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东吴四大都督谁的能力更强?

三国东吴四大都督谁的能力更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92 更新时间:2024/2/3 3:20:48

说到三国里的猛将,似乎魏、蜀、吴中就要数东吴最为缺乏,但平心而论,大慧认为东吴将领的平均水平都很高,或者说是文武双全的居多。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从历史上看,被正式任命为大都督一职的只有陆逊一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四个人都是东吴不同发展阶段对外的主要负责人,对集团势力的扩张、规划、外交、战争指挥都起到了巨大影响,那么在四人之中,谁最强,谁又最弱呢?

图片:孙权与周瑜、鲁肃剧照

一、“前三国”时代的两位都督

1、周瑜的功劳

周瑜是最早出场的一位,地位也最为显赫,当时东吴所处的大环境是救亡图存,在乱世中寻求自保。赤壁大战前东吴时刻面临着生死考验,只有击败北方的曹操,才能继续活下来。

赤壁大战后,原来的孙刘联盟没了意义,所以他开始抢占地盘,其中涉及了荆州、关中、陇右、益州、交州等地。战略规划上,孙刘联盟是必然的选择,赤壁后变成了趁曹操新败图谋益州,夺取关中进而联合马超

可以说,他的战略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如果东吴当时采取这个建议,不说能全面实现,至少夺取汉中,平西川还是有可能的。

外交方面,周瑜一直是以东吴主导这个孙刘联盟,东吴外交中的关键,长期以来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和刘备的关系,周瑜率先抢占先机,主导了东吴在联盟中的优势。

这一点涉及到了战争任务分工,战争红利的分配等方方面面,包括赤壁之战、江陵之战在内,周瑜都统一协调了和刘备、关羽等势力的军事行动,以东吴为主,其他人为辅。

利益分配时,刘备平定南部三郡和获取公安,也都是周瑜说了算的,如果周瑜一直活着,刘备的生存空间会很小。

军事指挥方面,四大都督都不差,周瑜的特点就是凶猛强悍,善于从正面和敌人硬钢,直接击败对手取胜,除了赤壁之战,江陵之战也是他的杰作之一,所以从内到外,周瑜的作用、能力、实际办事水准、战略规划,在东吴内都无人可比。

2、鲁肃的能力

很多朋友对鲁肃的评价要么很高,要么很低,那真相如何呢?我们还是从大环境、战略规划、外交、军事指挥四个方面解读一下。

首先看下大环境,鲁肃时期,东吴的大环境和周瑜时期一样,还是争抢“中间地带”,这个时候无论是曹操出兵关中、陇右,刘备出兵益州,孙权出兵交州,都是在避实击虚。

接着是战略规划,鲁肃在和孙权刚刚接触的时候,就提出了著名的“榻上策”,目标就是要获得整个荆州,从而占据整个长江。在赤壁之战打完,甘宁也拿下了南郡,这个目标基本上就实现了。

但是后来他建议把南郡给刘备,这就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这一招带来的后果就是曹操和刘备先后获得了汉中,刘备又夺得了西川,双方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东吴仅仅是拥有并不繁荣的交州进账。

图片:孙权与鲁肃剧照

外交方面,鲁肃的能力大慧认为是被高估了,很多朋友说他有大局观,坚持了联盟状态,可是他身为东吴利益的主导者,却把便宜都让给了刘备。

鲁肃放弃了之前周瑜制定的压制、把控合作原则,改为以欢好抚慰的方式,这就为后来联盟的关系不均,进而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总的来说是出力不讨好。

军事指挥方面,鲁肃就有些乏善可陈了,也是四大都督中唯一没有代表作的一位,不过好在他善于调度,把吕蒙、甘宁用得都可以。

二、两位“后起之秀”

1、吕蒙的意志

吕蒙上台后,关于地盘争夺的时代基本过去,大环境上看他要寻求发展,只能从别人身上扒拉了。孙刘联盟此时虽然形同虚设,但还存在,加上北方的从曹操,实际已是三方对立的状态,刘备在益州,孙权在江东,大家都有稳定的统治区域,但汉中和荆州,谁搞得的都不稳定。

看下他的战略规划,吕蒙的方案很明显就是夺取整个荆州,他自己坚守在襄阳,孙皎在南郡,潘璋在白帝,还有蒋钦率领的游击部队,他完全不用依靠刘备的帮助。不得不说吕蒙很有野心,不仅要从刘备手里拿回南郡,还要从曹操手里得到襄樊。

再看下他的外交,之前不管是周瑜还是鲁肃,也不管是用强压还是抚慰,目的都是两伙对抗一强,到了吕蒙,他认为外交基本没什么用,刘备不是朋友而是威胁,关羽现在不打是因为时机不成熟,所以干脆就不搞什么外交了,这也是吕蒙为什么看上去做事决绝的原因。

军事上,215年他偷袭了南部三郡,这三郡都是他用书信直接劝降的,随后他还用心理战搞到了零陵,219年袭南郡,也是一波这样的操作,成功离间公安和江陵,瓦解了关羽军,是个地道的心理战专家,就这方面放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图片:吕蒙任职大都督剧照

2、陆逊的规划

陆逊是四大都督中最后出场的,却是任期最长的,大环境上,前期刘备大军压境,北方曹魏蠢蠢欲动,后期孙刘两家重新结盟,两伙重新对抗一强,彼此的势力范围都很固定。

战略上,陆逊主要是寻求自保,并且促进国力的增长,他反对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也反对东吴向夷洲等偏远之地发展。不但如此,他连静观天下之变这样的策略也不提,完全就是自保一片江山,他主张以西陵、夷陵以点概面,建立全面的新国防体系。

外交上,从目前的史料记载看,他对这方面管理的很宽泛,虽然当时孙刘联盟本着互惠互利建立,陆逊本人也不主张对外扩张,但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他多次支持发起侧应式的的“攻势”,曹魏部署对东吴作战的时候,诸葛亮进攻陈仓,迫使曹魏从荆州回援,分担了压力。

军事上,陆逊的用兵风格相当沉稳,充分诠释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句话,代表作是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

综上所述,大慧认为东吴四大都督中周瑜最强,陆逊次之,然后是吕蒙,最后为鲁肃。

标签: 都督

更多文章

  • 西夏李元昊有8个妻子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元昊

    “文韬武略能称帝,却因酒色早身亡。”李元昊戎马一生,建国立业,但却因贪图女色引发了一场儿子弑父的历史悲剧。李元昊一生取妻八个1、第一妻为卫慕氏是他的生母惠慈敦爱皇后的娘家侄女,也就是李元昊舅舅的女儿。广运元年(1034年),因皇太后卫慕氏的弟弟山喜密谋杀害李元昊的事泄露,李元

  • 三国最长寿的5位历史名人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

    第五名:廖化(83岁)他是湖北襄阳人,早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时候,廖化就开始混迹与江湖,带着几百个小弟占山为王,以收保护费为业。后来,廖化无意间劫走了刘备的夫人,他对关羽非常崇拜,果断把人送回,并想跟着关羽混,却被拒绝了。多年之后,廖化如愿以偿的成为关羽主簿,后被任命为宜都郡太守,跟着诸葛亮多次北

  • 战国时期魏国历代国君列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国

    魏国历代国君列表1魏文侯魏斯 前445年前396年50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魏侯2魏武侯魏击前395年前370年263魏惠王魏罃 前369年前319年51前334年,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更元年44魏襄王魏嗣前318年前296年235魏昭王魏遫 前295年前277年196魏安釐王魏圉 前27

  • 《梁书》张嵊传记载的是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嵊

    梁是一个神秘的朝代,曾经短暂的存在过,这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萧衍代齐称帝,《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今天小编带来的是《梁书》中的张嵊白话文版本。张嵊字四山,镇北将军张稷的儿子。年少时方正风雅,志向远大,言

  • 唐朝最出名的十大宰相排行榜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宰相

    唐代宰相不在少数,其中闻名后世的亦有许多。以下所列举十大宰相,他们之中既有贤明流于千古的名相,也有臭名昭著万世不可洗刷的奸相,更有参与激烈政治斗争但却体现出非常才能的是非之相。1、贞观名相之首:房玄龄 房玄龄(579~648),别名房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松),汉族,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淄博

  • 唐朝少数民族将领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

    说唐朝是个开放的王朝,为实至名归。甚至在用人用兵上,都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名将,甚至还有向异族借兵征伐敌对势力的先例。唐朝军队是一支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混合部队”,除突厥,契丹,高丽等少数民族外,甚至还夹杂着大量波斯人。 最明显的就是唐中后期,玄宗事情,唐王朝大肆扩张,其中少数

  • 唐朝都有哪些服饰?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

    中国汉服的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到了唐代,冠服制度发展到十分丰富完善,对后世与国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1、宫廷服饰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

  • 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是谁发行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年号

    相传清嘉庆年间,一位收藏家以高价求得一枚轻薄如榆树之荚的“榆荚钱”,被很多人嘲笑,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这位收藏家却用这枚“榆荚钱”从换了一间颇为宽敞的门面房。那么这个“榆荚钱”到底是何物?为何会如此值钱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

  • “尊王攘夷”的历史由来及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尊王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

  • 《楚辞》: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