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究竟是谁造成这乱世局面的-趣历史网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究竟是谁造成这乱世局面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89 更新时间:2024/1/8 3:35:08

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底是谁引起了这长达一百多年的混乱局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势力十分严重,百姓居无定所,民不聊生。在这个复杂的乱世,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获得更高的权势以及地位,掀起了一番腥风血雨。

凡事都有因果,究竟是谁造成了这纷乱不堪的乱世局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图片:纷乱不堪的乱世局面剧照

一、挟天子以令诸侯

1.董卓之乱

东汉末年,朝廷局势紧张,年幼的汉帝被挟持出宫,董卓领着一路人救回了幼帝。或许有人会觉得董卓是一个心怀社稷、忠君爱国的臣子,因为他凭一己之力暂时将动乱压了下来,为朝廷做了不少贡献。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董卓的野心比任何人都要大,他想将幼帝作为傀儡,自己在后台操纵获利。

可是董卓有篡位的胆,却没有曹操的脑,董卓挟持汉帝后,受尽了天下英雄的指责,这些人恨不得群起而攻之。最后,野心勃勃的董卓被王允设计处死。

图片:董卓被王允设计处死剧照

2.王允上台

董卓已死,王允有没有趁此机会复兴汉室呢?其实王允有心也做不到,因为他没有长远的眼界,个人能力也达不到上乘水平,他之前只专心致志地对付董卓,完全把董卓朋党的力量忽略了。

董卓被王允害死后,他原来的手下天天担惊受怕、惶恐不安,而这些人手上都握着重兵。不过,王允并未将这些人放心上,没有做任何处理,不觉得他们能对自己造成威胁。

过了不久,董卓的老部下之间流传一个说法,说是洛阳的人要将董卓余党全部杀光,消息一传出搞得人心惶惶,很多董党旧人打算收拾行囊直接跑路。

图片:王允上台剧照

二、三国第一“毒士”——贾诩

这时候,一个叫贾诩的人出现了,他也是今天的主角。正是因为贾诩,导致复兴汉室的可能性变为零,也导致乱世越演越烈。

1.巧用妙计化险为夷

贾诩在早期一直处于怀才不遇的状态,史料曾记载其有张良之才,但他没有受到任何人的赏识与举荐。贾诩此人十分阴险狠辣,非常擅长谋略。

他在通过科举考试成功进入仕途后,因身体不好只能辞官回家。乱世中的时局动荡不安,游牧民族纷纷来骚扰中原百姓,想要趁机捞到一些好处,而贾诩很不幸的和其他百姓一起被悍匪劫持了。

这些匪徒看到贾诩等人一副穷酸样,捞不到什么油水,于是就想挖个坑把他们活埋了。贾诩灵机一动说道:“我是段太尉的外甥,你们只要放我回家,就可以得到一笔赎金,够你们抢好几波人了。”

匪徒一听可高兴坏了,他们都知道段太尉的大名,一方面因为他的名号不敢杀贾诩,一方面也惦记着巨额的赎金,权衡之下他们放了贾诩,而把另外那些老百姓都给杀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贾诩是一个以自己利益为中心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甚至是生命。

图片:贾诩剧照

2.由一个“馊主意”组建的乱军

回到文章开头的故事,当时贾诩突然出现,给董卓旧部出了个主意,还用一堆理由去支撑他的主意。他怂恿董卓部下招兵买马为董卓报仇,如若报仇成功,就可以继承董卓的事业。

不过贾诩为何会想给旧部出主意呢?原来他自己也是董卓旧部中的一员,他说那番话的目的,追根究底也是为了自己。董卓的旧部各个英勇过人,怎么会被一个亭长成功捉拿呢?

估计只有贾诩这个不堪一击的书生才会惧怕亭长,说来董卓部下都不是有脑子的,他们对贾诩的话深信不疑,真的组成了一个军队,还招纳了十万兵力,打算杀进长安。

而此时已经归顺王允的吕布,也被这支乱军打败。

乱军在城内烧杀抢掠,将那些扬言要杀董卓部下的人全杀光了,接着把王允的人头砍下丢在集市上。而董卓部下都继承了自己老大的思想,将汉献帝作为傀儡,渐渐把政权转移到自己手中。

图片:董卓部下攻进长安剧照

3.乱军导致关中生灵涂炭

由于贾诩说的那番话,导致朝廷又一次动荡不安,而东汉的百姓也再次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此次动乱之前,虽然也发生过大大小小的变故,但那些士兵皆属于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军,有具体的领导人。

然而,被贾诩蛊惑而起的这次兵变就特别可笑了,他们没有统一的领导人,士兵也是随意招收充人数的,乱军内部也没有严格的军事制度,导致大量的士兵无法无天,关中地区一片狼藉。

据说当时的关中一直在闹饥荒,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天灾,而是因为人祸。那些士兵将城中百姓的粮食、财产全部抢夺光,导致很多人没饭吃,又不敢出去找食物,只能活活饿死。

而当时也发生了一个特别可怕的现象,就是“人吃人”,听着非常恐怖,但这也是乱世之中流民的无奈之举。

图片:乱世中的流民剧照

三、贾诩可恶在什么地方

许多人认为贾诩是东汉末年的“首恶”,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乱军还未成立之前,王允是没有非常过人的能力,但好在为人正直,手下还拥有几个大将。在当时的长安城内,虽然没有派重兵把守,但朝廷也有几万士兵可以马上聚集起来。

宦官余孽被铲光了,再没有宦官敢一手遮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王允继续保持住这种局势,汉朝的复兴指日可待。

且不扯这么远,只要没有乱军袭城,关中也不会生灵涂炭,汉朝至少可以活得更久一点。再者,汉帝在乱军攻城之前至少还有一点影响力,但经过这场祸乱后,所有的诸侯与百姓都对朝廷丧失了信心。后来,诸侯们纷纷佣兵自立,完全没把汉献帝放在眼里。

图片:汉献帝刘协剧照

就这样,这场动乱一直延续了近百年,直到西晋才结束。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汉朝从里到外被彻底掏空,无论是财富、文化还是对外的影响力都彻底没有了。即便是诸葛亮这样的能人志士,也无法结束这场动荡不安的乱世。

西晋在统一三国后,也没过多久安稳的日子,又再一次陷入动乱之中。“五胡乱华”使得中原百姓没享受一天太平的日子。

或许有人说这两个动乱与东汉末年的动乱相隔已久,并无太大关联。其实,两个乱世都是由贾诩间接引起的,也是由他开了乱世的先河。

历史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有可能掀起蝴蝶效应,就像贾诩的一席话开启了近百年的乱世阶段。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明朝时期,为何很多宗室王爷的名字都是少见的生僻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

  • 侯君集多次宣称自己要谋反,为何唐太宗却手下留情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侯君集公开说自己要谋反,唐太宗为什么没有做

  • 在魏延和杨仪的内斗中,为何蜀汉朝臣一致支持杨仪?-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当魏延和杨仪公开冲突时,蜀汉朝臣为什么会一致反对魏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兴十二年(234年),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薨逝于五丈原。诸葛

  • 在周襄王落难时,秦穆公为何将“勤王”机会送给晋文公?-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秦穆公为什么把“勤王称霸”的天赐良机拱手送给了晋文公的

  • 项羽在分封诸侯王时,为何要把汉中地区封给刘邦?-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在起义过程中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刘邦最终攻破咸阳推翻秦王朝。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项羽为什么会把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巴蜀汉中地区封给刘邦的详细介绍,一

  • 马援曾为东汉统一立下大功,为何没有进入“云台二十八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中为什么没有伏波将军马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古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史上有过数次分裂、

  • 唐肃宗病重期间,李豫为什么要软禁李系与张皇后?-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旧唐书·代宗纪》记载:“中官李辅国、程元振素知之,乃勒兵于凌霄门,俟太子至,即卫从太子入飞龙厩以俟其变。是夕,勒兵于三殿,收捕越王系及内官硃光辉、马英俊等禁锢之,幽皇后于别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唐肃宗病重期间,李豫为什么要软禁越王李系与张皇后?李豫,唐朝第九位皇帝,父为唐肃宗李亨,母为章敬

  • 为何说李建成才是在“太子之争”中占据优势的一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为什么能在“太子之

  • 雍正死后乾隆为何不认可他的宠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是真的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对雍正帝宠臣,为何不被乾隆认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当权者的变动势必会影响其下属的权势地位、身后之名。对于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这对脾气秉性、统治方式、所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的父子帝王而言,这句俗语显得尤为贴切。雍正皇帝对于大清王朝的历史功绩,青史

  • 康熙作为清朝第四个皇帝 康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皇帝,满清王朝的第四代君主,中国后世称颂他为千古一帝,万世圣君。可是,小编觉得,康熙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是,他也是一位遗祸后世的暴君。说康熙皇帝英明,康熙皇帝的确有证明他英明的功绩——他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台湾、对抗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