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庞统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孙权和刘备都不喜欢他?(刘备孙权为何轻视庞统)

庞统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孙权和刘备都不喜欢他?(刘备孙权为何轻视庞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01 更新时间:2023/12/29 6:43:46

众所周知,见人的时候,第一印象很重要,尤其是面试的时候。如果你能在外表和形象上给人留下好印象,你就已经成功了很多。所以在古代也是如此,尤其是三国这个战乱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然而,尽管人才济济,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庞统。名声堪比诸葛亮

,但孙权和刘备都不怎么喜欢他。为什么?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庞统都很有才华,都有成就大事的潜力。所谓"龙符和凤雏,两个人得到一个,他们可以和平相处"。诸葛亮在后世广为人知,但对庞统的了解相对较少。这是因为诸葛亮历史功绩卓著,而庞统英年早逝。除了《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前给曹操祭出一系列连环计外,印象深刻的事迹并不多。诸葛亮和庞统同样才华横溢。为什么结局如此不同?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诸葛亮在结识刘备之前,就得到司马懿徐庶等名人的推荐,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后一件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注意是刘备去找诸葛亮,而不是诸葛亮去找刘备找工作。有关于三顾茅庐的记载,《三国志》和《诸葛亮出师表》,说明三顾茅庐是史实。

刘备去了诸葛亮的住处三次,才终于见到了他。之前去过两次,诸葛亮可惜出门了,没见到他。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在家,但是他在睡觉。刘备阻止男孩叫醒诸葛亮,而是和关羽、张飞一起站在门外,直到诸葛亮醒来。有了名人的推荐,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非常尊重。

诸葛亮醒了,没有马上起床,而是躺在床上背诗。背完诗,我得知刘皇叔来访,但我没有马上接待,而是转身到天井换衣服。过了很久,诸葛亮才整理完毕。那么,诸葛亮在刘备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三国演义》中有描述:"刘备一看,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黑丝巾,头戴仙鹤,俨然一副神仙模样。"——这是诸葛亮给刘备留下的美好的第一印象。

终于见面了,刘备开始面试诸葛亮,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了先取荆州,后取益州,再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获得了刘备的认同,随后的局势发展与诸葛亮的这一战略构想基本一致。

诸葛亮的面试很完美,但是光会说话是不够的。他还需要在实践中证明自己。诸葛亮证明了自己出山后的第一仗就是烧博望坡。王波之战的结果是诸葛亮火攻,打败了夏侯惇的十万大军。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也赢得了关羽、张飞等将士的尊重。

说到诸葛亮,我们再来看看庞统。《三国演义》中,庞统与刘备的会面是这样安排的:门官报告:"庞统,江南名人,已至意气相投。"刘备久闻童鸣的大名,就邀请他进去见见。见刘备,但不拜他。刘备看到制度丑陋就不高兴了。刘备见到诸葛亮,就去草堂拜访,却被庞统亲自找到了。庞统见了刘备,却俯首称臣。刘备是一个重视礼仪的人。庞统看到刘备不能跪拜,自然会对刘备产生不好的印象。

另外,刘备看到庞统长得丑,更加不高兴。就算刘备"久闻的统一名称"但是,既然庞统给刘备的第一印象这么差,刘备就不愿意重用他。草草议了一下,刘备就派庞统做了耒阳县知府,耒阳县就是现在的湖南省耒阳市,当时属于荆州版图。庞统也不是没有名人的推荐。庞统见刘备的时候,带着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信。

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信都说了些什么?鲁肃在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之才,治中不驾,当显马脚。可惜的是,如果你以貌取人,最终还是会被别人利用!"鲁肃向刘备推荐庞统为知中别家官职。什么是志忠和别家?汉代国家的最高长官被称为刺史。如果秘书处是总督,治理中国,不开车,相当于副总督。不开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官职很高,所以叫不开。

当时刘备只得到荆州,最高领导人是刘备本人。鲁肃让刘备任命庞统为知中别驾官职,这是很高的官职。值得注意的是,鲁肃很担心刘备以貌取人,他甚至在信中提醒过。诸葛亮在信中说:"凤雏到了日本,应该马上重用。"但以庞统的自尊心,他是不会拿出鲁肃和诸葛亮的书信的,尤其是在被刘备冷落的情况下。如果庞统需要拿出鲁肃和诸葛亮的书信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不是凤雏。庞统到了耒阳郡后,整天喝酒取乐,对政治不闻不问。有人向刘备报告说,庞统毁了耒阳郡。刘备大怒:"竖儒怎敢乱我法度!"于是张飞被派到耒阳视察工作。

当张飞到达耒阳县时,除了县令之外,大大小小的官员都争相迎接。问起来我喝多了,睡得正香。张飞大怒,派人去请庞统。同事孙淦对张飞进行了劝阻。孙淦说,现在还不晚,先把事情搞清楚,然后再惩罚他。于是张飞来到县衙,看庞统处理政务。不到半天,积压了一百天的公务全部处理完毕。张知道庞统是个高手,急忙赶回荆州向刘备报告。刘备亲自来到耒阳,将庞统接回州府。结果庞统和诸葛亮一样,被任命为军师,最后得到重用。如果庞统的故事到此结束,那就完美了。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人唏嘘。

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留守荆州,而刘备、庞统、黄忠魏延等将领行军放弃益州天府之国,符合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战略。一直到罗县,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广汉市。刘备和庞统打算各带一军,分兵攻取罗县。正说着,诸葛亮的书信到了,说:"明夜太好,主会倒霉。小心点。"刘备想退兵回荆州,庞统以为是诸葛亮怕他取西川,就发函阻挠,于是决定进兵。

刘备在发兵的那天对庞统说:“你知道吗?晚上梦见一个神人,用铁棒打我的右臂,我感觉胳膊很疼。这次旅行不好。"刘备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不想出兵。但庞统说,战场上有伤亡是自然的,不能因为做了个梦就怀疑入侵。

正要上路,庞统脚下一滑,把他摔倒在地。刘备认为不是好兆头,但庞统还是坚持入侵,刘备只好和庞统换马。换马也可以看出刘备此时对庞统的看重。刘备和庞统带着自己的部队出发了,但是刘备有不好的预感,他不高兴,怏怏地走下去。庞统带领他的部队进入一个森林,问他的追随者这是什么地方。追随者回答说这个地方叫"罗风坡"。庞统大吃一惊:"我叫凤雏,这个地方叫落凤坡,对我不好!"他紧急下令撤退,但遭到伏击。随着一声枪响,山坡上箭如雨下,庞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36岁。

庞统的悲剧令人心碎,但也不无道理。

庞统一开始不仅没有得到刘备的认可,也没有得到孙权的认可。庞统投奔刘备之前,被鲁肃介绍给孙权。这也解释了你可能有的疑问。庞统很有天赋。为什么鲁肃不把他推荐给他的上司孙权,而是推荐给刘备?鲁肃首先把庞统介绍给孙权,但是庞统和孙权谈得不愉快,孙权决定不用他。见面的过程是这样的:孙权问庞统你这辈子学到了什么,庞统回答说你不拘一格,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孙权看到这个人傲慢,心里很不高兴。一直问你的知识怎么比周瑜的好。庞统说我的见识和周瑜大不相同。孙权很重视周瑜,看到庞统对周瑜的轻视,大为不满,尤其是周瑜死了,刚办完丧事。

孙权不需要庞统,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刘备。曹操从一开始就很看重庞统。《三国演义》里说曹操听说凤雏先生来了,亲自买单,在双方中间坐下,问:"周瑜年轻,靠的是人才而不是人。他不需要好的建议。他久闻周先生大名,现在光顾着讨教了。"但是曹操是一代奸夫,名叫韩翔,实际上是汉朝的贼。他不是庞统服务的对象,而是庞统斗争的对象。利用曹操的信任,庞统给他提供了一系列的计策,用铁链把战船绑起来,周瑜把战船烧为平地。

庞统空才华横溢,不为孙权所用,却被刘备所不齿,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长时间不被认可,会毁掉一个人才。庞统在耒阳县喝好酒,可以认为是他发泄苦闷的一种方式。后来不顾那么多不利因素,坚持入侵,就是急于立功,抢了话语权。正是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导致了庞统的悲剧。

我们在交往中无法避免以貌取人,因为以貌取人是一种简单的判断人的方式,有时候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和耐心去深入了解一个人。然而,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简单的判断可能是严重错误的。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个商业伙伴,在面试中失去一个有价值的求职者,或者毁了一个优秀的员工。我们在判断人的时候都很相信自己的直觉,但是直觉不一定可靠。

另一方面,也许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它。我们需要意识到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多重要。人们总是基于有限的信息做出判断,初始信息占主导地位。管理者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面试一个求职者时,我们经常在面试开始后的五分钟内做出判断。但是面试可能会花很长时间,后期的时间只是为最初的判断找证据。如果我们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行,不能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那我们要花很长时间去改正,更有可能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

标签: 庞统刘备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慈禧每天起床到上朝为什么要用三四个小时?(慈禧每天上朝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慈禧,宫女,需要

    说到慈禧太后,真的是尽人皆知。很多人对她的评价一直是负面的。她确实做了中国近代史上阻碍社会进步的事情,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她的原因。历史上慈禧太后生活奢华,很多人对她的日常生活感兴趣。她从早上起床到去早庭用了三四个小时,那么这段时间她在做什么呢?在清初,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呼叫"意思是皇帝会召集文武百官

  • 晚清四大名臣谁最厉害?(晚清八大名臣)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曾国藩,名臣,李鸿章

    "国亡之时,必德"这句话千真万确,每当一个王朝走到尽头,都会有最后的辉煌时刻。这种所谓的荣耀有很多种形式,可能是末代皇帝下大力气改革。然而帝国早已病入膏肓,末代皇帝的改革是注定失败的哀叹。除了皇帝,最后的荣耀也可能是臣子写的。今天就来说说清朝的四大名臣。晚清四大名臣是李鸿章、张之洞、左和曾国藩。清末

  • 潘仁美是一个永恒的不公吗?为什么潘仁美被认为是叛徒?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家将,美的,陈家

    潘仁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杨家将叛徒,但杨家将的故事只是一部小说。潘仁美的原型是宋朝的开国功臣潘美,而潘美可能算是一个千古冤屈。可能写杨家将的作者不太喜欢潘美,所以在小说里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汉奸,但是潘美是历史上的英雄,所以我们只能说杨家将的故事太有名了,潘美被世人冤枉了这么久。说到杨家将为保卫国家而进

  • 陶侃是陶渊明的什么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墓)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晋,陶侃,领兵

    陶侃是陶渊明的曾祖父。从名气上来说,陶渊明在现代肯定更大,但在东晋初期,陶侃的名气并不一定输给后人。陶侃一生成就斐然。他领兵平定、起义和苏军叛乱,为东晋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陶侃有很高的评价,像吴伟一样,忠厚勤劳,可以和曹操、诸葛亮相提并论,这说明人们还是很尊敬陶侃的。我们来看看陶侃的人生经历。1.

  • 民国“文学三魔”是谁?你做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海粟,中国,怪物

    什么是"文瑶"?面对面的理解是"怪物",或者非常"怪物"文化人。那么什么是"怪物"然后呢。非传统、怪异、叛逆、不道德、令人震惊,甚至"异常情况"重口味;也就是说有些这样的文人叫做"文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唱过《毛毛的雨》的黎锦晖,提倡在课堂上公开人体素描的刘海粟,编著《性史》的张竞生,都被视为"三

  • 尉迟敬德居功自傲李世民一句话让他从此收敛(尉迟敬德 dei)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敬德,韩信

    尉迟敬德曾参与玄武门的规划和实施。可以说,李世民能够成为皇帝,尉迟敬德功不可没。所以在那之后,李世民对尉迟敬德非常好,他也是凌烟阁二十四杰之一。但是,尉迟敬德有个坏毛病,就是喜欢邀功,不看场合,不懂分寸。在一次宴会上,尉迟敬德当众打人,这让李世民感到很不高兴。面对这样的尉迟敬德,李世民用了一年"刘邦

  • 寇准遭贬冤枉吗(寇准贬道州)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寇准,钦若,皇帝

    寇准被降职,王钦若被提拔。客观来说,寇准被降职肯定是受了委屈,但在大宋宫的诗里,皇帝并不喜欢他,寇准只好默默接受。但历史上寇准和刘鹗矛盾很大,最后自己走了出来,被驱逐出北京。其实当时刘娥已经有了议政权,寇准处处反对刘皇后。这两个人天生水火不容,所以寇准的降级是可以预料的。想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 刘备死后蜀国还有哪些武将?有一位惨遭冤死(刘备死了多久后蜀国谁灭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延,王平,诸葛亮

    刘备死后,蜀的武将也进入了新旧交接的时刻。当时只有赵云还活着,但只有赵云是不够的。当时蜀国还有哪些武将?其实比较有名的是姜维和魏延。姜维也是蜀国捡到的宝,但是魏延的命运有点惨。诸葛亮坚持认为魏延有反骨,将来可能会叛变,于是找人杀了魏延,以免后患,最后被杨仪陷害致死。刘备去世时,蜀国仍然很强大,他为留

  • 我的烦恼字初中(我的烦恼5000字初一)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我们,现在,烦恼

    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就是小学的时候,初中的时候很羡慕初中的生活。高中的时候很羡慕大学生活,上了大学又羡慕一些毕业生。立场不同,所以不能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自己,但我能理解这种想法,因为我现在也很苦恼。到了初中,总会有各种奇怪的麻烦找上我们,让我们对这些生活感到很无奈,于是向往更高的生活。但是回想

  • 汉高祖刘邦为何不杀张良?真实原因是什么?(汉高祖刘邦为何不杀张良?真实原因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亮,刘邦,南朝鲜

    张亮是一位伟大的谋士,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被称为西汉三杰之一。按理说,高震才是大师,而张亮并不是刘邦的老朋友。为什么刘邦对张亮如此放心,以至于不忍下手?此外,刘邦的妻子吕雉也信任张亮。那刘邦夫妇为什么不杀张亮呢?首先,张亮不热爱权力。张亮诡计多端,连刘邦也说他"我不如一个卵巢,因为我是千里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