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爵是古代最早的酒器之一,其功能相当于现代的什么东西?

爵是古代最早的酒器之一,其功能相当于现代的什么东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696 更新时间:2024/1/19 8:18:16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加热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西周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爵是什么

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分酒器或温酒壶。流行于、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

青铜器爵实际上就是祭祀时盛酒的礼器,可用于加热,以供神享用。其形状为“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把手。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几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自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期:即夏为二里头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 史的辉。而青铜器爵在各期的特征,有不同的发展,其间最辉煌与最早当为青铜器“爵”。而透过爵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青铜器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可以说,爵是青铜器中不可缺的重要一簇奇葩。从各个不同时期来看爵的表述:

就现今发现的来看,最早青铜器起源为科学发掘的“二里头文化期”的青铜礼器,而其间发现的酒器“爵”,基本的特点是流狭而较平,尾短、无柱,或有柱状的雏形,底平。

体较扁,下承三足。体型分长体束腰式,长体分段式和短体束模式等数种。足有长短两类,长足为三角尖锥形,短足为三角段形,有些短足可能是使用损蚀所致。有的做成镂空状。

历史

二里头文化

公元前1900-前1600年:二里头文化期得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二里头遗址发现了相互叠压的四个文化层次,发掘了墓葬和宫殿遗址。

二里头发现的青铜器不多,是一些小工具和兵器矢镞及戈、戚等,但是发现了青铜礼器爵,爵的整个数字虽还不足十件,但在铸造史上极为重要。从铸造简单的兵器、工具到铸造容器,在技术上是一个飞跃。中国古代青铜器以礼器为主体。青铜礼器是青铜时代的主要征象。二里头文化中青铜礼器的发现。表明历史已进入具有古代中国特色的青铜时代。

二里头文化中的青铜礼器出土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据碳14测定,整个二里头文化期大约为公元前1900-前1600年,属于夏代历史的范围。夏人能铸造铜器,史有明载。二里头文化是夏代的青铜文化

商代早期

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较早的器类比较简单,但是爵、觚、凶楹系囊惶拙破鳎已普遍出现。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一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爵尾虽然与早期相似,但流已放宽,出现的圆体爵是放所未见的。

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 又分为殷墟时期前段:值得注意的是,方器在这时大为发展,殷墟五号墓出土的有方爵、方壶、方缶等等,而传世器中还有方觚、方觯,几乎凡主要的酒器都有方形,从整体来看,虽然方器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富有特征性的器物。五号墓圆体爵和平底扁体爵共出,但总的来看、扁体爵的数量很少。殷墟五号墓出土爵近五十器。

殷墟时期后段

沿用的酒器中爵觚大致相似,只有小的变化,例如平底爵巳不再出现,爵柱的位置后移等,继续行用袋足,但体形都较为低而宽,柱饰粗壮。式样较前减少,此时行用的多为袋足,开始有形体亦较低的式样出现。

西周早期

至昭王 :西周早期爵也有某些特点,形体高低各有不同,但流部两侧前端高于后端,是多数器的共同特点。具有刀形足的爵,也是此时的特点之一。

西周中期

穆王至夷王:饮酒器中爵的遗存甚少,痪爵和孟爵仍然保持西周早期式样。但是这时出现了三种饮酒器,一是形如无提梁的小卣形器,一是其圆似杯的小觯形器,另一是深垂腹小尊形器,均铭为饮壶。

西周晚期

厉王至幽王:酒器壶仍如中期的长颈垂腹壶和方壶,方壶似有一定发展,如颂壶、梁其壶等,梁其壶壶盖为莲瓣形,则是西周晚期出现的新式样,在春秋时代甚为流行。

春秋

春秋晚期青铜器的形制比较复杂,各个地区的器用也不尽相同,而有的地区发现甚少,情况未明。但总的来看,现存这一时期各个地区的青铜器,其形制与纹饰的共同点大于不同之点。

春秋晚期已经进入铁器时代,新兴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他们的代表人物逐步得到政治优势而进行社会改革,新的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的高涨。

从当时各种遗存诸如玉雕、漆器、原始青瓷、纺织品等制造工艺的水平来看,的确有着极大的提高,青铜铸造业并不由于青铜时代的终结而造成衰疲,反而由于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春秋晚期的青铜铸造业在生产技术、艺术水平和器物种类等许多方面,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青铜器发展史上形成第二个高峰。

标签: 古代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萨尔浒战役中,八旗军战斗力如何?那么强悍的战斗力是怎么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萨尔浒战役,明朝,战史风云

    八旗军战斗力为什么有那么强悍,兵力也就六万左右,西路明军主力杜松部三万余人,携带有大量火器,竟短时间内全军覆没,主将杜松战死,东路明军刘铤部竟然一点消息没有得到,一万多明军精锐外加朝鲜援军同样迅速被歼,素有明末第一勇将之称的刘铤竟然战死沙场,实在令人不解。参见汉武帝时期李陵五千步兵对阵匈奴骑兵主力,

  • 戴思恭:明代著名医学家,字原礼,号肃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戴思恭,明朝,历史解密

    戴思恭(1324~1405),字原礼,号肃斋,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马剑村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其父戴士尧为名医,幼承父业,继向朱丹溪学习医术二十余年,潜心医学理论,洞悉诸家奥旨。朱丹溪弟子甚多,惟戴思恭得其真传。治疾多获神效,由是以医术名世。明洪武年间,戴思恭被征为正八品御医,授迪功郎,由于他的疗效特别

  • 名妓李师师有宋徽宗的宠爱,最后依旧下场凄惨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师师,宋朝,李师师,野史秘闻

    一代名妓李师师才貌冠绝天下,她迷倒了一众风流人物,就连堂堂的一代文艺皇帝宋徽宗都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却为何偏偏迷不倒与之三次相会的梁山好汉燕青呢?据说李师师艳名传天下后,宋徽宗就常常乘小轿子私会李师师。有一次,宋徽宗召集宫里的眷属夜宴,席间韦妃悄悄地问徽宗:“李家那女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竟把陛下迷成

  • 西晋建立之后司马炎分封了多少同姓王?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司马炎,即晋武帝,晋朝开国皇帝。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八王之乱是发生于西晋时期的一场内乱。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对于西晋时期

  • 户调式是什么制度?晋代独具的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户调式是什么制度?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户调式制度的实施,是晋代独具的一个特色,也是太康之治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户调式是东汉末起按户征税的制度。“调”作为政府的一种收入形式始于东汉时期,质帝本初元年(146年) 九月,朱穆

  • 怛罗斯战役简介: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争夺中亚的霸权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怛罗斯战役,唐朝,战史风云

    唐玄宗前期,在开端处理了吐蕃方面的麻烦以后,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为了抢夺西域,开端采纳手腕对立愈来愈猖狂的阿拉伯人。原因是一度强大的突厥系突骑施部落败亡以后,失去了敌手的阿拉伯人在中亚树立了霸权,欺压中亚的昭武九国臣服,而这里是传统的唐代隶属国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为了突破阿

  • 汉惠帝的六个儿子,一个都没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汉惠帝的六个儿子,一个都没继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懦弱的儿子说起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就不得不说一下他的前任,汉惠帝刘盈了。刘盈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同时也是刘邦和吕后所生,作为嫡长子刘盈在刘邦驾崩后顺理成章继承了皇位。但是作为嫡长子的刘盈,他的继位之路却并不是一帆风

  • 清朝选秀时不是只看容貌,家庭背景也很重要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清朝,野史秘闻

    后宫选秀女一直是皇帝纳妃子的重要方式,每三年选一次,入选的都是满洲八旗女子,汉女则不得入选。后宫佳丽三千就是这么得名的。而在“三千佳丽”之中,既包括皇帝的皇后和嫔妃,也包括后宫的侍女。那么,这些美女佳丽是怎样选出来的呢?首先要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选秀,势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自

  • 曹魏大臣国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与刘备是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渊,三国,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袁术、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成功建立了曹魏。对于曹操来说,之所以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离不开众多文臣武将的辅佐。除了有荀彧、郭嘉这样的知名谋士,还有不少一流文臣,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其个人才干却十分出色。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国渊虽然也是曹操的部下,却非常容易被人们所忽

  • 对于李显而言,为何武则天以皇后的礼仪合葬是正确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显,武则天,文史百科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李显的故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李显这么做,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而已。作为任何一个皇帝,其实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屁股底下的这把椅子到底能不能做得安稳,会不会有人惦记着。唐朝的宫廷斗争从来激烈,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