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凯撒是如何统领军队的?(凯撒手下将领)

凯撒是如何统领军队的?(凯撒手下将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27 更新时间:2023/12/21 6:44:02

纵观凯撒的军事生涯,他在战争中惊人的勇气和18岁就能驾驭军队的能力,绝对是军事天才。当然,最终凯撒也以辉煌的战果,确认了西方四大军事将领之一的尊重。擅长使用步兵和骑兵配合的古代将领中并不多见。在这场决定世界命运的战役中,凯撒以一种出人意料的

方式击败了他的强劲对手,但历史学家却对此惊叹不已。恺撒修理工事和围攻敌人的本领是他高超指挥艺术的一大亮点,以至于后来的将领们纷纷效仿。

第一,素质是一个优秀指挥官的第一要求。

凯撒在这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他以真正的勇气和策略领导他的部下。富勒在《西方世界军事史》中指出:就武将素质而言,凯撒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更胜一筹。

1.凯撒和亚历山大,像汉尼拔一样,有一种非凡的技能来改造战争工具,以适应他自己的天才。他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对自己的天才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心。

2.他认识到他那个时代战争的本质。这是一场民族战争,不仅是军队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民族的创新斗争。在这种战争中,大战略是第一位的。换句话说,一切手段都要用来达到目的,一切人力、金钱、贸易、政治反应、宣传都要使之趋一个目标。

最后,他有惊人的勇气,有时似乎很鲁莽。事实上,他发现了一个秘密,知道大多数困难都是自己造成的,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他预见到了敌人的意图,完全无视自己的恐惧。无论是在高卢,还是在与庞贝的罗马内战中,恺撒经率领一支人数不占优势的军队,大获全胜。

第二,凯撒既有能独当一面的将军,又有骁勇善战的百夫长和普通士兵。

作为军人的榜样,将军必须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只有保持顽强的意志和不畏强敌的必胜信念,才能在逆境中取得胜利。一般来说,将军的性格会逐渐融入他所指挥的军队,潜移默化地改变军队的气质。如果一个将军优柔寡断,他的部队往往缺乏团结和毅力。

然而,优秀的将领往往能通过其雄辩的战前动员讲话和以身作则的决心,激发士兵的斗志,使军队在逆境中赢得最后的胜利。尤其是在以兵器为主要武器进行肉搏战的古代战争中,士兵的精神状态(即士气)往往左右着战局。在两军交战的过程中,战场最前线的将领的存在会大大提高士兵的士气。将帅同心,众志成城,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三,凯撒优秀的带兵之道首先体现在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凯撒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当时罗马正处于从共和制末期向君主制过渡的时期。最终,向君主制的过渡变成了凯撒继承人之间的战争。在凯撒任命的众多将领中,最重要的无疑是骑兵军官雷比达和安东尼,后来他们成为"连同凯撒的养子屋大维;最后三头联盟"。

在凯撒和庞贝之间的内战中,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多次受命管理罗马。如果此时拉比达叛变,说明凯撒后方不稳,可见凯撒自己对拉比达的信任。马尔库斯·安东尼(MalcusAntony)早在恺撒在高卢的战役中就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他主要在内战中担任恺撒的副将。除了像拉比达、安东尼这样给罗马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将领,凯撒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将领。比如提图斯·拉比努斯在高卢战役中多次被记载。拉比努斯在征服高卢的战斗中长期担任恺撒的副将,可以说是恺撒远征高卢期间最依赖的将领。

在Frontinus的《策略》中,有一段关于Rabinus的《战士》的记述:

盖尤斯·恺撒的副官泰特斯·拉比纳斯急于在德国人到来之前与高卢人开战,因为他知道德国人是来支援他们的。他假装灰心,在河对岸扎营,声称明天就走。预料到他会逃跑,高卢人开始在河中间过河。当高卢人正处于非常困难的半渡河时,拉伯努斯带着他的部队调头,把他们消灭了。

在阿莱西亚攻防战之前,恺撒让拉比努斯率领四个军团向北攻克塞内恩和巴黎人,为阿莱西亚攻防战的最终胜利扫清了道路。然而,拉比努斯是随着庞贝与恺撒日后矛盾的日益尖锐而被庞贝引诱的。因为庞贝是拉比纳斯家族的保护者,他最终背叛了凯撒,选择站在庞贝一边。凯撒对拉比纳斯的背叛不仅没有责怪,还派人送拉比纳斯的行,留下了佳话。

凯撒的《高卢之战》也提到了"前三个联盟"克拉苏的小儿子普布利乌兹·利西尼·克拉苏在凯撒的军队中担任中尉,英勇杀敌。这样的将领在凯撒的军队中并不少见3。从在高卢作战的特雷波尼乌斯,到内战中拿下西西里后奔赴北非的库里欧,凯撒的军队中不乏能征善战甚至独挡一面的将领。

第四,凯撒非常重视基层军官在战争中的作用。

出现了大量的英雄百夫长如普布留斯·切尔卡斯、忒修斯·巴库鲁斯等。据《高卢之战》记载,巴库鲁斯作为第12军团的首席百夫长,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多次英勇杀敌。并且在与庞贝决战的法萨罗战役中,凯撒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据他自己说,“ldquo在这场战斗中,不到200名士兵损失,但包括30名百夫长,他们都非常勇敢。"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一个危险的领域,所以勇气是一个士兵应该具备的第一素质。

五、凯撒善于调动情绪,鼓舞士兵。

在凯撒第二次远征高卢时,凯撒善于调动情绪、鼓舞士兵的领导气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善于通过演讲来说明战争的必要性,以说服人,让下属愿意和他一起战斗。我们可以从凯撒在元老院的演讲《论惩治阴谋家》中一窥凯撒卓越的演讲口才:他以犀利的言辞主张依法行事,用历史的教训来表达自己的利益,很有说服力。凯撒在率军作战时,面对士气涣散的危机,通常会用罗马的传统精神来鼓舞军队士气。他以弘扬罗马的坚定和英雄精神为目的进行动员,同时使用正面鼓励和负面鼓励两种方式,表现出别处从容的大将风范。

当他看到他的军官们,尤其是那些地位很高的年轻人不敢和日耳曼蛮族作战时,他立刻把他们召集起来,命令他们离开。至于他自己,他只会带领第十军进攻日耳曼蛮族。第10军团对凯撒表示感谢,其他军团则责骂指挥官。就这样,他鼓舞了第十兵团的士兵,使他们因非凡的英雄主义受到赞扬而奋起来,而兵团的其他人却因其勇敢善战的名声而深受羞辱。凯撒刺激了士兵的自尊心,在军队中引起了一种战斗的勇气。被派去打仗是荣誉,但不被派去打仗是不被信任,是军人最大的耻辱。

所有的军团都斗志昂扬,在凯撒的带领下南下多日。经过激烈的战斗,凯撒打败了德军,追击溃散的敌军,直到莱茵河,只有少数德军逃出了这条河。

在这一点上,他成功地凭借自己的语言为自己赢得了士兵的忠诚和总司令的权威,这与普鲁塔克在《随笔》第一部分提到凯撒的政治演讲天赋是一致的,并得到了证实。

正如《百战》所说:"任人与敌人作战,宁进,步兵,死亡,但拒绝放弃他的生命,将由恩典。三军知道天下人爱我如爱子,所以我谈恋爱如爱父。所以,我困于险要之地,不愿以死报德。法曰:待百姓如爱子,故能与之同死。"

6.凯撒每天都很爱他的士兵,赏罚分明。

凯撒每天都很爱他的士兵,赏罚分明,这使得他们在日常战斗中往往非常勇敢。

在恺撒和庞贝的法萨罗战役中,恺撒面对的敌人是自己的两倍。在此之前,凯撒军团在杜勒尔的叙尤姆战役中损失惨重,导致凯撒军团在法萨罗战役中建制严重不足。这时,凯撒通过一次战前演讲来激励他的军队。他在讲话中强调庞贝的军队多为新兵,他是经过高卢八年战争洗礼的老兵。老兵打败新兵并不难。他还和战士们一起回忆了高卢的征服和英国远征给罗马带来的荣誉,以及他们对敌人的仁慈,但都被挡了回去。

通过这次战前演讲,凯撒军团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动摇。凯撒对激励士兵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他看来,"因为所有的人心中都有一种精神和冲动,这种精神和冲动是被战斗的欲望所加热的,总司令只有发扬和鼓励它的责任,而绝不能阻止它"。

在凯撒的军队中,有一位名叫克拉斯提努斯的老兵,多年来一直是第十军的首席百夫长。命令下达时,他高喊要为凯撒的名誉而战,得到了120人的支持,而不是从右翼冲锋。虽然面对比自己多一倍的敌人,但我一点也不害怕,也没有退缩。

事实上,庞贝的军队确实是缺乏训练的新兵和被强迫的奴隶。凯撒之所以能够在法萨罗之战中击败大量庞贝军团,除了他在右翼出色的伏击策略和步兵骑兵的有效配合外,也与他战前调动将领和士兵密不可分。

七、罗马士兵总是非常清楚战斗的标准程序。

心理因素被证明是非常关键的,罗马士兵总是非常清楚战斗的标准程序。他们知道哪些部队在最前面,哪些部队在后面,他们应该如何进攻,前进或后退对战斗的整体结果意味着什么。当然,他们更清楚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睡觉,以及当他们生病、受伤或死亡时如何照顾他们。赤条条的德国人的狰狞面目,北方边境的严寒雪灾,北非骑兵的奇特武器,都无法让罗马士兵胆怯。每一个军团士兵都是如此的自信,他们的战斗方式已经准备好了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的所有方法。

玻恩在他的《凯撒的指挥艺术》中指出,凯撒对心理学有很好的把握。他不仅意识到同心协力和自发性往往是相遇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尽力培养它们。同时,凯撒是人类大脑活动的敏锐观察者,他知道士气的意义。

内战混乱期间发生了兵变。当人群达到高潮时,盖尤斯·凯撒砍掉了几个首领的头,然后解散了整个军团。后来这些被他辞退的人都来求他免除羞辱。他召唤他们回来,把他们锻造成最优秀的士兵。

凯撒一系列优秀的指挥军队的方法为他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正如克拉夫特在《恺撒战士》一中所说,恺撒指挥军队的创新能力对罗马军事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凯撒领兵时期是共和国军队由不发达、不正规的专业化向全新的统帅模式过渡的时期。

毫不夸张地说,凯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对罗马军团的控制达到了极致。凯撒军纪严明,把自己的军队塑造成只知道凯撒,不知道罗马的军队。凯撒训练士兵的各种方式清楚地显示了他作为将军、政治家和两种角色的混合体的才能。

标签: 凯撒高卢士兵

更多文章

  • 李斯为什么帮助赵高?秦二世继位对他有何好处?(李斯为什么要帮助赵高)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斯,始皇帝,秦始皇

    里斯as"时代的第一阶段"他为什么要帮助赵高逼死傅肃,支持秦二世继位?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因。当时李斯是秦国宰相,秦始皇不在后他应该权力最大。如果李四能够坚定立场,阻止赵高的阴谋,或许下一个千年的历史将被改写。那为什么李斯最后会认同赵高,加入他的阵营?这一次,我来分析一下李斯当时是怎么想的。有兴趣的

  • 川岛芳子和溥仪是什么关系(宫女掏空了溥仪的身体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川岛芳子,溥仪,川岛

    以前梅艳芳和刘德华拍过一部电影《川岛芳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因为这部电影,这个历史上的汉奸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有人对它反感,也有人对它充满怜悯。他们认为川岛芳子也是个可怜人。很多人都知道川岛芳子是清朝皇室,她姓爱新觉罗。那么,她和溥仪是什么关系呢?川岛芳子,原名爱新觉罗·欣,父亲是苏山义亲王

  • 梳子坏了,扔了还是留着。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梳子,还是,问题

    说到梳子,大家都知道,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其实梳子有很多含义,有些是你女儿结婚后送的,有些是一定程度上友情送的,有些无论如何都是有重大意义的。梳子的款式和材质不尽相同,种类繁多,所以梳子还是和人息息相关的。换句话说,如果有一天你用的梳子突然断了,是好运还是厄运?这把梳子坏了。有必要留着吗?还是

  • 古人有没有暑假?古代官员夏天的时候也有暑假(古人有寒暑假或者周末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假期,皇帝

    现在是夏天,很多人会羡慕这个时候放暑假的学生和老师,可能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不仅如此,冬天还有寒假。算下来,一年的假期还是很多的。我们现在如此,那么在古代,会有暑假吗?古代当然有节假日,但他们的节假日自然和我们现在的不一样。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明朝的官员吧。他们是如何度过假期的?最

  • 中国最后一个女汉奸是谁?最后因为红烧肉被曝光。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桂华,侵略者,张桂

    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离开普通人的生活很久了。而现在,我们的新生代没有经历过那场残酷的战争,大部分人从出生就生活在和平年代,根本无法理解和感受战争的恐怖和残酷。在那个战争年代,据说我们国家有很多勇敢顽强的仁人志士,但同时也有一些怕死的人成了汉奸。而这些叛徒都是一些非常可恶的人。帮助侵略者欺凌中国人

  • 什么是心塞女公仔?它看起来像什么?包含图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雕像,一个,女性

    说到女俑,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各个朝代都会出土很多相关的女俑。每个朝代的女俑也不一样,各有特色,还有朝代七夕节。最近又有一种叫"心塞女俑"女性雕像,那么这个女性雕像是什么?它看起来像什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分析,有兴趣的不要错过。1.什么是心塞女公仔?其实带心塞的女俑是一种造型动作和我

  • 为什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而唐高祖皇军无所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玄武,唐高祖

    玄武门是唐代长安宫大明宫的北门。胆敢在宫内发动兵变,杀死李和李元吉。为什么唐高祖周围的禁卫军什么都不做?李渊是唐朝的皇帝,李世民的计划将直接威胁到李渊的地位。李源在这次事件中的存在感为何如此之低,实在令人费解。事实上,李世民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毕竟,如果失败了,李世民和他的手下肯定也活不成了,所以一

  • 有人说秦始皇不好女色那么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秦始皇到底多不近女色)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嬴政,女人

    说起秦始皇,我们都知道这个人。这个人看起来脾气暴躁,但是要统一中国真的不容易,所以这个人有争议,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的功绩。我们想谈谈他的一些个人问题,而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系列。有人说秦始皇不善女色,也就是说他不喜欢女人。所以这其实是一个传说。正史中秦始皇真的不亲近女性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这些

  • 老和尚为什么自称老衲?衲是什么意思?(老和尚啥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尚,衣服,佛教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很多老和尚在称呼自己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其中有一个叫"老纳",而且这个电话一听,基本上就知道对方是什么身份了。老和尚为什么这么称呼自己?老人是什么意思?老人是什么意思?在佛教徒中,僧侣的主张是什么?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1.老衲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老纳"不是人

  • 苏坦妹那么美为何刚被朱元璋宠幸第二天就被杀了?(朱元璋错杀苏妲己的后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才女,江南

    说起苏,大家都知道她非常非常漂亮,也非常荣幸得到朱元璋的宠爱,但是这个朱元璋有意思。第一天她偏袒别人,第二天就杀了。然后有人问,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朱元璋两样都没有"Favor"苏之后,就没有"幸运"超过她。苏之死不过是一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是朱元璋一箭双雕的伎俩。苏去世时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