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隋朝为何灭亡?真正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隋朝为何灭亡?真正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59 更新时间:2024/1/16 7:09:51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人认为,隋朝的灭亡跟当时的科举制和“打击门阀”等政策的问题,其实并不全是。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杨广给自己定下了“尚秦汉之规模”的人生目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想要学习秦始皇和汉武帝,实现中原朝大一统的局面。其实真正的杨广并不是荒淫无度的,而灭国的原因也只是因为杨广太过于心急,劳民伤财压的百姓喘不过气,才会百姓们心生出了反抗的怒意。

隋朝的科举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并没有真正打击到门阀。因为杨广在位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隋朝实行科举制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对于当时那些已经传承千年的世家大族而言,这个新兴的科举制度,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动了他们的蛋糕,却暂时还没有到砍断他们存在根基的地步。

我们理解的科举制度,是给平民百姓一个加官晋爵的机会,是古代社会最为公平的考试制度。但是隋朝的科举制度并不是如此,隋朝的科举制度的门槛非常的高,在隋朝必须要有五品官员及以上的推荐才可以参加。所以,隋朝的科举制,和后来彻底完善的科举制,实际上是截然不同的。

这一点是在《随书》当中有所记载的。也就是说,隋朝的科举制度并在根本上损害到达官显贵们的利益。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也多是官员们的亲戚故旧。所以这项制度的出台,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那些世家大族。

那么,隋朝到底有没有寒门出身的官员呢?答案是有,但是很少。比如像隋朝的六部尚书,内史令等重要职位,大多都是贵族世家出身,朝廷内部寒门官员,也就只有官员总数的5%左右。

由此可见,在隋朝的朝廷重要官员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世家贵族,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杨广打击世家贵族,世家贵族是反水之根本的这一说法。而李渊太原起兵造反的人员当中,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一些贵族或者关陇集团的人士。

跟随李渊起兵造反的人当中,更多的是山西本地的贵族后裔,或者山西本地的关陇贵族。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大部分人基本都是本土本地的人。

所以说李渊的起兵造反,并不是因为压迫或者是其他有损到自己利益的一些原因。单纯的就是一次地方掌权者想要谋权篡位,起兵造反的故事。而当时还恰好赶上了隋朝内部也确实是有一些问题。

隋朝的覆灭,跟杨广三征高丽、修造大运河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初期,辽东半岛地势偏远的关系,辽东半岛的归属权一直不在中原王朝的手里。而随着高句丽日益发展壮大,不仅是发展壮大,更是稳扎稳打,根深蒂固。高句丽的城市,几乎都很难让其他国家的军队,一举拿下。

而且高丽具有自己的民族以及自己的文化,所以很难将高丽人民汉化。如果一直放任高丽国家的日益壮大,威胁中原内地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至于大运河的修建,虽然对后世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在当时,确实给隋朝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杨广曾经立下“尚秦汉之规模”的野心,所以无论是从国家方面来看,还是从杨广的雄心壮志来说,修建运河、远征高句丽,都是杨广势在必行的事情。

单单只是从攻打高丽这一战役之中来看。第一次隋朝出兵,因为杨广个人的指挥失误,隋朝几乎全军覆没。杨广当时大约派出了350,000名士兵,损失惨重,大败而归。紧接着杨广马上重新整顿兵马,剑指高丽重新出发。但是就在这场战争快结束的时候,隋朝发生了杨玄感之乱,无奈只能前功尽弃班师回朝。

在杨广第三次征讨高丽的时候,高丽因为前两次大战,导致士兵将士不足。最后无奈,只能投降。但是在此次战役之中,大量的人口消耗不仅仅只是高丽还有隋朝。人口基数的骤减,使得老百姓们怒火中烧。战争大多数需要的都是男人,大量的男性人口的损失,致使百姓们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很多百姓认为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被逼无奈,只能纷纷造反。

所以,隋朝虽然赢得了与高丽之间的胜利。但是同时也输掉了百姓的民心。由此可见,隋朝灭亡的根本其实就是皇帝大兴木土,开凿运河,三征高丽,又下江南等做了很多劳民伤财的事儿。但是又没有给百姓们恢复的时间。

虽然一统天下跟兴修水利等事情都是好事,但是如果操之过急,不给百姓们喘息的时机,接二连三的只是急于求成,那么结果往往会被其反噬。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赵普作为开国谋主,为什么名气不大?-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赵普,字则平,五代至北宋初年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帝王诞生于赳赳武夫金戈铁马的野心中,更存在于一个谋主精心布局的计划中。开国谋主从古自今都代表着谋士的巅峰,如西汉之张良,蜀汉之诸葛,大明之刘基。煌煌大宋以武立国却开启了华夏历史的文治新时代,这是一个

  • 朱元璋虽然出生底层,据传出生时也有天降异象-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帝王成就前,都会有一些奇异的现象产生,可

  • 朱棣真的是元顺帝的儿子吗 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朱棣和元顺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是元顺帝之子是真的吗?为何有人执意兴风作浪?“朱棣是元顺帝之子”,这显然是一条可信度极低的传说,但偏偏就有人执意兴风作浪。这个说法在《蒙古黄金史略》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认为朱棣的亲生母亲是元顺帝之妃弘吉剌氏,这

  • 根据唐朝的法制规定,朝廷为何不给食封爵位官员发工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代朝廷为什么一般不给有食封爵位的官员或贵

  • 在诸葛亮隐居隆中时,诸葛瑾为何没有向孙权推荐过弟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投奔孙权后,诸葛瑾为什么不向孙权推荐自己的弟弟诸葛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琅琊诸葛氏可以说是汉末三国的第一大家族。除了青史留

  • 二十多岁时,李世民如何成为威震天下的大唐第一功臣?-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在二十多岁时就成为纵横天

  • 周瑜与鲁肃的政见不相同,为何周瑜推荐鲁肃接替自己?-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反刘派”的周瑜为什么推荐“亲刘派”的鲁肃接替自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吴在汉末三国时期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为

  • 杜甫为什么能让那些抓壮丁的石壕吏望而却步?-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石壕吏到村里抓壮丁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抓当时在

  • 荀攸有过哪些功绩,能让他从曹操手下的众多谋士中脱颖而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是曹操夸奖荀攸的话,那他有过哪些功绩,能让他从曹操手下的众多谋士中脱颖而出?一、谋刺董卓,得遇明主中平六年(189年),独揽朝中大权的大将军何进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博征智谋之士充实朝堂,征海内名士等二十余人,荀攸也名列其中,得拜黄门侍郎。然而因为何进的错

  • 汉末三国时期,取得成功的群雄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汉末三国的群雄要想成功为什么必须与某些士族集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