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沮授只是俘虏,为什么曹操如此看重他?-趣历史网

沮授只是俘虏,为什么曹操如此看重他?-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03 更新时间:2023/12/24 2:58:34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200年,曹操真诚地向一个俘虏说道:“我若早得先生,何愁不能平定天下!”俘虏听后却答道:“你若可怜我,就赶紧处死我吧!”

曹操如此看重的这个俘虏,正是袁绍的大谋士沮授。沮授在少年时代便有志向,有谋略。

191年,有着四世三公家世出身的袁绍占据冀州后,沮授便投到其麾下,之后,沮授帮助袁绍相继占据了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了河北。

面对沮授的功劳,袁绍晋封他为监军,奋威将军。

这个时候,沮授就以相当长远的战略目光向袁绍提出:主公应网络四方英雄,并至长安迎接天子,以天子名义征讨不臣者!

面对沮授提出的迎天子讨不臣的策略,袁绍瞻前顾后,犹豫着没去执行。

195年,汉献帝在相继经历了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后,流亡至河东一带。

这时,沮授再次向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的策略。

可拿不定主意的袁绍,却听取了郭图淳于琼等人的劝告:“若迎来天子,我们做事情向不向他汇报呢?

若汇报了他不同意,我们是听、还是不听?如果听的话,袁公(袁绍)您自然就不再是这支兵马的实际老大,如果不听,袁公您就得落个抗旨不遵的大罪名!”

听了如此一番话后,袁绍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放弃了迎天子的计划。

结果就在次年,曹操迎接天子至许都,开始了他“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战略规划。

而错过机会的袁绍,看着曹操以天子的名义调动各路诸侯,只能拍着大腿喊后悔。

在以后南征北战的岁月里,沮授一次次地向袁绍提出各种方案,可惜,袁绍好像哪根筋出了问题,对沮授的提议一个也不采纳。

后来的事实证明,沮授的提议全是正确的,袁绍不听他的话,简直就是在犯错。

袁绍有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三个儿子,在继承人问题上,袁绍特别喜欢袁尚,因此就有废长立幼的打算。

之后,袁绍任命长子袁谭为青州都督,次子袁熙为幽州都督,三子随自己管理冀州。

面对袁绍几个儿子都手握重兵的情况,沮授非常反对,他认为若袁绍废长立幼,将来手握重兵的兄弟们,必会刀兵相见!

可惜,袁绍竟以历练几个儿子为借口,根本就不听沮授的建议。

结果不出沮授所料,200年,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打败、郁郁而终后,他的几个宝贝儿子,不是团结起来打曹操,而是拉起兵马手足相残,他们甚至还请曹操出兵,帮忙打自家兄弟。

从这件事足以看出,沮授的眼光多么长远,只可惜袁绍就是不听他的。

袁绍在统一河北后,兵强马壮,势力大增,这时,下一个目标曹操,便进入了他的视野。

当时,沮授提出了“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三年拉垮曹操的作战方案。

可袁绍却认为:我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打垮曹操不过是轻松地挥几下拳头的事情,哪里等得了三年疲曹的方案?

于是,影响三国历史走向的官渡之战爆发了。

官渡之战前夕,沮授将全家人召集在一起说道:若袁绍侥幸打败了曹操,我们什么也不会得到,若袁绍被曹操打败,恐怕我会自身难保。

从此话足可看出,沮授早看透了袁绍不纳忠言、不能容人的本质。只可惜,沮授以一腔忠义之心,宁死不愿离开袁绍。

当时,沮授的弟弟沮宗问道:兵力、粮草、战马等各方面,曹军都不如袁军,袁军怎么会败呢?

沮授答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而袁绍性格骄傲,不纳忠言,且连年四处作战,兵马疲惫。此战,必会被曹操所破。

此时的沮授看透了袁绍、看透了曹操、也看透了此战的结果。只是忠于袁绍的他,说什么也不做放弃袁绍的选择。

官渡之战期间,袁绍派心腹大将颜良进攻白马,这时,沮授提出反对意见:颜良虽然骁勇,但他性格促狭,不能让他独自领军,担任大将!

对沮授的劝谏,袁绍还是不听。结果,河北名将颜良,竟然在麾盖之下,被暂时降曹的关羽斩杀。

这件事,使袁绍大为震惊,而关羽也创造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奇迹。

颜良被斩后,沮授再次向袁绍提议:将大军一路留守在延津,一路进攻官渡,若官渡战事顺利,则可以继续增兵,若官渡战事不顺,则可安全撤离!

这次建议,袁绍依旧不听,无奈地沮授发出长长的叹息后,便称病不出,而袁绍也嫌他唠叨,夺了他的所有兵权。

之后,袁绍、曹操相持于官渡期间,沮授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提议:粮草重地乌巢,应当增加兵力。

面对如此重要的提议,袁绍依旧是那三个字——我不听!

结果,曹操率轻骑兵突袭乌巢,一把火烧光了袁绍的粮草,失去粮草后的袁军大乱,被曹操打得狼狈逃窜,而袁绍也仅带着800骑兵一路狂奔。

当时没有逃急的沮授,成了曹操的俘虏,曹操看到沮授后,激动万分地说道:我若早得先生,何愁不能平定天下!

相比于袁绍,曹操对沮授,是何等的器重。

可忠于袁绍的沮授却说道:你若看得起我,就请赶紧处死我!

曹操不忍处死沮授,便把他留在营中。

此时袁绍已是一蹶不振,沮授若投靠曹操,必将有个光明的前途。可沮授却身在曹营心在河北。

后来他秘密逃跑,不幸被曹操发现,此时的曹操,也看透了沮授宁死不愿效力于自己的现实,最后只能无奈地将他处死。

沮授的人生,就此走到尽头。

其实,沮授的忠义堪比关羽,谋略不输诸葛亮,但对他固执的效力于缺谋少智的袁绍一事,您如何看待呢?欢迎讨论。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郭嘉作为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给曹操留下了什么样的遗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在官渡之战后不久郭嘉就因病去世了,那么郭嘉作为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给曹操留下了什么样的遗言?据说在他临死前,曾向曹操说了这样27个字:“司马懿用计之深臣远不能及,臣死之后能用即用之,不能用便杀之”,那么郭嘉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呢?魏朝末年,朝廷空无一人。曹丕别无选择,只好重用司马懿。当时,司马

  • 郭嘉和诸葛亮的师傅是谁?他们是同门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郭嘉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的谋士代表,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么这两位的师傅是谁?他们是同门吗?据野史记载,郭嘉跟诸葛亮师出同门,都是水镜先生的弟子。郭嘉是择明主而事,胸怀大志,他隐居等待可以施展才华的时机。他最开始跟随着势力庞大的袁绍,可是在短短的数十日之内,他便看出袁绍的为人,不足一成大业

  • 杨贵妃到底有没有死在马嵬坡?存在哪些争议?-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贵妃到底死没死在马嵬坡,其实在史学界是有争议的。因为正史上并没有明确说明,

  • 雍正一岁时抓周写的字,为什么会让康熙脸色大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雍正一岁时抓周写的字,为什么会让康熙脸色大变,认定这个孩子日后大有可为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一岁抓周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康熙皇帝的四阿哥出生,康熙皇帝万分开怀,立刻就赏赐给了这个儿子许多奇珍异宝,这对四阿哥来说可是万分的殊荣。他的生母只

  • 安史之乱为什么爆发?根本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安史之乱,指的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了一次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国古代的王朝,不管是世兵制还是征兵制,到了中后期的时候,因为经济体制转

  • 朱高炽历经重重坎坷上位,为何登基没多久便去世?-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母是仁孝徐皇后,在位共十个月,年号洪熙。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少时期的朱高炽,是一个十分儒雅以及仁爱的人,所以深得父亲的喜爱。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朱高炽太胖了,胖到什么地步呢?自己走都走不动,一定要在两个

  • 如果扶苏顺利继位,秦朝的历史会有所不同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扶苏,赢姓,名扶苏,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嬴政长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王嬴政用了多年的时间,灭掉六国,将原来的秦国变成了后来的秦朝,统一全国,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谓的,被后人称为秦始皇。秦朝在秦始皇执政的时候,国力颇为强盛,有着足够的大国风范,然而在秦始皇死后,

  • 开封府在北宋时期为什么拥有特别的地位和影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北宋开封府尹的地位影响为什么远远高于其他朝代的首都长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自从建立以来,北宋就实行“重内轻外”的基本

  • 西汉时期,太后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能控制朝廷大权?-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汉朝的大部分太后们为什么都能一直控制皇帝与朝廷大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自从刘邦登基以

  • 房玄龄为什么要先下手为强,将杜淹招进秦王府?-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此人差点被李世民杀掉,房玄龄为什么却要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