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雍正作为清朝皇帝 雍正皇位合法性为何受到质疑-趣历史网

雍正作为清朝皇帝 雍正皇位合法性为何受到质疑-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94 更新时间:2024/1/18 8:44:38

后人总是在质疑雍正皇帝皇位来源的合法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首先,雍正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这绝非是因为《康熙遗诏》。需知道,康熙遗诏不是康熙亲自书写的遗诏,而是雍正登基后,由其亲信经过特意的润色与编写,继而颁行于天下。因此,简单的说,康熙遗诏代表的不是康熙本人的意思,而是雍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现今,大家质疑雍正皇位的合法性,并不是因为那道诏书,而是他那扑朔迷离,及自相矛盾的继位过程。

就是说,雍正的皇位之所以会被质疑缺乏合法性,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雍正的继位过程,是真的有问题。

第一、雍正元年,雍正初继位时,朝野上下就流传雍正“矫诏袭位”的议论,但此时雍正却并没有给出任何的解释,而是任由其这种议论流传于坊间。试问,若雍正真的没有问题,他为何不站出来解释?去世人严正声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呢?当然,这里定会有人说,那是因为雍正不屑去解释,他一个九五之尊,有必要向臣民去解释自己的皇位是否正统呢?是的,若是雍正一直都不去解释,那这种不屑解释的理由倒是也能说得通。

可是,事实上雍正却并没有做到不屑去解释。雍正七年,雍正特意亲自编著了《大义觉迷录》一书,将其颁行于全国,在这本书中,雍正开始为自己辩解,用自己的话诉说着其继位的合法性。到这里,大家肯定都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雍正在自己帝位还不稳固之时,不站出来为自己解释,反而要等到自己已经很稳固的时候,才站出来解释呢?这不是有些轻重不分了吗?

是的,这确是一个问题,按照我们正常人的作法,若要解释肯定是在自己的位置还没有稳定的时候,就赶紧出来解释,以此来稳定局面,而不会在自己的地位已经稳固了,再跳出来去多此一举地向世人宣布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那为什么,雍正却偏偏就这么做呢?这个我们无法准确地给出正确的答案。

当然,我们虽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合理的猜测。众所周知,雍正继位后,他所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就是八爷党,彼时,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四胤禵等皆是反对雍正继位的,而在当时,身为皇子的他们,多多少少是掌握着普通人所不知道的雍正继位的秘事的。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猜测,雍正为何不在即位之初就出来解释自己继位是否合法,而一定要等到雍正七年之时,其根本原因就是雍正的继位却是有些许问题的。

在雍正七年之前,因实力问题,雍正未能彻底的控制住八爷党,所以这时雍正需要尽可能的让百姓忘记这件事,他惧怕自己一出来解释此事,用了一些谎话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八爷党的人就会跳出来拆穿自己的谎言,所以这时他绝对不能主动站出来来解释,只要自己不解释,那无论八爷党的人如何的蛊惑百姓,都不能完全否定自己的合法性。而后,到了雍正七年,随着八爷党的人悉数被雍正所控,此时的雍正也就不再惧怕自己的谎言会被拆穿,如此《大义觉迷录》也就出现了。

第二、对于康熙传位于雍正,其到底是口谕,还是有遗诏,雍正无法自圆其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在上谕中曾这样说过:“圣祖……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当时雍正是接到了康熙的口谕后,才知道自己被选为皇帝,也就是说此时雍正继位,是康熙的口谕。

但是,在了雍正七年,雍正却在《大义觉迷录》中又换了另外一种说法,其在书中说道:“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此时雍正却说他当皇帝,是因为康熙的遗诏中是这样说的。雍正在即位之初,明明说的是口谕,可是到了雍正七年,却又说是遗诏,如此反复,实在让人不得不怀疑,雍正的继位真的是有猫腻的存在。此后,再预想这一年,八爷党被雍正悉数控制,这就更让人不得不怀疑了。

第三、对于到底都有谁在康熙的面前接受传位于雍正的官员,雍正是反复无常。雍正五年十月,雍正在提及康熙传位时的场景,他曾说过:“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人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是大臣之内,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就是说当时康熙驾崩前夕,曾召见诸皇子和隆科多等人,面降谕旨,将皇位传于雍正。当时,在不到数月后,雍正却又说道:“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也就是在这时,雍正又否认了隆科多曾出现在康熙面降谕旨的场景中。此后,到了雍正七年,雍正却又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隆科多当时也在,如此反复这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若没有问题,雍正为何要如此?

此外,在雍正五年,雍正只是说诸皇子被康熙召见,对于到底是哪几位皇子,雍正却并未明说。直到雍正七年,随着八爷党被清除干净,雍正突然就在《大义觉迷录》中详细说出了是哪几位皇子:“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允裪、怡亲王允祥”。到这里,这真的就让人很不理解,既然雍正明明知道这些皇子都有谁,他为何不在雍正五年就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非要等到雍正七年,这个八爷党覆灭的时间呢?

同时,在这份皇子名单中,有一个人的到底在不在,是存疑的,这个人就是果亲王允礼,当时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说;“果亲王允礼……在寝宫外祗候”,也就是说在康熙传位于雍正时,果亲王允礼也在寝宫外候旨。但是,在隆科多的诉说中,果亲王允礼却并没有候在寝宫外,他这样说道:“圣祖皇帝宾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亲王在内值班,闻大事出,与臣遇于西直门大街,告以皇上绍登大位之言,果亲王神色乖张,有类疯狂,闻其奔回邸,并未在宫迎驾伺候”,就是说当时果亲王允礼根本不在宫中,而是在听闻雍正登基后,疯疯癫癫的逃回皇城外的王府中了。

由此,试想,连一个允礼是否在外伺候,君臣之间就存在着两种说法,这难道不让人怀疑吗?虽说这并不能肯定就是雍正在说谎,但是存在着这个歧义,也就说明雍正的继位绝非是百分之百的合法的,还是有可能存在着问题的。

第四、雍正对于事先是否知道康熙要传位于他的事情,他无法自圆其说。雍正七年,雍正在《大义觉迷录》这样说道:“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时皇考圣躬不豫,静摄于畅春园。……至十三日,皇考召朕于斋所。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允裪、怡亲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即皇帝位。’是时,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贝勒允禑,贝子允祎在寝宫外祗候。及朕驰至问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其夜戌时,龙驭上宾。朕哀恸呼号,实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

照以上的记载所说,雍正事先是不知道自己要继位的消息的,当时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允裪、怡亲王允祥等诸皇子要比他早知道许久,而自己直到隆科多宣读诏书后,他才知道自己要继位的消息。试问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吗?这绝对不可能,若是诸皇子提前得到消息,、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允等这些皇子不提前告知他,这倒是能理解,可怡亲王允祥这个雍正的死党,却也是异常冷静,丝毫没有向雍正透露康熙的遗诏,这不是让人费解嘛?

第五、以隆科多的地位和身份,他显然没有那个资格去以那唯一外臣的身份去接受康熙的面授遗诏,并代替康熙宣读遗诏。康熙驾崩前夕,隆科多的身份和地位就注定他是没有资格去单独接受康熙的遗诏的,当时马奇等人,要远比隆科多有资格,再怎么排,也轮不到隆科多去,可为何在雍正的口中,自己的亲信隆科多就成为了唯一接受遗诏的外臣呢?这种做法,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怀疑雍正的继位确实存在着猫腻的。

此外,除了这传位的过程,让雍正皇帝的正统身份充斥着各种疑点,从之后雍正的表现来看,这更是让人不得不怀疑雍正真的是篡位的。首先,自雍正登基后,他就从来没去过一次避暑山庄。其次,雍正在位时,就决定不将自己的陵寝放在康熙所葬的清东陵,而是要另选他处,去另建清西陵来作为自己的安眠之所。

总的说,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他会被质疑,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雍正的继位真的是存在着种种让人解不开的疑惑,这之中有着太多太多让人不理解的地方,也有太多太多互相矛盾的地方,这些漏洞,让人不得不怀疑雍正的皇位真的是篡位而来的。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吕雉死后,她的“绯闻男友”审食其是什么结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审食其(shěnyìjī)(?-前177年),西汉时期官员,是刘邦的同乡,沛县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西汉初年的宰相中,审食其算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虽官至宰相,但却“不治事”,这是与萧何、曹参、陈平、周勃、张苍等人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另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审

  • 吴起建立的重步兵部队魏武卒,到底有多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看过秦国三部曲的人都看过,顶级谋士都会说在这个大争之世怎么样,那么在这个大争之世率先“起跑”的国家不是老牌强国齐楚,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加强了与东吴的联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被诸葛亮留下来镇守荆州期间,关羽出兵进攻魏国的襄城和樊城,孙权趁荆州空虚的时候派吕蒙和陆逊偷袭荆州,荆州沦陷,关羽也被孙权杀死。刘备得知关羽死后十分伤心,

  • 王安石发现小妾与人私会,他是怎么处理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改革家,也是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晚年时期的诗风重炼意,又重修辞,被称为“王荆公体”。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081年,60岁的王安石娶了个18岁的美貌小妾娇娘。他因为公务繁

  • 薛怀义作为武则天的男宠,后来为何被处死?-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薛怀义(662年-695年12月25日),原名冯小宝,京兆郡鄠县人,唐朝武周时期幸臣。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695年,被武则天冷落的薛怀义突然收到传召,他高兴得沐浴更衣,决定抓住机会恢复宠爱。在进宫途中,薛怀义看到了十几名壮汉,他顿觉不妙,撒腿就向来路跑去。十几

  • 袁绍本占据优势,为什么还会被曹操击败?-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可以算得上是历史上人才最为密集的一个时代了,但是最终成就大业的却只有三家。虽然我们习惯以成败来评价人物,但是对于这个特殊的时期,哪怕是失败者其实也都是一时的风云

  • 蜀汉为什么没能实现统一?蜀汉是如何灭亡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有很多人对关羽、诸葛亮的印象还停留在《三国演义》书籍和电

  • 芈月是楚国人,为什么为了秦国处处与楚国作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芈月一般指宣太后,宣太后,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战国时期秦国的太后芈月,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扶持自己的儿子当上了秦国

  • 狄仁杰真的有这么厉害吗?他真的是破案高手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狄仁杰系列电影和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剧中的狄仁杰是个破案高手吗,破获了非常多的案件,而且无一冤案,这就是非常厉害了。能够一生破获无数案情,同时没有冤案

  • 李白没有固定的收入,他游山玩水的钱是从哪来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在诗歌作品中常常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综合手段,给人造成一种豪迈奔放、神奇异彩、飘逸若仙的意境。作为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李白不仅有大量诗歌传世,还创作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