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年羹尧被处置之前手握重兵 雍正是如何轻松解决年羹尧的-趣历史网

年羹尧被处置之前手握重兵 雍正是如何轻松解决年羹尧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29 更新时间:2023/12/24 2:58:55

年羹手握重兵,掌控西部,为雍正能轻轻松松把他除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雍正皇帝在处置年羹尧之前,年羹尧是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手握重兵。更为严重的是,整个西部地区都是他提拔起来的人。那么,雍正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没有造成任何动乱,就轻松搞定了年羹尧呢?

我认为,雍正其实在刚上台开始,就已经有了要打击年羹尧的想法。不过,他的手段实在非高明,而年羹尧最终在雍正的套路下,一步步地走了灭亡。

(雍正剧照)

雍正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一、纵其骄。

雍正刚上台的时候,极为信任年羹尧,极为重用年羹尧,对年羹尧的信任和重用,从古到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他不但一直把年羹尧提拔到一等公,而且还把年羹尧的父亲也提拔到一等公,还给了一个子爵一个男爵,让年羹尧的儿子们承袭。除此外,珍宝玉器、古玩字画、金银财宝这种东西的赏赐,更是不计其数。

除了赏赐,雍正还在朝廷人员的安排上,多次与年羹尧商量。每有重大的人事决策,都会听取年羹尧的意见。年羹尧要是不同意,雍正也不会安排。

雍正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合常理的。有人说,这是因为,雍正是个性情中人,因为与年羹尧投缘,因此才这么做。但是,从后来雍正排斥异己,打击政敌的做法来看,他其实并不是一个能与谁投缘的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血帝

既然雍正是一个冷血帝王,因此,他对年羹尧的极端宠信,似乎就有目的性在里面。也就是说,要通过故意宠信,让年羹尧骄傲起来。

而年羹尧果然把持不住自己,最终骄傲起来了。很多人看见他受雍正宠信,便争着去巴结他,向他送钱行贿。一时之间,年羹尧收了不少的钱,他所提拔的人也遍及朝野。

年羹尧也变得极为自傲,他每走一个地方,不但地方官员要对他下跪,到京城后,连王公贵族也要向他下跪。而面对这些跪拜他的人,他则不理不睬。

更过分的是,他甚至忘了作为一个臣子,在雍正面前该有什么样的礼节。好几次,他都不尊礼节,给雍正抓住把柄。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雍正想要做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故意要让年羹尧骄纵,好寻找证据抓捕他。

(年羹尧剧照)

二、折其威。

当雍正准备收口袋的时候,他也做了一些异于寻常的事情。

以前,朝廷官员的任命,年羹尧管辖官员的任命,雍正都要征求年羹尧的意见。年羹尧想要弹劾哪个官员,雍正都会准奏。但是现在,年羹尧想要做什么事,雍正就像在和他对着干一样。年羹尧说东,雍正一定说西。

比如,年羹尧认为四川巡抚蔡珽逼死了其下属知府,把他抓起来,朝廷经过审判,也认为他有罪,判了他一个斩监侯。不过,雍正在看这个案子的时候,不但不让刑部把蔡珽关起来,还把他放了,而且对他信任有加,升他为左都御史。

尽管说,年羹尧在把蔡珽撤职的时候,安排了自己的人担任四川巡抚,但是,蔡珽犯罪却是事实。既然犯罪,就应该受到处罚,就算不是“斩监侯”,也应该受到小一级别的处罚,断然没有反而对其升职的道理。

雍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三个目的:一是故意逼迫年羹尧发表不满言论,好增加其反叛证据。二是给年羹尧增加一个政敌,以期扳倒年羹尧。三是让朝野上下明白自己对年羹尧的态度。

这最后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给全天下释放一个信号,表示我雍正已经不信任年羹尧了,你们要想弹劾他,尽管弹劾。只要你们弹劾年羹尧,和年羹尧斗争,我雍正不但不会责怪你们,反而还会升你们的官,就像对待蔡珽那样。

而雍正的做法,果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像雪片一样向朝廷飞来。雍正简直不需要收集,处死年羹尧的罪证,已经足够。

(年羹尧剧照)

三、卸其臂。

有人会说,既然年羹尧掌控了整个西部地区,手中又拥兵自重,雍正这样做,他为什么不造反呢?

其实,雍正通过上面的做法,已经在舆论上占据了优势。大家都已经认为,年羹尧的表现,实在是造反的行为,实在没有必要跟着他干。再加上当时是太平时期,其实谁也不愿意造反。

同时,雍正还通过一系列运作,卸掉了年羹尧的左膀右臂。比如,把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撤职,又把年羹尧的另一个亲信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城,让他不能做乱,同时还相继撤换了四川、陕西的一大帮官员。

在做完这些事后,雍正还没有一棍子打死年羹尧,而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把他总督的职务、抚远大将军的职务撤了。调任杭州将军,接着再对他进行全面的清算。

最终,年羹尧被雍正一步一步,轻轻松松拿掉了,没有出任何乱子。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同样都是雍正的得力干将 李卫和年羹尧结局为何完全不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对同为雍正得力干将,为何李卫得以善终,而年羹尧却被赐死狱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雍正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了,作为清朝历史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的存在使得满清出现了短暂了盛世,是康乾盛世的重要接力点。雍正之所以能够有着如此重要地位,除去他本身的能力之外,他的知人

  • 曹操长在洛阳死在洛阳,为何最后却葬在了安阳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公元219年,垂暮之年的曹操回到荒废的帝都洛阳,下令重建北部尉廨、兴修建始殿,曹操回洛阳,不只是对自己仕途起点的回顾和对洛阳的怀念,更重要的是在为一个新的洛阳和一个新王朝奠基,而修建部尉廨、建始殿的地方就是现在洛阳东部,汉魏洛阳城故址金村附近。次年年初,曹操在洛阳过世。然而曹操却没有葬在这个对他有重

  • 李纲的建都三策是否可取?他为何选择这三个地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靖康二年,刚经历国破君辱的北宋康王赵构,从大名府(河北大名)一路难逃至应天府(河南商丘),并急不可待的在应天宣布继位。对于这

  • 夏侯霸:曹魏最后的宗室将才,晚年却孤苦伶仃-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夏侯霸,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壮烈的三国时代,有这么一位人物,系出名门,

  • 晋朝司马氏看出士族对统治的危害,但无力改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司马炎接曹奂禅让登基为帝建立了一个存在仅五十三年的西晋王朝,而这次禅让距

  • 东汉是怎么的存在?当时的世家豪强是如何崛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每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都是一次对旧王朝的革命,这是个刮骨疗伤的痛苦过程。但总有那么一些王朝的建立者在这个过程中走了一些捷

  • 汉匈之战对西汉财政的消耗究竟有多大?-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汉匈百年战争又称汉匈战争,是指西汉初年,对匈奴的一系列战役,前后历经130余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141年,十六岁的刘彻继位。在此之前,汉帝国已经存在六十余年,由于当时人类短暂的寿命,对天下人而言,六十年足够长,长到已经经历了几代人,而文字的不普及,又让人们变

  • 为什么说王莽的新朝变革,更像一场造梦行动?-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政君,一位中国的传奇女性,她活了八十四岁,以汉元帝皇后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历经六帝,是辈

  • 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联手贡献了一个盛世-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说秦始皇是第一个开创大一统格局的帝王,那么汉高祖刘邦就是大一统的拨乱反正者,因为他击败了诸侯制的簇拥者项羽,让华夏再次一统。刘邦的非典型性“大一统”,这导致大汉帝国从建立之初就风雨飘零,处在极端

  • 楚国人为什么那么恨秦国人?两国有何恩怨?-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楚国(?~前223年),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先秦时期的华夏,一切都和谜一样,有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有战士人头筑起的血腥京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