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混账”一词的由来

“混账”一词的由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252 更新时间:2024/1/4 23:55:15

“混账”一词被用来骂人,要指做事荒唐,行为举止出格较为严重的人,也指混饭吃的人,而混账一词其实从字面意思并不能看出是骂人的话,原来它的出处是有来历的。“混账”一词源自蒙古语。

从前,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一直过游牧生活,为了寻找水肥草茂的地方,牧民们常得带着账蓬赶着牛羊四处游荡,找到有水草的地方才定居下来。白天男人们去放牧,留下老人妇女看守帐蓬。这时,在家的一些年轻为了找娘谈情说爱,就乱串帐蓬。如果帐蓬里没有其它人,他们就与喜欢的人调情说笑。

有时候年轻的小伙子混进姑娘的帐蓬,如果碰上老头也在那儿,就会笑嘻嘻地说:“对不起,我走错帐蓬了!"边说边急忙退出来。年轻小伙子如果碰上严历的老头,当他前脚进入帐蓬老头就会愤怒地骂一句:“你又混账了!”“混账东西,又来了!"小伙子自讨没趣,只好灰溜溜地退出帐蓬。后来,"混账”、“混账东西”就渐渐变成了一句骂人的话了。

标签: 混账

更多文章

  • 贾诩有过几个主公?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贾诩

    第一位:牛辅(董卓)在董卓权倾朝野之时,贾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牛辅遣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先向孙坚,在梁东大破其军;孙坚率千骑溃围而去。后来董卓被杀,牛辅亦已死去,贾诩的第一个主公就算没了。第二位:李傕&郭汜在董卓死

  • 中国历史上12次皇位的禅让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禅让 中的“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禅让很有特色,权力转让,不见血腥,颇有中华礼让之风的特色。表面上是自愿,其实多为被迫。1、尧禅让于舜 尧在位七十年后,年纪老了。他的儿子

  • 中国十大武术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术

    功夫起源于原始社会,超过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的狩猎和防御需求,它起初只包括一些基本技能,如劈裂、砍伐和刺伤。功夫形成体系后,成为战斗技能。夏朝到元朝迅速发展,明清朝时期达到巅峰。在现代,武术技能不仅仅可以防止他人对你的侵害,它也是保持健康、娱乐的一种方式。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十大武术排名。中国十

  • 什么是青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青词

    “青词”这种文体产生于唐朝。在明朝嘉靖帝时,由于嘉靖帝爱好青词,使善写青词者能够得到重用。《明史·宰辅年表》统计显示,嘉靖十七年后,内阁14个辅臣中,有9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的(著名的有夏言,严嵩的儿子严世番,徐阶等人)。 相关文献: 元王恽《玉堂嘉话》卷

  • 清朝的请安和跪安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跪安

    1、请安请安原是明代军礼中的一项,见于《大明会典》。当时全国各指挥使司、各卫所都有这个礼节,称为“屈一膝”。到了清代,在八旗和明朝遗留下来的绿营中仍然沿袭旧习。本来,兵士见到上级军官应该下跪,但因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时也以屈一膝为礼,并和叩首、打恭一样

  • 清朝八大总督是哪八个?清朝八大总督排位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总督

    直隶总督,辖直隶省,治保定;地位最高,为总督之首,后来直隶总督又兼北洋大臣,权势更重;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治南京,地位次之,晚清两江总督又兼南洋大臣,权势也日重;湖广总督,辖湖南,湖北二省,治武昌;两广总督,辖广东,广西二省,治广州;湖广与两广地位相当,总督权势也相当,只是晚清两广地位

  •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 慈安太后活了多少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慈安太后

    1、慈安太后怎么死的?慈安太后即东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之妻。她姓钮祜禄氏,原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咸丰在未做皇帝前就与她结成夫妻。咸丰二年(1852年),钮祜禄氏被封为贞嫔,又进为贞贵妃,不久立为皇手。她为人幽闲静淑,举止端庄,口木讷不善言辞,在众妃嫔中从不争宠,很得咸丰皇帝的尊重。1861年1

  • 朱棣创建的神机营是干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神机营

    明朝的神机营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队,担负著“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就好像今天的战略导弹部队一样,也是战场上的“杀手锏”。它是1410年征交趾时,明成祖朱棣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命名为神机营。这种独立

  • 史记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鹿”究竟是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帝位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那么今天我

  • “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榜眼

    科举考试选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