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宝玉与香菱之间的真实关系是什么?-趣历史网

红楼梦中宝玉与香菱之间的真实关系是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28 更新时间:2023/12/24 3:03:17

红楼梦中宝玉与香菱之间的真实关系是什么?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两幅美人图,上半回是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下半回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这个情是情不自禁之情。

宝玉生日这天,大观园内花团锦簇,先是宝玉与众姊妹在红香圃内喝酒行令,湘云喝醉了,醉卧芍药裀,接着是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等四五个人,在园中斗草。

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

荳官输了便嘲弄起香菱想夫妻了,于是两人扭在一起滚在草地下。可惜香菱新上身的石榴红绫裙被泥水污了,正当此际,宝玉适时赶到,英雄救美,继为平儿理妆之后,这是宝玉最得偿所愿的一件事情,平儿已是意外之喜,香菱更是意外之意外的。

宝玉历来对这些清俊的女儿们充满了热爱,香菱更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香菱本是甄士隐之女,后被拐子卖于薛蟠,由此进入大观园,脂砚斋曾评价香菱,“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至为侧室,”第七回周瑞家的评价香菱,“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

蓉大奶奶何许人也?可卿也,号称兼美,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可以说可卿一人兼具黛钗之美,那么由此说来,香菱就是另一个兼美了,她身上兼具黛玉的诗意,与宝钗的随缘处世与豁达。

相比于秦可卿,香菱与黛玉跟宝钗二人的渊源似乎更为深厚,香菱之名便是由宝钗所取,正象她说的“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正是由于宝钗的争取,香菱才得以进入大观园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香菱就居住在宝钗的蘅芜苑内,与众姊妹谈论诗词,风花雪月,过了一段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所以说宝钗对香菱是有着知遇之恩的,后来香菱被夏金桂所迫害,薛姨妈要卖了她,也是宝钗将香菱留在自己身边,所以宝钗对于香菱更多的是一种恩情。

相比于宝钗,香菱与黛玉就更为亲厚了,红楼梦中很多人身上都有着黛玉的影子,比如晴雯,比如龄官,但其实最与黛玉有着渊源的是香菱。

二人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同来自苏州,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香菱的出身与黛玉也颇为相似,都是父母的独生女,被视为掌上明珠,只不过香菱幼年罹难被拐,所以她的生存环境比黛玉要恶劣的多。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黛玉的葬花吟更像是香菱的自白,可是她却从不沉沦,而是在泥沼中开出一朵莲花来,也许比起黛玉来,她更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香菱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与黛玉的芙蓉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香菱有一颗玲珑的诗心,这与黛玉也是相通的,无论怎样艰难困苦的环境,香菱仍心向明月,不改初心。

香菱学诗堪称是香菱的正传,黛玉恰恰就是香菱的老师,是引领她走进诗意人生与高雅精神世界的领路人,她们之间亦师亦友,比起宝钗的恩情,她们是灵魂相通的知己与良朋。

正是由于香菱身上具备的很多黛玉的性情与品质,宝玉对香菱才会另眼相看,才会有着超乎旁人的关切,这恐怕也是宝玉对香菱格外看重的原因。他曾感叹“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也就不难理解,香菱能够位列副册之首,正册之首是黛玉跟宝钗,又副册之首是晴雯,这些人莫不与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有着莫大的关联,他们之间都是有着情感纠葛的,而香菱居又副册之首,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香菱与宝玉也有一种情缘?

事实上,宝玉一生总共葬过两次花,一次是与黛玉一起,一次就是与香菱,“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特意提到香菱的花签是一支并蒂花,写着联春绕瑞,上面一句诗,连理枝头花正开,正对应了她的那支夫妻蕙。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绛洞花王的宝玉,当晚并未抽到花签,但是当天下午他为香菱解围手持的正是一支并蒂菱,曹公这么安排,是不是有什么深意?而且书中也特意写到由袭人来与香菱交换裙子,这是否成为一种暗示?袭人后来离开了宝玉,难道香菱又来到了宝玉身边不成,后四十回,这二人应该会有所交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一书中关于黛玉最后远嫁,都有哪些伏笔?-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一书中关于黛玉最后远嫁,都有哪些伏笔?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林黛玉的结局,之前说过很多。可以肯定绝不是如通行本八十回后那样死在贾家,更死在贾宝玉的婚礼当天。“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宝黛爱情在贾家人所共知。她若死在贾家,闲言碎语是对她名誉的

  •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如何使计让宝玉迎娶宝钗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如何使计让宝玉迎娶宝钗的?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红楼梦》后四十回,写道,宝玉丢了玉,神思恍惚,贾母提议让宝玉娶宝钗冲喜。怕贾宝玉不娶薛宝钗,所以王熙凤献调包计,明娶黛玉,暗娶宝钗。王熙凤献调包计是否证明她支持薛宝钗呢?不是。王熙凤有自己的算计。第一

  • 明代命理学著作《三命通会》:卷二·论支元六合 全文-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三命通会》在我国传统命理学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其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而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他的著作《三命通会》和《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卷二·论支元六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夫合者,和也,乃阴阳相和,其气自合。子寅辰午申戌六者为阳,丑卯已未

  • 明代命理学著作《三命通会》:卷二·论支元三合 全文-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三命通会》在我国传统命理学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其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而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他的著作《三命通会》和《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卷二·论支元三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或以三合者,如人一身之运用也。精乃天之元,气乃神之本,是以精为气之

  • 辛宪英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辛宪英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一,出身名门辛宪英是曹魏高官辛毗之女,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人聪明,有才干和鉴察力。她的丈夫是泰山羊氏的羊耽,家世显赫。她的外孙女夏侯光姬是晋元帝司马睿之母。二,智料曹丕辛毗为人直率,与曹丕关系很好。曹丕打败曹植,得立为世子,

  • 为什么西汉时期的“东宫”却是太后的住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西汉时,“东宫”为什么是太后的住所而不是太子的住所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二十一世纪头几年,

  • 都说“娶妻当得阴丽华”,为何刘秀却立郭圣通为皇后?-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秀当年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女神阴丽华而娶郭圣通为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光武帝刘秀年轻的时候曾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当时阴

  • 为什么说朱厚照同样非常重视和享受皇帝的权力?-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

  • 夏侯渊具体战死的方式跟小说描写究竟有何不一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历史上的“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到底是怎么战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与曹军在定军山进行了一次主力会战,

  • 在得知刘备惨败之后,留守成都的诸葛亮说了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大败后,诸葛亮为什么要说“法孝直若在”这样的话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夷陵被东吴陆逊打得大败,这就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