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和亲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个政策是怎么形成的-趣历史网

古代和亲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个政策是怎么形成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27 更新时间:2023/12/30 15:00:04

还不知道:古代和亲是如何形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和亲政策自古争议颇多,文人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存亡怎么只能靠一个女人来决定,可和亲的背后,牵扯的是军事,政治上的博弈。战争是政治上的延续,对于历代中央朝廷,和亲政策是对外政治军事上的的纽带,和亲政策被看作国家对外谋划的依据。

中原王朝面对周边少数民族自古就有各种对策,孔子曾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臧文仲认为:"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汉代和亲的伊始就是汉初刘邦力量的不足,而采取刘敬的和亲政策,来实现日后的力量转化。对于和亲这一政策,历来看法都存在着争议。而汉唐时代的和亲政策在整个封建王朝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一、敌强我弱下和亲的重要程度

1、汉代初和亲的由来和作用

和亲一词曾见于先秦典籍《礼记礼察》中:"礼仪积而民和亲",在汉之前就曾有和亲例子,但真正上升为国家政策的应是在汉代。《汉书·匈奴传》说:"昔和亲之论发于刘敬"。刘邦建立汉朝初期对匈奴用兵,但因为政策失误和力量差距,才有了刘邦"白登之围"的耻辱,但为了保住汉朝刚刚稳定的局面,

刘邦只能采取刘敬的"和亲"政策,希望通过时间等待双方实力的调换,先稳定国家政治局势,恢复生产,以图来日对匈奴的进攻。至此,和亲政策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安抚边疆国家的政治手段。

汉武帝前期和亲多是为了保障实力,稳定生产,因而和亲公主往往携带大量财物,公主是汉匈的政治纽扣,是双方联系的纽带,然而,汉王朝并未因此获得真正的和平,其时匈奴仍旧频繁侵盗北方边境,文帝不得不大量增加戍边军队,致使军备紧张。

至十四年冬,匈奴单于率十四万骑兵入侵边境,连续攻破多地,侯骑直抵雍甘泉。皇帝震怒,想要御驾亲征。匈奴在边塞大肆掳掠足有月余,才被前来作战的汉军击退。到了文帝后元二年六月文帝再次与匈奴和亲,这是再一次屈辱的"城下之盟"。《通鉴·文帝后元二年》云:"匈奴连岁入边,杀掠人民,畜产甚多;而云中、辽东最甚,郡万余人。上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与匈奴和亲。"

匈奴的的骑兵机动性强,而中原军队多以步兵为主,因而匈奴军队就是打了就跑,打不过换个地方,无论如何,汉朝军队难以应对。因此,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和亲,只能是汉朝唯一的办法。

2、唐代借助匈奴力量获得帮助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相当于现在的坦克,是一种重型机动部队,在平坦地区百人的骑兵部队可以冲破千人的步兵队伍,采用的打法也是机动灵活,因此骑兵重要不言而喻。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在太原起兵初期曾向突厥提出过和亲之议。斡旋于李渊与突厥之间的刘文静始毕可汗允诺:"愿与可汗兵马共入京师,人众土地予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可汗心动,欣然同意,于是迅速遣发兵士和马匹前来作此"交易"。李渊毕竟相当了解突厥的秉性,只是有限度地接纳了突厥的军队与马匹,因此没有让突厥人过分肆虐于中原大地。即使如此,李渊为争霸天下而借助于域外武装的客观事实却十分明显。

利用和亲换得自身力量的提升,为李渊提供了起兵初期提供快速积累。

二、实力互换和亲成为政治上的博弈

1、利用和亲离间各国

离间计时常有,而利用和亲来使多国之间发生战争不可不说是一种高明手段。汉武帝时期就曾派遣使者和乌孙国和亲,乌孙国是匈奴统治下的国家,在和匈奴发生矛盾时,武帝派人与之商议,通过策反乌孙实现对匈奴后方的来实现对匈奴的有力牵制。

孙和汉的的和亲在更多上是对匈奴无形牵制,然而在事实上,虽然双方联合确实削弱了匈奴力量但是在战争之后,中国为此大动干戈,调发大军十余万,分兵五路,深入敌后千里,其代价也是很大;至于乌孙方面,付出代价少可获利巨大。与其说是汉廷与乌孙联手合击匈奴,倒不如说是汉朝庇护乌孙,不但使之免遭匈奴侵犯,还让乌孙获利。这一效果与当初武帝实施和亲时的目的相去甚远。

一方面汉和匈奴时常对抗,另一方面还要还要维护乌孙国友谊,时常送去大量金银财宝,对于汉来说其中收益很可能是甚微的。但和亲的政治作用仍旧不可忽视。

2、双方表示友谊的和亲

两国交好,互为联姻,昭宣时代汉匈友谊下的昭君出塞就是典型事例。昭君出塞延续了汉匈两地友谊,推动了双方联系的紧密,从而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而同样的,为了表达两国之间友谊,和亲就成为一个政治前提,在古人观念里,相互嫁娶好友的亲戚是代表双方友谊的一种表示,到了国家层面,只有两个国家有了共同的利益目标,有了一定的政治联系双方才可相互信任,因此和亲在当时看来更像是签订了一种友谊关系的契约,一旦和亲,契约生成,双方就要相互扶持。

双方相互的连接本身是国家利益的体现,和亲对于双方来说实质上只是一种附属品,但在于双方关系上,和亲不是根本,只能算作前提,因此和亲本身在不同时间下和情形下也是有着不同的影响。

三、结语

面对和亲政策的利弊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作用大小,我们还应关注的是在当时的时代下,和亲政策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和亲促进了血缘的融合,促进了多民族的统一,但很多人也认为国家安危不能仅仅依靠女子,国家间的联系也不能靠女子来维持,诸般说法皆有道理,但我们面对和亲的利弊,我们不仅要从主客观上看,还要分析不同情况下,和亲带来的不同问题,以此分析,才是对和亲利弊问题最好的判断。

参考文献:

1、《礼记礼察》

2、《汉书·匈奴传》

3、《通鉴·文帝后元二年》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周武王建立西周初期 各诸侯们为何对周天子言听计从-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对西周初年,为何诸侯对周天子言听计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除西周初期的那几代周王外,后来的周天子就显得非常没存在感了。早在横扫6国以前,这秦就非常不讲武德地灭了周。到了公元前221年,秦更直接灭了韩、魏、赵、燕、楚、齐这6国,从而统一了天下,秦王朝也得以建立。不过有

  •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将国号为大明-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将国号定为“大明”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很多人对明朝的历史有所了解,却对朱元璋为什么将国号确定为“大明”知之甚少,或许很多人甚至一直不知道明朝的国号其实是“大明”,而不是常说的“明”。关于“大明”国号的由来,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源自宗教

  • “火烧庆功楼”是真实发生的吗?朱元璋到底做了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火烧庆功楼,又叫火烧功臣楼、炮轰功臣楼,是民间传说明朝朱元璋为了杀害功臣制造的一场惨剧,后改编为晋剧剧目《火烧庆功楼》。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们乍一看“火烧庆功楼”这个词有一种“雪夜上梁山”“风火山神庙”“智取生辰纲”一样感觉,好像是压抑许久的怒火终于忍不住要爆发了,

  • 《春秋配》第十回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公堂上屈打成招牢狱中协谋救主且说耿知府政事精勤,不肯懈怠。因牵挂柳道一案,未审明白,黎明起来梳洗停当,穿上公服,即命击鼓升堂。坐在暖阁内,专意等候,说:“昨晚差役带领贾氏前去李花家搜拿秋莲并李花审问,这时候想也就到。”却说差捕同贾氏领着李花刚到衙前,差捕道:“列位看这光景,料想太爷已经升堂。待进去禀

  • 红楼梦中小红为何没有像芳官在怡红院成功上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小红为何没有像芳官在怡红院成功上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如果论资历,小红是比芳官强太多,论背景,小红的父母是贾家管家,如果论能力,小红更是机敏干练,而芳官呢,学了几天戏,丫环的事,一样不知,规矩更是不知道。(一)芳官轻易上位可是我们发现,这个位卑的

  • 薛刚反唐第25回:承业定计袭扬州,铁头乘夜刺英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红楼梦十二戏子为何只在书中给元春表演了一场戏?-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十二戏子为何只在书中给元春表演了一场戏?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贾元春省亲时,贾家特意派贾蔷等人去姑苏买了十二个小戏子,加上聘请教席乐队,定制服装花了三万两银子。可这个戏班却只给贾元春演了一场戏后,再没有演过。贾母想要听戏,都是外头聘请,而不用她们,这又是为什么呢?(

  • 薛刚反唐第24回:扬州城英王举义,金陵地两军对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23回:通城虎酒醉遭擒,两英雄截途抢劫-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22回:鸾英避难黑龙村,薛义忘恩贪爵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