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谭嗣同被杀时为何他的父亲不救?(谭嗣同被杀为何父亲不救)

谭嗣同被杀时为何他的父亲不救?(谭嗣同被杀为何父亲不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143 更新时间:2024/1/13 5:10:39

提到谭嗣同,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话,那就是"我笑从横刀向天,留下肝胆两昆仑山"体现了谭嗣同的大无畏精神,但其实谭嗣同死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京都做官,所以很多人都很好奇。谭嗣同当时为什么不救儿子?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大家可以一起做个简单的分析。

清末

,统治中国百年的清朝即将崩溃。在它摇摇欲坠的时候,总有进步人士想要救亡图存,戊戌六君子就是其中之一。

以谭嗣同、康有为、梁超为代表进步青年主张改革,以振兴清王朝,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但改革意味着巩固既得的利益分配,必然会遇到巨大的阻力。

戊戌变法的阻力主要来自守旧派。维新派通过分析发现,虽然朝中不少大臣也抵制改革,但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大臣们的意见并不可怕。

变法的真正最大阻力是慈禧太后,她是掌握清朝实权的最高统治者。如果任由慈禧在里面捣乱,变法就不会成功。同时,根据传统思想,女性不允许掌管国家事务。慈禧的行为是违反宗法制,意图控制皇帝权力,这是攻击慈禧的另一个理由。

经过深思熟虑,这位热情的年轻改革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软禁慈禧。那是1898年。

在康有为的安排下,谭嗣同摸黑来到了袁世凯的府邸。当谭嗣同提出请袁世凯帮忙软禁慈禧时,袁世凯欣然同意。谭嗣同将事情原委说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袁世凯抓住机会,从外地调兵到北京来控制慈禧太后。

事实证明,袁世凯保持了他一贯的狡猾。谭嗣同满怀希望地离开后,袁世凯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慈禧太后。

慈禧得知消息后大怒,立即派人将光绪皇帝软禁,随后开始搜捕改革派。康有为等人有幸在慈禧的搜查人员到来之前提前逃脱。谭嗣同虽然事先得到了被捕的消息,但他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鲜血唤醒民众支持变法。

谭嗣同在狱中时写道"我笑从横刀向天,留下肝胆两昆仑山"每次看,我的名句都是感人肺腑,感人肺腑,是革命者为民族不怕牺牲的精神。

按照封建社会思想,谭嗣同等人的行为无疑是谋反之罪,这在古代是不可饶恕的罪过,而且往往牵扯到家族。

谭嗣同的父亲名叫谭继勋,是一个儿子为后世所熟知的典型人物。

谭继勋在咸丰十年考中科举,从此在官场上步步高升,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为官。

1877年,经谭向左推荐,谭继准开始出京到地方任职,先在甘肃任按察使、公使。1889年,谭继勋升任湖北巡抚。

清朝时期,总督虽然比总督低一级,但并不是真正的上下级关系。从法院的角度来看,总督有点像制衡,因为如果总督越轨,他可以直接弹劾并向皇帝报告。

湖北巡抚相对于全国所有巡抚的权力比较特殊,掌管湖北一省的全部民事权力,是巡抚的标配,而湖北巡抚还拥有一定的军事权力,拥有一支可以调动和支配的专属军队。

谭基准的地位已经可以说是政府官员了,地位和名声极其显赫,权力也很大。那他为什么看到自己的儿子被处决却不出手相救?

原因一:时间仓促,可能来不及抢救。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闻讯后,立即将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随后对维新派进行肆意突袭,从而结束了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维新派仓惶躲藏。

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与此同时,康、、、刘光第和杨锐也被关进了监狱。

9月28日,根据慈禧太后的命令,戊戌六君子壮烈牺牲在宣武门外的菜场。谭嗣同牺牲时年仅33岁,为拯救民族于危难之火而牺牲。

从慈禧太后抨击维新派到戊戌六君子之死,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当时,谭嗣同的父亲谭继勋在湖北担任巡抚,离爆发风波的首都很远。即使一个信使立即来到马来西亚,也要花很多时间。

从时间来看,慈禧没有给谭继准留下太多思考和反应的时间,这可能是谭继准没有前来救援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救援行动无一成功。

戊戌六君子被捕后,此事惊动了清朝官场,营救行动早已展开。

戊戌六君子中有背景的不止谭嗣同一个。比如徐琳受到荣禄的赏识,而荣禄是慈禧身边的首席军政大臣,袁世凯通过他把消息传递给慈禧。

徐琳被捕后,荣禄始终没有为徐琳说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慈禧对这些改革派有多痛恨,立下汗马功劳的荣禄也不敢吱声。

杨瑞是张之洞的学生和助手。当时张之洞知道后也进行了营救行动,但是转了一圈发现没有结果,只能放弃。

从张之洞和荣禄的行动结果来看,谭继勋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救援无果"信号。

原因三:谭嗣同罪大恶极,而谭继勋性格软弱。

如上所述,维新派的行为无异于谋反罪,而谭嗣同则是想加重罪名。为什么这么说?

在发动政变囚禁慈禧太后的计划中,正是谭嗣同夜探袁世凯的住处,亲自劝说他出兵相助。所以,谭嗣同的罪应该加在谋反罪上。

先说说谭继勋的性格和为官之道。清朝的督抚与总督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权力上有重叠的部分。因此,如果有一个有权势的人来当总督,就会与总督发生争执和冲突。然而,这完全不可能发生在谭继勋身上。

当时谭继勋任湖北巡抚,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任两江总督。谭继勋从未与张之洞发生过冲突。他主张做官不能得罪人,所以一直敬畏巡抚张之洞的权力。

谭继勋是传统学者,思想属于保守型,是传统的忠君报国思想。张之洞的思想相对更开放,主张洋务运动,兴办工厂,两湖地区思想解放。

可想而知,在同一个管理区,张之洞的开放思想肯定会和谭继准的思想发生冲突,但谭继准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发作过。他既没有表示支持张之洞,也没有公开反对。

谭继勋一直对谭嗣同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所以很多人会说谭继勋不是因为儿子出了问题才出手相救的,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谭继勋也不可能因为政见不同而放弃儿子。无论如何,血浓于水。

其实更大的可能是谭继勋经历了痛苦的心理煎熬,因为谭嗣同的罪行非常严重。如果他贸然向慈禧太后求情,很可能会激怒慈禧太后,其家人也会内疚,不得已而选择舍小保大。

谭继勋怎么也想不到,当时因叛国罪被杀的谭嗣同,很快就成为了民族英雄,赢得了后人永远的敬仰。

标签: 谭嗣同慈禧袁世凯

更多文章

  • 清军是如何击败蒙古的?当年朱元璋也没做到(朱元璋打蒙古战绩)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蒙古,蒙古人,盟旗

    朱元璋虽然收复了十六州,并将蒙古军队击退到漠北,但并没有完全消除蒙古的威胁。从此,清军彻底打败了蒙古,也把蒙古的主权收入了囊中。清军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早期清军八旗和蒙古是盟友,但是清军也明白,一旦入关,蒙古肯定要分一杯羹,所以要提前削弱蒙古的实力。只是在一系列政策之后,蒙古才被悄然改变。我们来看看是

  • 明朝历代皇帝顺序年号简介(隆庆是明朝哪个皇帝的年号)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谥号,卒于,明安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开国者朱元璋,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白手起家的布衣皇帝。很多人喜欢明朝,所以很多人不喜欢,各有各的原因。明朝有十三陵,实际上是十六个皇帝,不是十三个,但是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都没有葬在里面,所以只有十三陵。那么十六位皇帝从开始到结束的顺序是怎样的,他们各自的

  • 这样的人让我尊敬初一作文范文(这样的人让我尊敬初一作文范文600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他们,我们,第一线

    总有让你感动的人,让你感动的人,让你觉得世界充满爱的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怕苦,不怕苦,不怕累,流血牺牲,就是为了让我们安静的吐槽。他们是防火第一线的消防员,抗疫第一线的护士医生,保家卫国的战士,他们是我们眼中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2020年从一开始就是不平静的一年。四川凉山的大火,全国范围的疫

  • 古代一段关于生孩子的对联(古时候写年龄的对联)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子,对联,父母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中,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女性一直被安排在三从四德的社会底层,地位很低。老话说,女人的一生只是为了老公,为了老公生孩子。俗话说,母凭子贵,这一点在中国古代社会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古代也很严重。如果一个家庭里的女人能生个儿子,她的地位就会一路上升。如果她不生

  • 刘备三年没攻下益州。为什么马超一到刘璋就倒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超,刘备,益州

    汉朝的时候,益州是一个非常大的地方,包括西南的几个省和中部的一些省。三国时,刘备想取益州。然而苦战三年,进攻失败,却因为马超的到来,益州守军刘璋立即开门投降。这到底是为什么?这样的差别待遇背后有什么原因吗?公元212年,张松与刘备秘密交往的消息被刘璋知道后,刘璋公开处决了张松,并派兵保卫刘备。于是,

  • 尊王攘夷是谁提出的(尊王攘夷是谁提出的管仲)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管仲,中国,齐国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的齐国大臣,春秋时期著名的“三桓”之一,被誉为“春秋五霸”之一。他的政治才能和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谁提出了尊王抗外的思想?他的“尊王拒洋”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尊王抗夷”就是尊重君主,强力抵抗外来侵略。在管仲的倡导下,齐积极对外扩张,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国力

  • 古人是如何邀功的?古代职场邀功也是一门手艺。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勇,孟子,隋文帝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少会主动邀功,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强的个性,都爱面子。但是,在古代的职场,请好工也是一门手艺,甚至可能让你飞升到人生的巅峰。那么古人是如何邀功的呢?其实有时候你明明很主动,老板却不知道。这个时候你的老板就有必要明白,毕竟你的老板比你忙,他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你身上,而且这种做法

  • 刘亦菲木兰妆太丑会被吐槽吗?历史上北朝女子是怎么化妆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妆容,花木兰,黄色

    刘亦菲版花木兰预告片上线后,恐怕花木兰的妆容一直是网友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从现代人的审美角度来看当然不美,但木兰毕竟是古人,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北朝。北朝的女子都是这样化妆的吗?其实我们可以从最近热播的《长安最长的一天》中学到一二。这部剧女性的妆容和花木兰很像,还原度比较高。先说说北朝的妆容是什么样的。让

  • 东北四大神兽是什么,大猴子?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北,马来西亚,狍子

    东北的冬天很长,所以在这个季节,人们大多呆在家里取暖,一般没有户外活动。而且室内活动非常有限,所以大多靠开玩笑聊天来打发时间。时间久了,东北人形成了侃侃的形象,其中也有一些有趣的方言。请看田介绍一些东北和华中的四大猛兽,看看它们的意思。1.马来西亚猴子马来西亚猴,估计东北人连听都没听过。是东北四大神

  • 玉真公主死后真的埋葬在敬亭山吗?(玉真公主结婚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敬亭,公主,于震

    最近也有很多人问,为什么敬亭山会有于震公主。很多人问这位于震公主死后是否葬在敬亭山。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相对容易解决,边肖已经为大家找到了答案。有一些我们可以一起相信的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的分析介绍。有兴趣的可以一起学习。1.于震公主死后真的葬在敬亭山吗?传说中于震公主死后葬在敬亭山,但在真实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