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彭城之战战败后,逃往途中刘邦为何数次推儿女下车?-趣历史网

彭城之战战败后,逃往途中刘邦为何数次推儿女下车?-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5 更新时间:2024/1/4 20:12:01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邦虽然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但由于其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导致他在历史乃至现代的风评都不算太好,而其身上的污点之一,便是在“彭城之战”战败后,逃亡途中数次推儿子和女儿下车。很多人认为,刘邦这是因为儿子和女儿耽误了自己的逃亡速度,这才将两人推下车,好方便自己独自逃生,事实果真如此吗?

汉二年(前205年),汉王刘邦在先后击败收服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之后,决定趁着项羽主力仍被田横拖在齐地,楚都彭城空虚之机,刘邦决定率领大军直取楚都彭城。由于项羽分封天下之后,便将义帝熊心杀死,刘邦遂先以“替义帝熊心报仇”为名传檄各诸侯,取得舆论支持,使得各地诸侯纷纷持观望态度,不愿出兵助项羽。之后,刘邦又用计取得代王陈馀支持,从而占据了绝对优势。汉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率领七大诸侯共计五十六万大军,兵分三路直驱彭城,并很快便攻陷了彭城。

攻陷彭城后,刘邦为了防止项羽救援,便将战斗力较弱、忠心度不够的诸侯联军部署在了彭城及附近的肖砀,而派樊哙率领汉军主力堵在了齐楚交界处,又派吕雉兄长吕泽率军驻守下邑,同时拜彭越为魏相驻守梁地,确保退路安全。

项羽得知都城沦陷,被逼无奈之下,只得留诸将攻齐,则由自己率领三万精骑回军救援。项羽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绕过刘邦外围防线,绕道彭城以西发动突袭,彭城周围的诸侯联军顿时大乱、死伤无数,刘邦无奈只得率军逃亡。

刘邦攻陷楚都之时,并未派人回家,直到此时遭遇战败,才想起来前往沛县去寻找家人,而项羽同样派兵前往沛县捉拿刘邦家人,结果吕雉等人因为逃命而失散,刘太公与吕雉落入项羽之手,而刘邦只找到了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在刘邦带着一双儿女西逃之时,发生了一件极为离奇的事件,《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载“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史记·项羽本纪》也记载“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也就是说,刘邦在逃亡途中,接连几次将儿女推下马车,而驾车的夏侯婴的数次又将刘盈与鲁元公主抱回车上,气的刘邦“行欲斩婴者十馀”。

那么,刘邦为何要将儿子和女儿推下马车呢?鉴于刘邦一直以来的“流氓”脾性,便有很多人认为刘邦这是嫌马车上人太多,耽误了自己逃亡的速度,因此想将儿子和女儿推下马车,从而方便自己逃亡。事实果真如此吗?

个人认为并非如此,刘邦推儿子和女儿下车,甚至要斩杀抱回儿女的夏侯婴,此举看似绝情,实际上恰恰是在救他们,原因是跟着自己逃亡反而更危险。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形势,刘邦一路逃亡之下,早已与军队失散,《史记·项羽本纪》明确记载“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也就是说刘邦身边此时只剩下了几十个骑兵保护,虽说人数少方便逃亡,可这股保护力量无疑太弱了。

此外,根据《史记·项羽本纪》中“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中的这句记载来看,刘邦当时显然遭遇到了楚国骑兵的追杀,那么追杀的楚骑有多少呢?虽然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作为战胜的一方,楚国军队的编制应该保存的相对完整,如此判断这支楚骑至少也有数百人才对,只有这样才会让刘邦心急如焚。

与此同时,从《史记·项羽本纪》中“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的记载来看,刘邦显然也没有放弃家人性命的想法,否则直接向西逃亡就是,又何必跑到沛县去接家里人呢?他总不会接了家人就是为了推他们下车吧。

对于刘邦来说,一旦被楚国骑兵追上,无非两种结局,要么被杀,要么被俘。项羽显然不是个善茬,光是史料明确记载的屠城便发生了六次,而他之所以无法短期内平定齐地叛乱,就是因为在击败田荣之后,“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导致激发了齐地更大规模的叛乱。田荣因不满分封反抗便是这个下场,更何况他刘邦不仅不满分封,而且直接率兵端了项羽老家,一旦刘邦及其家人落入项羽的手中,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因此,结合当时刘邦的行为以及面临的局面分析,个人认为刘邦之所以会推刘盈和鲁元公主下车,乃是因为面对楚国骑兵追杀,形势危急之下,为了避免儿子和女儿被杀或被俘,他只能选择将两人推下车,任由其独自逃命,如此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朝廷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是如何爆发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七国之乱”作为西汉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的宗室内乱,其诱因虽然是汉景帝采纳《削藩策》大举削藩,但究其源头,却是刘邦所推行的“郡国并行制”。那么,从刘邦分封九大刘姓诸王作为皇室屏障,到中央

  • 探索张良的一生,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张良,秦末汉初时著名的谋士,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曾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邦、项羽大军攻入咸阳之后,自然就到了诸侯论功行赏的时候了。虽然在此之前,楚怀王与诸侯约定,先入

  • 邙山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李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邙山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李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密之所以会败给王世充,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过于自负,决策不当。再加上失去人心,部下多次叛逃,才导致了最后失败的结果。李密本是一个文才武略,气度不凡的将才,为什么会在一个曾经的手下败将,王世充这里吃了亏呢

  • 对于荆州诸葛亮和庞统意见不一 两人军事水平如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主张必占荆州,庞统认为荆州要弃,两人的军事水平高下立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片荆州之地,半部三国历史。荆州在三国时期可算得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得到了又失去,赤壁之战后孙权和刘备都分到了一杯羹,此后很多战事也都围绕荆州来展开。古时候的荆州跟现在大不相同,范围比如今

  • 探索吕雉的一生,她为什么祸害刘邦的子嗣?-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吕后年轻时,应该是挺漂亮的。可能不光是漂亮,还会比较有气质。要不然,

  • 吕雉为何基本可耐地杀了韩信?她有何企图?-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十一年,刘邦亲征陈豨,韩信称病不从。这边厢,刘邦刚出长安,韩信就派

  • 薛刚反唐第95回:反周臣洗清宫殿,中兴将赐爵分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94回:樊梨花施法除怪,窦必虎率众勤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93回:骡头太子受元戎,梨山老母遗徒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92回:苏黑虎集众拒唐,徐美祖遣将破阵-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