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丕对曹植到底是残酷还是仁至义尽?(曹丕为什么对曹植那么狠)

曹丕对曹植到底是残酷还是仁至义尽?(曹丕为什么对曹植那么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242 更新时间:2024/1/16 14:31:42

曹丕曹植是兄弟,也是皇位最直接的竞争者。此后,曹操立曹丕为继承人,也宣布曹丕为儿子争夺战的胜利者。曹丕登基后,曹植的好日子到头了,但曹丕还是给了弟弟机会,曹植急中生智,创作了著名的七步诗。其实历史上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事情并不少见,更严重的

甚至会自相残杀,大义灭亲。曹丕对曹植是残忍还是隐忍?从结果来看,曹植是幸运的。

虽然有"建安三草"然而,人们更多地提到了曹操和曹植,而选择忽略了曹丕的文学成就。所以这应该与其政治形象不佳有关。由于汉朝的原因,曹丕不仅背负了叛贼的骂名,就连史家也给了"帝业没有足够的名字"差评。

东汉政权该不该灭,历史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就不用说了。其实,吃瓜群众对曹丕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他对弟弟曹植迫害过重,曹植一生屡遭贬谪,郁郁寡欢。

这种理解只是人们更愿意同情弱者。仔细掰一掰,你会恍然大悟,曹丕对曹植很好,很有大哥风范。为什么说这自然是历史问题。《七步诗》之前已有边肖的专门分析,完全出于《世说新语》的杜撰。

现在从大历史的角度分析一下曹丕对曹植的处理。换句话说,曹丕取代汉朝后,一切都有待完成,那么如何巩固新政权就成了当务之急。大一新生如何成为皇帝?只有学会想办法。曹魏政权稳定压倒一切,任何敢于挑战皇权的行为都要坚决打击。不管他是臣民还是血肉之躯,都不能手软。汉政权的覆灭已经不远了。如何避免身为宗室外戚的宦官执掌朝政大权,继位之初国家危在旦夕的局面,曹丕如履薄冰。

曹丕决定削去宦官的权力,削去外戚的政治权力,削弱宗室的权力,然后通过严密的监察制度,朝贡大臣,依靠文人集团的力量,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历史证明,越是接近皇权的人,越容易产生觊觎皇权的心理。所谓“明枪易躲,贼人难防”就是这样的情况。

对待这些不安分的兄弟,曹丕显"一个诸侯将统治这个国家"。此举并非眼不见心不烦,而是要把他们送离政治权力中心,分而治之。然后就设了一个监督员,替他盯着这些弟弟。监国之人只对曹丕负责,职责是天子的千里眼和耳朵。据史书记载,曹丕安排弟弟们的家里都是歪瓜裂枣,但士兵只有200人,都是老弱病残,曹植属于优抚,分配减半。

曹丕这样对待自己的弟弟,并不是他的首创,而是完全模仿汉文帝的做法。它使诸侯拥有国王的头衔,但并不威胁中央统治的权力。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没心没肺,没心没肺,但从长远来看是极其隐忍的。既防患于未然,又维护中央集权统治,保全家族纽带,一举两得。至于"十一年间,我三次迁都",搞的挺不开心的,这也是无奈之举。

汉文帝开始"文景之治"如果一个英俊的男人掩盖了所有的丑陋,没有人会攻击他。而曹丕这个奸贼贼,也会被后人诟病。

这种事情真的不可理喻。

曹丕的做法虽然自私,但这是国策,绝非针对曹植一人。曹植被监国多次举报,也被认为是曹丕对他的打击。曹魏开国之初,法制严明,防御严密。臣子虽然级别低,但代表的是皇权。曹植"醉醺醺的慢吞吞的,威胁着信使"如果上纲上线,就是藐视皇权,重罪。曹丕一直没有严肃处理,算是对曹植网开一面,极其宽容。曹操曾告诫儿子:"在家为父与子,为君为臣..."君臣之名一旦确定,就要按章法办事。

曹丕对曹植的感情是兄弟,义是君臣。很多时候曹植不在位置上,偶尔敲打一下曹丕也是兄弟之情。曹植深受父亲曹操和母亲卞氏的喜爱。他是兄弟中第一个封万户侯的人。

曹操共有25个儿子。扁侯之后有四个儿子,曹丕当了皇帝,另外三个在史书上独立传世,其他的儿子是"以母秩为第二位,不考虑兄年,结合列传"。从儿子比母亲更珍贵的角度来看,曹植在宗室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20多个弟弟,曹丕对他的特殊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平定曹植,就是在宗室诸侯面前树立一个服从的典型。从历史事实来看,效果是明显的。

那些嘴里念叨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久必合"然而,由顺天任莹投胎的曹丕却被归类为叛贼。那些通过父子、兄弟而互相优越的人,被称为贤王,而对20多个兄弟有情有义的曹丕,反而被忽视了。历史证明,吃瓜群众未必有雪亮的眼睛,但有时也会迷茫。

三代同堂一举篡夺曹魏政权的司马师,居然认为曹魏政权的覆灭与他的宗室政策有关,于是踌躇满志之时忍不住评论道:"忘记了国家的宏观规则,做着禁止刻的小数...它只是毛社的一个分支,但实际上是一个虚爵。此根无庇护,故为三叶死。"于是曹魏弊废,宗室子弟得司马家之业。结果话音刚落,他们就"啪啪"打脸,金朝宗室打,"八王之乱"把它推上毁灭之路。

这正是:

一派青山有美景,被前人后人收藏。

后人不应该欢喜收到,应该是以后有更多的人收到。

标签: 曹丕曹植宗室

更多文章

  • 隋朝迅速衰落的原因是什么?难道这都是杨迪皇帝一个人的错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文帝,隋朝,文帝

    隋朝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但隋文帝推出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一系列影响后世几千年的政策。很多人把隋朝的迅速衰落归咎于杨迪,因为他在历史上很有名"暴君"所以在他的带领下,隋国肯定不会走远。隋文帝虽然结束了南北分裂,但统一的时间还不够长,局势还没有完全稳定。如果杨迪皇帝不能进一步稳定局势,他可能会被消

  • 郭圣通几个儿子的命运如何?(郭圣通后代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秀,建武,刘康

    说起这个郭声琨,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和刘秀之间的关系据说是政治婚姻,所以仍然很尴尬。很多人都说郭声琨和刘秀的关系不是真的。其实,边肖想说,如果不是真的,这些儿子是怎么来的,所以他们还有感情?然后有人问,郭声琨这些儿子最后的命运是什么?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吧!东汉光武帝的第一位皇后圣通,完全是刘秀与真

  • 刘秀是个怎样的人?他究竟有多优秀?(刘秀是最优秀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秀,刘璇,一个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缔造者,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的皇帝。在他之前,王莽篡夺了汉朝,一个人涉嫌越界,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但在这个短暂的时期,由于新政的政令过于繁琐多变,改革失败了。东汉王朝是最终胜利的基础,那么刘秀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让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如此之高呢?1.刘秀从名

  • 北宋宰相曾布是个什么样的人?和魏的关系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一个,没有,孩子

    曾布是北宋中期的宰相。他曾支持王安石变法,并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曾布在宋代被列入《奸臣传》是因为他参与了入党的斗争。历史上的曾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梁启超觉得曾布是被冤枉的。严格来说,他不是叛徒,他的立场是中立的。今天,我们将重点讲述曾布和他的妻子魏婉的故事。魏婉也是宋代一位非常有才华的

  • 如果李牧没有死他是否会打败王翦?(李牧为什么打不过王翦)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国,秦国,李牧

    李牧是战国时赵国的将军,王建是秦国的将军,两人都是"战国四大名将"其中之一。然而,李牧最终还是死在了王建的计谋中,但也可以说是死在了赵国君的手中。就像后人说的,六国灭了,如果不是六国自己,秦国怎么可能一个个打败?所以,试想一下,如果李牧没有死,他和王坚之间谁赢谁输?穆能阻止秦国统一天下吗?先看李牧的

  •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要带一群五十多岁的老太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郑和,西洋,这些

    郑和下西洋一直被认为是古代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好事。在郑和的船上,除了男性船员,他还带了许多五十多岁的老妇人上船。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为什么出海要带那么多老女人?这些老女人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带些年轻漂亮的女人一起去呢?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次海上航行。本航次共进行了7次,历经28年,据报道

  • 沈启东和沈启南互不承认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启东,李东,因为

    观众最担心的是,明明知道主角要做什么,要找的人在哪里,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因为一次次的误解而未能如愿。他们每一次离真相那么近,多说一句,多问一句,就能知道,只是不说“筑梦”就是这样。沈启东和沈启南明明已经认识,却因为一些误会,始终不能相见。沈启南和沈启东近在咫尺,却依然难以相认,这也让观众十分焦虑

  • 三国时期都能吃到什么样的水果?(三国时期吃什么食物)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丕,栗子,水果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有那么多食材可以作为选择。不管是肉类还是果蔬,市场上能买到的种类还挺多的。但是,在一两千年前的古代,人们的餐桌可能没有现在这么丰盛。那么战争时期三国大家都要吃什么水果呢?虽然平民大概没见过,但三国时期曹石群这种人的饭桌上有什么水果?香甜可口的水果深受人们喜爱,如曹丕。先说五种水果

  • 网上朱元璋的画像是谁画的?朱元璋究竟长什么样子?(为什么朱元璋的画像都奇丑无比)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画像,皇帝

    目前网上流传的朱元璋画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一种是长一点的。但是明朝没有照相机,估计没人敢画朱元璋的画像。如果很丑,可能会致命。朱元璋的画像是怎么流传到今天的?其实古代虽然没有朱元璋的画像,但是古籍中有朱元璋长相的记载,其中有一个词叫"异于常人"。你可以自己体会这个表达的意思。至于现在流传的朱

  • 明代迷案: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到去哪儿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后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迪,皇帝,和尚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国王有成千上万种奇怪的结局,但最奇怪的是朱允炆,这位皇帝的下落不明。关于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有许多疑问,大多数人认为这位皇帝在历史上从未自焚过,但至于他去了哪里,总是众说纷纭。有些人甚至认为文健皇帝实际上是一个未来人,他是从火中回来的。朱允炆,文健皇帝,穿越了火海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