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后世言官在诤臣的评价上为什么都不如魏征?-趣历史网

后世言官在诤臣的评价上为什么都不如魏征?-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00 更新时间:2023/12/24 2:55:26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朝后的好多言官都不怕死,为什么评价都不如魏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太宗能开创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多亏了魏征的劝谏,因此魏征也被称为“千古第一诤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魏征能成为“千古第一诤臣”是他不怕死,把唐太宗气得在媳妇面前大骂“乡巴佬”也不在乎。

根据史书记载,唐朝之后的很多言官都不怕死,明朝的很多大臣更是敢跟皇帝公开地以死相争,胆子和气节看起来好像都比魏征强。但奇怪的是,后世言官在诤臣的评价上都不如魏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很多人至今对于“诤臣”的评价标准存在误解,认为不怕死地批评皇帝或者权贵是“诤臣”唯一的评价标准。然而现实中能不怕死地批评皇帝或者权贵的人有很多,其中还包括骗子、精神病或者先天痴呆。

因此“诤臣”真正的评价标准是“致君为舜”,也就是他的劝谏能否让君主成为让江山社稷稳固繁荣安、让天下百姓安享太平的好君主。至于言官个人的气节和脸面都是次要的,更不能以劝谏为自己谋私利。

魏征就是将“致君为尧舜”做到极致的真诤臣。只要能让唐太宗改正错误,让大唐繁荣安泰,个人的气节和脸面并不重要。因此魏征会用“拍马屁”的方式劝谏唐太宗,更不会为个人的脸面和私利而胡搅蛮缠。

与魏征相比,很多言官则过于看重个人的气节和脸面,忽视了劝谏真正目的应该是通过让君主改正错误而造福百姓。后世很多言官往往会为了细枝末节的问题与皇帝抬杠,而这些劝谏对江山百姓毫无帮助。

有些言官更是为了一己私利与皇帝或者当权者以死相拼,比如反对居正“丁忧”的明朝言官和反对雍正“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清朝言官。这种言官看起来无畏生死、不惧权贵,但内心却充满个人的私欲。

综合来讲,“敢骂人”与“骂得对””是不同的问题。魏征是能“敢骂人”并“骂得对”,而后世很多言官最多只是“敢骂人”而大部分情况都是骂错了,自然评价不会高。毕竟正人尊敬的是伟人而不是喷子。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东吴名气最大的文臣张昭为什么却终生当不上丞相?-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权为什么坚决不让张昭当东吴的丞相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延续了三百余年的丞相制结束。不过在汉

  • 为何无论怎样,曹操与荀彧都会走向关系恶化乃至决裂?-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与荀彧的决裂仅仅是因为所谓“拥立汉室”的分歧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末三国是士族士人崛起并主导社会的时代,只有争取士族集团的支持

  • 为何无论受到怎样的打击,朱高炽在永乐年间立而不倒?-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

  • 决定立李治为太子后,唐太宗当着长孙无忌的面说了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治被立为太子时,唐太宗说了一句预示长孙无

  • 在汉末三国,成为士族门阀的家族必须具备哪三个特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爷爷是封侯、父亲是太尉,曹操的家族为什么不属于士族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末三国是士族门阀崛起并主导社会的时代,但曹魏、蜀汉、东吴的皇

  • 李世勣在贞观时期不用改名,为何唐太宗去世就改为李绩?-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唐太宗去世后,李世勣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名字

  • 在东方六国中,韩国为何是秦始皇灭亡的第一个诸侯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战国时期,亦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份,有多种说法,而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第一个被灭亡的诸侯为什么是韩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至秦始皇二

  • 隋朝之前的帝王为什么不用科举制来打击士族门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隋文帝以前的帝王为什么无法用“科举”来打击士族门阀的

  • 所有的梁山好汉都去征讨方腊,唯独这6个聪明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梁山是从征方腊开始走向历史的分水岭,后面大家都结局不好,几乎所有的梁山好汉都去征讨方腊,唯独这6个聪明人。那么他们分别是谁呢?招安决议宋江当上梁山泊的大老板之后,便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对外发动了多起战争,如三打祝家庄、攻打大名府和东昌府等。这些战争下来,为梁山积攒了不少的财富和

  • 薛丁山征西第69回:劫法场御赐金锤,鞭张保深结仇冤-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薛家将》,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本书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叙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