小编认为古巴比

  • 古巴比伦王国是如何消失在历史中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在历史课本中,我们都会提到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如今,埃及、印度、中国都是一个国家,而巴比伦却在如今的世界地图中,找不到影子。那么,巴比伦王国为啥突然消失呢?在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得到传播,多亏了梁启超。1900年,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

  • 唐中宗上台后,武三思为何仍然得势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武周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将军桓彦范、敬晖等人趁着武则天病重,发动了政变,诛杀了二张,还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恢复了李唐神器。李显继位后,也就是唐中宗,他开始论功行赏,张柬之等五人全都封王了。但是还有一个人,跟这场政变没什么关系,却也混得风生水起、威风八面。而且此人,在武则天时期,更是猖狂一时,

  • 李显身为太子,为何要发动神龙政变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首先要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神龙政变并不是李显主导的。神龙政变的实质就是大臣们为了自保而发动的一场政变,而且最开始的目标也只是武力解决掉武则天的男宠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只是政变的副产物,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当时的太子李显。对于这场政变,李显虽然是太子,但并没有什么话语权,大家要的不过是李显在场,好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