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郑一嫂是怎么成为海盗领袖的(海盗郑一嫂对广东贡献)

郑一嫂是怎么成为海盗领袖的(海盗郑一嫂对广东贡献)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833 更新时间:2024/1/3 4:58:56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郑一嫂在清代非常有名。她从船妓变成了海盗头子,不得不说她的亲身经历真的很传奇。所以很多人一定想知道,她是怎么从一个船妓变成海盗头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

郑一嫂,船妓,变身海盗女匪。她拥有600多艘船只,建立了自己的

造船厂,装备了比清朝海军更先进的火炮,领导了6万多海盗的红旗帮,击沉了63艘清朝的公务船,多次击败英国和葡萄牙的军舰。外国人别无选择,只能付给她保护费。

郑一嫂的小名是顾芗,家里很穷,所以她只能做一名船上的妓女。虽然顾芗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渔民家庭,但她相貌出众,很快成为一名红牌妓女。海贼头子郑毅对她垂涎三尺,于是抢了海盗船,充当老婆。

当时珠江口的海盗分为黄、蓝、白、黑、紫六个帮派。郑义是红旗帮的头号头目。据说他原来是郑成功的部下。康熙帝收复台湾省后,流落海上,船只很多。除了收取渔民的渔船保护费,进出中国港口的外国船只也未能幸免。

1807年,海盗船遭到了强台风的袭击。指挥海盗船抗击台风时,郑毅被空卷入海中身亡。红旗帮群龙无首。在侄子和养子的支持下,郑嫂接管了红旗帮,成了海盗头子"龙嫂"。

从小在海上长大的郑一嫂,有着像男人一样强烈的野心。她成为龙族妻子后,首先为这些无法无天的海盗立下规矩:违反首领命令者将被斩首;盗窃公共财产或村民财产是死罪;私藏赃物者将受到严惩;擅离职守或擅离职守者将被处以割掉耳朵的惩罚;强奸妇女的人将被处以死刑;通奸,男人被砍头,女人被淹死。

在郑一嫂的铁腕经营下,红旗帮迅速壮大,各种大小船只超过600艘。最高峰时,海盗数量达到5万到6万人。红旗海盗以香港大屿山为基地,并在香港岛设立营地。他们的活动范围已经从珠江口扩展到琼州海峡。

为了巩固海上威胁,郑一嫂非常重视海盗船的攻击力,甚至建造了自己的造船厂。她经常和西方的船只打交道,想尽办法得到西方的武器。有一次,她与一艘英国军舰交火后,发现英国舰艇装备的火炮比以前威力更大,于是她仔细研究了弹头,发现英国人发射的是威力巨大的24磅炮弹。几个月后,她的舰队装备了这种强大的火炮。

由于郑一嫂的先进思想,无论是海盗船的速度还是武器装备都超过了清朝海军的平均水平。在与消灭海盗的清军海军的对抗中,她赢的比输的多,一共击沉了63艘清军公务船。就连海战经验丰富的葡澳舰队也遭受重创,澳门被围困几乎没有粮食。1809年,英国公务船在广州内河横冲直撞,红旗帮介入,发生冲突。红旗帮袭击并占领了一艘英国公务船,打死了几十名英国士兵。

红旗帮越来越强大,对清政府构成威胁。在外国列强的威胁下,清政府联合英葡侵略者,试图用洋枪摧毁红旗帮。

被郑一嫂绑架做肉票的英国商人格拉斯哥在回忆录中记载,1809年秋,清政府与葡萄牙、英国组成联合舰队,突袭大屿山红旗帮营地。郑一嫂亲自坐镇大屿山纠缠敌军主力,并派海盗突袭广州城,杀死虎门将军。联合舰队看到后花园着火,迅速撤退救援。回来的路上被早已埋伏好的红旗帮主力包围。经过九昼夜的激战,红旗帮只死了四十多人,联合舰队大部分损失,只有几艘船狼狈逃回广州。

屡战屡败,令清政府极为愤怒,连续派水军攻克。红旗组织与其他海盗团伙联手,在浙江沿海杀死了浙江海军提督许。在香港大渔湾,击沉清海军战船20余艘,击毁枪炮300支,活捉广东水师提督孙权谋。他还进逼广州,杀死虎门连长林国良,迫使两广总督频繁换人。

英国公务船和葡萄牙东印度公司在强大的海盗面前束手无策,不得不向她交保护费,以免被骚扰。

郑一嫂所向披靡,没有一个人,那就是她的养子和丈夫张保仔。

张保仔比郑一嫂小十多岁。15岁那年,他去钓鱼,被红旗帮抓到船上。因为他很帅,他成了郑毅的男宠。郑毅死后,支持郑一嫂坐稳"龙嫂"位置,郑一嫂也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养子,把他培养成海盗继承人。

郑一嫂年轻丧偶,张保仔年轻气盛。两人相处了很久,发生了恋情。郑一嫂不在乎什么风化和伦理,她不考虑自己定下的规矩。母亲和儿子成了夫妻。

清政府在镇压海盗屡遭挫折时,交出了高官厚禄的红旗帮。两广总督百灵还特别提议,皇帝特准张保仔和郑一嫂结婚,让他们成为合法夫妻。

投降后,张保仔改名为张宝,被封为“千帅三将”。后来,她被提升为二品军衔,被调往福建民安、澎湖等地任中将,郑一嫂被封为夫人。

30年后,鸦片战争爆发,郑一嫂为林则徐出谋划策,抗击英军,为对外侵略建功立业。

标签: 红旗海盗英国

更多文章

  • 英语作文简单(英语作文简单的派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我喜欢,工作,一杯

    我的一天我的一天通常是从六点的闹钟声开始的。早上的钟。我';我不是一个真正的早起的人,所以我通常会在起床前按几次小睡键。然后我去卫生间刷牙洗脸,然后去厨房做早餐。我通常喝一杯咖啡,吃麦片粥或烤面包。早餐后,我洗个澡,穿好衣服开始新的一天。到八o'时钟,我';我出门去上班。我在办公室

  • 对欧洲思想起到促进作用的四大发明是什么上学吧(对欧洲思想解放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欧洲,四大发明,人类

    欧洲思想历史悠久。从古希腊文明到文艺复兴,欧洲思想不断推动着人类的进步。推动了欧洲思想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去上学。在这个过程中,四大发明的出现成为欧洲思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本文将分析四大发明是什么,它们在欧洲思想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一个重要的发明是印刷术。早在1045年,中国书籍的印刷已经开始

  • 李善长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不得善终?(为什么李善长不得善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善长,朱元璋,最后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李善长的事情,也有很多人说这个李善长其实立了大功,朱元璋也很看重他,但是最后李善长还是没有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所以很多人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李善长是怎么死的?是因为他自己还是因为外界?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李善长自然死亡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为了自己,一个是为了队友

  • 曹皇后为何想废黜宋英宗?为何会有这样大的矛盾?(宋英宗皇后和曹皇后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仁宗,宋英宗,备胎

    最近很多人都在看《清平乐》,这部剧的剧情只随着宋仁宗的死而结束,但之后其他人的故事还在继续。历史上宋仁宗死后,宋英宗继位,曹皇后自然就成了曹皇后。然而,虽然历史上曹太后从未涉足政治,无论是皇后还是太后,都绝不允许外戚涉足政治,但她与之间却一直存在很大的矛盾,甚至一度想废黜。这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有

  • 孙权晚年时期到底犯过什么样的错误以致遭到后世的批判?(孙权晚年为何性格大变)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权,刘备,诸葛亮

    后人对孙权的评价,如果说称赞的话,一般都集中在他年轻的时候,善于纳谏,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还督促吕蒙好好读书。如果有人骂孙权,那么针对的东西一般集中在他的晚年。那么,这位让曹操觉得自己不是亲生儿子的东吴国主,晚年做了什么,能招来别人的非议?少年时代的孙权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治理国家,为吴栋的建立和三国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秦始皇为什么没有重用宗亲)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谥号,庙号

    古代皇帝死后,通常会有一个谥号作为对皇帝一生功过的评价,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庙号"殿号与谥号不同,但我们通常称皇帝,如"汉高祖""唐玄宗""宋徽宗"当,是他们的庙号。然而历史上有一个皇帝,既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那就是秦始皇。当我们叫他的时候,我们通常叫他"秦始皇",但这不是他的"号"。为什么秦始

  • 为什么曹操和曹丕没有听从刘晔的计谋?(曹操为什么不听取刘晔的计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曹丕,孙权

    柳椰,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的谋士,和刘备一样是汉室宗亲,却选择了一条和刘备完全不同的道路。他成为曹魏的谋士,多次给曹魏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但谋士只是臣子,一切决定权仍在君主手中。无论柳椰提出的建议有多好,君主都没有办法不实施。其实曹操和曹丕都没有听他的劝告,以至于最后错过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那

  • 金圣叹死前留下字遗书为何至今无人破解?(金圣叹的遗言至今未被破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金圣叹,顺治,曹雪芹

    很多人都听说过金圣叹,明末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文学评论家。关于他,最受欢迎的可能是他被斩首后,耳朵里滚出两张纸,一张写得很好,一张很痛苦。这件事虽然可信度不是很高,但却为金圣叹的一生留下了一段非常有趣的传奇。金圣叹死前确实有一封16字遗书,但内容至今未被破解。他在遗书里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1.金圣叹

  •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这样的人让我感动开头和结尾)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他们,我们,疫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近代的石油人王进喜,现在的慈善家韩红。然而,真正感动我的人,都在我们身边。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不在同一个单位,不在同一个班级,身份不同,但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为了祖国更好的发展,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牺牲自己。当新冠肺炎迅速蔓延时,我国出现了不同程

  • 贝勒和王爷有什么区别清朝(贝勒和王爷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贝勒,王业,满洲

    贝勒和王业,这两个头衔在中国古代很常见。虽然这两个称谓代表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区别。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讨论贝勒和王业的区别。一.历史来源贝勒一词源于满语,最早出现在清代。它主要用于称呼满洲和蒙古的领导人。“国君”这个称谓来源于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对统治者的尊称,早在周朝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