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砚匣为安置砚台之用,古代木质砚匣大多为什么木材制作?

砚匣为安置砚台之用,古代木质砚匣大多为什么木材制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87 更新时间:2023/12/20 3:15:58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考究的砚匣颇受人的重视。砚匣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云:“砚无床,不称。”其意是说一方佳砚必须配制好匣,砚放于文房书斋,久远流传,砚匣具有美的观赏价值坚固的实用性,起到砚的保护映衬作用,使匣“与砚同寿”。

匣与砚的造型和谐统一,砚匣的材质以紫檀、红木、花梨、鸡翅木、金丝楠木为上,依砚的外形相应制成砚匣,砚匣的雕刻不可繁杂,杂则喧宾夺主,砚匣的子口要吻合严密,盖灵活,使用方便。

古代木质砚匣大多为优良木材制作,如红木,紫檀,黄花梨等。其砚匣之内壁还涂有漆数层,防止墨汁水分的蒸濡,使砚匣胀裂。古砚匣因年代久远多有破烂和损坏,对于此类砚匣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以此对古砚匣进行收藏。另外砚匣还应经打蜡,以保持光泽,防止潮气侵入。

保养与收藏

砚匣多为木质,清代初期佳砚的砚的匣也大多为优良木材制作,如红木,紫檀,黄花梨等。其砚匣之内壁还涂有漆数层,防止墨汁水份的蒸濡,使砚匣胀裂。

另外砚匣还应经常打蜡,以保持光泽,防止潮气侵入。若遇砚匣收缩,砚身放之不下时,此时可用砂纸打磨匣之内侧,使其增宽易放,切忌磨去砚,致遭“削足适履”之讥。古砚匣因年代久远多有破烂和损坏,对于此类砚匣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以此对古砚匣进行收藏。

材质

砚匣的材质必须是硬度适宜,耐潮湿,能起到对砚的长期保护作用。砚匣材料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品种主要的可以分为木匣、漆匣、纸匣、锦匣、石匣、金属匣等几种。

金属匣

以金属制匣的情况比较少,像东汉的铜兽形砚匣,明和清初也偶有以铅锡合金制成的砚匣,其目的是保持砚匣内的水气达到养砚的目的,同时还可留住墨的香味。但总的来说金属较砚的硬度高,以金属为匣必然伤砚,且用砚研墨必用水,水则易使金属氧化生锈,剥落易损。

石匣

以石作匣的情况也不少,且多出现于近代石料较贱的砚种。石匣分为二种形式,一是匣和砚为一体,只是多了一只石的砚盖。此类砚匣石质外露,极易碰伤和受到气候干湿的影响,石质粗燥。二是匣和砚分为二种石质,砚套于石匣之中,但石匣终究吸水性较强,其细腻的程度与漆木不能相比,也不是制砚匣的良材。

木匣

木制砚匣的用材有紫檀、鸡丝、红木、花梨、金丝楠木、豆瓣楠木等等。其制作方法分整块木板剜出和拼镶二种。整料剜出的气派大,用料费,但木料易撬裂变形;拼镶的做工精巧细腻,但易脱胶散架。

因此一般来说异形砚的砚匣以整料剜的为多,而四方,长方形的砚匣则普遍采用拼镶方法。异形砚的砚匣,依砚的外形相应制成砚匣,如瓜砚可制瓜形,蝉砚可制蝉形。

但其匣形外的雕刻不可太复杂,否则喧宾夺主,累赘庸俗。砚匣的底部内侧应凿成与砚的外形相应的浅池状,不可成平板状,称为“起底”。起底不但使砚匣增添灵秀俊俏的艺术效果,而且其弧形拱状的力学结构可使砚匣坚实牢固。

异形和几形的砚匣都不可有棱角出现,拐角转折的地方要圆浑自然,手感舒适。再来谈谈砚匣的形制。砚匣虽然形式各异,材料多样,但其主要的形制不外底托式,底托加盖式和封闭式三种。

纸匣、锦匣

纸匣,锦匣只能起到色彩装潢的作用,往往做成匣外的套匣。制作砚匣最理想的材料当为漆和木。以漆制成的砚匣,按照漆的工艺品种又可分为推光漆,雕漆,大漆,树脂漆等。有的在漆匣的盖上还采用描金、螺钿镶嵌、金银丝镶嵌、刻画书画等多种制作工艺。

漆砚匣的制作首推清代初期扬州漆器名手卢映之、卢葵生祖孙。当时是以优质的木材制成砚匣,其内壁也用推光漆,以防匣内水气涨裂砚匣。

类型

底托式

此类形制多用于大型砚,砚下只有一只木雕的底托将砚制置于底托之上即可,没有盖子。

底托加盖式

俗称天地盖。此类形制多用于厚重的砚,如抄手砚等。匣由底托和上盖两部分组成,底托较上盖来得结实,使砚的四侧外露。其特点是启盖灵活,使用方便。

封闭式

即全盖式。不论是规则形砚或不规则的随形砚,多有用此形制的。其方法是:以砚定形,以形定匣。匣分上盖和下底两部分,底与盖的接触处均有牙口,使之封闭严密。在砚匣高度的比例上,底高为砚匣总高的三分之一,盖则为砚匣总高的三分之二。

这一高度比例的优点是:取砚开启方便,对砚的装潢起到烘托的作用。同样,砚匣的内部深度也要有适当的比例。如底托内深为砚高的三分之一较为适宜。这样利于砚的使用、观赏、洗涤。若砚陷进匣内过深,只露其表,不仅取砚脱匣不便,而且掩盖了砚的整体艺术效果。 豹脚,即有足之砚匣。

使用这类砚匣务使其整体平稳,否则砚池注水以后会因砚匣的倾斜而溢出。豹脚的高度须适当,便于对砚的挪动为宜。同时砚匣的子口要吻合严密,不可高低不平,左右上下翘动。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对于春季花粉过敏人群而言,需尽量避免接触哪类植物?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植物,花粉,文史百科

    春天来了,天气慢慢转暖,是外出赏花、踏青游玩的好时节,但对花粉过敏人群来说却是比较大的困扰,今天蚂蚁庄园就是问大家春季花粉过敏人群,需尽量避免接触哪类植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季花粉过敏人群,需尽量避免接触哪类植物?法国梧桐等树木法国梧桐等树木是通过风媒授粉的。它们的花粉

  • 提起古代的客栈,它真的向影视剧中那样豪华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最近几年武侠片盛行,大家都在羡慕那些坐在客栈喝酒的侠客,一把大刀拍在桌上,单脚踩着板凳,大碗喝酒的场面别提多羡慕了,可是古代的客栈真的是这样的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家可不要被这些影视剧骗了,历史上的真实的客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古代的客栈一般都是一些矮小潮湿的的小

  • 古代称有缺口的玉器为“玦”,商代玉玦如何演变成片状?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称圆环形有缺口的玉器为“玦”。《白虎通》说:“玦,环之不周也。”《广雅》说:“玦如环,缺而不连。”这是古人对玉玦的形象描述。玉玦是出现比较早的玉器品种。在内蒙、辽宁一代的新石器查海文化和兴隆洼文化的出土文物中都有发现,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如马家滨文化、良渚文化、崧泽文化及河姆渡文化也发

  • 扁鹊是怎么死的?他这位“草莽游医”被哪位战国御医所妒?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所熟知的“扁鹊”,本命“秦越人”,为春秋战国时名医(前407-前310年),今河北沧州人。为什么又叫扁鹊?一个说法是,当时的赵人视他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扁鹊”。还有一种说法,扁鹊本为传说中黄帝时的名医,时人因爱戴秦越人,而敬称其为“扁鹊”。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扁

  • 周国如何三分天下有其二,让姬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周人主要活动于中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其始祖为帝喾与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其就担任着农师,被后世称为后稷,因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建立后,弃的后代公刘率领族人迁至磁。而到了古公亶父时,最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大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 王振为什么要明英宗亲征?怕自己在朝中的威望有人质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振,明英宗,文史百科

    为了防御北元(以下含瓦剌等各种名称),明朝在与北元交界处设置了九边。其中九边之首就是拱卫京师的宣府镇。在宣府镇东南方向,就是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东郊,有一个小小的城堡,570年前,也就是公元1449年,在这里发生了差点动摇明朝国本的大事变,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义薄云天的宋江为什么愿意被招安?宋江归顺朝廷的理由很真实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水浒传大家都很喜欢看,很多人都觉得义薄云天的宋江不应该被招安,归顺朝廷,那么宋江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江是水浒梁山中的领军人物,在他的手中有很多有勇有谋之人。按常理说宋江足够可以自己当皇帝,反朝廷。可是他最终选择了朝廷的招安,难道他对当皇帝一点兴

  • 康熙为什么只是将鳌拜囚禁,反而处死了宗亲班布尔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康熙为何一定要杀班布尔善,《清史稿》中,关于班布尔善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句话,并没有太多的详细的记载,只是说他是鳌拜的党羽。当时康熙将鳌拜囚禁后,大臣们议定班布尔善有二十一条大罪,最终康熙判处他绞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班布尔善:姓爱新觉罗,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辅国公塔拜的第

  • 和珅作为乾隆最得宠的大臣,嘉庆为何着急让和珅死掉?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和珅,清朝权臣,乾隆年间最得宠的大臣,其天姿异秉,又擅长揣测圣上的意思,在其做官期间,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数额庞大的金钱,再加上乾隆的宠信,一时间风头无二,然而,就在乾隆死后,其继任者嘉庆,便很快的处死了和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那么,为什么嘉庆那么着急选择让和珅死呢,这里

  • 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留下了哪个至今未解的谜团?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诸葛亮苦心筹谋的前两次北伐都无功而果,第三次北伐取得了汉中之西的武都和阴平两郡,这是诸葛亮北伐过程中首次取得的巨大战果,此次的收获也令蜀军士气大振。蜀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休整与布置之后,开启了第四次北伐的征程。然而,此次北征的过程中,却留下了一个至今未解的谜团。下面小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