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的宗人府权利有多大?为什么能让贵族们如此惧怕?-趣历史网

清朝的宗人府权利有多大?为什么能让贵族们如此惧怕?-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908 更新时间:2023/12/21 3:08:38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宗人府这个职能机构并非清朝独创,而是传承于明朝,那么清朝的宗人府权利有多大?为什么能让贵族们如此惧怕?

清朝顺治入关后传承了明朝的宗人府制度和机构。宗人府的主要职能就是负责管理皇室宗亲。其中包括了皇室近亲、皇室远亲还有外戚等人员。

除了外戚,清朝的宗人府对皇室血亲分成了两大类,清朝的宗人府把自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分界线,塔克世这一脉的后人都属于皇室嫡系近亲,称之为宗室,塔克世的平辈或长辈的后人都属于皇室远亲是旁支宗亲,又称之为觉罗。

为了有所区分,清朝的宗人府特授予宗室和觉罗象征身份的两条彩色带子,宗室平日在公众场合腰间是要系黄带子,民间俗称黄带子宗室。觉罗平日在公众场合腰间是要系红带子,民间俗称红带子觉罗。

最初的时候清朝是没有宗人府这个机构的,直到顺治入关之后,顺治的九族之内都属于近亲,当时这些皇室近亲人口并不多,但是顺治考虑到未来他们还要继续繁衍,因此顺治效仿明朝设立了宗人府,专门用这个机构来管理皇室宗亲。

宗人府平日要负责记录皇室宗亲的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还要代表皇室掏份子钱,除此之外,宗人府还兴办觉罗宗学,专供皇室子弟读书学习。当然,这只限于觉罗这些皇室旁支远亲,皇室近亲和皇帝的子嗣大多会去紫禁城中上书房读书学习,上书房算是专供皇室近亲子弟读书学习的地方。

皇帝能用上书房让自己的近亲子弟读书,那也不能亏待了远支旁亲啊,所以觉罗宗学就应运而生,皇室子弟免费在这里读书学习。就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曾在宗人府的觉罗宗学中教过书。

宗人府既然给皇室子弟提供了学习环境,那自然也要负责考试了,宗人府每一年都会组织专门针对皇室宗亲的考试。而且宗人府的考试对皇室宗亲是至关重要,因为清朝的爵位承袭制度是降级袭爵,也就是说儿子想继承老爹的爵位就得降一级承袭,每传一代人都要降一级承袭,但是能承袭爵位的大多是嫡长子,皇室宗亲都那么能生育,其他儿子怎么办,那就得需要宗人府的考试才能考中爵位了。

皇室宗亲想靠考试获取爵位也是有一定的前期基准值,主要是和考生的父亲爵位有很大关系,比如亲王嫡妻所生的幼子如果参加考试,考中的话可以获封不入八分辅国公爵位,侧福晋所生的儿子如果参加考试,考中的话可以获封二等镇国将军爵位,而侍妾所生的儿子如果参加考试,考中的话可以获封三等辅国将军爵位。所以宗人府对皇室成员的考试获得封爵主要还得看父亲的爵位高低。

相比于科举考试宗人府的考试就比较简单了,宗人府对皇室宗亲的考试科目就只有三项,分别是满汉文翻译水平、骑马射箭和站着射箭。考试成绩分为优、平、劣三类成绩,三项考试必须全部考到优才能获封对应爵位。

如果考试成绩是两优一平,就要降一级获得封爵;如果一优二平或二优一劣,那就要降二级获得封爵;如果是一优一平一劣,就要降三级获得封爵;如果是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那就不要想着获得封爵了,就等于落榜,结果就是成为闲散宗室成员。

宗人府除了要负责皇室成员教育方面的事情,宗人府还需要负责给皇室成员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在乾隆时期之前,由于宗人府考试制度严格,很多皇室成员考不到爵位就成了闲散宗室成员,这时期闲散宗室成员是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

乾隆后来发现这些皇室成员大多好脸面,不事生产还不找工作,很多皇室成员生活十分窘迫,甚至还不如普通的富裕百姓家庭,于是乾隆就认为这些皇室成员丢了皇家的颜面,乾隆特意下旨每年给闲散宗室发一套从四品武官朝服,每年还会给他们发放一笔养赡银,用以维持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

宗人府根据乾隆的指示,就按照黄带子宗亲和红带子觉罗区分发放每年的养赡银,按照规矩黄带子宗亲每年可以从宗人府领取36两银子和42斛米,红带子觉罗每年可以从宗人府领取24两银子和21斛米。

这笔钱其实在当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按照晚清时期的史料记载,居住在京城中的一户普通五口之家每年的生活费用大概是30两银子,这样一算来这笔养赡银还真就只能保障这些皇室宗亲的最低生活水平了。

不过闲散宗室不一定非要居住在京城中,如果他们搬到京郊附近居住,那么生活开支肯定要比京城里面少很多,这笔养赡银也足够他们富裕生活了。但是大多数皇室宗亲都十分好面子,他们宁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会把家定居在京郊附近。

除了发钱之外,宗人府还会负责替皇室宗亲向皇帝转达诉求,比如有些皇室宗亲自认为比较有能力,就会向宗人府毛遂自荐,希望他们转达给皇帝自己想当个什么官职,让皇帝用自己。

所以这么一看宗人府似乎是皇室宗亲的福利机构,为何还会让皇室宗亲闻之色变呢。其实想一想既然宗人府能给皇室宗亲发放福利,那自然也要负责处罚犯错的皇室宗亲了。

古人常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现实就是这句话完全是封建统治者用来忽悠人的口号。清朝的皇室宗亲如果触犯律法,地方官府审理完之后会把案子卷宗上报宗人府,必须由宗人府签字盖章才能让地方官府的审判生效,如果宗人府对案子处理结果不满意可以拒绝签字盖章并将卷宗发回地方官府重审,一般情况下地方官府都会从轻审判皇室宗亲,才能让宗人府签字盖章。

但是通常情况下宗人府如果主动找上门,那就意味着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事情闹大了,谁也保不住了。

就像嘉庆时期的敏学案一样,爱新觉罗·敏学是黄带子闲散宗室身份,在夏天的某一天,敏学光着膀子在街上溜达,由于只是闲逛,因此他没有佩戴象征身份的黄带子,这种情况下他在街上与一小贩起了冲突。

敏学仗着皇室成员身份把小贩殴打了一顿,看热闹的群众就报警了,当时负责维护京城治安的是步军统领衙门,于是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就赶到案发现场,制止敏学殴打小贩。

这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平日里都被老百姓害怕,因此他们也不知道敏学皇室宗亲的身份,上来就把敏学说了一顿,当然,步军统领衙门执法是没有错误的,毕竟是敏学打人在先。

可是敏学不干了,作为皇室成员的他什么时候受过这气,于是敏学带着几个家丁就把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也揍了一顿,并且敏学还一路追打这些步军统领衙门士兵,一直把他们追到值班室又暴打了一顿才算完事。

敏学这事放到现在就属于是治安斗殴,不仅打人还打执法人员,于是这事就被告到了刑部,在刑部大堂上敏学亮出了黄带子身份,要求宗人府干预这个案子。刑部也懒得管这位黄带子宗亲,于是索性把案子推给了宗人府。

当时主管宗人府的是嘉庆皇帝的哥哥乾隆第八子仪亲王永璇,当时的宗人府办事风格就是对皇室宗亲睁只眼闭只眼,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几乎不咋管的态度,永璇更是出了名的糊涂亲王,做事稀里糊涂,向来最不爱担责任。因此敏学的案子交到永璇手上他几乎是不表态,就让刑部看着办。

时任刑部尚书的秦承恩一看永璇这个态度,他就觉得还是跟着睁只眼闭只眼完事,于是秦承恩就把敏学本该被判杖刑一百、流放三年的惩罚改成了杖刑二十五,圈禁宗人府九个月,并罚俸一年赔偿了事。

很不巧的是敏学的案子后来被嘉庆知道了,嘉庆当时深感皇室宗亲越发不成器,违法妄为的人越来越多,嘉庆就想整顿一下皇室宗亲目无王法的风气,于是嘉庆就想以敏学当反面教材,来警告皇室宗亲,并且还能给京城百姓一个交代,顺道拉拢民心。

于是嘉庆严厉申斥了哥哥永璇和秦承恩的不作为以及稀里糊涂混事的行为,永璇被罚俸三年,秦承恩被降职。嘉庆则按照《大清律》中关于聚众斗殴惩罚中的最顶级标准惩罚了敏学,嘉庆判处敏学在宫门外重责四十大板,遇赦不还,永世不得回京。

就这样在嘉庆的干预下敏学得到了严惩,但是从敏学案中也能看出来,通常在不惊动皇帝的情况下,宗人府对于皇室宗亲的惩罚基本就是能轻则轻,对于皇室宗亲犯法大多时候是予以袒护包庇,尽量让他们用罚款代替处罚,再严重点就是圈禁在宗人府的单间里,这些处罚其实真的很轻,前提就是别被皇帝关注。

但是如果让宗人府主动找上门,那就意味着这事情大了,皇帝想要严惩你了。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雍正对外宣布了康熙第八子廉亲王胤禩的四十条大罪,同时雍正下旨褫夺胤禩爵位、削除宗籍身份,并改恶名为“阿其那”,终身囚禁于宗人府之中。

雍正的这道圣旨一下完,宗人府就已经立刻派人到胤禩家中把他拘捕到了宗人府单人单间的监狱中。雍正还特意在宗人府为胤禩打造了独特单间,加高院墙,禁止其他人探望胤禩,还不派人服侍胤禩,生病了也不给胤禩找医生和开药,在这种情况下,胤禩仅被圈禁半年就咳血而死。

所以像胤禩这种被宗人府主动找上门的结局有多么惨,那就意味着皇帝要特殊关照你了。雍正时期宗人府的负责人是康熙第十六子庄亲王胤禄,这个胤禄是雍正比较信任和倚重的弟弟之一,他专门揣摩雍正的想法行事,他弹劾了不少曾经与雍正争夺皇位的兄弟,胤禩就是被他的弹劾之下,被雍正放大胤禩的错误进行调查,最终才有了四十条大罪。

在收拾完胤禩之后,胤禄还弹劾过康熙第三诚亲王胤祉,后来雍正也把胤祉褫夺爵位圈禁起来,胤祉在圈禁中抑郁而亡。

从胤禄这就可以看出来宗人府还有监察和弹劾皇室宗亲的权力,而宗人府也是自雍正时期成了打击收拾皇室宗亲的工具之后,才逐渐被皇室贵族所害怕。自胤禩被圈禁死于宗人府之后,这就给皇室宗亲的心理上造成了阴影,从此宗人府也成了让皇室宗亲闻之色变的单位。

最后再说一说宗人府的官职架构,宗人府的最高长官叫宗令,必须是由皇室嫡系成员出任,而且出任者的爵位还得有要求,出任宗令的人爵位必须是亲王或者郡王。宗令之下设有左右宗正,这两个职位也必须是有爵位的人才能出任,出任者的爵位必须是贝勒或者贝子。宗正之下是左右宗人,这两个职位最初必须是由镇国公或者辅国公这两大爵位的人才能出任,后来改为不限爵位,只要是皇室成员即可。

由于宗令、宗正、宗人这个宗人府最高级的三级长官都是必须由皇室宗亲出任,且必须有很高的爵位,因此宗人府的主要负责人职级是比任何部门都高的。但是在这三级官职之下还设有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经历、笔帖式各级官职,其官职称呼几乎和六部官员称呼相同,不过宗人府的这些官职官级都相对比六部中对应的低一级,比如六部侍郎都是正二品官级,而宗人府的侍郎则是正三品官级,所以这也说明了宗人府整体比真正的清朝国家行政机构的六部还是要低一些。

所以清朝的宗人府是一个专门处理皇室成员事务的职能机构,宗人府既能给皇室成员发福利并为他们服务,也能负责约束和惩罚这些违法的皇室成员。

而自雍正利用宗人府打击不肯服从自己的兄弟们之后,宗人府就逐渐让皇室成员们闻之色变了,毕竟皇室贵族对真正的国家执法机构如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等不太会买账,但是宗人府主动找到皇室贵族就意味着皇帝想收拾他们了,皇帝一个人的威慑远比这些国家执法机构大得多。

想一想皇室贵族平日里能骄横的违法妄为所依靠的不就是皇帝嘛,他们都是受到皇帝这棵大树庇护,可是当庇护你的大树都想收拾你了,那可真就是无路可逃了,因此皇室贵族才会最怕宗人府主动传唤,并且都会闻之色变。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侧福晋和庶福晋有哪些区别?-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福晋这个称呼是清朝独有对贵妇人的称呼,那么其中侧福晋和庶福晋有哪些区别?哪个权利更大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清朝是由满人建立的政权,福晋一词就是源于满语的称呼,在清朝只有亲王、郡王、亲王世子的老婆才能被称之为福晋,其余爵位的老婆只能被称之为夫人,所以其实福晋这

  • 薛刚反唐第80回:文豹交战逢薛葵,罗英奉计救文龙-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79回:紫刚关父子提兵,九焰山兄弟败阵-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78回:马将军赴敌阵亡,武承嗣误认替死-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77回:武承嗣巧排十阵,徐美祖料敌如神-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76回:屈浮鲁中箭丧身,徐美祖报仇雪恨-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红楼梦中王熙凤如果改掉自己的性子,结局会不会不一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王熙凤如果改掉自己的性子,结局会不会不一样?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我们看凤姐和贾琏的关系,从热到冷,凤姐的判词里,也写了一从二令三人木。三人木,直指凤姐被贾琏所休,哭向金陵事更哀,凤姐的结局,自然也是悲剧性的,在当时的时代,一个女人让夫家休弃,自然是没面子的

  • 红楼梦中对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是什么意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对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是什么意思?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这幅对联,自我抒怀壮志以外,曹雪芹也用来影射宝黛钗三人结局。显然“黛死钗嫁”的结局都与贾雨村有关。(第一回)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

  • 红楼梦中怡红院中丫鬟的不同位置分工有何不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怡红院中丫鬟的不同位置分工有何不同?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宝玉房里有十六个丫头,他经常见到的有八个,这八个丫头负责宝玉的饮食起居,那些小丫头只负责打扫,烧水,喂鸟雀等。这八个小丫头以小红为首,这些丫头没有资格随意进出宝玉的房间。小红的年纪也最大,心也最大,她总想着在宝玉面前露露

  • 红楼梦中春燕是个有远见的丫鬟?为何这么说?-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春燕是个有远见的丫鬟?为何这么说?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怡红院是贾府最俏的部门,无数的人想尽办法,挤破了头也想进去。怡红院住着贾府的金凤凰贾宝玉,金贵无比,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是别处能相提并论的。怡红院侍候的人,数量多,活儿少,但聚集着丫环中的翘楚,竞争分外激烈。有贤能者如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