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齐桓公作为春秋第一位霸主,却没能有个好结局-趣历史网

齐桓公作为春秋第一位霸主,却没能有个好结局-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373 更新时间:2023/12/24 3:01:42

姜小白,即齐桓公,姜姓齐国第十六任国君,春秋五霸之首,率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在“周室衰微”的时代,其地位可媲美周天子。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教科书上的齐桓公,是一个正面形象。他不计前嫌,任用才华横溢的管仲,让齐国变的富强;他仗义勇敢,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替天子讨伐戎狄,积极结盟,终于称霸中原,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令无数后人景仰。

但是,他的人生却没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齐桓公在位的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的十月,齐国王宫之外,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为了谁来接班,打的是火热朝天,根本顾不上亲爹的死活。

而宫中,重病的齐桓公奄奄一息,无人照料。两位大臣易牙竖刁,在外面作乱,封锁了宫门,垒高了宫墙,谁也进不来,没有给齐桓公送饭送水,最后齐桓公饿死宫中。尸体在宫中放了足足两个多月,连蛆虫都从窗户中爬出来,方才入棺下葬。

齐桓公晚景的凄凉,并不是一场飞来横祸。早在他称霸天下、无限光彩的那些年,就已经暴露出了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样的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接下来我们将会为大家讲述,一代霸主齐桓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看看他的人生,为何会如此大起大落,最终沦落到无人收尸的境地。

2开挂,从得到管仲开始

齐桓公所成就的霸业,少不了那个叫管仲的男人。

在齐桓公还没当上齐桓公,他叫作公子小白。而管仲则在齐桓公对手公子纠手下做事,职业理想就是帮助公子纠打败小白,当上齐国的老大。

后来,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成功当上齐国老大,成了齐桓公。坐稳位子之后,他立刻派兵消灭了公子纠,又俘虏了管仲,准备亲手剁了丫的。

管仲的好朋友鲍叔牙是齐桓公的师傅,他劝说齐桓公:“主公,如果您仅仅是想要治理好齐国,那么有我和另一位叫作高傒的大臣,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您想进一步称王称霸,还得要重用管仲。管仲这个人才,他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兴旺昌盛,所以,一定不要白白浪费。”

齐桓公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把险些要了自己性命的管仲留在了身边,并委以重任。这也成为了一段佳话,大家都认为,齐桓公心胸广阔,不计前嫌,知人善用。但与其说齐桓公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如说从他上位以来,就已经有了称霸天下的野心,而管仲是那个恰好能助他达成心愿的人。

管仲

这次的“牵线”非常有成效,因为齐桓公和管仲,正是那种性格互补、天造地设的一对君臣。他们一个急躁果敢,做事想一出是一出,另一个沉稳冷静,会用长远理性的眼光审视问题。一个傲慢自大,给个台阶就往上爬,另一个隐忍克制,随时懂得适可而止。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齐桓公之所以成为了春秋霸主,至少有管仲一半的功劳。

3成功的一半,在于好的辅助

齐桓公的性格有些急躁冲动,很容易因为一时兴起,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个弱点,在他刚当上齐国之主没多久,就有所体现。

桓公五年时,他发动战争,攻打鲁国,鲁国被打得节节败退,只能举手投降。当时的鲁庄公的态度很诚恳,连连告饶:“别打了,我们分你一块土地好不好呀?”

齐桓公一听说鲁国要送他一块土地,很高兴,于是立即让手下的士兵们停停停,他要与鲁庄公建立盟约,握手言和。

可是,鲁庄公的手下有个叫曹沬的年轻人,他不讲武德,在结盟大会上公然偷袭,啪的一下就拿着匕首,抵在齐桓公的脖子上,让他把那块土地还给鲁国。这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齐桓公给吓懵了,情急之下,只能答应了这个无理要求。

结盟大会还在继续进行着,齐桓公回到座位上,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起身就要朝曹沬那边走。坐在他一旁的管仲,察觉到了不对劲,连忙问:“主公是要干嘛去啊?”

齐桓公骂骂咧咧地说道:“我咽不下这口气,这就去把曹沬那小子给宰了,鲁国的土地也就不用还了。”

管仲急忙拦下齐桓公:“主公,您已经答应了把鲁国的土地还给他们。但现在如果去杀了曹沬,不还土地,那就是背信弃义。逞一时之快,却会让其他人觉得您不讲信义,不值得交往。若是失去了诸侯们的援助,还怎么建立霸业呢?”

刚才还火冒三丈的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这才冷静下来,心中细细盘算,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便信守承诺,归还了土地。结果这一还不要紧,诸侯们听说此事,纷纷觉得齐桓公好样的,其中有不少就动了归顺齐国的心思。

所以说,齐国称霸的第一步,实际是管仲走出的棋,以退为进,以德服人,赢得了诸侯们的一致信任。

可齐桓公名气变大了,也开始傲慢自大了。于是管仲不仅要帮他笼络诸侯,还要替自己傲慢的主子挡住考验。比如说有一次,诸侯们在葵丘会盟,周襄王也去了,他派人赏赐了不少好东西给齐桓公,像天子献祭天地用的“胙肉”、上好的弓箭、金光闪闪的跑车,那都是大手笔。

齐桓公当然可以收下,但按照礼节,需要行大礼才能搬回家。不过周襄王对齐桓公说了句:“你就收下吧,不用行礼了。”

其实周襄王是在讲客气话,不料齐桓公还真的把客气话给当真了,真的想小手一抓,就把天子的赏赐带回家。管仲只好疯狂地给齐桓公挤眉弄眼使眼色,这下他才意识到,自己面前站的,可是名义上的一国之主周天子,才连忙跪下行礼。

齐桓公的霸气,加上管仲的谋略,齐国在诸侯之间,算是积累了声望,站稳了脚跟。表面上看起来,事情是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随着齐桓公本人越来越膨胀,这便为他本人,甚至是整个齐国后来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4是你管仲不中用了,还是我飘了

齐桓公的个性其实一直都被压抑着。他有野心,因此可以开创霸业;但他同时也缺乏城府。高兴时就要千金散尽,痛快开怀,不高兴时就要睚眦必报,赶尽杀绝。所以,管仲的建议,渐渐就成了齐桓公追求自由的绊脚石。

齐桓公一生“九合诸侯”,也就是九次与诸侯们会盟。不过这个数据可能不准确,根据《春秋·谷梁传》的记载,齐桓公会盟诸侯次数高达15次,几乎是每年都要来上一次。但不管是15次还是9次,后面的几位霸主也是无人能及。搞这么多次,有人直接了得地认为,齐桓公其实就是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站在高台上,看各位诸侯对自己顶礼膜拜,那还不是美滋滋。

有一年齐桓公大会诸侯,小酒一喝,小曲一听,整个人也有点飘飘然,觉得自己是天下之主了。随后他站在台上,激情演讲,说:“各位朋友们,很高兴大家能来到我齐国,参加我们的这次聚会。我姜小白,南伐召陵,北伐山戎,西涉流沙,东至太行。可以这么说,整片中原的土地,都曾经被我踩在脚下。我劝诸位,不要跟我作对,咱们联合起来,为天子打出一片江山。”

话音刚落,诸侯们一片掌声。但是,齐桓公又接着说:“诸位,咱们这里是齐国,不远处,就是泰山。既然大家来都来了,那么正好,我要去那里祭祀天地,咱们都去瞧瞧,当我的见证人。”

这句话一出,众人冷汗就下来了,在泰山上祭祀天地?那可是周天子独享的权利,齐桓公这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不是膨胀了是什么?

管仲意识到大事不妙,连忙劝阻齐桓公。可齐桓公正在兴头上,八头牛都拉不住地往泰山走,管仲只好说,只有得到祥瑞之物的人,才可以在泰山上祭祀天地,好不容易拖住了齐桓公。

关键时刻如果不是管仲,齐桓公都不知道能做出啥事。因此,当管仲去世,真正的悲剧就开始了。

每个君王的身边,有忠臣,就有奸臣。管仲去世之前,齐桓公还曾向他求教:“先生百年之后,还有谁可以来当我的国相呢?”管仲放心不下,就让齐桓公先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齐桓公说:“易牙怎么样?”

管仲叹了一口气,缓缓地摇了摇头。因为易牙这个人,表面看上去忠心耿耿,但曾经为了取悦齐桓公,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儿子,管仲认为这个人违背了人之常情,表面忠君,实际冷血,所以不能重用。

齐桓公于是又想到了另一个人,他问:“开方怎么样?”开方是卫国的公子,放弃了自己前途无量的太子生活,千里迢迢来到了齐国做官,齐桓公很受感动。但管仲沉思良久,开口道:“开方也不行,他放着好好的太子不做,为了讨您的欢心,宁肯远离自己的家乡亲友,有违人情,动机可疑。”

齐桓公这时就有点不耐烦了,他又问:“那么,竖刀总可以了吧?”

竖刀人如其名,之所以叫作竖刀,是因为他为了博得齐桓公的信任,挥刀自宫,甘愿让自己成为了断子绝孙的宦官。管仲自然也不同意。

管仲死后没多久,齐桓公就把管仲的建议抛到脑后,任用了易牙、开方和竖刀三人,成为自己的亲信大臣。

而这三个大臣,也没有辜负管仲对他们的客观评价,没多久就掌握了宫中的大权,干涉朝政不说,甚至还要插足后宫之事。齐桓公饿死宫中之时,那一场天不顾地不顾的夺位之战,正是由易牙和竖刀一手策划而成的。

5失败男人的背后,理不清的家庭关系

齐桓公有过三个老婆,王姬、徐姬和蔡姬,但齐桓公没有和这三个老婆,生出一个儿子来,所以就没有继位的嫡长子。但是,他成天出去花天酒地,宠爱宫中的女官,倒是和不同的女官生出六个儿子来。

当时,管仲和桓公商议,要立三儿子孝公昭为太子。可是,为了齐桓公愿意挥刀自宫的竖刀,一意想要推举大儿子公子无诡当王。因此,竖刀送了很多金银财宝来讨好桓公,而齐桓公,竟就这么改了口,又说要把江山传给公子无诡。

为父的头脑不清醒,王位继承这么严肃的事情,竟能朝令夕改,当作儿戏。也无怪乎在几个儿子面前,没有建立起感情,也没有树立起威望。

管仲一死,两个狗腿子掌管大权,他们扶植的庶子顺势而起。公子无诡哪里肯服气,也带兵要来讨回属于自己的权益。其他几个儿子纷纷自立山头,加入到了齐国王位的混乱争夺战中。

而这个时候,齐桓公已经无力改变局势,又病又饿倒在床上。如果,管仲还在身边,如果,齐桓公能早点学会自己做打算,结局也许就不会如此凄惨。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札剌儿·阿剌罕为何能被两次封王,他到底有多勇猛?-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札剌儿·阿剌罕,名字又译阿里罕,元朝名将。也柳干之子,袭父职,为诸翼蒙古军马都元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阿剌罕,札剌儿氏。祖父为拨彻,很早就跟随在太祖成吉思汗的身边,一直担任近卫官,后封为火儿赤即管鹰者,隶属于中军万户纳牙阿属下十四部亲卫军,中的第三部卫军。札刺儿氏又被

  • 刘裕既然已经掌握朝政局势 刘裕为何还要杀光司马家族-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对刘裕已经掌握大权,为何还要灭司马懿满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朝代更迭或许在史书上记载的就寥寥数字,但真实的情况却是充满血腥与杀戮,“一将功成万骨枯”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而要成就比将领更大功业的皇帝,他们手上的鲜血更是不用多说,平民百姓的、对方士兵的,以及一个

  • 曹操如果真的被华佗开颅了,会怎么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曹操如果真的被华佗开颅了,会怎么样?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曹操是我国古代三国历史上的一大枭雄。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曹操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绝不让天下人负我。曹操疑心病重是出了名的。当年他被董卓追杀,逃到了好友家,好友磨刀想宰羊给曹操吃,曹操以为好友要谋害自己,结果他把他好友全家都杀了,

  • 孝平皇后是什么人?她选择自焚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说到孝平皇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孝平皇后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后,他的丈夫是西汉的汉平帝刘衎。汉平帝刘衎九岁继位,太皇太后王政君与王莽联合管理朝政。公元四年,王莽把与皇帝同岁,年仅13岁的女儿嫁给了皇帝刘衎。不过刘衎在娶了王莽女儿孝平皇后仅仅两年就去世了。刘衎的死极为的意外,在外界猜想应该是王莽加害。刘

  • 阿克敦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阿克敦的文章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在清朝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名官员,曾经两次被判死刑,最后却都能奇迹生还;而且不但生还,还能官复原位、平步青云,他最后官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死后谥文勤。这个极其幸运的人就是阿克敦。阿克敦,满洲正蓝旗人,章佳氏,字仲和

  • 叶方蔼是什么人?他的功名是如何丢掉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叶方蔼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顺治十八年的时候,江南一共发生了三大要事。其中就有一件事,那就是奏销案这个案件,其实说来也并不复杂。在明朝时期的时候,由于江南当时的经济非常的发达,应天府又是都城。时间长了肘,这里面的士绅们也都形成了一个传统,他们开始勾结当

  • 杨继盛是什么人?她最后是怎么死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杨继盛的故事大家喜欢吗?大明嘉靖二十九年(西元1550年)六月,京师。尽管已经是炎炎夏日,城中的人们依然感到了彻骨之寒——在伟大的于少保击败了也先的瓦剌部102年后,这座英雄的城市再次迎来了强大的蒙古敌人。只是,这次再也没有于谦这样的天降猛人带领全城军民迎战敌人,把持文武大权的,是那个后来被死死打进

  • 邓艾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名将,传说他口吃是真的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想知道邓艾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名将,传说他口吃是真的吗?这个传说确实是真的,邓艾口吃的问题十分严重,不过这并不能影响邓艾的才能,他自幼就收到了极为良好的教育。邓艾在做屯田民时,凭借出色的才学而受到推荐,得以担任一些下级官吏。可是因为邓艾口吃的毛病,导致上级不想重用他,所以邓艾只能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吏。直

  • 曹丕为什么英年早逝?曹丕寿命并不长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丕出生于公元187年冬,于公元226年去世,按照现代时间观念来算,曹丕去世时应该是3

  • 尉迟恭作为唐朝名将,为何晚年长达十六年不出门?-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本名尉迟融(《新唐书》作尉迟恭),字敬德,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古以来,帝王和功臣之间,就一直处在一种很微妙的状态,很多功臣在天下太平以后被君主杀死,也有一些大臣在太平年代向权臣转变,转而向君主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