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官职“道台”职责介绍

清朝官职“道台”职责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85 更新时间:2024/1/24 4:21:47

古代奇葩官职有很多,但好在大都能指出具体职能范围。可提起清朝的“道台”一职,却很是让人头疼。史学家们研究许久,依旧说不清这道台具体是做什么的。

至于其中原因,关键还是在于每个地方的道台,管辖范围和管辖内容都各不相同。表面上是统一官职名称,实际却各管各的,实在令人头疼。

道台的由来和发展

尽管道台这一职位名称,直至清朝年间才确定下来,但类似的官职,早在北朝时期就已经有雏形。彼时出于军事发展需求,各国设立了诸多行台,并将“道”包含其中。但这里的“道”,特指临时的军事区以及监察区。

等到隋唐年间,国内统治趋于稳定,“道”的军事成分占比逐渐减少,民生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多。甚至世民本人还特别出面,将全国根据山河形势,划分为十五“道”。

及至明朝,道又从固定转变为巡视、检查,起初以民政和财权为主,后又在官们的坚持下,逐渐发展包括了对军队的监察。

清军入关之后,延续并效仿明朝管理制度,并在相应基础上做出一定改善,这才逐渐形成了后世熟悉的道台、道员等等。不过此时的道,也仅仅只是大致方上的官职名称。

一直到乾隆十八年,相关规定才终于落实。而道台的平均官职等级,也大都设立在正四品。算不上大,也算不上小,总归能够在朝堂上、皇帝前说几句话,却没太大份量。

皇帝如此处置,不排除希望这类官员认真工作,并努力向上发展。只不过实际处事过程中,道台却出现了不可控变化。由于管理的特殊性,往往会出现更高级别的中二品和正三品。

乾隆、嘉庆等皇帝不仅没有及时将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反倒赋予了一些道员密折封奏的权力,这就让道台的实权忽强忽弱。

一部分道台没有任权力,就是到地方上和相关官员打打交道。对方给面子,则皆大欢喜。对方不给面子,道台也无处说理。

可另一部分道台却不同,去哪儿都得当地官员好吃好喝伺候着。密折上怎么写,都由他们决定,谁不希望有机会再“往上”溜达溜达。权力的波动,让清朝官员惶恐,也让后世研究学者一头雾水。

披着道台的马甲,既有可能是京城普通公务员,也有可能是真正大佬。甚至不能说是发展出了纰漏,纯粹是放飞自我。

光绪时期的御史李慈铭,就多次上书建议取消这一莫名其妙的官职,结果自然是未获批准。

利益网太大,一个御史发发牢骚,不会有任何人在意。好在李慈铭自己也有眼力见,剔除道台的事情也因此不了了之。

道台的特殊

倘若官职的忽大忽小,让道台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么道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职能安排,真就让后人两眼一抹黑。清代各省设立道台,或者专责、或作为副使。

名称虽然不一样,但管辖内容包括粮道、河道、海关道、屯田道等等。分明是不重样的官职,却以同样的名称进行安排,这便是道台的真实面目。后世学者为何无法解释?原因就在于每个道台的职务都不一样。

询问问题的人,必须指出某年某月、在某个地方工作的道台,否则囊括范围太广,得到的答案也注定笼统。更奇葩的是,道台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本不具备地方政府性质。

可在管理过程中,却又一直行使着地方行政职能。用一个不好听的形容比喻,那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制度管理混乱,各种各样的矛盾注定层出不穷。

道台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还好,由于结构的不成熟,道台对地方的干预能力并不强,多半只是提出建议。

可随着时间推移,道台管理分配倒是越来越细,却容易和地方行政产生冲突。不仅如此,有的地方道台繁多,几个道台做同一件事情,出现极其严重的冗官现象。

有的地方道台人手稀少,一个道台同时兼任几件事情,彻底乱了套。如此情形下,清政府虽然尽可能地挽回纠正,却也没有太大作用。道台影响太过巨大,几乎什么职务都可能兼任,统治者也无能为力。

别说现如今没人能说清他们是做啥的,哪怕彼时的皇帝、中央官员,多半也得实地走访后才知道:哦,原来你是这样的道台。

标签: 道台

更多文章

  • 唐朝入选凌烟阁功臣的功劳标准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凌烟阁

    看过“大隋唐(以《说唐》、《隋唐演义》、《兴唐传》等小说为基础的故事系列)”的朋友对“罗成”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罗成这个人,与罗成有关的传说故事基本都是小说家言。不过根据史书记载和文本分析,罗成确实有原型,那就是秦王李世民麾下的

  •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四书五经

    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四书《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

  • 三姑六婆指的是什么?古代三姑六婆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姑六婆

    在日常口语中,“三姑六婆”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用来泛指社会上各色各样的女人,带贬义。那么,“三姑六婆”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三姑六婆”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明代一位叫陶宗仪的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份。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

  • 鬼子一词的由来 为何称呼日本人为“小鬼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鬼子

    一些抗日神剧的时候都有看到过,有听过手撕小日本鬼子,那么中国为何要叫日本人为小日本鬼子呢?1、鬼子一词的由来: “鬼子”这个词,是中国人所独创的,鬼子这个词,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优越感。中国人一直有一种泱泱大国,天朝上邦的思想。世界各国都是番邦小国,不懂礼法的野蛮人;鬼子是中

  • 日本“株式会社”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株式会社

    日本企业称为“株式会社”,含义即企业如一个大家庭,为了避免家庭内部产生对抗,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维持家庭内部的和谐、团结。受日本殖民影响,韩国也会使用“株式会社”的习惯。 株式会社是日语里的一个常见词汇.日语假名写作:かぶしきがぃしゃ. 其实说白了是分

  • 为什么韩国叫棒子国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棒子国

    第一种说法:这个叫法来自民间,据说东北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时有不少被日本人征调过来的朝鲜阿三,但是日本人不给配发武器,还不如中国警察,中国警察有一根警棍,所以这些朝鲜人就把家里妇女洗衣服用的洗衣棒拿出来当武器,比较凶悍,所以东北老百姓就管他们叫高丽棒子同胞遂以其手中的“棒子”(即

  • “星期”是怎么来的 星期为什么又称为“礼拜”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星期

    星期,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一个时间单位,也是现在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据,一个星期为七天。星期又称为“礼拜”,那么礼拜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星期在中国古称七曜。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中国的七曜开始并未作为时间

  • “老头子”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老头子

    我们现在常用“老头子”泛指老年男子,或是妻子对老年丈夫的爱称,其实“老头子”典出《清朝野史大观》,而且是纪晓岚用来称呼乾隆的。 乾隆年间,盛夏的一天,纪晓岚因为禁不住酷暑,脱了上衣,袒胸露乳坐在那里校阅书籍。正巧乾隆皇帝走了过来,纪晓岚来不及穿衣服只

  • “兔子不吃窝边草”俗语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兔子,不吃,窝边草,俗语,历史,由来,兔子,不吃,窝边草,现

    “兔子不吃窝边草”现在用来告诫人们,别在家门口上做坏事,也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这句俗语其实还有下一句,但是很少有人熟知,因为它揭露了人性的险恶。 在清朝后期,政府腐败,没有作为,于是西方列强用火器打开中国的大门,于是爆发了战争。在战乱里,有人死去,而有人却发了大财,而胡

  • “敲竹杠”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敲竹杠

    “敲竹杠”一词被用来指利用他人的弱点或找借口来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而“敲竹杠”这次的由来是什么呢? 清末,沿海一带贩卖烟土成风。有个狡猾的云南客商,经常以贩卖土布、山药为名,夹运烟土,往返于云贵与江浙之间。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