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国可是与晋文公有着盟约,但为何却放弃了攻打郑国?

秦国可是与晋文公有着盟约,但为何却放弃了攻打郑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236 更新时间:2023/12/24 4:03:33

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交战,最终是晋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于是会合诸侯。但是让晋国没有想到的是,与自己打败的楚国相交好的陈国,蔡国和郑国的三国国君也都一同来了。其中,郑国不仅与晋国结盟,居然还在私底下讨好楚国,并且结盟,这样做是非不地道的。这被晋国国君知道了,自然很生气,所以打算会合众诸侯一起去讨伐郑国,大臣们的意思是对付郑国而已,我们自己的兵马已经足够,那就不要再去打扰其他国。

公觉得有道理,但是想起本国与秦国有约定,遇到战事要站在一条线上共同出兵,所以其他国可以不去,但秦国必须要同他一起出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国国君知道了之后非常配合,因为自己正有想东边去扩张领地的想法,于是自己带兵去了郑国。晋国在郑国方位的西边方向,而秦国在东边,于是把兵营扎在了东边,两国共同出兵人数又不少,所以阵仗很大。

郑国的国君收到通知后有些慌张,就派了烛之武向前去跟秦军交涉,想让秦国国君退兵。烛之武跟秦国国君讲了一通大道理,意思是郑国与晋国之间的距离要比郑国与秦国的距离近很多,所以当郑国灭亡以后,晋国就会把土地据为己有,以此来扩大领地,相应的势力也会扩大,当势力扩大之后就有可能灭掉秦国,继续扩大自己的领地,所以这对秦国来说很危险。

另外,如果秦国能够放弃攻打郑国,那以后秦国路过郑国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全力接待。

秦穆公思考了一下,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就放弃攻打郑国,还派了人马帮郑国守住北门,带着其他人回国。

晋军知道以后肯定不会高兴,有人提议直接消灭秦兵留在郑国的人马,晋国国君说秦国君对自己曾经给过帮助,所以不同意,那就能从另一方面下手,他们也跟郑国拉近了关系,签订盟约。郑国又和晋国结盟的事情被驻扎在郑国的秦军知道了,禀告了秦穆公。秦穆公虽然有怒气,但是他不想恶化掉与晋国的关系,所以坚持忍让着。

过了几年,晋文公病死了,由他的儿子坐上了国君的位置,这时又有人提醒秦国国君要去攻打郑国,理由是晋国的老国君刚刚死去,这个时候晋国是不会分心管别国的事情的,而且秦军当时也有人马留在郑国可以里应外合。

秦国公征求两个老将军的意见,老将军的意思是秦国与郑国之间路途太遥远,一路风尘仆仆,到了也没有精力去打仗,而且这么浩浩荡荡的一路走下去,还害怕郑国不知道吗?但国君没有听取他的建议,继续派人按照计划偷偷的去了郑国。

在第二年的时候,秦军到了滑国,这时有人上前将他们拦住,自称是郑国把他派来的,他是郑国的使臣,说想要见秦国主将。见到后他说郑国的国君已经知道秦国将军要到郑国来,

专门派他前来送上礼物,因为他们赶路太辛苦,他送上的礼物是四熟牛皮和十二头活牛。秦国主将一看这种情况,郑国已经知道他们的想法,还派人来迎接,说明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那还谈什么偷袭呢?只能收下礼物,并且告知他们只是途经这里,没有想要去郑国,然后就回去了。

【“使臣”弦高是贩牛郎,机智救郑国】这个自称是使臣的人叫做弦高,其实这个弦高只是一个贩卖牛的,他是在路上看到了秦国军队,并且猜到了他们为而来,如果这时再去禀告本国国君已经为时已晚,所以就急中生智,上演了这么一出。与此同时,弦高也给郑国国君送信说了情况,郑国国君派人去查看守在北门的秦军,发现他们已经做好了打仗准备,就下令将他们赶回了秦国,这些秦军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连夜赶回秦国。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周瑜与小乔,真如苏轼描写得那样浪漫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这么写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一幅何等美好的画面,雄姿英发的周郎,娶了国色天香的大美女小乔,正是义气风发之时,哪怕是曹操陈兵数十万,亦无所惧哉!周瑜坐镇军营之中,运筹帷幄。小乔在一旁服侍,两人在谈笑之间,曹操的大军便在

  • 早在明朝就有对马头墙的记载,那么马头墙为何能防火?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因为马头墙是砖土砌成的,火是烧不起来的。将马头墙隔在木房子之间,当发生火灾,火势烧到这里的时候,就会被阻挡住。马头墙本身的墙体是比木房子高的,一方面能做到绝火,另一方面它的墙体较高,火势烧到绝火的墙体是很难绕过去的,所以能起到防火的作用。马头墙也被称作封火墙,封火就是防火的意思。因为古代房屋很多都是

  • 除了史书上的一些记载,赵光义还对哪些事情作过自述?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继位没有遵循我国历史上常见的嫡长子继承制,反而是采用了极为罕见的兄终弟及制,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后世文人学者对他的继位备受质疑,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正是那晚的“烛声斧影”,才有了他坐上皇帝宝座的机会。正是他这种不合常理的继位方式,使得他自己也惴惴不安,因此他才会通

  • 刘禹锡一生几经多次调动,他晚年回到洛阳后任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有时候我不禁去想,一个“豪”字不单单是对其诗歌的总括,刘禹锡的人生也同样和这个字分不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

  • 古代军粮都有哪些?味道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军粮都有哪些?味道怎么样?古代的战争基本都是靠人力,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填饱肚子是军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粮草的供需稳定在军队作战胜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小米是军中主食那军队中的军粮都有哪些呢?是馒头、烧饼、还是白米饭加罐头肉呢?其实古代的军粮,并不像现代那样

  • 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女性怎么治病?古代大夫给女性治病的奇怪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女性患者就医,保护隐私一直是一个困难。在古代,医生诊疗讲究望、闻、问、切,即“四诊”。那么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女性怎么治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元末名医用“脱衣法”治疗女患者《武进县志》记载名医施怪招“其妇不觉用手力护因得俯”。保护女病人的隐私是古今医生的职责,也是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但在古

  • 唐玄宗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使唐朝达到最繁盛的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唐朝最繁盛的时期是开元年间((713—741年间)。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 清代9个皇帝共有子女146个,其中夭亡率高达百分之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清朝皇帝一般子女都养不活,15岁以前夭逝者,共74人,而清代9个皇帝共有子女146个,殇亡数是出生数的一半,其中皇女60人中竟夭37人,夭亡率高达61 7%。应该说龙子龙女在保育方面不会有大问题,为何会出现这么高的死亡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清代自顺治帝建立统一的全国政权,

  • 周武王颁布的宗法制度怎么样?有什么利弊?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周武王颁布的宗法制度怎么样?有什么利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宗法制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统一天下后,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

  •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为何没有拿得出手的人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疑问,为什么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除了一个姜维之外,没有任何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人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真正的历史上,蜀汉晚期的人才危机要比《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更加严重,在刘备去世的时候,蜀汉就已经没有多少“人才”了。诸葛亮时期只