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时仁义的刘备为什么要用不仁义的马超?(三国时仁义的刘备为什么要用不仁义的马超呢)

三国时仁义的刘备为什么要用不仁义的马超?(三国时仁义的刘备为什么要用不仁义的马超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832 更新时间:2024/1/17 13:44:06

如果说刘备的仁义,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点头。的确,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是仁义的典范。虽然很多人质疑是假仁义,但至少他即使是假的也能做到。但是刘备手下有一个人,也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却是刘备不仁不义形象的反面,马超。刘备为什么要

重用这样的人?

说到三国里那些不仁、不忠、不孝的人,你可能会想到"家奴三姓"吕布,其实还有一个人可以和吕布结拜兄弟。这个人就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而《三国演义》对马超洗白了,所以后人大多不知道马超的无耻,简直比吕布还无耻。建安十六年,曹操再次出兵,这次打算攻汉中。攻汉中之前,曹操打算先稳住关中局势。

当时关中主要被韩遂和马超占据,而马超的父亲马腾许昌被劫为人质。曹操多次想骗马超,马超不愿意,马超和韩遂也没有犯错,实在找不到借口打他们。

但是曹操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宣布要攻汉中,却想借马超、韩遂等人之力。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砍杀敌人的方法。但如果马超等人拒绝,肯定会给曹操一个进攻的理由,于是马超他们率先进攻,团结全场英雄,共同抵抗曹操的军队。

当时,马超的父亲马腾、马休和马铁两兄弟还在曹操手里,他却公然与曹操翻脸,不顾家人死活。这是不孝。比起徐叔,马超真是不孝。而韩遂的儿子也在曹操手里。为了鼓励韩遂与自己联合,马超去找韩遂说:"今晁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也要弃子,收晁为子。"

马超的翻译是:"现在我不要爸爸了,以后我会像对待你的儿子一样对待你的老父亲。以后把我当成你的儿子。"看看这是什么。在儒家思想盛行的年代,马超说出这种没有君子没有父亲的话,是极其无耻的。

但不管怎么说,韩遂被马超打了"心里话"感动之下,同意和他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可惜曹操后来用了双重间谍。结果马超反过来打了韩遂。既然他把别人当成了自己的父亲,又怎么会打呢?马超此举是不忠诚的。

为了加强反曹的力量,马超还联合了的张,但刘手下有人对张说:"马超勇猛无情,见利忘义。如果和他联合,他会养一只老虎。"于是刘璋放弃了与马超的合作,转而向刘备求助。后来马超被曹操打败,逃到张鲁的地盘。张鲁本来想娶他的女儿,但是他手下的一个人说:"马超不爱自己的亲人,怎么可能爱别人!"于是张鹭也放弃了这个想法。

可见马超在真实三国历史中的名声是很臭的。在《三国演义》为他洗白之前,马超在当时毫无形象,处处遭人嫌弃,简直比吕布的名声还不如。

但后来刘备收留了马超,刘备肃以仁义取信于天下。他手下的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都是言而有信的君子,而马超这种没心没肺、不忠不孝的人为什么会受到他的重用?其实说白了,刘备之所以重用马超,主要是因为马超能给他带来好处。只要有利可图,刘备随时可以抛开忠孝仁义之类的信仰。

刘备为什么重用马超?

刘备素以仁义著称,这也是他最终能成为蜀汉之主的重要原因。不管刘备是否真的仁义,至少在公关形象上,刘备总是给人披上仁义的外衣。被曹操追杀的时候,刘备发誓要带着几百名流民逃走。刘表死前想把荆州让给刘备,刘备拒绝了。他不想给人以趁人之危的借口。仁是刘备的立身之本。正是凭借着仁义之德,刘备从一个没有立足之地,逐渐走到了最后坐拥川蜀的位置,最终建立了蜀国。蜀国建立后,刘备仍然举着振兴汉室的大旗,以此来笼络天下百姓的心。

公元214年,马超向刘备投降。投降蜀后,刘备很快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刘备让马超领兵围攻成都,刘璋各部都惧怕马超的势力,纷纷开城投降,刘备才得以顺利攻占成都。攻下成都后,刘备封马超为当日将军,这在当时已经是最高的职位了。后来马超在汉中之战中战功卓著。刘备称帝后,刘备成就了。

但是,以仁义著称的刘备,为什么重用一个不通人情、不义的人做五虎将军呢?

说到马超的不厚道,不公正,可以列举几个。在马超开战之前,他的父亲和家人都被曹操挟持,但马超毅然决定开战,不顾全家人的死活。由此可见马超有多冷血。在他开始战斗后,马超毫不犹豫地认了韩遂为义父。韩遂曾经杀了马腾的妻子和儿子,但他们有不共戴天之仇。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前也投靠了张鲁。张鹭想娶他的女儿,但是有人对张鹭说:"马超不爱自己的亲人,怎么可能爱别人!"所以张鲁放弃了这个想法,说明马超在当时的名声很不好,最后马蔡超无奈之下投靠了刘备。

当然,刘备不可能不知道马超的个性。刘备只看重马超的勇猛和他在西部的士兵。如果刘备要和曹操抗衡,马超的加入无疑会提高自己的实力,进一步发展自己。

标签: 马超刘备仁义

更多文章

  • 宋武帝刘裕有哪些功绩?为何他被称为“南朝第一帝”?(刘裕是南朝最厉害的皇帝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始皇帝,刘裕,南朝

    刘裕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但在位时间不长,只有不到两年,却被称为"南朝始皇帝"这到底是为什么?主要是因为刘裕统一了南方,并且出台了很多好政策,改善了坏政策,还有轻薄的赋税,发展生产,大力提振教育和经济,对于"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后人就叫他"南朝始皇帝"。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李渔这个人物,感兴

  • 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解缙)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解缙,朱迪,朱元璋

    很多人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电视剧了解一些历史的。在大明奉化,有一个爱情故事,解缙被留在雪地里冻死在冬天。解缙是明朝非常著名的天才。他的功绩之一就是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绝对是大功臣。《永乐大典》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为什么解缙最终被朱迪杀死了呢?解缙做了什么让朱迪不得不杀了他?1.解缙简介

  • 脱水反应有机(脱水反应是取代反应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反应,脱水,烯烃

    Socl2_2脱水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个常见而重要的反应,它可以将醇类、酚类等化合物脱水成烯烃、醛类、酮类等有机化合物。本文将详细介绍Socl2的脱水反应,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该反应的本质和应用。一、Socl2脱水反应的基本原理Socl2脱水反应是醇和酚的一种脱水反应,常用于制备烯烃、醛、酮等有机化合

  •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等于多少公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百里,古代,现代

    在古代,由于时间和技术的限制,八百里快递不仅是古代最昂贵的消息传递方式,也是最快的消息传递方式。古代八百里冲有多快?800快递和现在的快递差别有多大?首先要知道这个八百里冲的运行原理。其实像我们的现代物流,为了达到最快的速度,是由多个节点连接起来的。而这个八百里的急节点,在古代被称为驿站。所以,这八

  • 袁绍的出身真的有那么高贵吗?他还不如弟弟袁术(袁绍的大将有多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袁氏,袁绍,家族

    说起东汉末年的袁绍,我们可能都会想到"四代三公"这个词,的确,袁氏家族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有名望有声望的家族。当时很少有人能和这样的家庭相比,所以会认为袁绍出身名门,低人一等。但是,其实他在袁家并没有现在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地位甚至比弟弟袁术还要差。这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凭印象认为袁绍出身高贵,其实不然。

  • 我的老师翻译英语作文单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我们,老师,一个

    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总是耐心和关心。她很有幽默感,总是知道如何逗我们笑。我真的很欣赏她对教学的奉献精神,以及她如何帮助每一个学生。她让教室成为一个有趣且吸引人的环境,在这里我们都可以学习和成长。除了她的教学技巧,我的老师也很有个性。她总是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并且真诚地对我们校外的生活感

  • 四川人为什么那么讨厌?揭秘为何全国都讨厌四川人(为什么全国对四川人的印象都很好)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四川人,四川,这个

    说到四川人,大家都知道,换句话说,边肖其实觉得他们挺好的,因为他们勤劳,主要是美女多,但是最近边肖在网上看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说这个四川人好像很不受欢迎,就是说很讨厌,所以有人要问了,这个四川人为什么这么讨厌?而且是全国性的让我们一起拿这个敏感话题来分析一下,揭示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个话题争议

  • 公亶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公亶父生平简介(古公亶父的简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部落,周人,父亲

    启功的父亲是古周部落的首领,周文王的祖父,也是周朝的创始人之一。由于现在启功和他父亲之间的距离太远,而且当时没有历史学家负责记录,所以关于启功和他父亲的事迹大多是后人编造的。据说宫夫富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带领周人逐步走向强大。可能还有很多朋友对龚的父亲不太了解

  • 纳粹德国驻白俄罗斯最高指挥官戈特伯格是怎么死的?(纳粹戈格尔)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德堡,伯格,白俄罗斯

    说起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在白俄罗斯的最高指挥官,估计很多人会想到威廉·库贝这个矛盾的人物,他集残酷与善良于一身。1943年9月,威廉·库贝被游击队杀害后,纳粹德国从武装党卫队中派出另一名高级官员接替库贝的位置。这个人继续采取严厉的措施来维持德国对白俄罗斯的统治。他就是戈特伯格,武装党卫队的副司令。库尔特

  • 克努特大帝是如何打造他的海盗帝国的?揭秘北海大帝国丹麦的最辉煌时期(克努特大帝统治的北海王国)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丹麦,克努特,北海

    说起维京人,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古英语中,意思是"掠夺者",指的是欧洲沿海地区的强盗,不是绿林强盗。在其他被斯堪的纳维亚人袭击的国家,人们不用这个词,当时的西方观察家用各种方式称呼这些袭击者。除了贬义的"异教徒",或者是因为害怕而称之为"巨人"况且在《爱尔兰编年史》中,人们往往认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